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北京的满族婚礼(组图)
清末老北京的满族豪华婚礼在古老的大清朝,积淀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王朝,很多蕴藏在民间的礼仪,成了一种久远的记忆。这一组黑白照片,记录了当时的人们如何将一位新娘迎娶到家里。在我们欣赏这些照片的时候,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这些黑白的记忆,以电影的形式,体会那个时代所具有的民俗文化。这里边的乐趣儿,恐怕不是仅仅那一位迎娶新娘子的新郎官,参加婚礼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这种艺术的氛围。 满族新娘 吹鼓手之唢呐者
新郎坐的绿帏轿 行走在前//门大街 新娘的红缎绣花八抬大轿 八面喜鼓 威风凛凛
八面喜鼓 威风凛凛 随行人员乘坐的轿子
![]() 右二为溥仪的同性恋伙伴殿前太监王凤池
![]() 民国时期婚礼场面 ![]() 大内高手-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 此照拍摄于1863年。摄影术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的1839年,距今已有整整152周年了.奕譞的这张影像是在照相术发明后的24年拍下的,说明那时我们接受西方文明的速度并不慢,在中国人中间拍照肯定比之还要早。其时尚为醇郡王的奕譞,在朝廷担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可见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时年24岁(虚龄),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话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原文如此);左右是奕譞的两个贴身侍卫,分别肩扛火统,手握长枪(实际是一种铁矛),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朝禁卫军的风貌。这也是宫廷秘照中至今保存的最早的一幅照片,为研究我国军事史,为研究我国摄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至为珍贵。
![]() 大清的“裱糊匠”李鸿章 西藏农-奴 1930年代风光一时的美人(1):影星陈燕燕 1930年代风光一时的美人(2):杜月笙情人孟小冬 大清帝国护照!
慈禧与西洋贵妇 一名日本军人在炫耀他的“战绩” 围看西洋镜的儿童(1900年,昆明) 从衣着上看,两个正在观摩“进口大片”的儿童应来自富裕人家。而更左边的那个孩子也许正焦急地向父亲提着这时髦的要求。对于古老的中国百姓来说,西洋镜(皮影戏)与洋枪洋炮一样给人印象深刻,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最新成果,而这三个字中包含的惊奇含义一直保留至今。从摄影上说,这是一张层次分明、构图完整的照片,一看之下几乎完全注意不到摄影者的存在,除了右边那个小孩以外,所有人物都自然生动地活在他们周围的环境中,同时又像戏剧角色一样衬托着主要的事件。在摄影才刚刚发明不久的那个年代,这样水准的拍摄眼光和技巧的确令人称奇。 1941年初,日军占领广东期间,广州一家由汉*所开设的理发厅公然打出“皇军大欢迎”的字样。两个女郎站在门口揽客,其中一位嘴上叼着烟卷,风尘味十足。这一幕由日本随军记者拍下,刊于 .报纸上,作为日军进占中国受到“欢迎”的证据,大事宣扬。日军占领中国期间中国人中也确有少数投机份子卖身投靠,气节全无。古诗有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图中的“亲日女子理发”不仅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卖国求荣,恬不知耻。事实上,二战期间的法国也出现类似的事例,一些法国女人主动向德国占领军投怀送报以换取物质享受,战后这些女子被愤怒的法国民众削光头发,游街示众。 清帝的妃子 真实的十三姨
解放初期的毕业证书 而这位,是杜月笙的开山兄长,黄金荣! 白求恩大夫和他的朋友,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儿童团员的合影 铁人王进喜,一个朝气蓬勃时代的象征 二战时期德军中的中国军官 满州妖艳——川岛芳子(左) 满州妖艳——川岛芳子(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