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金融危机背后深沉的文化根源 个人主义是西方的文化之根,金融危机的深重根源就是个人主义文化的危机。西方经济个人主义过于崇拜自己追求利益的正当性,甚至唯一性,从个人及其心理倾向中寻找社会经济组织的必然依据,相信个人的行为就足以提供社会经济组织的原则,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制度;政治个人主义过于看重自我的权利和自由,政府的目的在于使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利益得到实现,个人权益得到保障,把国家看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弊病,追求让“无形的手”自己发挥作用的“无为而治”;伦理个人主义认为道德的标准在于个人利益、个人需要,而对什么才是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个人有着最终的仲裁权,个人是道德价值的标准,是道德的最高权威。 在个人主义的支配下,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出唯利是图、不思长远的社会风气。军火商只想多卖武器;议员的眼光只看到下一届自己还能不能当选;董事会里的股东们只想着今年和明年还能不能赢利。信用的缺失,责任的虚无,自私自利的风气弥漫在空气中的每个角落。美国学者保罗·法雷尔在市场观察网站刊发《十大爆炸性泡沫扼杀资本主义》一文,指出:“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文化”,“自私削弱了我们作为领导者的地位,没有道德指南,没有未来眼光,看不到短视的后果。这三种威胁可能“导致资本主义和美国一起垮台。”退休空军将军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在《国家利益》双月刊上写道:“世界处于漂浮、转变甚至越来越混乱的状态”。斯考克罗夫特在他《转变的世界》一书的修订版中写道:“曾经我们被看作为所有人竭尽全力;现在我们被认为只专注于一己之利。” 从个人主义角度来看,资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合情合理,无可指责。但资本主义的一大魔法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商品,正如美国学者埃里克·霍弗的名言:“每项伟大的事业都从运动开始,然后变成生意,最后变成勾当。”它可以冷酷无情地把一切珍贵的、高雅的、有尊严的、贞洁的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展卖,变成赤祼祼的金钱交易。 罗伯特·赖克在《美国的逻辑:为什么美国的未来如此堪忧》一书中指出:“美国文化向外界传递了一个越来越混乱的信息:疯狂工作的同时又要尽情享受人生”,为了达成后一点,为了快速实现梦想和放纵欲望,人们愿意透支健康,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有关努力工作的论点总是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让人们相信有一天他们终将会得到满足,就算不是事业上的成功,也会是他们用努力工作换得购买他们想要的一切东西的能力——可是那一天似乎永远不会到来,在这条贪婪隧道的尽头根本没有光明”。 法国电力集团公司执行副总裁马识路2011年亦撰文指出:“盎格鲁——撒克逊社会的个人主义衍生形态50多年来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强制性地建立起来,其依据是,最能够代表总体利益的莫过于所有个体的利益,这一思想对人类是有害的,甚至是自杀性的。”马识路认为,中国文化可能根治西方的困局,“植根于一神论的西方在建构一种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个人主义观念时,中国却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发展了社群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观念”,“世界需要中国,以审视自身的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模式”。 [责任编辑:康慧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