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好型人格 一味讨好是不自爱

 青衣问道 2014-04-09
讨好型人格
风之子



1、讨好型人格的特征:
讨好是不自信、依赖他人的表现,具有讨好特征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才不会嫉妒自己、攻击自己,甚至会保护自己,自己心里才能感到踏实、有安全感,在说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上也处处小心,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满足他人合理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以取悦于对方,让对方配合自己制造缓和的气氛,但在这其中有种潜台词,那就是——我为了让你满意、高兴,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请你不要责备我,即便我做错了事甚至没有做该做的事,请你不要嫉妒我、攻击我,如果能够保护我就更好了。



2、讨好型人群的处事方式:
因为讨好型人格具有上述特征,这类人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经常被强势的、个性突出的人(也就是自己讨好的对象)的意见所左右,如果所处理的事情之前没有遇到过或者自己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会直接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时讨好的人会摆出一副学习的姿态,抬高对方,认为对方是权威,而不与对方讨论,找出对方的漏洞,将问题向更完善的方向推进,因为这种方式会被他认为是不尊重对方,从而偏离讨好型的特质。



3、讨好性人格的弊端
讨好型人格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非常温和、舒服,但同时会让人觉得依赖感太强,过于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而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放弃了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相的权利,放弃了与别人争论的机会,这样事情的结果不是自己主导下产生的,事情实际上由他人完成。


4、讨好型人格的改善
(1)处事的方式
1)做事的时候着眼点放在事情本身,不要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想到做错事的严重后果,从而畏手畏脚,导致没有想清楚的时候轻易地听从别人的意见,让别人承担实际的责任,要从事情的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持续的思考,让自己真正的思想贯穿事情的始终,即便错误也是有收获的,如果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因此要勇于做事,勇于犯错,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做错比不做要好得多,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能力;
2)对待他人提出意见的情况,一方面尊重对方对事情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另一方面抱着批判的态度审视对方的意见,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先思考,不清楚时与对方讨论、争论甚至争吵,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的时候人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能力,使事情更清楚,得到更完善的结果;
3)根据讨论的结果完善自己的方案并最终完成。
(2)与人交流的方式
不要过度关注他人的态度,别人态度不好可能与此事无关,即便有关系,如果本着论事不论人的精神,自己也无须紧张和苦恼,通过其他方式与其缓和关系,但切不能将自己交出事情主动权为代价。






讨好他人并非是一种善举

   

    不顾一切地做好人好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计任何代价地要让别人接受你,喜欢你,在有这样的行为之前,或者在这样的行为成为你头脑中的“好事”之前,你的个人健康界线和亲疏意识一定先已发生了某种变异,因为在人类社会中,正常家庭所给予幼儿的自然教育,包括亲疏关系教育,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与好人综合症伴生的往往是扭曲的幸福观。

    所谓的“好人”,是那些对别人特别亲切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的人们。对他们来说,当好人不仅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方式,而且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

    几乎所有的好人在意识或下意识中都有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把缺点藏起来,变成别人希望我成为的那个样子,那么别人就会肯定我,觉得我好,也会敬重我,重视我。这样,我的生活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其实,当这种幸福的感觉或自我意识的满足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因为自己并不能把握它,因此实际上作为自己来说也并不幸福。

    好人做的是对别人有利,令别人高兴的事,所以好人总是能够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讨厌好人来替自己无偿地做好事的。可以说,接受好人助人为乐行为的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带有自私目的,利用和受益于好人的这一特点。而好人对此不仅不在乎,而且还乐在其中。好事未必有助于社会中善的累积,这是一个问题,但一般人只是把它看成一个无大碍的问题。

    然而,2001年布莱柯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症》一书问世,宛如在好人众多的美国社会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不仅一下子成为畅销书,在著名电视主持人奧普拉温弗里的电视节目里成为讨论的专题,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大众心理学经久不衰的话题。

    这本书让读者看到,一心当好人原来不是一个无大碍的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缺,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换取外来的肯定和赞美,这种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变成一种可以称作为“癖”的习惯和依赖。

    书中所说的“讨好他人”综合症就是人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好人综合症”。好人综合症是可以自我测试的,心理学家们建议每个人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赞许你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觉得难受吗?”自我检测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诚实,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问题回答“是”,那么他很可能已经患上了好人综合症。

    好人综合症往往不仅是一种行为偏差,而且是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征兆。例如,好人综合症患者一般都是事业平庸者,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成就却相当有限,做好事于是成为他们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赞扬的补偿方式。又例如,他们的家庭或家庭关系可能有欠缺,如孤儿、单亲,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关爱,这会使他们更加在意关系疏远者对自己的好感,不惜为之付出任何努力,有的甚至一面对家人恶言相向,一面对外人特别和蔼可亲。

    “当好人”并不是好人一个人的事,往往会弄得家人很困扰,甚至给他们带来跟着受罪的感觉。好人的亲疏不辨还会对家人造成伤害。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为,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线”。每一位个体的人都生活在某种身体、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线之内,这个界线帮助他判断和决定谁可以接纳,并接纳到什么程度,为谁可以付出什么,并付出到什么程度。

    人的负面感觉一般也是由这种界线意识所决定的。例如,你的孩子做功课需要你帮助,或者要求你周末带她到儿童乐园去,你若做不到,就会感到内疚。如果你单位的领导督促你在业余时间多做好人好事,你若做不到,则很可能感觉到的不是内疚,而是害怕领导不高兴,会记你的帐。

    对于患有好人综合症的人们来说,做好事不留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那不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根本就是一个毁灭他们唯一幸福的灾难。对他们我们不应该去作道德的指责,而是应该给予理解、同情和怜悯。






你总是讨好他人吗?悦他,并不能悦人悦己
  
  “悦他”,顾名思义,就在人际交往中一味放低自己的需求,对他人的要求一味满足;甚至在明知自身不能完成的情况下,都不敢拒绝他人的要求。
  
  现实生活中,“悦他者”不在少数。他们事事都想着让别人满意,对于他人的要求全部予以接受,而不管自己是否真的乐意去做。
  
  “悦他”真能取悦人吗?
  
  令人遗憾的是,“悦他”并不能真正取悦他人,更不能“悦己”。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要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如果一方长期处于低等位置,那么势必会造成交往的不平衡,进而导致低等位置一方依附于高等位置一方。而依附一方在长期的依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人格的独立性及交往权利的平等性。总之,为了取得他人的认同和肯定,而不顾及自身感受或刻意放低自身位置,结果不但不能获得真正的亲情、友情、爱情,反而会加速其灭亡。
  
  为何有人喜好“悦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悦他”的原因之一可能源于个体深深的不安全感和担忧被疏远、被抛弃的焦虑感。这有可能源于幼儿和童年时期,导致成年以后出现“悦他”的人际交往模式。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在他最初与某个人进行交往时受了挫折,只能以这种讨好的方式获得这个人的友谊,形成了不良的人际交往模式,而且没能及时矫正。
  
  如何克服“悦他症”?
  
  ★之一:保持平等的人际
  
  交往人际交往中,并不是一味满足别人的要求就可以获得友谊。那样反而可能导致他人对你“悦他”行为的滥用,觉得你的帮助能轻易获得、并且非常廉价,从而并不会珍惜你给予他的这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个体只有在付出和获得呈正比的时候,才会更加珍惜那些所得;如果付出很少的代价就有收获,那么个体会倾向于不那么珍惜它,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付出代价,就算是失去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之二:保持自身人格独立性
  
  不要总是依附于他人(包括物质依附和精神依附),要有自身人格独立性。人格独立时,才有力量肯定和保护自己,因为不是全都依靠外界,就自己能给予自己安全感。另外,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他人也才会尊重你的感受。
  
  ★之三: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
  
  在他人提出要求时,一定要看其是否合理,并考虑自己是否愿意并有能力去提供帮助。如果这三个条件都能达到,可以伸出援手;如果其中任意一条无法满足,就可委婉谢绝他人的求助。拒绝他人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可以多学些这类的技巧。比如,可对求助者说,你很愿意提供帮助,但因为最近事情很多、分身乏术,如果非要去帮他,反而可能会耽误他的事情,等等。
  
  ★之四:从独处中获得快乐一个成熟的人应能够学会在独处时而不感到孤独。要摆脱“悦他”的行为,就意味着生活乐趣等不能全部来自于他人,而是要来自于你自己。因此,要提升独处的能力,多培养兴趣爱好,比如阅读、欣赏能调节心境情绪的心灵音乐,比如智慧身心网推出的五韵音乐、还有运动散步旅游等。这些爱好能让你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学会自我肯定,并在独处时获得快乐。





两岁孩子过分讨好母亲正常吗?

  核心提示:

  网友张女士给心航路教育心理机构打来电话说,她的女儿两岁九个月了,胆子特别小,就连听到自己家的门铃响都会吓得哭,孩子害怕见陌生人,特别依恋妈妈,做的很多事情都在讨好妈妈,比如和妈妈在一起时经常说:“好妈妈,最好最好的妈妈。”甚至隔着衣服亲妈妈的胳膊、腿。张女士不知道孩子这种表现正常吗?

  心理分析:

  决定孩子行为的原因是心理感受,而不到三岁孩子的心理感受与她的遗传、父母的性格特点、沟通模式等直接相关。请思考以下问题:

  1.在怀孕期间母亲是否受过惊吓?将惊吓的感觉会传递给孩子;

  2.成年人总是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解决方案

  1、父母检视自己的行为方式,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2、多多陪伴孩子;

  3、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去玩,培养她与他人的交流的能力。

  丽珊简介:张丽珊老师是著名的成功心理学专家。卫生部与劳动部联合选拔“心理学学部委员”。心航路中国大教育网创始人、总督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青春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专家、天津市未成年人心理自助互助协会秘书长,天津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作家协会会员。民盟天津市委委员,和平区政协委员。




 一味讨好是不自爱



   小品《有事您说话》中,郭冬临扮演的郭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同事能够高看自己,别人提出的要求他都一一满足,甚至不惜大冬天的晚上抱着铺盖卷排队给同事买卧铺票。

  待人热情、助人为乐是真诚和善良的一种表现,有助维护人际关系,但是过度了就要值得我们警惕。

  事实上,讨好他人是因为对自己个人价值的信心匮缺。我们每一天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赞许你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觉得难受吗?”,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问题回答“是”,那么他很可能已经处于过度讨好的状态。

  如果一味地去讨好别人会让自己、对方和家人都受到影响,首先,讨好的实质是让自己处于一个卑微的地位去迎合对方,这压抑了自己的人格、放弃自己的权利、违背了自己真实的愿望。讨好之后,虽然会换来一些赞美和感谢,但这种快乐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并不能把握它,因此实际上内心也并不快乐。其次,讨好他人的出发点是想获得对方的赞赏,但是也许对方不但不领情,反而会轻视、看不起这种行为,结果就会适得其反,甚至让别人厌恶。最后,讨好他人往往会忽略家人的感受,家人会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外人”,这会影响家庭和睦。

  对于他人,我们提倡爱。但健康的爱是有边界、有条件的。一个人先懂得爱自己,再去爱别人,别人才会感受到真正的爱。讨好貌似爱,其背后隐藏的是对自己的不爱,因此应该警惕。我们应该在该付出的时候付出,但不必倾其所有;在该合作的时候合作,但不必无条件地让步;在该拒绝的时候要温柔地坚持,而不必委曲求全;在对自己有要求的时候去尽力,而不强自己所难。拒绝讨好,就从“自尊自爱”开始。

 

                                                  发表人:北京回龙观医院  宋崇升

                                            













男人的自恋心理分析

    在一般人看来,自恋似乎是女性的专利。其实男人比女人更自恋,只是他们都有不同的自恋方式,迷恋自己是他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女性自恋者往往较多地表现为情感自恋和仪表自恋。而男性自恋者更多表现为习惯自恋和思维自恋。

  


    在一般人看来,自恋似乎是女性的专利。其实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几千年男权社会留下的“社会刻板印 象”——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女性关注自己的容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所以往往在意别人对其着装打扮的评价。换句话说,女性表面上种种 “自恋”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别人来“他恋”。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路边摆一面镜子,然后观察谁会照一照。结果是: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照镜子。奇怪吗?其实这是一个事实,现实生活中,男人会在橱窗、车窗、电梯里,office的玻璃门,甚至是路边的水洼里,去端详自己。

    男性照镜子的心态与女人大不一样。有句话叫做“军容乃士气”,“军容”整齐,鼓舞谁的士气? 不就是自己的士气么。男人早上来到公司大堂,经过镜子的时候,整整西装,拉拉领带,然后大步流星走进电梯,颇有“笑傲江湖,舍我其谁”的气概,虽然可能自 己的上头可能还有经理、总监、总裁……

    就算同样是自恋,男性和女性的表现有巨大差异。女性自恋者往往较多地表现为情感自恋和仪表自恋。而 男性自恋者更多表现为习惯自恋和思维自恋。例如喜欢我行我素,同事提出疑问,他总是固执己见,心里面说:“我高人办事,当然高深莫测,你懂什么?!”上司在例会后留下他,善意提醒上月的部门业绩不甚理想,他就会气愤一星期,逢人便说:“都是下属捣浆糊,不然像我这么精明能干,随便做做,业绩也比这个好多了。”暗地里和上司铆上劲:“等哪天我进了董事局,把你第一个炒掉……”

    【自恋心理之:恋的是内在的信心和能力】
    A君 教授  36岁
    他的年龄和他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是很相符。他的自恋某种程度上等同他的自信。他否认自己身体上自恋,确实,他的穿着简单整洁,不特别。但是在学术上他觉得自己自恋得很,他收集有关自己所有的言论和论文,像守财奴积累金钱。他说:“从内心讲,我对自己的研究有近乎偏执的欣赏,比较不舒服的是跟其他人交流的时候还要装作谦逊。”对一个自恋的人来说,这的确需要时间来适应。

    心理分析:这也是男性自恋与女性自恋较大差异的一个表现,更强调内在能力而不是外在形象。

    【自恋心理之:自恋是对别人的尊重】
    B君 外企职员 31岁
    在他看来,自恋是对别人的尊重。因此,他会耐心地搭配当日服饰,定期保养皮肤——对待自己的身体就像对待一辆爱车。对别人不经意的碰触,他都有着本能的反感,甚至是厌恶,因此他很少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而是雇了一个带车司机。他说:“关上车门,有与世界脱离的感觉,温度、湿度、气息都是属于自己的,跟别人无关。”

    心理分析:当男性的独占欲和自恋挂钩,他的占有行为会表现得更为激烈,甚至病态。拒绝社会交往、自闭亦因此成为一种本能。因为唯有个体世界里,男性的自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自恋心理之:极端高涨的自我认可】
    C君 编辑 29岁
    他不太在乎别人的眼神,赌神式的背头、老式的呢子大衣、高领T恤、硕大的旅行背包,这些古怪的装备居然在他身上神奇的统一了。这种自恋比较粗糙,完全颠覆了通常意义上自恋者珍视自我形象的常规。

    有时候他会在半夜起来看自己的照片或者以前的影像记录。与此对应的是,他坚持独立观点,不盲从,不屈服。很多矛盾汇聚在他的身上,自恋这个词汇被他粉碎然后重新组合,似乎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他自恋并且不断超越。

    心理分析:男性自恋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认可程度极端高涨。这与女性自恋不同,同样是外貌,女性因为自己天生丽质而自恋,男性则是因为自恋而倍感自己风神俊秀。

    【自恋心理之:我的自恋,其实很被动】
    D君 CEO 41岁
    “我其实是个很粗犷的人”,出生在东北的他这样评价自己。因为职业的关系,他变得谨慎小心了。在年轻的时候,因为自己直率,接受过惨痛的教训。从此他就把自己变成冷酷的人。

    商场如战场,下属和自己有着必要的距离。他没有朋友,也不相信朋友。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很容易被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所麻醉。他形容自己:“有时候特别想像《黑客帝国》里面的史密斯探员一样,冷酷地把自己分解成无数个,然后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和他们下棋、聊天或者卡拉OK什么的。我的自恋,其实很被动。”

    心理分析:这种自恋的形成主要源于后天的心理创伤。但正是这一点与女性自恋不同,女性会因为打击而自卑,男性在超强的自我意识驱使下,由自我肯定转为自恋。

    【自恋心理之:两个人一起自恋是很愉快的事】
    E君 发型设计师  23岁
    他对自己的形象十分迷恋,一头经过精心修饰的长发,面孔纤秀,接近完美。经常对着镜子换很多衣服,并且对镜自言自语是他的爱好之一,直到他遇见她。他觉得她很像几年前的自己,两个同样自恋的人很容易找到沟通的管道,很快两个人就开始了朝夕相处的生活。之后他帮助或者说改造了她,从发型到着装,从饮食到娱乐。两个人越来越默契。“有时候我觉得她就是我的复制品”他说。

    心理分析:过分自恋会使人远离社会,但是极端自恋的人也需要社会交往。D君和女友的行为又反映出男性自恋的另一个问题:心理移情,即把自我的心理影像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并且爱上复制后的另一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