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仰去哪儿了?

 dongrikuangyu 2014-04-11

 

昨天晚上看星光大道,一位河南的选手在比赛的时候请到了两位原先参与红旗渠建设的两位老人,在主持人采访这两位老人的时候,其中一位参与红旗渠‘除险’的老人是这样说的“我入党的时候,举过手,宣过誓,为革命进行到底,不怕死早上把被子卷住捆好,包括粮票、菜票送到总务上,如果牺牲了(就不拿回来了)”。而当主持人询问另一位年龄稍微小老人时,这位老人是这样说的“因为我父亲死在红旗渠上(在我13岁的时候),我是替父从军上战场”。

我想在表述我的想法前先简要的介绍一下红旗渠是必要的,烟民可能都知道‘红旗渠’这个牌子的香烟,而对红旗渠的了解我想是有限的: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居民用水问题,河南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红旗渠工程于19602月动工,至1969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                       工人‘除险’

当时听到两位老人的话语,我为之一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可以这样的无私的、毫无保留的奉献(包括奉献自己的生命)。不只是他们,新中国的开创者,老一辈的革命工作者,都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等,举起例子来比比皆是。我想应该是信仰的力量吧,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怀揣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革命信仰,义无反顾的、毫无保留的投入到共产主义建设中去。在他们看来他们就是自己信仰的一砖一瓦,自己必定会献身于自己的信仰。有了信仰的力量红旗渠的建成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我们所处的年代,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反而觉得人在精神层面上丢失了很多,模式化的生活,模式化的工作,模式化的方方面面。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信仰也由精神层面的专为物质层面的利,正如歌中唱到‘道义放两边,利字摆中间’。连路上摔倒的老人都不敢扶,怎能比?有人会问我我敢吗?我的回答是我也不敢。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位老人的话语引起我这么大感触的根源吧,我们的信仰在哪儿呢?谁之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