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球的精

 我是轻风 2014-04-11
同任何事物一样,乒乓球运动中充满着一串串矛盾,台内与台外、近台与远台、借力与发力、正手与反手、撞击与摩擦、凶狠与稳健、局部与整体、自己与对手……这些矛盾无法回避却又极易忽略,只有正确地对待与处理好这些矛盾,才能成为真正的乒乓球高手。

一、处理好台内与台外的关系

乒乓球的每一分球,往往是从台内球(短球)始,而以出台球(长球)终,处理台内球和出台球的要求有许多不同,前者轻灵机巧,后者大刀阔斧;前者击球点靠前,后者可早可晚,如何能让每一分球都做到有始有终,而不至于从一开始就尽失先机,也不至于到最后虎头蛇尾?这就需要打球者从站位、手位、重心等各方面建立起长短兼顾的意识,才不会顾此失彼。

观察当今顶级选手接发球时的站位,多是离台有一定距离(约一小步),这样,当回接短球时,只需一步即可上前;当回接长球时,更有从容空间便于拉手引拍,进退有据。再看他们的手位,多数较高(不低于台面),这样伸到台内回球时,不至受到球台端部边缘的阻碍,回击长球时,又容易在较早的击球点借力发力,进可攻退可守。站位的远近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在来回过程中更会不断变化,但手位的高低却是每个人在周旋过程中都需注意保持的,这是长短兼顾的前提。

在上前处理台内球时,不少人担心上去之后退不回来,因此重心并没完全跟上去,臀部“掉”在后面,手臂伸得过直,其实这样的做法有些因噎废食。首先,你回短之后,对方是否能迅速地、高质量地回长球调动你,关键取决于你这板回短的质量,如果重心不到位、手臂僵直,势必降低回短质量,从而给对方更多可乘之机。其次,回短后能否及时退回,关键不在于你的重心是否完全扑上前了,而在于你的脚下是否保持了弹性,移动中是否借助了碎步调整,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就不必担心退回的速度,相反,重心没到位时,脚下往往也没到位,常常是因为一步跨上前,把站位站“死”了,丧失了再次起动的灵活性。

那么,在连续几板出台长球之后,又如何及时上前回接突然出现的短球?一是在回击长球时,每板球的还原过程中,身体重心时刻不忘迎前,这既有助于提高回长球的质量,也有益于扑前回短;二是向前扑救时,切勿正对来球直接往前冲,而要向斜前方移动,使移动方向与来球线路成一定夹角,以便为击球时留出转腰引拍的空间,否则,若被球直接逼到身前,再闪转腾挪就为时己晚了。

一般人打乒乓球,都知道长短结合的道理,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针对对方的特点:若对方短球感觉好,就要以主动送长、伺机转攻为主;若对方长球威力大,则需以控短制约、寻机突袭为主。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视场上情况灵活运用,切忌不自觉地陷入规律性变化,因为一旦被对方摸准了规律,再高质量的送长、控短都是枉然。

二,处理好近台与远台的关系

纵观整个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选手们向球台逐步靠近的历史。早期的乒乓球,欧洲的削球防守型打法曾盛极一时。随后日本长抽打法的 ‘兴起迫使欧洲出现了站位更靠近球台、更为积极的削球。而中国队的崛起,则把乒乓球彻底推向了近台为 .王的时代。尽管由于击球旋转的加强、弧圈球的风靡,中国的传统近台快攻打法一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

经过改良的中国快攻结合弧圈风格,最终又站到了世界乒坛的前沿,而以中远台著称的欧洲强手,也曰益重视近台的作用,其新生代代表波尔、梅兹莫不如此。

究其根源,是因为速度是乒乓球的第一制胜要素。对于旋转、力量,人们的适应可以说是没有极限的。但科学实验证明,人对速度的反应是有极限的,而乒乓球技术的演进,其实也就是把击球速度推向极致的过程。乒乓球的速度分为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前者是指乒乓球从出手到落到对方台面(第一弧线)间的速度,后者是指球从对方台面弹起后(第二弧线)的速度。但实际上,第一速度并不完全是一个距离/时间的概念,而更多是指代球飞过第一弧线所花费的时间,只要出手越早,这个时间就越短,就显得球越快。由于第一弧线在球的一次来回中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段,因此第一速度比第二速度更能决定…次击球的整体速度。所以,为了加快球迷,贴近球台击球显然比退台更直接、更省力。

但过犹不及,一味强调近台快速击球,必然会因为追求出手快而动作小,动作太小,击球的力量就不充分,一旦对方退后半步,第二弧线所占比重上升,近台击球第二速度有限的劣势就会被放大,球落台后前冲力不强,到对方身前时己成强弩之末, 自然易被对方反攻。历史上,欧洲选手曾不只一次用这一招破解了中国队的快攻。尤其随着弧圈球技术的成熟,第二速度的威力也愈加凸显。所以,如何在第一速度与第二速度、在近台与中远台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是每一个有志于打好乒乓球的入都需要考虑的。

处理好近台与远台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好不同击球时间、不同动作幅度间的转换。在近台击球,击球时间早,动作幅度相对较小,小肌肉群的瞬间爆发力更重要;退台击球,击球时间稍晚,动作幅度相对较大,协调全身用力更重要。这就好比开车有几挡,及时选择正确的挡才能流畅自如。平时练球时,就需有意识地练习不同的挡,在基本掌握某个单项技术后,应请陪练者给出轻重、长短不一的球,强化自己的前后移动能力和转换能力。实战中,在近台不要过度拉手,以保证快速压制对方,退台时舒展身体,以节奏和落点变化争取机会,时机成熟,就主动迎前,争取更早的击球时间,让自己的进攻弧线更多是自上而下,以加强向前的用力,避免过多向上分散用力,让自己越打越靠前,而切忌越打越退后。退台是为了积极过渡,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近台才是得分的主要源泉,是致胜的根本。

三、处理好借力与发力的关系

前韩国名将、现任韩国男队教练的金择洙,一直到退役都有一个心结难解,就是始终未能破解中国前国手王涛的反手弹击一一金择洙的单面正手弧圈威力虽大,但却总是被王涛借力打力一一世乒赛中,只有一次金择洙胜了王涛,却又因事后被查出胶水违规而取消成绩。王涛的弹击为什么能够成为韩国曰式直拍选手的克星?就是因为他对借力中发力的运用炉火纯青,加之左手握拍的优势,反手弹击大斜线正好能克制对方的单面弧圈。

实际上,乒乓球中的每一次击球,都是借力与发力融为一体的结果,区别无非是借力多一点,还是发力多一点。之所以能够借力,多数是因为对方来球本身有相当的前进力,撞拍后有自然反弹的趋势,因此,如果对方来球之力是七分,我方合理借力后, 自身只需发四五成力,回球同样能有七分的效果,典型的运用如反带、快撕、反拉、打回头等。当然也有例外,如高抛发球,不是借对方来球之力,而是借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主力,以提高发球质量。借力中发力的妙处,在于能够减少自身力量的无谓消耗,减小动作幅度,加快击球速度,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借力中发力也可称为合力,合力的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合力点(击球时间)。从理论上来说,击球点越靠前,来球的前进力越强,也越容易借力。但是,如果在来球反弹的上升前期去击球,这时候,来球比球网还要低,难度很大,容易下网。反之,如果合力过晚,在下降期击球,来球的前进力己减弱,而向下的反弹力增强,这时力也难以合上,容易出界。因此,在来球的最高点,或者最高点之前(上升后期),是最理想的合力点。发球也是类似的道理,触球点太高,感觉合不上力:触球点太低, 自己发力一多就易出界。

除找准合力点外,动作幅度的控制也是必须注意的。要想借好来球之力,触球点不宜离身体过远,尤其当对方来球力量很大时,必须借助身体重心保证借力的稳定性,而一旦手离身体太远,控制感就会明显削弱。但动作幅度绝不是越小越好,因为合力是借力中发力,而不是只借力不发力(除非减力防守),否则击球质量会明显下降。有的人练球时,只顾追求板数,趴在台前、缩手缩脚地来回借力,为了来回而来回,却忽略了最根本的练习目的一一击球质量。这种来回打得再多,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来回,经不起实战的检验。只有把握好借力与发力的比例尺度,做到力量因球制宜,能够自由驾驭,才是合理的合力,合理之后,来回自然增多,相持能力自然加强。

四、处理好正手与反手的关系

乒乓球的正手与反手,有着天然的矛盾,两者在站位、重心转移等一系列要素上需求迥异: 正手进攻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发力过程中重心从右脚转移到左脚,动作幅度较大,击球时间相对较晚;而反手进攻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重心从左脚转移到右脚,动作小,击球相对较早。因此,往往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中国的乒乓球是以直拍起家的,因此后来中国横拍的发展也下意识地借鉴了许多直拍的理念,延续了正手为主、反手为辅的思想,强调提高侧身频率以加大正手使用率。但欧洲乒乓球却迥然不同,他们以横拍为正宗,天然更喜欢正反手两面的均衡感,甚至当来球到中间、正手位时也有可能用反手去进攻。实践证明,两者各有利弊,但前者对乒乓球的内在规律洞悉得更为透彻,毕竟,反手进攻的威力再大、动作再漂亮,也会受到身体的限制,无论动作幅度、调节余地还是综合效果都不及正手进攻。侧身用正手抢攻,虽然有暴露正手位空当的风险’但权衡之下,还是优于不侧身,更何况,侧身抢攻的线路更活,给对方的心理压力更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乒乓球队提出,现代乒乓球的要求己演化成“全方位进攻,球台无死角”,这时候,仅靠正手侧身抢攻抢冲就不够全面了,因此反手技术也愈显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全面绝不等于正手与反手均衡使用,否则就变成“左来左挡、右来右挡’’了,这时候不仅攻球缺少力量、缺乏变化,而且中路漏洞明显一一当你频繁側身、跑动时,你的站位是不断变化的,中路也就成了“移动靶”,对方不易瞄准:而当你站定球台中间时,中路就成了“固定靶”,对方可以轻易盯住。

以历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为例,摘取男单桂冠的刘南奎(韩国)、瓦尔德内尔(瑞典)、刘国梁、孔令辉和柳承敏(韩国)中,除了刘南奎登顶年代较早、反手稍显单薄外,其他四人都是在正、反手兼顾的前提下突出正手一一刘国梁和柳承敏虽然都是直拍,但前者以反面横打加强了反手,后者的反手推挡明显胜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