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文化新思维

 卢秀华的图书馆 2014-04-11

 (一)

每到一处,经常有些企业老板和企业文化工作者要我给企业文化下一个定义,似乎只要把定义确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就一目了然了。难道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文化建设?这样的场面见得多了,不免让人感到很无趣。事实上,企业文化的定义只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根据真理的相对性原理,站在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标准,对于事物的判断和定义是不一样的,而且从真理的意义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曾经在一篇学术论文中用存在根模式理论证明了对事物的定义至少存在5种不同的角度,这仅仅是从存在方式上,如果从把握方式和认识方式上,定义的角度可以更多。所以,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没有必要在定义上喋喋不休。今天在座的如果一定要我对企业文化做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多半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或者是企业的员工,如果从把握方式上来定义企业文化也许更适合您的胃口,那么,我给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的特定实现方式。

其实,我们不但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待企业文化,还需要站在员工的角度看待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能仅仅只是漂亮的设计和文章,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和高亢的标语,它应该为企业的战略实现服务,应该有一定的具体职能。并且,企业只有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特定的文化色彩和价值取向——这就是该企业的文化,而不是抄袭的文化。所以,如果您要问我怎么建设企业文化,我更多的是站在员工的角度,用一种行动去创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只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学者般的解释企业文化。这种行动既包括日常的工作和实践活动,也包括思考和学习活动。如果要对思想、学习和行动做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总结的话,那么我告诉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我的理解是:

第一,企业文化首先是目标上的体现。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无数次的艰难险阻中我都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我人生和事业的方向,这种目标给了我信仰般的力量,不管困难有多大,道路有多长,有了目标的力量和指引,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光明,即使是爬雪山,过草地,我的目光依然坚定。

其次,企业文化是方法上的体现。因为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即使在纷繁复杂的矛盾面前、在万花筒般的现象世界面前,在处理工作和生活的种种问题上,我始终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有了认知事物、判断是非的能力。许多经历都告诉我,企业的价值目标必须溶解到具体的方法之中,落实到岗位职责之中,那么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自然会表现出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我一再强调说:智慧的关键是角色——角色定位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力量,使我获得一种受激励的作用,这种精神力量使我在工作中能够下定决心,充满着信心、保持恒心,并且对企业、对同事抱有一颗诚挚之心。在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方法面前,在企业和合作伙伴给我提供的舞台上,使我能够将这种精神力量转换为物质力量,从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给我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日益激烈的竞争表明,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得来的一纸文凭,无法面对竞争的挑战。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通过行动,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这种精神优势的培养以及向竞争优势的转化过程,就是我所传播的企业文化

有了共同的目标、就会产生一致的方法、进而就会形成一种整体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我对企业文化最基本的理解,也是我正在践行和力求推广的企业文化运作模式——其中有一套系统的操作程序。

各位朋友,或许您我之间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之间会出现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凡是有着自己文化的企业,必定是有着明确目标和科学方法的企业,在拥有明确目标和科学方法的前提下形成规范,这时,企业必定充满着创造活力、充满着团队精神、充满着凝聚力、激励力和自我约束力,从而使这个企业成长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必然会是一个能够给员工带来希望的企业。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企业文化,最简单的一句话是:明确目标,立即行动!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寻找到科学的方法,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就会立即行动起来,进而就会在奋斗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我的一家合作单位就是用“明确目标,立即行动”这句话作为企业文化纲领的。

 

(二)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明确目标,怎样才能寻找到科学的方法呢?刚才有几个朋友对我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知从哪里下手,除了做一套类似CIS的企业文化和搞一些文娱活动之外就不知道怎么深入,而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又没有多大效果,企业文化建设庸俗化了。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其实我早就在《企业文化十讲》中对企业文化建设在运作模式上做过比较系统的阐述,并强调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两个整合:

一是形式上的整合,即通过塑造企业的核心理念和共同价值观念,使之起到旗帜的作用,再通过规范体系,使核心理念具体化,同时为了使核心理念在认识上容易识别、在理解上更为形象化,有必要借鉴CIS操作模式,并通过营造文化氛围,达到对员工的熏陶作用。形式上的整合容易在短时间塑造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但也容易使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企业创造的对象化过程,导致“两张皮”现象。

二是内容上的整合。即通过文化的引导和自我反思,形成工作中的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通过企业文化的导航作用,使员工产生方法上的自觉、行为上的自律、创造力上的自由。表现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就是首先提升企业员工的思考力、理解力、执行力、意志力;其次就是结合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执行力)进行文化反思,在这个反思过程中,体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特定实现方式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在内容上有机的统一起来,克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两张皮”现象。

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您仅仅做形式上的整合,没有内容上的整合,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会脱离企业创造的对象化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员工的思考力、理解力、意志力、执行力,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是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的决定性因素。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上的整合,当前的教科书讲得非常详细,也有很多咨询公司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天在此就不讲了,下面我重点要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整合上的一些问题。

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要落实到员工的思维方式上。一个员工,如果他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的话,那么他必定目标坚定、思维活跃、方法得当、工作踏实;对社会、对企业、对自己的团队充满感情,从而也是一个能够为自己和企业创造价值的人。现在,建议在座的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您的目标是否坚定?方法是否得当?工作是否踏实?团队关系是否融洽,从中您就可以判断出是不是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如果您的目标不坚定,方法不得当,工作不踏实,角色定位太糊涂,那么,即使企业文化口号喊得震天响,厂容厂貌打扮得很漂亮,这样也很容易导致伪文化或者根本就没有企业文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望,并且希望得到完满的实现。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功,有的人却屡遭失败?为什么有的员工总是朝三暮四,整天昏昏沉沉,遇到责任总是推诿,总是怨天尤人;今天说企业没有给他好的待遇,明天说老板不给自己机会;缺点总是别人的,优点总是自己的,总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原因,总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讲,一切为退却和懦弱寻找的原因,都不是合理的原因;一切为推诿责任寻找的理由,也都不是合理的理由。因为,这样的原由既不能使自己在失败中得到成长、也不能使自己在挫折中变得坚强。

有时候,事情并不复杂,而是看问题的思维过于肤浅,这样反而把问题搞得很复杂。有时候,事情并不难办,而是因为自己的畏缩心态。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关键是梳理思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关键是诚恳。因此,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您不妨一人独处,清茶一杯,闭目深思:我有没有自己的事业目标?我是不是因为没有好的工作方法而整天烦恼?在人际关系中我是不是老是埋怨别人或者被别人所埋怨?如果您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愿意去改变,那么,您的内心深处就具有了文化的萌芽,然后用勤奋和努力去浇灌,终究会有这么一天,您文化的花朵将会光彩四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能够引导员工具有这种向善的萌动——这就是价值观。其次就是要懂得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指导员工如何去不断地剖析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自我的话,那么他就能够创造性的改变环境,一个人如果连自我都改变不了的话,那么他必然被环境所改变,从而也就失去了自我。有了方法之后就是实施,实施就是有计划的付出!

 

(三)

我现在分两个话题来讲讲如何获得这种思考力、理解力、执行力,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力。现在先讲一讲,假如我的工作很失败,如何用文化的方法来分析和寻找原因的,这个话题叫做文化反思;然后我再讲一讲,怎么获得一种文化力来设计和确保我的事业如何走向成功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这个话题叫文化构思。没有文化反思就没有文化构思,没有文化构思就没有文化反思,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的这些讲演希望能够为你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假如有一天,我被难题和烦恼困扰着,我的计划失败了,我发现自己没有工作热情了,业绩上不去了,或者我对企业和团队失去了归属感,甚至想通过跳槽来实现自己的期望。那么我需要做以下系统思考来剖析自己。只有在作出这样的分析之后,然后才做决定。我首先要分析的是我的目标是不是很合理,如果目标不合理,即使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努力,也很难得到成效,整天就会在忙碌和烦恼中消耗时间和精力。目标制订得是否合理,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考力水平,同时也能锻炼出一个人的思考力水平。同样,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合理,也最能够体现和锻炼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考力水平和决策水平。

其次,我要分析论证自己的实施方法是否可行。如果找不到可行性的实施方法,再合理的目标也是空谈,投入的工作量再多,也只是浪费。分析和诊断一种行为措施是否可行一般来说要经过81个逻辑环节才算圆满,这81个逻辑环节就是:用27个逻辑环节论证目标的合理性、用27个逻辑环节论证方法的可行性、用27个逻辑环节论证组织的有效性。这81个逻辑环节形成了一个系统和整体,其中包含了时空扫描技术、真理的结构理论、合理性法则、价值思维方法论、智慧曲线的理论和运用、一体化运作理论、制衡理论、系统理论、对立统一规律……等等。从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和高度来说,这是比较科学系统的思考方法,只要学会了,运用起来就比较方便,对企业和员工在形成自己的文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引导作用。这些具体方法我收录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一书中。

第三,我要检查自己的组织方式是否有效,也就是我与团队之间的关系。作为领导者,我要对自己的团队负责,作为普通的员工,我要对自己负责。绩效考核下的自我管理机制是构建组织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一般来说,绩效考核是企业外加给员工的,具有被动性和他律性的特征,自我管理则是发自员工内心的文化驱动力,具有主动性和自律性特征,内外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使员工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在文化上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心理机制。

绩效指标能够给员工指明方向、规范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文化反思和心理暗示培育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四心”,这四心是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

1、决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坚定的决心,要下定决心,就意味着要有所取舍,为了目标必须有所放弃。目标的难度越大,您的决心就必须越坚定,否则即使有合理的目标和科学的方法,在矛盾面前您也会犹豫不决。2、信心。没有信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很容易被困难和环境所左右,尤其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自信是成功的基本素质。3、恒心。许多事情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目标就会游离不定,方法就会变来变去。4、诚心。就是对事业、对企业的忠诚,对朋友和同事的真诚,心诚则灵。一个人只要有了这“四心”,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精神力量,任何困难也很难将他催倒。相反,如果在文化上缺乏对“四心”的培育,仅仅只是外在的文化灌输,那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徒劳的。

然而,很多人遭遇失败后不去寻找原因,工作干不好,目标不能实现,就喜欢跳槽。大部分喜欢跳槽的人,跳来跳去最终还是很失败。这是为什么?说明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心态和工作投入,跳到任何地方,即使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失败也是必然的。因此,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原因,我认为没有必要通过跳槽来寻找事业的舞台,而是应该从分析自我、改造自我着手。只要“我”改变了,这个世界就改变了;只要我坚强了,困难就脆弱了——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值得仔细品味。

以上叫文化反思,然而仅仅有反思还不够,还必须有文化的构建能力。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重点介绍如何建立和完善员工的思考力体系,如何达到目标的合理性,方法的可行性,组织的有效性……(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