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lndtsg0 2014-04-13

袁乃中(1914-1990),秦腔丑角,原籍临潼零口,一度徒居于西安市新城区南长巷。易俗社八期学生,工丑,兼老旦、彩旦,暮年亦演须生戏。1937年曾随社赴北平演出。1941-1943年又两涉宁夏献艺。1944年离开易俗杜去陕北榆林搭班,后一直在榆林地区剧团工作,曾任过榆林剧团团长。

    袁乃中先生常演剧目有丑角戏《顶砖》、《算卦骗人》、《双摇会》、《看女》,老旦戏《斩经堂》,须生戏《杀庙》等,尤其他扮演的韩琦,声腔过人,功架优美,不亚正工须生。他还担任过教练,培养学生,易俗社著名丑角樊新民和雷震中都受过他的教诲,到榆林后更培养了众多的艺术人才。

 

(57)杨荫中

 

    杨荫中 (1912~1992)秦腔旦角演员。耀县下高埝乡任家庄人,西安易俗社第九学员,工青衣、花旦,以唱工见长,三、四十年代即誉满三秦。常演剧目有《五家坡》《白蛇传》《春闺考试》《庚娘杀仇》《秋风秋雨》等,王韶猷先生评曰:如鹤唳九霄,声远益闻。五十年代赴耀县剧团任导演,排导剧目,培养学生。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杨荫中先生《赶坡》剧照)

 

(58)郭朝中

 

    郭朝中,秦腔文武小生演员。1919年生于西安,1930年入易俗社第九期随呼延鑫先生学艺。坐科期间前后排演了《一拜缘》《黄鹤楼》《淮头关》《长坂坡》等戏,1939年后为王天民先生配戏,演出《洞房》《葬花》《少华山》《颐和园》等戏,后又为宋上华先生配戏,演出《杀狗》《盗虎符》《吕四娘》等戏。

    先生扮相英俊,唱腔优美,道白清脆,为人勤恳,做戏认真。一生演出本戏百余出、折子戏四十余出,常演剧目有《回荆州》《软玉屏》《三滴血》《淝水之战》《还我河山》《精忠报国》《投笔从戎》《韩宝英》《详状》《渔家乐》《洞房》《杀狗》等。

    郭朝中先生也演出一些须生剧目,如在李可易先生演出《淮河营》里他饰演田子春,《黑拆书》里他饰演诸葛亮,尤其在《淮河营》里的大段道白,口齿清楚,尖团分明,令人称绝。在晚年他除了积极为青年学员排戏以外,还经常参与演出一些次要角色,显示出作为老伶工的高贵品质。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郭朝中先生《蝴蝶杯》剧照)

 

(59)刘建中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刘建中,长安人,1915年生,入易俗社第九期习青衣,做工老到。常演剧目有:《新忠义侠》饰李兰英、《铡美案》饰秦香莲、《双官诰》饰王春娥、《玉虎坠》饰冯娘子、《汾河湾》饰柳迎春、《三滴血》饰王妈、《蝴蝶杯》饰田夫人、《夺锦楼》饰徐夫人,塑造了一系列性格不同的艺术形象。

     刘建中先生在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中是易俗社的青衣台柱,王韶猷先生曾评价他的艺术曰:“空谷芳草,秋立独茂”。他为人品行端正,在易俗社忠心耿耿奉献一生,十期以后的著名旦角无不受其艺术影响。后期任教练,刘棣华等十四期学员均受其教益,著名演员全巧民常演之名剧《虎口缘》系他所授!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刘建中先生《新忠义侠》剧照)

 

(60)刘文中

 

    刘文中,秦腔旦角,刘建中之弟,1918年生于长安,兄弟同科,皆为易俗社第九期学员。工小旦、花旦、刀马旦,尤其刀马旦的造诣上,在易俗社首屈一指。主演剧目有《伉俪会师》《战金山》《破洪州》《箭头鸳鸯》《玉虎坠》等,王韶猷先生评价其艺术曰:“天生丽质,风韵绝俗”。

    刘文中先生演出的几场武戏,得到了封至模先生的细心排导,如《伉俪会师》之韩冲霄、《战金山》之梁红玉、《破洪州》之穆桂英,还有《双锁山》改编的《箭头鸳鸯》之刘金定,从排导、上演、化妆、行头都是在封先生亲自指点下完成的,演出获得了极大地成功。

    先生是全能旦角,文武不挡,尤以武旦见长,他身材窈窕、扮相俊美、嗓音圆润、丽质天赋。三、四十年代饮誉古城西安,名扬渭河南北,色艺双绝,无人竟雄。他和王霭民、徐抚民等主演了《十三妹》《铁公鸡》《四杰村》等场面惊险、精彩绝伦的武戏,深受观众欢迎。

    他离社以后在渭北、东府等地搭班演出,先后在富平景化社、大荔牖民社、朝邑觉民社等演戏、指导兼教练后学。五十年代以后入蒲城剧团任教练,培养了刘宝珍、王秀玲、冯宝丽、丁宝珍等后来的演员。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刘文中先生《奇双会》剧照)

 

(61)何相国

 

    何相国,长安人,工须生。易俗社学员,《易俗社简明报告书》里对他的毕业考语为:“面庞丰满,举止大方”“去富贵角色尤为适宜,为须生后起之秀”。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何相国先生与王月华、郭朝中《蝶哭花笑》剧照)

 

(62)伍庶民

 

    伍庶民,长安人,易俗社第九期学员,工须生兼小生。为人忠厚,勤奋好学,唱做兼优,常演剧目有须生戏《煤山恨》、《山河破碎》、《春秋笔》,贫生戏《渔家乐》、《龙门寺》等。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伍庶民先生《杀驿》剧照)

 

(63)刘清华

 

    刘清华,秦腔文武小生演员、导演。长安人,1917年生,易俗社学员,三十年代曾岁社赴北平演出取得成功。后到国民党十七军所辖猛进剧团演戏,任团长、导演。五十年代后加入甘肃省秦剧实验团,常与爱人沈爱莲(沈和中之女、著名旦角)合作演出,演勇猛小生最为拿手。后调甘肃省艺术学校任教。

    刘清华先生演出戏路和其岳父沈和中先生(易俗社头科学员,著名秦腔小生)相近,以演文武小生为主,常演有传统剧目《蝴蝶杯》、《投笔从戎》等戏,新编剧目有《黑旗刘》中之刘永福、《李秀成》中之张国良等,经他导演的有秦腔《貂蝉》、陇剧《落枫池》等。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刘清华先生《投笔从戎》剧照)

 

(64)肖润华

 

     肖润华,秦腔小生,易俗社第九期学员,博学多才,能精通编导工作,演出过的剧目有《吕四娘》、《颐和园》、《赠绨袍》、《折桂斧》、《江山美人》等,自编剧目有《怨日行》、《大禹治水》等。1935年百代公司曾为他《打柴劝弟》录制了唱片发行,1937年曾随社赴北平演出。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肖润华先生《江山美人》剧照)

 

(65)雒秉华

 

    雒秉华(1916-1946)秦腔著名须生。长安人,易俗社第九期学员,初学小生后改须生,是继耿善民后易俗社又一须生大家。他戏路宽广,以唱工戏见长,做工戏、靠把戏亦见功力。常演剧目有《新忠义侠》《辕门斩子》《杀驿》《拆书》《斩经堂》《还我河山》《杨贵妃》《淝水之战》《三知己》《南天门》等。

    雒秉华先生嗓子天赋卓越,王韶猷先生在《秦腔纪闻》中这样形容:“开口如游龙之飞太虚,上下无碍悠扬反复,出其自然。如饰梅花岭之史可法,杀妻复汉之吴汉,忠烈殉国之刘谌,桑园寄子之邓伯道等,唱白做打,处处惊人。赞曰:双声叠韵,音属正宫,一鹞入林,百鸟无声”

    王韶猷先生改编的《新忠义侠》在易俗社首演时,耿善民先生主演“悔路”“回府”,雒秉华先生主演“夜逃”“哭墓”。王韶猷评价曰:“周仁哭墓一段,每字出口,雄壮悲切,一声哭到伤情处,使人毛骨悚然六月寒,不但周郎垂泪,即壮士亦失声也。”也因此,观众尊他为继李云亭和刘毓中后的第三代“活周仁”

    1934、35年上海百代公司先后为雒秉华先生(时年18、9岁)《武家坡》和《走雪山》录制了唱片,保留了珍贵录音资料。1937年易俗社赴北平演出,雒秉华先生主演了《山河破碎》(饰岳飞)《还我河山》(饰李刚)等剧,在抗战前夕,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雒秉华先生台上十分恨戏,演戏卖力,加之演出任务繁重,长期超负荷运作,结果积劳成疾,与1946年不幸早逝,年仅31岁。耿善民和雒秉华两位须生天才演员的过早逝世,给秦腔须生行当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遗憾,让广大戏迷扼腕叹息!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雒秉华先生《宁武关》剧照)

 

(66)王蔼民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王蔼民(1918-2007),秦腔武生、导演。10岁时入易俗社学艺,为该社第九期学员。由呼延鑫先生(秦腔第一武生、“活赵云”)开蒙,后经梁培俗、唐虎臣先生精心指教,他天分聪明,吃苦耐劳,练就了一身好武功:捉拿腾展、翻滚跌爬、枪刀剑戟、长靠短打、样样皆通,17岁时就成为易俗社挑梁武生演员。

    先生常演剧目有《盘场战》《四杰村》《嘉兴府》《恶虎村》《狮子楼》《塔子沟》《雁荡山》《逼上梁山》等,除本工武戏以外,他还在《廉颇蔺相如》中饰演秦王、《三知己》中饰演史可法等。

    1937年抗战前夕,易俗社在北平演出封至模先生创编的《山河破碎》和《还我河山》两剧,激励全民抗日,王蔼民先生参与了演出;1952年参与了全国戏曲汇演;1953年参与了赴朝慰问演出;60年代以后他从事导演工作;1979年、1981年导演的秦腔现代剧目《西安事变》和《白龙口》首演后,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

    王蔼民先生自六十年代从事导演以后,先后排演历史剧目有《黑旋风李逵》《反徐州》《陈璧娘》《胆剑篇》《关汉卿》《桃花扇》《红灯照》等;现代戏《雪岭苍松》《沙家浜》《平原作战》《万水千山》《八一风暴》《西安事变》《白龙口》等。他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晚年为整理易俗社资料作出了贡献。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王蔼民先生《逼上梁山》剧照)

 

(66)阎振俗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阎振俗(1918-1990)著名秦腔演员。陕西长安人,易俗社第九期学员,11岁入科学艺,先学须生,后因嗓子倒仓,改习丑行。1935年后,陆续辗转入蒲城景化社、培风社、西安正艺社、国民党22军剧团、17军猛进剧团演戏。后参加三原明正社,又随团并入咸阳专区文工团,后转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阎振俗先生聪明过人,既演官衣方巾丑,又演小丑、彩旦,表演独特,不落俗套。演出的剧目主要有《十五贯》(娄阿鼠)、《打砂锅》(分饰二角)、《白先生看病》(白先生)、《杨三小》(杨三小)、《教学》(何为贵)等。其他剧目如《周仁回府》(奉承东)、《窦娥冤》(张驴儿)等剧中均有出色表演。

    阎先生是五十年代以后秦腔界为数不多的丑角艺术家之一,他主要以小丑见长,曾自编自演了一些剧目、快板壳子等。在秦腔丑角舞台上和以官衣丑见长的樊新民先生、以彩旦见长的王辅生先生鼎足而立。而且阎先生能随机应变,根据现场情况会现抓哏,这方面流传着很多故事和笑话。

    先生一生幽默风趣,乐观豁达,即使在生命弥留之际,仍然以达观之态留下遗命诗:“年过七十是大寿,儿女孙子全都有,工资虽少将就够,清贫生活佛开口,地球本是一堆土,有来有往是轮流,如果来了都不走,压扁地球没处蹴。”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阎振俗先生《教学》剧照)


(67)徐抚民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徐抚民,秦腔武生,易俗社第九期学员,与王蔼民同为武生台柱,最善长靠,常演剧目有《三江越虎城》、《葭萌关》、《岳家庄》、《柴桑关》、《反西凉》、《凤仪亭》、《群英会》、《回荆州》等,因在周瑜戏中有突出表演,有“活周瑜”之称号。后期从事教练工作,培养了许多后来的演员。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徐抚民、王仲华二先生《芦花荡》剧照)

 

(68)孙省国

 

    孙省国,秦腔花脸。长安人,易俗社第九期学员,架子铜锤两门抱。演出剧目有《苟家滩》《过巴州》《将相和》《蝴蝶杯》饰卢琳《搜车》饰魏冉《紫金冠》饰董卓《新忠义侠》饰严年。王韶猷先生评价曰:“为人勤俭好学。如穰侯搜车、荆轲刺秦、窃符救赵之白起、紫霞宫之花文豹,如神虎号奔,仙鹤啸鸣。”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孙省国、姜能易二先生《将相和》剧照)

 

(69)杨令俗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杨令俗(1918-1998)秦腔著名小生。陕西长安县人,1929年经其兄杨理俗( 易俗社旦角)介绍入易俗社第九期学艺,初随陈雨农、赵杰民学旦角,后改工小生,并以贫生戏见长。幼年受名小生呼延鑫的启蒙教导,后又受封至模指导。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诸多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为易俗社、为秦腔奉献了一生。

    杨先生扮相英俊,唱腔古朴爽朗、节奏稳健、行腔有力,尤长于做工,表演神色绵逸,功力深厚,台风严谨规范,做戏逼真细腻。在30年代,他就蜚声西安秦坛,与沈和中、靖正恭、苏哲民并称“小生四君子”,1937年随易俗社赴北平演出《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等剧,激励了抗战士气。

    先生一生演出一百多出剧目,代表作有《西厢记》《夺锦楼》《京兆画眉》《龙门寺》《盗虎符》《写状》《紫金冠》《蝴蝶杯》等剧。文革中也积极参与了诸多现代戏的演出,甚至很多龙套角色。晚年积极恢复排练演出传统戏,培养的学生有尹良俗、陈妙华、王芷华、吴西民等。

    杨令俗先生与宋上华先生长期合作,表演相得益彰,珠联壁合,是易俗社生旦黄金组合之一。他们合作演出的《龙门寺》《奇双会》《杀狗》等剧是秦腔宝库中的精品。八十年代恢复传统戏后,陕西电视台抢救性录制了二老演出的《龙门寺》和《杀狗》,以及他和樊新民先生演出的《连升店》。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杨令俗先生《山河破碎》剧照)

 

(70)宋上华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宋上华(1918-2003)陕西长安人。12岁入西安易俗社第九期学艺,师承名家陈雨农、党甘亭。工花旦、青衣。他聪颖好学,在继承秦腔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兼取各家之长,并广泛借鉴豫剧、晋剧等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敢于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为蜚声西北的名旦。

    宋先生长于表演,塑造的舞台人物性格鲜明,他做工细腻,感情真挚,声腔纯正,吐字清晰。代表剧目有《拷红》《杀狗劝妻》《龙门寺》《奇双会》《盗虎符》《吕四娘》等,后期主要从事导演及培养青年演员工作。所导剧目有《游龟山》《三滴血》《火焰驹》等,传人有全巧民、曹海棠等。

    宋上华先生是易俗社继王天民以后艺术影响巨大的又一著名男旦,他虽然天赋不太突出,但是他凭借后天的不断努力,广泛吸收、兼容并蓄,终成一代大家。他为秦腔奉献了毕生,在晚年依然不顾病体下苦工带学生,传说技艺,观众曾这样用诗赞美他:“台下扶拐杖,台上演红娘。花甲扮少女,艺功不寻常。”

[120805]易俗明星耀百年(五)——演员(3)

(宋上华先生《杀狗》剧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