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4@365聊聊天津的老电影院(3)

 liuguohua2012 2014-04-10

聊聊天津的老电影院3


    

经过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与发展,到1963年,全市电影院、影剧院已达到64家,为天津解放时的2.6倍。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影院基本上没有发展,保持在60家左右(含影剧院)。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电影院有了较大发展。到1979年,全市电影院、影剧院增加到90座,1984年发展到115座 。各影院都能放映普通银幕和宽银幕电影,有20家影院能放映立体声宽银幕电影;普遍改革了放映光源,实现了“氙灯化”,提高了放映的光亮度;普遍安装了防暑降温的空调设备,实现了“冷气化”;一大批影院安装了软座椅,实现了“软椅化”。
    

1987年4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广州召开城市影院建设与改造工作会议以后,天津市在1987—1989的3年间 ,先后对光明、大光明、曙光、十月、群众、东风、下瓦房、南市、本溪路、金钟 、南开 、和平以及塘沽人民影院共13家专业电影院进行了改造。经过改造的电影院,都改善了服务设施,增加了服务功能。特别是增添了国际上先进的宽银幕立体声放映设备,丰富了上映影片的品种。有12家影院被定为“特级”电影院,影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989年,光明、大光明、曙光、十月4家影院年放映收入均超过百万元。
    

1991年上半年,天津出现3座小型电影厅 。即“红月季”电影小厅、“月城”电影小厅、“迷你”电影小厅,它们分别设在十月影院、八一礼堂、梦园娱乐中心(原本溪路影院)内;9月,设在河东区文化宫内的“凯利”电影小厅建成。这4座电影小厅,每个占地面积100-200平方米左右,座席百个左右;都经过精心设计,建筑风格各异,装修考究、典雅,设施、设备新型、高档;场务(服务)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实行超前供片和特级票价(每票最高限价10元)。小型电影厅适应了电影市场发展的趋势,属于优质、优价的新型电影放映场所,一般每天映出3-4场,有的映出5-6场。其中,迷你小厅因片源不足,上座率低,1993年起改按特级院线排片。314@365聊聊天津的老电影院(3)

上图是建于1954年10月座落在中山路219号的十月影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