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及行(二)

 三吉士的图书馆 2014-04-08

 

        5月2日,我们一早从红海出发,去往埃及古城卢克索。从红海到卢克索要四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沿途基本上是群山和沙地,山上和地上都没有任何植物。看惯了青山绿水,反倒觉得这种荒芜是另一种美---苍凉而宁静。下面这些照片是从车窗里拍摄的沿途景色。 

 
 
 
 
 
 
 
 这是一路上难得一见的一抹新绿
 
 下面是我们返回红海时的沙漠上的落日余晖
 
  我们于当日上午到达卢克索,一个与金字塔有着同等知名度的古城


        卢克索(Luxor),埃及古城。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南距阿斯旺约200公里。海拔78米,气候干热,年平均气温25.1℃,年降水量仅5毫米。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在此而著称,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由于历经兵乱,多已破坏湮没。底比斯兴建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时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到新王国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尼罗河中游两岸。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此间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公元前88年被毁。古埃及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历代国王、法老在底比斯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但人们依然还是能够从中想见它们当年的雄姿,它们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如今的卢克索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自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在现今卢克索的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神庙。它的殿堂占地达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高耸入天,其中最中间的12根高21米,5人不能合抱,通体遍布精美浮雕。400余年前,第一个走入这“多柱大厅”的欧洲人在烈日下惊呆了:“我走进去,一眼看到整行整列的巨大圆柱,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卢克索现已成为一座现代旅游城市、埃及的旅游胜地,位于市中心的庙宇神殿给卢克索打上了特殊的标记,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进入卢克索城内,路边就满是树木和鲜花了
 
 
 这是卢克索城里的街景
 
 
 
 
 随后,我们去参观最重要地方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修建于4000多年前,完成于新王朝的拉姆西斯二世和拉姆西斯三世。经过历代修缮扩建,占地达33公顷。建筑群有各种厅堂殿室。神庙之间有巨大的柱廊相连,上有精美浮雕和彩绘。卡尔纳克神庙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卡尔纳克神庙的大柱厅,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树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想象一下,这些石雕彩绘的大柱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几十个世纪。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卡尔纳克神庙建筑尺度之大,实属罕见。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处处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虽然由于年代的久远,致使神庙已破败不堪,然而,透过那仅存的部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纳克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    
    的确, 卡尔纳克神庙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还是让我们用镜头来记录心中的感受吧。

这是
卡尔纳克神庙 全景的模型
 
 
 
 神庙前著名的公羊甬道
 
 
 雄壮的公羊
 
 
 雄伟的建筑,渺小的人群,相形见绌,震撼人心
 
 
 
 
 
 
 
 
 神庙中央的两排石柱
 
 精美的浮雕
 
 
 
 
 
 
 
 
 
 
 
 
 雕像胸前双手握着的就是埃及的著名符号:生命的钥匙。♀埃及人十分崇拜生命,相信生死轮回。据说,人死后会复生,在埃及传说中,人在死后要经过许多关口,才能到达生命之门,这时,就要用生命的钥匙开启大门,走向重生。在埃及的壁画中,浮雕上随处可见这种形状的图案,这就是象征生命永恒的生命的钥匙。 
 
 
 
 
 
 
 
 
 
 
 
 
 著名的方尖碑
       眼前的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是开创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一代盛世的图特莫斯一世法老的女儿,图特莫斯二世法老的同父异母妹妹兼王后,图特莫斯三世法老的姑姑、嫡母和岳母。女王自幼志向远大,秉性刚强,立志要当全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在辅佐丈夫图特莫斯二世法老执政期间,即热衷朝政,觊觎国家统治权力。当二世去世以后,迫于女子不能当法老的世俗压力,女王不得不扶植自己的庶子、年仅9岁的图特莫斯三世当了法老。无奈三世也是一代英主,当年事稍长,便不甘傀儡,蠢蠢欲动。女王于心不甘,于是废黜三世并把他赶到卡尔纳克神庙里来当了一名普通祭司,自己这才加冕登极。为了应天顺人,女王花了7个月的时间从阿斯旺采下石料制成当时全埃及最大最高的两座方尖碑,沿尼罗河长途运输150公里,立在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圣的神庙里,献给太阳神阿蒙,并在碑上刻下铭文称自己为阿蒙神的女儿和儿子,以此证明自己承继大统的合法性。
 
 
 
 
 
 
 
 午饭后,我们去参观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孟农神像。

孟农神像(Colossi of Memnon)又称门农神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他们原来是法老阿蒙荷太普(AMENHOTEP)三世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无踪影。雕像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坐像是由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雕像身后,原来是他的葬祭殿,但后来的法老拆了这座建筑,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建筑物已经完全被破坏了。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孟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孟农像。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孟农像就会发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悠扬婉转的歌声般的声音,十分神奇,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有过的传奇。但后来经过修补之后,孟农像再也没有唱过歌
 
 
 参观完孟农神像 ,按照当日的行程,我们就要返回红海了。然而在我心中,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在众多的神庙中,我们只去了卡尔纳克神庙 ,而阿布辛贝尔大神庙、帝王谷等景点也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这些只能留给以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