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lndtsg0 2014-04-13

在经历抗战和内战后的动荡后,易俗社于1949年夏天开始招收第十四期学员,其时社会初步稳定,之前离社的一些老艺人、老学员也陆续返社,形成了强有力的执教团队训练该批学员。担任教练的有刘毓中、唐虎臣、李可易、杨实易、徐抚民、宋上华、凌光民、鲁义民、孟光华、贺孝民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老先生,学员坐科六年,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于1955年毕业时每位学员都已各怀本领。这批学员坐科时由于老先生们参加全国的戏曲汇演和赴朝慰问演出,给他们让出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很多学员在五十年代初就已走红。后逐渐成长成为易俗社的中坚力量,直到九十年代退休,在舞台上担任主演四十多年,是易俗社历史上成材率最高,整体艺术生命力最长的一科学员。下面选择几位代表性的人物做一简单介绍。

 

(86)郭葆华

 

    郭葆华,秦腔须生演员。1937年生于陕西长安,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随李可易、唐虎臣先生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后拜刘毓中为师主攻须生。主演过《赤胆忠心》《于谦》《反徐州》《金沙滩》《古城会》等戏,1979年在现代戏《西安事变》中扮演周恩来,在观众中影响很大,文革后为易俗社须生台柱。

    郭葆华先生基工扎实、文武兼备;嗓音清亮、韵味醇厚;扮相俊秀、台风儒雅。从艺数十年,除了须生为主的剧目外,在易俗社《夺锦楼》《三滴血》《游龟山》《软玉屏》《双锦衣》等看家戏里的主要须生均由他担当,此外也勇于担当《黄鹤楼》之刘备、《挑滑车》之岳飞等二路角色,甚至于《水淹泗州》之水卒。

    他身梨园世家,其父为皮影艺人,从小接受艺术熏陶,坐科期间演出了很多武戏。拜师刘毓中先生后专工须生,由于他勤奋努力,深得老师喜爱,技艺大增,为同科须生中佼佼者。从艺50多年,演出剧目包括传统戏、现代戏共100多出。其夫人为同科同学旦角演员惠丽华,其子郭军工武生(现已改行)。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郭葆华先生《逃国》剧照)

 

(87)李箴民

 

    李箴民(1936-2006),秦腔武旦演员、导演。长安人,1939年生,13岁进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初学花旦,倒仓后改武旦。先生受杨实易、宋上华、路习易、唐虎臣、李阔泉等先生传授技艺,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又得京剧名师尚小云、王元喜、李金鸿、阎世善、班世超等先生的指点,成为秦腔武旦中的佼佼者。

    李箴民先生于1949年3月份进易俗社,因长相清秀,以《花亭相会》开蒙,又在很快的时间内先后学演了《藏舟》《别窑》《暗赠金》《桑岱别楼》《素琴传》等花旦戏,深得各位老先生喜爱。几个月后并入新生部和所照新生一起接受正规训练,是同期学员中唯一男旦,也是易俗社历史上最后一个男旦。

    易俗社前十三期学员均为男生,从第十四期开始首开门禁,招收女学员,因此旦角基本都由坤角担任,诸先生认为先生是花旦可造之才,所以是同科唯一乾旦。先后从宋上华先生学《杀狗》、从唐虎臣先生学《打焦赞》、从李阔泉先生学《战金山》、《打店》,成为文武兼备的旦角全能。

    他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十三妹》《红娘子》《花木兰》《白蛇传》《破洪州》《打焦赞》《乾元山》《劈山救母》《扈家庄》《游龟山》《回荆州》《赤胆忠心》《战金山》《打店》《杀狗》等,文武不当。倒仓后专工武旦,演出了《挡马》《盗库银》《锯大缸》《水淹泗州》等剧。

    《水淹泗州》是集武旦各种武功技能、技法、绝招于一体的尖端剧目。1957年李箴民先生上演了此剧,由王元喜先生排导,同科所有武行全部参与了演出,武打配合严丝合缝,整体水平很高,每逢社庆等重大节日,该戏必作为大轴蹲底演出,主演李箴民先生也因此得到了行内外一致赞誉,该剧也成了他的代表剧目。

     1992年7月,为纪念易俗社成立80周年,56岁的李箴民先生再次登台,最后一次登台演出了《水淹泗州》。同年底,从易俗社退休。退休他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坚持为学生排戏,2005年9月,正在为学生排戏的他突感身体不适,检查后确诊为肺癌。卧病期间仍坚持为学生说戏,不幸于2006年1月25日因病逝世。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李箴民先生《无底洞》剧照)

 

(88)刘棣华

 

    刘棣华(1937-1994)秦腔旦角演员。长安人,其父为著名须生和家彦先生,其兄和盛旭亦工须生。她于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工青衣、闺门旦。曾得到李可易、安鸿印、孟遏云、凌光民等先生教导,坐科期间即以《白蛇传》一剧崭露头角,她嗓音明亮宽厚,拖腔委婉清彻,是同科学员中青衣行当佼佼者。

    刘棣华以唱功见长,演出剧目有《白蛇传》《五典坡》《铡美案》《斩秦英》《劈山救母》《庚娘传》《夺锦楼》《游龟山》《三滴血》《黄河阵》等,尤其以《斩秦英》一剧享誉秦坛;参与演出的现代戏有《万水千山》《西安事变》《白龙口》《沙家浜》《杜鹃山》《奇袭白虎团》等。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刘棣华先生《斩秦英》剧照)

 

(89)刘伟民

 

    刘伟民,秦腔须生演员。1936年生于西安,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由王文鹏先生以《祭灵》开蒙,后随安鸿印先生学靠把须生,经过勤学苦练,学习了《拆书》《临潼山》《闯宫抱斗》《太和城》等戏,后又拜刘毓中先生为师,学演了《观音堂》《杀驿》《宁武关》等剧,是同科学员中靠把须生之冠。

    他生功底扎实,演靠把须生享誉西安、咸阳、兰州等地,其《临潼山》一剧曾得到演该戏驰名的阎更平先生指点,不到20岁即红透咸阳,观众送外号“咸阳红”;1961年曾以《铜台破辽》中孟雄一角收到田汉先生好评;其《金沙滩》中“点子”一折八十年代深受观众欢迎。

    刘先生做唱兼优,因此除演出大量靠把须生剧目以外,还可以演出《赶坡》《杀庙》《四进士》等须生戏,在易俗社的看家戏《游龟山》《韩宝英》《软玉屏》《三知己》等剧中担当主要须生,他在红生行当亦有很深造诣,主演过《古城会》《出五关》等剧。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刘伟民先生《金沙滩》剧照)

 

(90)薛庆华

 

     薛庆华,秦腔武生演员。1936年生于西安市,原名庆文。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师从唐虎臣、杨实易、李可易、徐抚民等先生,初习文武小生,演出过《黄鹤楼》《群英会》《辕门射戟》《五典坡》等剧,后来因嗓音不佳专工武生,他在学习京剧武生武戏文演的精神基础上,融入了秦腔火爆激烈的特色。

     经过自身苦练和名师的指点,他成为了秦腔舞台上首屈一指的大武生演员,他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劈山救母》《两将军》《杀四门》《回荆州》《截江夺斗》《火烧连营》《收关胜》《艳阳楼》《雁荡山》《三岔口》《挑滑车》等剧,尤以《挑滑车》一剧为代表作,深受内外行好评。

    薛庆华先生坐科期间的勤学苦练是同学们都很佩服的,夏天穿棉衣在太阳下练,冬天穿单衣在雪地里练,文革中被剥夺演出权利,调到钟楼鼓楼管理所,他还是偷偷练功。在1979年调回易俗社后,他的功夫丝毫未免耽误,因此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在四十多度高温的夏季演《挑滑车》毫不费力。

    八十年代以后,薛先生在演出之余还从事业务行政和戏曲教学工作,给西安市五一剧团排演过《雁荡山》,为易俗社排演过《红桃山》《杀四门》《挑滑车》等剧,他的老伴是三意社旦角演员张燕,曾主演过《白蛇传》《游西湖》等剧,是该社的主演之一。他们的女儿薛学慧亦工旦角。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薛庆华先生《挑滑车》剧照)

 

(91)伍敏中

 

    伍敏中(1937-2010)秦腔花脸、丑角演员,1937年生于西安,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从李可易先生习花脸,因悟性好,用功勤,深得老师喜爱,坐科期间即以《白蛇传》中法海一角红透古城。后陆续演出过《二进宫》《满床笏》《白逼宫》《火焰驹》等戏,倒仓后改习文丑,嗓子恢复后花脸、丑角兼演。

    伍敏中先生演出的丑角戏有:《夺锦楼》《三滴血》《游龟山》《阎家滩》《翰墨缘》《双锦衣》等剧,尤其在易俗社传统名剧《三滴血》中成功塑造过阮自用和晋信书两个角色,他表演深沉,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即使在剧目中扮演龙套角色,亦非常出彩。其官丑艺术造诣在樊新民先生之后为易俗社第一。

    伍先生花脸承李可易先生,丑学樊新民先生,两者都达到了较高造诣,由于他戏路宽广,往往在同一剧目中饰演完全不同的两个角色。例如《夺锦楼》之万花楼(丑)与万偔(花脸);《游龟山》之卢琳(花脸)与董威(丑);《群英会》之黄盖(花脸)与蒋干(丑);《回荆州》之孙权(花脸)与蒋钦(丑)。

    他铜锤、架子、官衣丑、小丑兼演,而行行皆精,绝不是单纯的串演。光本人知道的仅“三国戏”里他就饰演过《凤仪亭》之董卓、《白逼宫》之曹操、《群英会》黄盖、《盗书》之蒋干、《甘露寺》之孙权、《回荆州》之潘璋和蒋钦、《芦花荡》之张飞、《大报仇》之黄忠、《斩马谡》之马谡,个个出彩。

    伍先生一生演出剧目七十余本,还参演过众多的现代戏,如《红色娘子军》之南霸天、《智取威虎山》之座山雕、《沙家浜》之刁德一等,深受观众欢迎。他晚年从事导演排戏和教练学生工作,为易俗社排导了很多传统剧目,很多中青年演员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先生不幸于2010年12月17日因病去世,享年73岁。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伍敏中先生《游龟山》剧照)

 

(92)惠焜华

 

     惠焜华,秦腔须生演员。1936年生于西安,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初习小生,由宋上华先生授《杀狗》(与李箴民合演),由杨实易先生授《别窑》(与张隆华合演),由路习易先生授《别楼》,后改须生演出了冯杰三先生编剧的《徐州革命》,因出色表演引起了刘毓中先生关注,授予其拿手剧目《拆书》。

     改须生后,陆续学演了《拆书》《上煤山》《四进士》《赤壁鏖兵》《游龟山》《二堂舍子》《镇台念书》《法门寺》《回荆州》等剧,因他表演富于激情,唱腔跌宕激昂,在易俗社很多传统大合作戏《双锦衣》《翰墨缘》等剧里担任主要须生,另在《貂蝉》《绿绮记》等剧中担任配演,亦十分出彩。

     《拆书》中的伍员内扎大靠、掩蟒、蹬厚底、戴黑三、挂宝剑,其中有很多高难度表演技巧,尤其以“三尻子”表演最为闻名。除了武功基础以外,还需演员道白有相当功底,大段念白即快又稳、丝毫不乱,字字入耳。该剧是刘毓中先生前期代表作,学自“麻子红”李云亭先生,传给惠焜华后也成了其代表剧目。

    他六十年代调入西安三意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演出了新创编的历史剧《闯王平叛》,由他饰演李自成、周辅国先生饰演刘宗敏、乔新贤先生饰演老神仙、韩彩玲饰演李自成夫人,曾轰动一时。文革后,他又回到易俗社,担任演出任务之余也负责排戏工作,积极恢复传统剧目演出。

    惠焜华先生自小喜欢中医,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医术已很高超,退休后家里俨然一个诊所,据说求医者络绎不绝。他的夫人是同科同学,易俗社著名旦角张咏华老师,他们的女儿惠小平亦工旦角。惠老现虽七十有六,但谈起戏来滔滔不绝,满腔激情,这些年也一直在培养学生后进,为秦腔贡献余热。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惠焜华、王保易《拆书》剧照)

 

(93)张咏华

 

    张咏华,秦腔著名旦角演员。1940年生于西安,1949年进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工正旦、小旦、刀马旦。因练功刻苦努力,功底扎实,又有一条高低自如的好嗓,艺兼文武,是难得的旦角全能。坐科时即以《白蛇传》一剧崭露头角,艺海搏击六十年,现年过七旬,仍能登台演出,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秦腔表演艺术家。

    张咏华一生演出剧目百本以上,早期代表剧目有《三回头》《庚娘传》《白蛇传》《貂蝉》《木兰从军》《牛郎织女》《桃花扇》《二度梅》《走雪》《豆汁记》《斩秦英》等,文革后上演的剧目有《游西湖》《珍妃泪》《冼夫人》《红灯照》《节妇吟》等,另在《三滴血》《夺锦楼》《翰墨缘》等剧中担任主角。

    她戏路宽广,尤其善于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三回头》之吕荣儿是善良多情的农家女子,唱腔则委婉哀怨;《庚娘传》之尤庚娘是性格刚强的贞洁烈妇,唱腔则奔放激烈;《走雪》之曹玉莲是落难的官宦小姐,唱腔则透着娇气和怯弱。所有小旦、青衣、刀马旦、老旦绝不雷同,显示了她深厚的表演功底。

    张咏华老师是易俗社的老黄牛,勤勤恳恳几十年为艺术拼搏,离社后的她退而不休,一边经常下基层为老百姓演出;一边培养学生,为青年演员复排了很多剧目。在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她用时三年,以一本《艺海搏击60年》的专著向母社献礼,总结了自己六十年的艺术人生。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张咏华先生《游西湖》剧照)

 

(94)辛恒民

 

    辛恒民(1935-1988),蓝田县怀贞坊人,经其堂兄辛丰易(易俗杜武行演员)引荐,于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自身偏爱须生,但因同科优秀须生学员太多,教练另其习老旦,为李箴民、惠焜华配演过《杀狗》之曹母。倒仓后改工大丑,兼演武戏。师承汤涤俗、樊新民、雷震中等先生,文武功底扎实。

    辛恒民先生文武兼工,先后扮演过《庚娘传》之王十八、《三滴血》之晋信书、《连升店》之店主东、《算卦骗人》之何神仙、《春秋配》之乳母、《串龙珠》之花婆、《群英会》之蒋干、《游龟山》之卢世宽和董威、《白先生看病》、《一文钱》、《双锦衣》之许本德、《夺锦楼》之万花楼等角色,无不见好。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辛恒民先生《三滴血》剧照)

 

(95)王保易

 

    王保易,秦腔须生演员、导演。1937年生于西安,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从刘毓中先生学须生表演。以《逃国》一剧开蒙,后学演了《烙碗计》《放承恩》《二启箭》《杀驿》《卖画劈门》《梅伯闯宫》等剧,还向其他老师学习了《四进士》《廉颇蔺相如》《走雪》《盗宗卷》《借赵云》等剧。

    王保易先生扮相俊美,嗓音纯正,除了主演剧目以外还演出过《赤壁鏖兵》之鲁肃、《貂蝉》之王允、《木兰从军》之花弧等角色,另在《桃花扇》、《罪恶的圣旨》、《闹督院》、《翰墨缘》、《三回头》、《胭脂》等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1970年,王保易调西安市艺术学校工作,导演过《蝴蝶杯》《胭脂》《斩姚期》《打镇台》等剧,创作剧本有《卓文君》《空海和尚》等,他理论知识较强,写过诸多艺术评论文章,后任西安市文化局副局长。其夫人为同科同学,著名小生王芷华,夫妻合著有《梨园行歌》一书。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王保易先生《梅伯闯宫》剧照)

 

(96)王芷华

 

    王芷华,女,易俗社小生演员。1939年生于西安,1949年进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师承李可易、杨令俗等先生,后又拜苏育民先生为师,文革前主演过《岳母刺字》之岳飞、《群英会》之周瑜、《清风亭》之张继保、《穆柯寨》之杨宗保、《三滴血》之周天佑、《桃花扇》之侯方域、《双锦衣》之吴给等角色。

    王芷华扮相出众,嗓音饱满,深得老师喜爱,在她艺术上崭露头角之时,被斥为修正主义苗子,被调到西安市秦腔训练班(后称市艺校)搞教学工作。文革结束后,调往西安市二团(三意社)担任教练工作,与刘养民、王保易等一起为三意社训练班学员恢复排导了《三滴血》等剧。

    1979年易俗社恢复建制,王芷华回到易俗社,重返舞台,开启了艺术上的第二次春天。当时易俗社排演了《胭脂》,决定由她担任男主角吴南岱,因为十几年没有登台,为恢复基本功苦练了两个多月,该剧上演后得到了广大观众和文艺界的高度评价,该剧也成了她的代表剧目之一。

    文革后,著名小生陈妙华先生经常患病,双(小)生双(小)旦风格的易俗社传统剧目,基本由尹良俗、王芷华、吴西民三人担任主要小生,王芷华主演了《双锦衣》(饰吴给)、《翰墨缘》(饰温习珍)、《三滴血》(饰周天佑)、《貂蝉》(饰吕布)等角色。还在新排剧目《珍妃泪》中饰演光绪帝一角。

    退休后的王芷华坚持为青年学生传授技艺,为秦腔艺术的发展贡献着余热,曾和老伴王保易为易俗社须生新秀王战峰排导了《走雪》等传统剧目,许多年轻演员都曾得到她的教导。近些年和王保易夫妻合著《梨园行歌》一书,为自己的艺术做了阶段性的总结。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王芷华、张咏华《貂蝉》剧照)

 

(97)全巧民

 

    全巧民,秦腔著名旦角演员。祖籍河南,1938年生于西安,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工花旦、受田少易、凌光民、王天民、宋上华、贺孝民等先生教导。她天生丽质,艺术天赋极高,嗓音甜美细腻,表演灵动贴切,善于演出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是同科学员中之佼佼者,也是近60年最有影响的秦腔花旦之一。

    坐科期间,由田少易先生以《藏舟》一剧开蒙,又授以《豆汁记》《错认缘》《翠娘盗令》;由杨实易先生授以《慈云庵》《打金枝》;由凌光民先生授以《貂蝉》《劈山救母》《牛郎织女》《柜中缘》《三难新郎》《法门寺》;由刘建中先生授以《镇台念书》《虎口缘》《夺锦楼》。

    《绿绮记》是谢迈千先生根据范紫东先生剧作《飞剑琴声》改编的小型古典本戏,1956年由贺孝民先生排导,陈妙华和全巧民担任男女主演。贺孝民先生善于启发演员自己塑造角色,通过该剧的排演,全巧民的表演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她常言“凌光民先生授我一鱼,贺孝民先生授我以渔。”

    1953年,王天民先生将自己的拿手剧目《蝴蝶杯-洞房》和《少华山-烤火》两戏倾囊授予全巧民老师;1957年梅兰芳先生到西安演出,和张蝶芬先生为她授予《贵妃醉酒》一剧;1958年在刘毓中先生的引荐下拜荀慧生先生为师,授其《豆汁记》一剧。1960年参与了电影艺术片《三滴血》的拍摄,主演了贾莲香一角。

    随着电影《三滴血》在全国的播放,全巧民的表演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就在艺术风头正盛时,社会形势风云突变,她于1963年被调往偏远的新疆,在乌鲁木齐秦剧团一待就是十八年,1980年才重返易俗社。她曾作诗自嘲曰:”奉调新疆十七年,梦魂常游嘉峪关。未料重饮曲江水,却将边关作故园。”足见其深情!

    十八年后回到古城,全巧民虽然已是满头华发,但艺术却焕发了第二春,除了积极恢复排练演出传统剧目《三滴血》(饰贾莲香)《夺锦楼》(饰钱耀英)《双锦衣》(饰蒋琴秋)等外,还在新排剧目《湖阳春梦》中饰演了骄气横蛮的湖阳公主一角,打破了以往塑造小巧可爱的艺术形象。

    1981年西安市访日艺术团在日本演出,全巧民主演的《柜中缘》深受当地欢迎,回国后巡回全国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上世纪90年代她退休后依然退而不休,一边指导青年演员,一边经常下乡演出;2010年她被授予陕西省第一批秦腔艺术传承人,以72岁高龄恢复演出了王天民先生亲授的《洞房》一剧,引起轰动。

    2010年,全巧民老师身患肺病,但为了将恩师57年前传她的名剧呈现在舞台上,带病坚持排练,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她住进了医院,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未得痊愈,近几年一直在半休养中。2011年她获得秦腔艺术终身成就奖,2012年易俗社百年庆典,她带病登台清唱了《虎口缘》和《柜中缘》选段。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全巧民先生《柜中缘》剧照)

 

(98)陈妙华

 

    陈妙华(1940-2010)秦腔著名小生演员。女,1940年生于西安,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学艺,其父为易俗社著名小生庄正中。坐科时得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宋上华诸先生指教,她扮相英俊儒雅,嗓音高亢圆润,加之艺术悟性极高,坐科时即以《白蛇传》许仙一角红透古城。是50年代以后秦腔女小生之翘楚。

    陈妙华演出的剧目有《白蛇传》《貂蝉》《京兆画眉》《别窑》《绿绮记》《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扫窗会》《陈璧娘》《二度梅》等,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秦腔电影《火焰驹》,她扮演了男主角李彦贵一角,196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秦腔电影《三滴血》,她一人饰演孪生兄弟周天佑和李遇春。

    随着秦腔电影《火焰驹》和《三滴血》在全国的播放,主角陈妙华声名大振,在三秦大地更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其中她演唱的《三滴血》中“祖籍陕西韩城县”一段唱,几乎成了秦腔的代名词。就在艺术才华得到施展之时,史无前例的浩劫来了。她被迫离开舞台,视艺术为生命的她精神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80年代,陈妙华重返舞台,虽身体带病,但坚持恢复演出了《节妇吟》《陈璧娘》《三滴血》《夺锦楼》《三回头》等剧。演出之余积极培养学生,像张保卫、吕秋娟等人,均得到她的教诲。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陈妙华先生《夺锦楼》剧照)

 

(99)任慧中

 

    任慧中,秦腔文、武丑,兼演武生。1949年入易俗社第十四期,初学武生。由杨实易先生授《岳家庄》;李阔泉先生授《白水滩》;徐抚民先生授《神亭岭》;后改丑角,文武兼工,演出拿手剧目有《三岔口》之刘利华、《挡马》之焦光普、《翰墨缘》之陈大少、《貂蝉》之李儒、《双锦衣》之许本德等。

    任慧中先生悟性好,艺术天赋极高,坐科时又善于刻苦学习,有很强的武功基础,改丑角后无论武丑、文丑均能轻松应对。尤其在文丑方面受老艺人晋福长先生指教,白口清脆爽朗、扮相英俊儒雅、身段飘逸潇洒、表演清新自然。因他会戏很多,在各个剧目中能随时补角,是同科学员中之佼佼者。

    由于先生的艺术才华,因此是易俗社离不开的人物,他曾经响应国家的号召报名参加了空军,但社里坚决不放人。社方认为:“十年可以培养一个飞行员,十年不一定能培养出这样一个好演员。”现在他已经年过古稀,但精神气质非常好,功夫不减当年,还为培养秦腔后继人贡献余热。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任慧中先生《白水滩》剧照)

 

(100)吴西民

 

    吴西民(1942-2007)秦腔小生演员,女,1942年生于陕西三原,幼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1954年易俗社在三原演出,为糊口吴西民加入了易俗社为第十四期插班生。因她比同科学员小2至7岁,入科也晚了5年,所以是易俗社第十四期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某种程度讲也是易俗社历史上最后一位学员。

    吴西民插班入科,起初老师们给她分配的行当是旦角,但她不喜欢那个装饰,主动提出要学生角,这时候同班学员都已成为台上的主角,她学了两年就毕业了。毕业后因年龄太小,被派往肖若兰等人组成的大人演出团扮演娃娃生。在文革前扮演了很多剧目中的娃娃生,电影《三滴血》中她扮演了牛娃一角。

    1979年传统戏恢复后,吴西民拜刘毓中和杨令俗二位先生学习小生表演。易俗社排演《夺锦楼》,当宣布由她扮演男主角柳子俊时,很多同事不看好她。但杨令俗先生力排众议支持她,说“娃都三十多了,还不让试试?我看能成着哩。”有恩师的鼓励,加上自身的刻苦训练,她终于一鸣惊人。吴西民排练《夺锦楼》时杨令俗先生手把手指教,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该剧连演半年观众不减。她也因出色的表现被赠予“活子俊”的桂冠。她自己认为通过《夺锦楼》的演出,年近40的她似乎开了戏窍,以后无论演什么角色,台上仿佛都自由了。

     继《夺锦楼》之后,吴西民又成功地演出了《三滴血》中的李遇春、《双锦衣》中的吴给、《殷桃娘》中的韩信、《火焰驹》中的李彦贵、《激友》中的张仪,《胭脂》中的宿介,《软玉屏》中的丁守梅,《无底洞》中的唐僧,《坐窑》中的吕蒙正、《湖阳春梦》中的宋弘等众多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八十年代的易俗社,杨令俗等先生已年龄太大,陈妙华又长期患病,其他小生演员均已过了艺术的黄金期。唯吴西民的艺术处于上升期,成了小生主演。她扮相清俊秀丽、身段优美大方、台风潇洒自如、唱腔圆润柔美,所见到她主演易俗社双(小)生双(小)旦戏,无一不美,无一不精。

    80年代,吴西民经常有繁重的下乡演出任务,到外地演出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白天晚上连演,非常辛苦。不光演自己的角色,陈妙华有演出时她都要化好妆随时准么救场。抽空还要找杨令俗、樊新民和宋上华等老师学戏。正当她艺术才华大放光彩之时,易俗社新领导上台,老演员一刀切,吴西民和肖若兰、郭葆华、薛庆华、李箴民、全巧民、张咏华等这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统统被通知回家。她当时正在参加演出,接到该通知后,又急又气,加之此前演出负担过重,当时就患了眼疾,于是在1992年50岁时就提前被迫退休了。杨令俗先生得知她患病的消息后哭了,可见这件事在老先生心中的遗憾有多大。

    吴西民先生为人低调,性格耿直,她的所有心思都在舞台上。被迫退休又患眼疾,此后彻底退出了秦腔舞台。吴西民成名虽迟,却是晚成之大器,说她是易俗社最后一位小生并不夸张。她的退休意味着以双生双旦为特色的易俗社秦腔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意味着有着近百年辉煌历史的秦腔艺术逐渐走向惨淡。

 

[120907]易俗明星耀百年(七)——演员(5)

(吴西民先生《湖阳春梦》剧照)

 

    易俗社第十四期学员中,成名者众多,除以上提到的诸先生外,还有须生高信民、蒋兆民、吕誉民等;旦角张锦华、惠莉华、孙莉群等;武净王侃中、王醒民、张宁中(兼演武生)等;武生闵景华、刘果易、王根才等;小生冯君易、黄熙民、樊琪华等;丑角黄凯民等;鼓师梁建国。他们都是可以值得一提的,这里由于篇幅限制只能忍痛舍弃了,等有机会将做进一步的介绍。

 

    易俗社于民国元年成立至五十年代,共招收十四期学员,在易俗社成立百年之际,我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对前辈剧作家、老教练及学员中自己较熟悉者,共挑选了一百位前辈做了简单介绍。谨以表达我一个普通戏迷对易俗社、对各位前辈的敬意!其中资料来源出处众多,就不一一指出了,感谢原作者。还有一批艺术家虽非易俗社出科,但和易俗社渊源颇深,为易俗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像孟遏云、肖若兰、赵桂兰、宁秀云等先生;另外易俗社于1959年还招收过一批学员,称为第十五期,因时代原因成才者较少,但其中不乏桑梓、张忠义、宋百存等佼佼者。对以上具有影响的艺术家稍后会继续推出,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