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年后的风雨坎坷相比,何克孝觉得,他的童年算是幸福的。出生在毕节县(今毕节市)岔河镇农家的何克孝作为家中长子,深得父母喜爱。虽然与当时很多农村孩子一样,他长到八九岁都没有穿过鞋子,但饭还是能够吃饱。 12岁那年,家里把何克孝送到贵阳读初中。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贵州省保安处军事教导队一期学习班,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1936年,何克孝在习水负责城防工作。一次缴匪战斗中,由于力量悬殊,队伍里只剩下何克孝及一个通讯员、一个号兵。他们蹲在土坑里,没有子弹,眼看着对方越来越近。“对方看到了我的军装,可能知道我算是个‘官’,要抓活的,否则几十个人开枪,我们早被打成马蜂窝了。”何克孝说,当时他想,完了,这回被抓住了。这时号兵突然说,不能等死啊,还是逃吧!他和通讯员提着何克孝,出了土坑,勉强跑了一小段距离。这时,土匪也到了土坑旁,可是很奇怪,他们既不开枪,也不追击。就这样,何克孝三人奇迹般地逃生了,他到现在都没想明白,那些人为何不开枪。 1938年,何克孝调到广西柳州,守卫军械库。那年六七月份,日本飞机来回九次轰炸,之后又投掷燃烧弹。“那时,我正端着碗准备吃饭,见飞机轰炸,我立即组织部下进行抵抗,并疏散老百姓。”老人说,阵地被夷为平地,他活了下来。1944年,何克孝跟随部队进驻贵州独山。在这里,发生了让老人终生难忘的一场战斗。他所在的部队与美军配合,在独山黑石关阻击日军,经过一夜奋战,全歼数百名日军。68年过去了,想起浴血奋战的那一夜,何克孝仍然激动。他说,有时,他还会想到那些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战友,尽管他们的样子已经有些模糊了。 新中国成立后,何克孝因为参加国民党的身份问题,在羊艾、金华、王武农场和监狱服刑了15年。出狱后,他在王武瓷厂工作直到退休。退休后,他居住在松花江路18号的一座民宅中。偶而,他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到贵阳市区的各个公园转转。天气好时,他也会爬爬山。何克孝经常上街买菜,很多菜贩认识他,都管他叫“何老伯”,周围人觉得,他不像103岁的人。人生百年,虽然几经浮沉,但风雨坎坷安然度过,现在儿女生活好,也孝顺,何克孝感到很知足。他说,“我这辈子,够意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