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中国人集体的生命反思

 菩提鸣戈 2014-04-09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万物欣荣,元气充盈。在这烟雨断魂乍暖还寒的暮春时节,中国人以视死如生的情怀祭奠亡故,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共同表达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寄托,成为与先人故土相联系的精神纽带。在那祭奠的悲歌里,应该会有花开的声音,有山林的嘶鸣,还有逝者在风中欣慰的微笑……

清明,应该说是与我们人生本源最相近的时节。若换个别的日子,谈及生死之类的话题也许很沉重,难免有所忌讳。但透过这场集体的想念与哀思,倒可彼此畅言无拘,直面多样人生。祭拜归来,细细寻思,无论多少悲欢离合,人的最终归宿都是那个小匣子;无论多少爱恨情仇,在墓碑面前都会涣然冰释。

佛家认为,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而轮回又是生命最大的未知。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有家庭、事业、地位、财富,一旦死亡降临,一丝一毫都无法带走。唯有曾经造作的善恶业力将始终伴随我们,投生到六道中继续轮回。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人之信仰各有不同,但世间万物法则相通。无论生死,都是不可逆转的过程,也是无可回避的命题。凭吊长眠的先人,面对浮华的当下,思考扑朔的未来,我们都在审视生命的价值,探寻命运的规律,同时也给迷茫的人生一些说法和念想。

以敬畏之心追思先人,让我懂得历史。无论是英年早逝为国捐躯的战友,还是慈爱悲欢长眠九泉的亲友,对逝去的生命都怀有尊重,心存敬意,永世铭记。这种敬畏,真实服从内心,无关功利信仰。西方俗语,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孔子对生死也敬而远之,怪力乱神,缄口不语。无论唯心论还是唯物论,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在这浩瀚无边的宇宙间,确有许多人类暂时无法认知和承载的事物。与其偏执纠结,不如搁置争议,静心寻捕那如露如电稍纵即逝的点滴灵犀,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自知之明。逝者为尊,敬畏先人,让我们悟透生死,汲取力量。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强弱尊卑,他们都是人类情感殿堂里共同的精神牌位。尊重逝者,放下过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尊重我们共同的历史。因为先人的过去,就是我们的前夜,我们也终将成为后人的历史。

以精进之心活在当下,让我学会珍惜。人生百年,世事无常,是纯粹生物意义上的存在,还是作为精神层面来长远流传,我们选择不同,标准不同,人生的格局也就不同。历史是连续不断的,也是自己一笔一笔写的,没有谁能为我们的未来买单。前程漫漫,雄关坎坷,我们不可能为了追求坦途,而把整个大地都铺上地毯。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子,好好行走当下,用和自己赛跑不和别人比较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珍惜衣钵,珍惜情分,珍惜健康。不管脚下宽窄,要记得坚守道义,给别人留条路走,并尽力照应那些行路不便的人。人生作为一场没有返程的旅行,每天都有不尽相似的悲欣,也有不可复制的风景。既然一路同行,就要静享互助之乐;而身后串串脚印,即是佛前启智莲花。今生苦乐,身不由己,命为天生,运为造化,且行且珍惜。人生最好境界绝非十全十美,而是花未开全,月未满圆。

以平和之心着眼未来,让我自在随缘。佛家说,一个人对过去业力显现于今生的果报要认命,而今生因缘创造来生的这部分不能认命,要主动积极,有所放下,亦有所追求。诚然,我们每个人道路命运各有不同,禀赋天资确有差异,不必强求,也无需艳羡。要放眼长量,平衡心态,及时修正坐标,排遣心中魔障。这世上属于你的,迟早都会奉送眼前;不属于你的,又何苦为难自己?但如果在该奋斗、该吃苦的年纪选择了闲适安逸,那么谁会许你一个功德圆满的未来?若今生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又何以告慰先人,何以福荫后代?生容易,活也容易,生活不容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成全他人,其余不多想,交由命运安排。当白发回首时,在闪闪泪花里,若咸中微甜,此生亦足也。

手头有三张照片,忆及清明,检视人生,也颇有深意。之一:一枚茎脉分明的落叶,代表着沧桑缺憾的历史。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前人所有的荣耀最终几如青烟,后继者也许记不得那些袅娜的虚无,但唯有善念与意志将永存不灭。之二:一株扎根旱土的小苗,代表着艰辛努力的现在。无论土地丰腴贫瘠,都要朝阳向上。不期许成为导师或英雄,只想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之三:一轮喷薄东方的红日,代表着神秘庄严的未来。阳光总在风雨后,你给世界什么姿态,世界将还你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而注定让你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瞬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