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天津 东 北角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http://image71.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1017/40656609_2.jpg)
天津电台新闻频道有一挡由刘芸主持的节目:话说天津卫。
这档节目每晚8:00——9:00开播,凌晨1:00——2:00重播。这档节目非常受老年人欢迎,因为它的内容都是关于老天津卫及其他的老建筑,老地名,老遗存古迹的变迁,由来。如李公祠、庄王府,双庙街,放生院,甲骨文的发现地,水阁,玉皇阁,通大衢道、水阁大街究竟在哪,天津有没有地坛,东营们,还有南王庄的药王庙,佟楼,挂甲寺等等。
参与节目的大多是天津的民俗专家,和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不乏八,九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只有这些老年人,才是五,六十年以前,甚至八,九十年以前的事的参与人,见证者、当年当地的居民、学生、她{他}们是活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档节目的内容勾起了老年人的怀旧情愫,话当年,忆往事,沉淀了几十年的不起眼陈年芝麻往年糠成了刘芸的宝贝,尽情地缓缓在口中,空中流淌。。。。。。
闲话少述,今天也来段《话说东北角》
我小时住在东门里孔庙二道牌坊旁边,老伴(注:指深州人氏)家住东马路东侧靠东北角的积庆里,我小学,中学没离开城里,老伴小学在现在古文化街天后宫内的天后宫小学,中学在金刚花园后东西箭道李公祠{李鸿章}的33中学。。
1969年5月1日结婚后,也没离开东北角,住在宫北大街13号杨家大院内。虽然在1983搬到了建国道的民族路,但娘家婆家仍在东北角,东门里。直到1998年城里大拆迁和2003年小白眼上小学那年的东马路大拆迁,才彻底地离别了老城里,老东北角。
我1953年——2003年,老伴从1949年-——2003年长达50年,半个世纪老城里及东北角,留下了我们幸福的童年及成长中的数不清的足迹,在我们头脑中也清晰刻下它的几度沧桑变迁。
东北角是通衢咽喉要道。
东北角往东是老铁桥大街,过狮子林桥直达河北的望海楼,小关大街十字街。往北是大胡同,跨百年老桥——金刚桥连中山路,达北站火车站。往西是北马路。往斜西北通均和里,鸟市,锅店街,估衣街。
东北角也叫官银号,是文化金融商业繁华集中之地。
北马路角上有正兴德茶庄,东北角银行,华北戏院,天津影院,宝林祥糕点店。大胡同上有东风影院,鸟市,商务书局(后改名东北角书店),大胡同商场,温泉浴池。东马路上有五和商场,四远香糕点店,东马路邮局,陈林洗染店,东安市场,同盛和鞋店,隆顺隆等3药店,聚合楼饭庄,宝兴斋南纸局,表店,土产店等等。老铁铁桥大街上有长途公共汽车站,消防中队也添到其中。。。诸多的文化,娱乐,商业,金融业等等节次鳞比一家挨一家。
东北角还是宽阔的紧急避难场所。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二三天内,东北角的老铁桥方向,就搭起了几百间各种各样的,塑料房,蓆棚房,油毡房,离家近的白天回家急急忙忙做点简单饭菜,端到简易棚吃喝,有上千的人在东北角避难。有一天下午余震来袭,我亲眼看到东北角银行的园形楼顶在几个颠簸之后塌陷下去。
如此宽广的风水宝地,东北角自然成了夏天人们纳凉的好去处。
东北角最宽畅的四个角,当属东马路东侧的老铁桥大街的毛贾伙巷。解放初有一座三四层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华盛顿大楼,后改名华盛大楼,(见题图)对着北马路的有一条毛贾伙巷,因阻碍交通,五几年时华盛大楼被拆除,此地就空余没有巷的“毛贾伙巷”的地名了。
/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http://image71.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1017/40656609_3.jpg)
(在2013年新浪博客的逸灵轩主为我提供了这张华盛顿钟表总行的照片,弥补了我模糊的记忆,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华盛顿大楼的拆除是1949年以后,东北角的第一次变迁。
华盛顿是美国的1791年为纪念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命名的美国首都,此大楼是欧洲建筑风格,临东北角一面跟正兴德茶庄一样是圆形的,解放后去掉一个“顿’字成为“华盛大楼”,华盛---中华兴盛,改的好贴切。该楼听说解放前是洋行,解放后成住家。
该大楼的致命处,是它跟东马路的东侧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象寿星老的大脑门,大大地凸了出来,如果站在六吉里,大狮子胡同或东门往北望,东马路成了死马路,东面被占了半条马路宽的华盛大楼挡住,北面被鸵鸟墨水二层楼和高耸的广告牌挡住。
解放初期的东北角是有轨电车的三岔口。有轨电车是上下行的四条铁轨,中间一排电线杆。那时站在华盛大楼前好像伸手就能触及马路对面的正兴德茶庄,宝林祥糕点店,可见当时地方的狭窄,大约在1957年左右华盛大楼被拆除了,东北角立马豁然开阔。
东北角第二次变迁是拆除有轨电车道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http://image71.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1017/40656609_4.jpg)
东北角第三次变迁是拆除百年老金刚桥,建立交桥,原大胡同东面老铁桥大街北面的那块大三角地被拆除,建成解放广场,大胡同西面的大胡同商场,尤其是欧洲建筑风格的商务书局后改新华书店连同北马路的宝林祥糕点店,一同被拆除。大胡同建成华北地区甚至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原宝林祥建成四层楼的东北角新华书店。
东北角第四次变迁是北马路扩路,北马路南侧的临街商店被拆除,正兴德茶庄的镶在烟色大理石墙面上的老牌匾,顶楼的四面钟同时被拆——此时的东北角仅留下东马路古文化街及东北角菜市,还依稀留下老官银号的影子。
到2003年8月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东马路大拆迁时刻,生于此,住于此的世世代代的居民含泪四散而逃。呜呼,真正的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老城厢大拆迁,东马路大拆迁,仅留下了少年宫,文庙,东北角莺歌燕舞换新颜了。
东北角,官银号,仅留在了老地图,老照片中。。。。。。。。
东北角,官银号,仅留在了中老年人的记忆中。。。。。。。。
(深州人氏注:此文为老伴开心姥姥2010.7.所写。2013年 9月15日添加照片,因为年代久远可能有记忆差错,望朋友指正补充)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 [转载]话 <wbr>说 <wbr>天 <wbr>津 <wbr>东 <wbr>北 <wbr>角](http://image71.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1017/40656609_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