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当随人??人勿随心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4-04-11

分类: 啼与笑

“心当随人,人勿随心。”出自《佛般泥洹经》,是亲鸾和尚在公元1224年所著。他劝诫世人:不要被心中的任何欲念支配,要将这种欲念控制,从而达到不受任何约束的悟道的境界。

说时容易,做时难。凡夫俗子总是欲有所求、欲有所图,牵挂多、萦系多、刻意多、强求多,很难做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如果说为追求人格,面临完全摆脱荣誉、地位和优越的环境,甚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从零开始重新生活,却是难上加难。

笔者无暇信佛教,却又常常被不同凡响、鞭辟入里的佛学定理,振聋发聩。回顾自己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过“是心随着人走,还是人随着心走”的考验。最终强迫自己挣脱欲念的支配和束缚,使人生观进入到一种顺应环境,随遇而安的境界。

当年,在黑龙江逊克广播电视局任编辑部主任,事业如日中天,不仅是省优秀编辑、政协委员,还是北大荒知青百名事业家之一。说起来一个无文凭、无学历的“知青”,靠无忧无虑的自学,在外乡拼搏到这份天地也不容易。当然,说到拼搏也不是只顾个人奋斗,张扬自己的好胜心,不懂得谦让,推己及人。背井离乡28年里,无时不在调整与运用自己的感受去体贴、容纳别人,从而及时修正生活中的种种关系。正如孔子所说: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不助成别人的坏事。也许生活、工作中较善解人意,懂得谦让,还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成功,故而在三教九流中颇有人缘,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生活变幻莫测,人的命运难以预料。近天命之年,上海家中不顺遂的事接踵而来,耄耋老母思儿心切,千里召唤;兄长患绝症,度日如年。摆在我面前只有两条路:留在北国名誉地位将继续,然而不安的心境永远在风雨飘摇,将终身受良心的谴责;去上海尽孝道,将抛弃28年的奋斗,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在一个已经陌生的大城市为生计奔波,可毕竟已年近半百,人生中很多扇门对我关闭了。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在商品经济社会,从一个收入稳定的编辑,一下跌到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奋力打工才能糊口的社会底层,这种一落千丈的滋味可想而知。但是,我又十分崇尚孔子的一段语录:“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儿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先孝敬父母,再尊敬兄长,然后讲诚信、博爱。把以上的事都做完了,倘若还有剩余的力气,再学习文化。

亲朋好友有理解也有不理解,我固执地认为:真正的孝并不是依据社会的准则才做的,而是基于对父母的感情。它不需要刻意做给别人看,不需要依据社会和他人的标准行动。于是,我决定为孝而舍己利益。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的好:“一心循着自己的道路走,让人家随便怎么去说吧!” 是啊,各人境遇各不相同,走自己的路,保持不以物而失性的自然天性,才是做人之根本。

带着求学的小儿和患病的妻子到了上海,祖孙三代蜗居陋巷,箪食瓢饮。既然观念变了,生活方式变了,生存环境变了,自己就要面对现实,一切都要“变”,否则就很难立足于上海。而立足上海最严峻的问题是以什么方式糊口。初到上海,人海庞杂、世路多歧、茫然无尽。如不安于现状,作非分之想,则各种愤世嫉俗的恼恨沓然而至;如能随遇而安、则无往而不自得。冷静地审时度势,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纷纷下岗,本人无社会背景,除了会写点“自我感觉较好”的文章别无所长。如何把生计的标准定在合乎客观实际的位子上,要有个限度和分寸。所以,顺应环境、当忧则忧,应该是我的社会观;自甘低下,不谄不惧、堂而皇之地活下来,应该是我的生活信念。我计划在路边摆个书摊;我想过在肩膀上搭条手巾,候在桥头推一把负重的三轮车……虽说这是对自己莫大的嘲讽,也是追求人生的憾事,但至少有了生存的方式。自然也给几家新闻单位寄过简历,但那纯粹是抱着乐天由命、慨然以对的心态。

记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忧虑和我们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引起的。”这话不假,关键是面对“自甘低下”所引起的“自卑、忧虑、悲伤、痛苦”,怎样去体现自己的德行?

世上比我还差的人何其多,我不必与他人比,若非与他人比,不必和优越者比,若非要和优越者比,也不必在此时比,此地比。正因为我顺应环境地把握了一个 “度”,所以才能容纳自己的逆境,心情也不怎么浮躁;正因为自己平衡了心态,总的期望值不高,所以对现实的状况也就不存在抱怨,以出世思想面对人生,这应该是人生在逆境中的处世浮标。

人活一生,会发生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你快乐的时候,失落隐藏在背后;在你失意的时候,快乐会降临到你面前。没等我摆书摊、去桥头推车,不抱有希望的自荐信却改变了我的命运。一家区级有线电视中心聘任我当记者,尽管是低薪也让我兴奋不已,毕竟这职业是我奋斗了近20年的行当。天上掉馅饼,满以为老天有眼,却不知很快被拖进了苦恼的漩涡。

17岁去北国边陲“修地球”,年近半百回上海,导致对都市各领域方方面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有线电视中心因我是老新闻工作者才来函招聘,既然敢来应聘,工作马上就要立竿见影。但我在采访中却不认识很多官方人物,不知道更多的新闻背景。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苦恼无时不在折磨我,致败之弱点越来越明显。终于一个月后耳闻不称职,可能被辞退,这无疑在我头顶上响了个惊雷。慌乱但并没由此消沉,我设法以自己的方式去言说、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能被流布的舆论所限制,被社会规定所束缚。

《大学》篇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上山下乡28年的磨练,我基本上学会了关于生存的课题,对于失败和失误也能够心平气和地去对待,把挫伤和失望变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并获取客观的、冷静的分析和见解。

《周易··象》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人当有自信,忍受挫折的一种方法是,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后,就要变化成一种顽强奋斗的动力。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而有创造力的人永远不怕没有用武之地。社会中的每种职业,都有可以改进的余地,只要对事物未来趋势加以把握,是能走出窘境,问题在于怎么才能达到最善的境界。我决定以屈求伸,在别人所不及自己的方面显出自己的优越性。

通过观察、调查、思量、发现老百姓特别喜欢听自己身边的故事,看自己身边的人。于是写出编辑阐述,请示开辟“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栏目。在不隐晦自己的不足时,又明确自己是最佳人选。阐明我对各类艺术粗晓外,更懂得老百姓柴米油盐中的苦辣酸甜。也是芝麻掉进针眼里——巧了,电视中心也早有此意,只是苦于无丰富社会阅历的编导做此类节目。既然我自告奋勇了,电视中心以怀疑我能力的口吻勉强同意试办几期。条件也很苛刻,10钟节目一周一期,采、编、导、后期制作由我一人完成。

我的柔性和谦顺,促使我尽心尽力去完成这项工作,这一试就是450期,还成了品牌节目,得到上下赞扬。在这过程中为证明自己功高不骄,在众人面前自嘲是棵“野草”,而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这不是成功,而是无奈。

我承认在逆境中崛起须有坚忍之志,但就我的处境而言,顽强奋斗,敢于直面人生,到不是源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实在是生活所逼迫。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很多人认为:幸福、荣辱是以钱财多寡为标准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幸福观、荣辱观也确实在金钱的诱惑下发生了变异、动摇、失落。我身居陋室,干的是临时工,月工资8百元,说不为物所累那是假话,但顺其自然“当忧则忧,遇喜则喜”,还是能够做到的。

什么叫幸福?我觉得合适自己的生活就是幸福。在荣辱问题上,视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确实很难做到。

有一则问答,读后颇为受益。

问禅师:“您修道很用功吗?”

禅师说:“当然。”

又问:“那么您是怎么用功呢?”

禅师答:“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问者不解:“这么说来,那大家不都一样用功了吗?”

“不,这是不一样的。”

“怎么不一样?”

禅师说:“有的人该吃饭的时候不肯吃,该睡觉的时候不肯睡,处心积虑,千方百计,总是欲有所求、欲有所图。”

问者顿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