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且常教育他勤学苦读。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学有所成。 孟宗非常孝敬母亲。有一年,孟母突然病了,病情日益严重,饭食难以下咽,盂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孟母原本爱吃清新鲜嫩的竹笋,如今身在病中,跟孟宗唠叨着,说想吃笋煮的羹汤之类的食物。可是,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万木凋零,哪有鲜嫩的竹笋啊?孟宗无计可施,只好独自跑到竹林里,然而目之所及处,只有一片焦黄。想到母亲的病情,想到母亲的心愿,他不禁悲从中来,扶着竹子,放声大哭。 或许孝心感动了天地;就在孟宗哀恸得难以自制的时候,竹林里出现了奇迹:在他的泪水飞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颗颗竹笋来,尖尖的、绿绿的、毛绒绒的,还沾带着露滴呢!孟宗喜出望外,马上掘出几棵竹笋抱回家,精心做成羹汤,端给母亲喝。喝着热乎乎的汤,孟母乐得眉开眼笑,病情也随之好转。
[孝心感天] 哭竹生笋在现实中是难以想象或根本不可能出现之事,但因孝心而显现之奇迹, 却是大家之共同愿望。 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有点神化,但孟宗对母亲的孝敬却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许多史书都记载他的孝敬之举,善良的人们敬佩孝敬之人,将他的故事作了一些适当的夸大。这种至纯的孝性,正是人们所向往和推崇的。
家长与幼儿分享完故事后可以针对故事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从而记住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将来语文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示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啊?
2.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
3.他的家里都有什么人?重点在于幼儿仔细听故事,抓住细节“孟宗,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
4.有一年孟宗的孟宗的母亲怎么了让孟宗很着急?
5.孟母生病的时候她想吃什么呢?
6.那时候是什么天气啊?那样的天气会有竹笋吗?
7.那最后孟母吃到竹笋了吗?
8.哪来的竹笋呢 ?
9.新生出来的竹笋是什么样的呢?
10.孟母怎么吃的竹笋?吃完以后身体怎么样了呢?
1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向孟宗学习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