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儿童阅读被做成营养套餐

 紫色梧桐318 2014-04-09

  编者按:分级阅读在国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儿童阅读类别,这个概念一经在我国登陆,就凭借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受到了不少出版社的青睐和追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其中为学生阅读提供均衡营养读物这一理念的产生,究竟是商家为盈利而变换的营销方式,还是为提高儿童阅读质量而进行的勇敢尝试?父母、老师在分级阅读面前是拍手称赞还是疑团满腹?孩子从师长手中接过一套分好级的书,漫步其中能否达到阅读的营养均衡、收获理想的阅读方式?这些问题洒落在阅读的旅程中,需要我们思索和寻找答案。

[正方]


  圈养提供的是最基本的营养,而一匹骏马的强壮,还是要靠放养时的历练


  阅读的圈养与放养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李红廷


  前几日,和一位老师聊到广东将在全省中小学推行分级阅读这件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多年来一直在尝试分级阅读,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老师都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是学生,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推荐书籍,不但保证了阅读的量,更保证了阅读的质,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品位的阅读。其次,分级阅读很受家长的欢迎,尽管每位家长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大多数家长往往无所适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阅读经历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子女。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班里一个学生在读《毛泽东选集》,问他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他说,有一次和同学闹矛盾,爸爸就从书架最里边找出这本书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就看看这本书。还告诉他说,这是小时候自己的爸爸教给的办法。我好奇地问这个学生:你找到方法了吗?孩子无奈地说:我根本就看不懂!我想当年那位有创新精神的爷爷可能真的让聪慧的儿子找到了办法,但是当下这位聪慧的儿子却无法让自己的小孩从中寻求到真理,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呀!


  分级阅读之所以受到家长的欢迎,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电视、网络、电子游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能让孩子静下心来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的推荐加倡导,正可以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其实,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老师与孩子共同阅读时,我们的内心也常会有孩子般的愉悦。


  推广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肯定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面对差异性很强的阅读群体,推行指定性的分级阅读,应是件必须谨慎对待的事。推荐书的依据是什么?是科学,还是经验?我看到一份资料介绍说,推行分级阅读的一些欧美国家,对于每一页字数的多少、字的大小,都是经过研究测算的。我听说广东实施分级阅读时,在书目的选择上兼顾了心理、性别、地域等特点,我想这也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吧。


  对于分级阅读,我还听到另一种声音:我国有着优秀的阅读传统,读书一直被看成很高尚的事,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美妙而又享受的事,是自觉自愿的,几岁读《三国演义》,几岁读《红楼梦》,都可以当成长大后的谈资,既然这样,又何必搞分级阅读?真正实施了,会不会限制孩子的阅读呢?


  我想作这样的比喻,分级阅读就像圈养小马驹。对0-12岁孩子的阅读分级,尤其是针对4-12岁这个年龄段的阅读分级,在欧美已经成为一种公众常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还未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所以亲子共读是推进儿童阅读的一种最主要手段。共读概念是针对低幼龄儿童,主要是小学及学前儿童,要求有家长或老师陪伴、辅导阅读,共同完成阅读体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提供书单,而且需要真正地组织好阅读。以清华附小为例,对于必读书目,老师都会写导读,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也会涉及到读书报告单上的内容,这种统一规范阅读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孩子提供均衡的阅读营养。


  记得有一次,一个六年级的男生对学校要求读的《城南旧事》颇为不满,阅读课上侃侃而谈,中心观点就是这本书写得太慢了,没有《哈利·波特》读着过瘾,这个孩子的发言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共鸣。其实,这样的发言正反映了阅读的营养不良,在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下,让我们的孩子慢下来,也算是阅读的一个作用吧。


  当然,圈养式的分级阅读与放养式的自由阅读并不矛盾,圈养提供的是最基本的营养,而一匹骏马的强壮,还要靠放养时的历练。无论圈养还是放养,都离不开一个字:培养、养成。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看来书真的会滋养我们的一生!


[反方]


反对童书分级联盟宣言

 

  台湾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 赵镜中


  关于童书是否需要分级这个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随着出版量的增加、市场争夺战的激烈而浮出台面,是非曲直常因立场和角色的不同越辩越不明。与其听专家学者卖弄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或是解释一堆不知哪来的抽样数据,倒不如让我们走近群众,直接倾听大众的心声,在街头随机访问与童书有关的3类人士:直接受害者——小读者,关系人——父母和教师,听一听他们对童书分级是怎么说的。

  童书分级?这是什么问题?看不起我们小孩啊!你们大人这样说一说,就要决定我们什么可以读,什么不可以读,太霸道了吧!这不是电影分级,没有强制性。既然没有强制性,那就别分级了,何必多此一举!一位小学生说。

  分级有帮助吗?省去了一些选书的时间和困难?哼!省时间?真要省时间那就别生小孩了,生了就要养、就要教,哪能偷懒呢。再说,我家孩子的程度出版公司哪知道,凭什么说这书适合给10岁的孩子读?我儿子7岁要读不可以啊?如果只是建议和提供参考,那就别浪费时间了,谁管你的分级呀!一对带着小孩逛书店的年轻夫妇,一边掏钱买书一边说。

  教科书都教不完了,还读什么课外书。我倒是有个疑惑,课本里的课文是怎么挑选的?怎么分年级的?我老觉得有些文章写得不好,放的年级也不对,但没人问,我也不知道要对谁申诉。谈童书分级,还不如来谈谈教科书的文章是怎么编选出来的、要怎么教这样的话题来得更实在些,关系孩子的前途嘛。一位正在指挥学生放学的资深女教师说。

  经过有心人士的多方奔走后,台湾的学生、父母、教师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童书分级,认为分级严重污辱了他们的智慧,增加了更多的家庭纠纷:孩子向父母抗议分级不公,先生太太抗议小孩都上中学了还在看连环画。最后,这股浩浩荡荡的反分级浪潮,终于整合成功,共同达成了反童书分级的10项宣言:

  宣言一 分级只是为了大人方便﹙方便卖书和买书﹚,以为只是按照出版公司的分级就可以打发小孩。真的这么简单吗?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在读《哈利·波特》、《夏洛的网》了,甚至可以读金庸小说,不要用分级来应付小孩。

  宣言二 有些书看起来很浅,可是值得细细品味,就好像《七只瞎老鼠》这种故事,没多少文字,你们可能会把它归类为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但谁又能否认这故事背后深刻的道理呢?当你们把它分类为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时候,我会为那些想拿起这本书的高年级同学担心,他们会不会因为分级而羞愧得望而却步。

  宣言三 小孩最喜欢阅读的连环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图为主的童书,读图的学问大了,你们这些不具慧眼的大人又怎能了解个中奥妙呢?一本无字图画书你怎么分级呢?

  宣言四 身为家长忍不住要说,不是所有家长都那么无知和懒惰,不知道要挑什么书给孩子读,那只是一个偷懒的借口。做父母的会不知道孩子吃什么吗?笑话!真为那些懒惰的父母感到羞愧!

  宣言五 家长要以孩子为骄傲。学习本来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如果相信这些出版社的分级,孩子可能就失去了阅读探险的乐趣,也可能会忽略自己真正的能力。

  宣言六 一本书适不适合孩子阅读,适合什么样的孩子阅读,应该去问孩子,而不是去问那些专家。也许孩子说不清楚,但专家又真的清楚吗?文字的多少、句子的长短就能决定一本书的难易吗?五言绝句区区20个字,上穷碧落下黄泉,谁又能说简单呢?

  宣言七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教孩子学会阅读。什么年级该读什么书,能读什么书,都给规定好了,那要教师还有何用?也许很多时候面对一本本童书,教师会困惑,到底适合给几年级的孩子读,要教些什么,但这本来就是教师工作的有趣挑战,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学生是自己班上的,怎么能够假手那些并不认识孩子的外人呢?

  宣言八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阅读的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孩子可以读一些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书,学习是需要有些挑战的,否则学习有何趣味可言?

  宣言九 教科书算不算童书?如果勉强算的话,那教科书要如何分级?当然,事实上它已经分级了,只是这些分级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纯粹为了教学,那建议分级的方式为:低年级应该以口头语言为主,故事写得像说话一样。中年级以上,开始进入书面语的学习,故事可以写得文学味浓一点。但切记,故事的主题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

  宣言十 现在又流行一个新的名词,叫桥梁书。它的目的说起来冠冕堂皇,是要帮助孩子从亲子共读走向独立阅读。真为那些急于想让孩子独立阅读的家长悲哀,有一天他们会知道,亲子共读是无法取代的。独立阅读是需要,但应依循孩子的发展,不需要强求。

  这10项宣言代表了儿童、家长、教师的共同心声,恳请专家学者、出版公司的老板、编辑三思而行,高抬贵手,放童书一条生路吧!

[业内观点]

  

  与其花很多时间去推测、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读,不如提供给他一些大致适合的书,让他自己去选择、判断和阅读

 

  在书海中学会自由泳

 

  儿童阅读推广人 王林

 

  让孩子爱上书、爱上阅读,什么时候成了一件让人如此操心的事?

  想想我们小时候,花一分钱到书摊租一本小人书看,是再惬意不过的事。那时候,哪里需要大人来帮助我们爱上阅读,他们能不收缴我们的闲书就谢天谢地了。那时候,书店里的书也不像现在这样卷帙浩繁,图画书更是听都没听说过。那时候,没有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差书,我们常常抓起带字的东西就开始读。

  现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夸张的大人常常会感叹这么一句。可是且慢,现在的孩子真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幸福吗?再想想我们小时候吧——

  那时候,电视和电子游戏还没有全面侵入我们的生活,看课外书大概是做完作业后唯一的娱乐。那时候,课业负担不像现在这么重,课外也没有那么多的补习班要上。那时候,书籍种类尽管不够丰富,但不像现在这么多的讹误。那时候,家长很少干涉我们读什么书,也没有那么多的指导

  所以,关于阅读的种种概念,大凡桥梁阅读分享阅读分级阅读之类,或许不乏出版界和教育界共同炒作的因素,但更是因为阅读在当代儿童生活中的尴尬境遇需要改变而产生的。因此,我对分级阅读有如下观点:

  分级阅读应该要

  在书店里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匆忙的母亲拉着孩子,焦急地问柜台服务员:我儿子今年读三年级,请问什么书适合他读?柜台服务员通常会不紧不慢地回答:什么书?嗯……好像奥特曼和机器猫卖得挺快的。

  这样的情形分析起来很有趣。对家长来说,虽然没有说出分级阅读的概念,实际上适合二字已经表明了他们的需求,而且可以看出年龄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于销售人员来讲,他常常把一本书的销量作为判断适合与否的标准。国内的书店我很少看到童书按年龄来陈列,大都是按小说、童话、科普等类别来陈列,而我观察日本的很多儿童书店,都是按年龄来分类的,这样的分类是否科学暂且不论,方便顾客、提升销售额是肯定的。

  童书分级的目的何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阅读效率,减少选书的盲目性。随着孩子课业负担一天天加重,能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没有把少之又少的时间花在阅读适合的好书上,那才是生命的浪费。可是童书市场每年出版的书籍数以万计,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真无法判断。例如,同样一本安徒生童话,哪种译本更可靠,大概很多家长不会关注吧。再如,为什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并不是字越多的书越好。先别讨论适合与否的问题,单是何为好书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在购买观念上都存在很多分歧。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分级理念,选择好书是第一要义,仅此一点就能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阅读。

  年龄是衡量一本书是否适合读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承认孩子的心智发展随年龄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就应该承认分级的必要。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这种发展性,有时可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每一位作家或出版者在出版一本书时,多少都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当然,任何一个分级阅读的书目出来,都会面临各种质疑:凭什么说你列的书都是好书?凭什么说这本书适合三年级不适合五年级?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这只是好不好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分级宜粗不宜细

  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她在8岁、18岁、28岁直到48岁不同年龄读安徒生《海的女儿》时的不同感受。如果是这样,你把《海的女儿》归到哪一级?小学课本里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谁能说小学生完全读懂了这句诗呢?所以,要明确地区分出一本书适合哪个年龄的读者来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某一个人,要从书和人两方面来判断。从书的方面讲,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有:篇幅、生字、词汇难度、主题深浅、情节难度、插图色彩、背景知识、图书类别、是否有拼音等辅助阅读的工具、翻译作品的流畅程度、开本等。从人的方面讲,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阅读兴趣和偏好、词汇量、理解能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无成人协助阅读等。这些因素相交叉后,并不能断定一本书适合某个人。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儿童的心理包括阅读心理应该持一种测不准的态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难度丝毫不逊于对外部宇宙的探索。从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分级宜粗不宜细,要做得有弹性,并留出足够的空间。

  我深信,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建构出来的,是在书海中学会游泳的。与其花很多时间去推测、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读,不如提供给他一些大致合适的书,让他自己去选择、判断和阅读。我给3岁的女儿阅读时就是这样,许多我认为适合她的书她不一定喜欢读,但我认为有些难懂的图画书她反而喜欢。家长能起到的作用不是去干涉哪些必须读、哪些不能读,而是陪着孩子一起读。

  分级需要有本土的理论支持

  读物的分级理论在国外研究比较多,在国内还很少。国外的一些观点对我们有不少启发,例如:国外的教师会教学生使用“5根手指法简单判定一本书是否适合读,即请学生翻到任何一页开始读,要是有5个词不会念或是不懂的话,那就建议他们以后再读。阅读程度低的学生,可以把5根手指改为两根或者3根手指。

  国外阅读专家还使用可读性公式来评估难度。评估时选取书中任意3篇文章作为样本,每篇取100字,计算句长和音节数,然后对照常模图,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交集查看平均文章难度落入哪个年级的水准。

  有些阅读专家则认为可读性公式对低幼读物不太合适,他们根据字数和词汇熟悉度、印刷形态、故事可预测性、插图和文字的对应、故事内容与概念的复杂度这5项指标作为分级的依据,然后将阅读材料分成10级,每一级列出具有代表性的读物,作为选择其他书籍的参考。

  就阅读整体而言,这些理论和做法对本土的阅读理论有参考作用,甚至可以说宏观的思考方向应该相同。不过,这些建立在西方语言和文学上的理论,离汉语的分级阅读还是有些距离。例如,英语字母拼写的特点,决定了英语对阅读初学者很困难,而且英语要求较多的词汇量后才能阅读,所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哪怕读的是西方最简单的儿童读物,也会遇到不少障碍。对汉语而言,识字和阅读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孩子只要掌握1000个最常用的汉字,一般就能实现自由阅读,但对一些理论性的文章,哪怕认识其中的每一个字,也不一定能了解文章的意思。就文学作品而言,孩子对本土的生活环境和本民族的心理更为熟悉,因此,即使有的词语难一些,相比国外作品而言,孩子的阅读难度可能更小。

  我国分级阅读理论的建立,需要文学界、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多领域通力协作,才能避免自说自话、太玄或太实的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实在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且要谨慎地做。

[学校实践]

  

 为儿童阅读安装扶梯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阅读是人生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能够到达一定的高度,阅读本身也是有阶梯的,不同的书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读。有些人认为阅读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行为,作为生活中的消遣阅读可能如此,但作为学校内的阅读指导就不能全凭学生的个人喜好。阅读是需要指导的,目前很多儿童阅读推广人在做推荐书目的工作,从推荐的书目来看,多数是适合的,不过往往因为个人经验的限制,很多推荐的书在某个年龄阶段并不受欢迎。我所在的学校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教师推荐图书,先结合专家推荐的书目自己阅读,有共鸣后再推荐给学生。在班级内,则开展学生推荐图书的活动,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在读物推荐过程中,儿童畅销书的问题很让人头疼,很多畅销书投儿童之所好,因而容易流行。有时侯教师也很苦恼,那些搞笑搞怪的东西,在我们看来不如正统的儿童文学读物有营养,但是学生就是喜欢。让孩子看到好书应该是出版社的责任,但因为利益的驱动,很多出版人昧着良心出书,很多推荐者昧着良心推荐。而许多家长买书都有跟风的现象,到书店就问最近哪些书卖得快、卖得好,然后就给孩子买。

  就目前情形来看,大陆还缺少儿童读物评价和推荐的权威机构。台湾地区有一批人专门做儿童读物的评价和推荐工作,他们的推荐是先由一些工作人员对一年内出版的儿童读物进行筛选,挑出几百本,再组织相关专家一起评议,专家在评议前要认真阅读,之后大家再一起讨论,共同挑出几十本,写出推荐语。这样的评价虽然难免主观,但从操作程序和评价来看,还是能够挑选出优秀的图书供学生阅读的。

  台湾出版的一套《童书三百聊书手册》把一至六年级的阅读分为300个话题,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教学设计,对语文教师有很大的帮助。他们细致地设计出一些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阅读,低年级结合作品联系生活,如:从书里找生活的影子、从书里找自己或别人的喜好、找出书中人物特别的地方、聊一聊送礼物的想法等。中年级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节、谈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等,也可以谈论语文学习,比如:了解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困难、谈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词语、谈两种不同的拟人法、谈论描写老人的方法等,这些话题让讨论变得角度多样,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高年级的阅读,会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比较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谈饮食文化以及相关的词语等。这样的分级组成了一个网络,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在这样的网络中,儿童经过训练和指导,能够切实获得丰富的精神感受和良好的阅读素养。

  现在大陆出版机构也在做儿童读物的分级工作,我也参与了几次读物分级。出版社试图通过分级对儿童阅读进行指导和定位,这样的好处是让儿童阅读能有一定的适应性,家长和学校进行选择时有一个适当的范围。不过,目前对分级的标准还不够明确,仍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儿童读物分级除了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语文教师以外,还应该倾听儿童的声音,让阅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参与到分级中来,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真实。儿童读物分级不应只是哪本读物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这么简单,应做得更加细致,让儿童、家长、教师都能看到阅读的方向。

  儿童读物的人为设定,需要家长和语文教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读物的分级只是推荐的一个大致标准,具体的阅读指导还要看儿童的实际阅读水平,读物分级以后依然是阅读的材料,是为阅读提供服务的,不能让人为的分级限制阅读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