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闻东】同济与我(12.6.18)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2

2008年,我踏进了同济的校园,转眼间,四年过去了,而我也将我最美好的青春都洒在了这四平路1239号的每一寸土地上。

高考的学校第一志愿就是同济,这与我从小的同济情结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家离同济很近,初中的时候我就经常到同济玩耍,有时也会到同济的大操场上练练跑步,也经常逗同济那几只河边的大白鹅玩,还甚至曾因为它们不知所终而流泪。

就这样,我迈入了同济的校园,等待着我的是我专业的第二志愿——土木工程。苦中作乐,是同济大部分工科生四年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土木作为同济的强势学科之一,跨过这道坎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毫不吝啬地说,《弹性力学》这门课程一定是我人生迄今为止修过的最难的课,一本200页不到的小开面书,每一页都是如此举步维艰不花半个小时难以啃下来的。也有人戏称,同济土木其实就是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七本力学》,除了数学功底,这七门力学课也确实是我们基础学习的主线,一路走来想想每门力学课的考试都是风格迥异又让人心跳加速的吧。

而到了高年级,混凝土与钢结构的原理与设计等课程接踵而至,繁复的理论与计算让学习变得更为紧凑与充实,也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对一次次实际工程事故的原因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有时与普通媒体的报道却是大相径庭。但令人恼的是自己也不能简单的通过这几个学期的学习清晰分辨出实际情况中所遇到的问题。

现在临毕业了,各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有时候是我们前三年的课程设计中从没遇到过的课题与难题,有时候只能全靠自己在万方超新维普SCI上找资料与文献慢慢“品读”,在各种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才能像个幼儿一样,蹒跚学步的走完这大学本科的旅途。

四年时光飞逝,当我还恍惚以为自己还站在高中的毕业照中,却发现自己已然穿上了学士服站在了大学毕业照的相机前,而脸上多了些沧桑。

都说大学其实是个小社会其实也不假。大一伊始进入学校团委的实践部,开始和来自各个专业,各个地区的人交流合作,太多太多的差异,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操作上,四个“求同存异”的金色大字也始终是处理好这些分歧的利器;而有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大不同,才让工作与生活迸发出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乐趣与灵感。

105周年校庆将至,今年又是同济工学学科建立100周年的庆典。作为学校学生义务导游队队长的我也更加义不容辞地去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介绍如今焕然一新的校园,也可以让我这么一个在一个月后也将成为校友的大四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再有机会多走走那些早已熟悉的图书馆、大礼堂和三好坞。

大学就是青春,我毫不吝啬地将我的青春洒在了同济大学的土地上,即便有过不愉快,即便有再多遗憾,也正会如某位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说的那样,母校就是那所一直被自己骂却从来不允许别人骂的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