分享

“小说”的由来

 陋室书屋2 2014-04-08

“小说”这个名称,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据《庄子》中《外扬篇》曾说:“饰小说以于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小说”一词的意义是指琐屑的言论。又如:《汉书·艺文志》有一门类叫“小说家”,一共列举了15种书,并认为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这里点出了“小说”本身就具有虚构的意义在里头。往后的小说,无疑存在着这一继承关系。

一直到明清两代,许多人还是沿袭着这个称呼,把那些内容相当庞杂,几乎无所不有的文言笔记叫作小说。只有魏晋的某些小说和唐宋的传奇小说,以及后来的那些模仿这二类小说而写的作品,才比较符合于我们今天的严格意义的“小说”名称。宋元明清,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白话小说。白话小说最早源于“话本”(说书人的底本),其中分有“小说”、“讲史”等家。

“小说”讲前人小说、民间传说等,多半是短篇的;“讲史”矽是根据历史记载传说而讲的,多半是长篇的。如《水浒传》就是由历史记载、传说到艺人讲演,由话本到小说发展而来的。至于小说这种体裁发展到今天,是由作者深入生活,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加以概括和集中,然后在作品中重新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现实生活。

小说这一名称的由来 ,是很久远了。据《庄子.外篇》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 “小说” 修饰一番用来求得高名和美誉。“小说” 的名字,最早是从这句话里来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可是那时 “小说” 一词的含义与现在的所谓小说并不相同。它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属于贬义词。到了汉代,班固在他修的《汉书.艺文志》里,把小说列为独立的一家,并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也。” 同时还列出许多他认为是小说的作品,这才与现在所说的小说相近了。汉代的小说作品,大都是 “残丛小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作品中有些摆脱了“残丛小语”的形式,有了初步的人物性格刻画和情节,结构趋于完整,从此,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独立于文学之林了。小说在唐代叫作“传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小说题材广泛、多样,篇幅加长,故事完整,情节委婉曲折,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鲜明。从这时起,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 “小说”,艺术上可算是基本成熟了。现在的小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其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按其内容的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