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念琪】晚清的城隍庙(11.2.19)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2

  白相城隍庙,其实是包括三个内容,即一庙一亭一园。庙是城隍庙,亭是湖心亭,园是豫园。

  中国的每一城池都有城隍庙,庙神就是当地阴间的最高长官。上海人把城隍庙叫做“老城隍庙”,既然有老,自然就有新。上海有过两个城隍庙两个城隍老爷,老的是霍光,新的是秦裕伯。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庙三城隍”,除霍光和秦裕伯,又增加了抗英的清军将领、民族英雄陈化成。

  看来,城隍庙是名声在外。在德意志银行做投资的德国人恩司诺知道它是“这座城市最老最有名的寺庙,就是供奉着上海守护神的地方。”他到此一游是在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说那时城隍庙规模是长300英尺,宽100英尺。进庙一看,“塑像的大部分被从顶上垂挂下来的帘子和纸卷遮掩住了,其呈红色的联庞,差不多是我们能够见到的塑像的唯一部分。”

  到城隍庙来,有不少的求签者。香炉旁的竹筒,满插着算命的签。那《灵佑护海公上海县城隍大神灵签》的内容是天上人间,包罗万象;所求问的项目里,竟然还有“国事”。想必是要向神灵咨询的老外也大有人在,因而那张解签的答纸是中英文对照。

  那个恩司诺认为,湖心亭“无论如何都是这个城市里最好的、最通风的馆子”,“茶楼无疑是中国建筑的优秀代表”。他是喜欢打比方的,把进出亭子的九曲桥叫做“一座长长的锯齿形的旱桥”,其形象思维果然与众不同。说晚上点灯之后,“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个大灯笼”。又说这亭“好像一座玻璃大厅”,当然,它是没有玻璃的;可他不明白作为玻璃使用的“另一种透明的物质”是什么。其实,就是打薄的贝壳。

  把豫园与城隍庙混淆,甚至把两者等同的上海人和外省人是大有人在。豫园是先有西园,在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又建东园(内园)。面积有70亩左右。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3月,普鲁士东亚外交特使团团长艾林波伯爵来到豫园,这时已为法国人的兵营。伯爵在书信里写道,“这是一处奇奇怪怪的房屋群,人造的石山、水塘和桥等等,以前一定是很漂亮的。而现在,法国人驻扎在里面,把树都砍了,给人以衰败的乱七八糟的印象。”

  城市中的园林并不多,豫园就越发显得珍贵。另一个19世纪游豫园老外的观后感是:“花园是老城厢最有名的去处,它表明中国人也有艺术修养,因为它所体现的美感,不是肤浅的知识所能表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