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资源大县吃水难调查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4-04-13

核心提示

  永靖,因刘家峡水电站而闻名。

  资料显示,世界人均水占有量为7900立方米,而永靖的人均水占有量高达19万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永靖却是我省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该县东西部山区有十万多群众至今饮用着不安全的黄河原水、雨水和泉水。

  去年以来,永靖县实施了总投资1.69亿元的东西山区农饮水安全工程。但目前,由于资金出现缺口,工程建设面临困境。

  水资源大县的饮水之困

  永靖县位于黄河上游,这方土地因为黄河而沾染了水的灵秀与温润。

  黄河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留下了神奇迷人的“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新中国成立以来,永靖县境内相继建成了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形成了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大高原湖泊,水域总面积达218平方公里,加上湟水河、洮河、大夏河三条支流在永靖县境内汇入黄河,全县年平均来水量达332.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9万立方米。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8倍和126倍,被誉为“中国西部水乡”。

  然而,长期以来,这个水资源大县,却有十万多群众至今存在饮水困难。“饮水困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部山区。”永靖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永靖县划分为东西部山区和川塬区两大区域,但两大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存在两个极端: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镇,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土地肥沃,是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理想之地;而地处东西部山区的另外11个乡镇,却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严酷。

  永靖县西部山区包括杨塔、王台、小岭、川城、红泉、新寺、坪沟7个乡镇及部分川塬区庄,东部山区包括关山、徐顶、陈井、三条岘4个乡镇。这里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316.3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1689毫米,人畜饮水全靠山泉、水溪、水窖和涝池,导致水源性疾病和地方病发病率高。

  1995年以来,永靖县通过多方筹资,在东西部山区相继实施了“121”“122”雨水集蓄工程,还争取实施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等项目,逐步解决了山区部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但由于靠天吃水,水源保证率低,在干旱季节,很多地方的吃水仍然非常困难。

  2001年至2004年,永靖县陆续实施了农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通过实施大型提水、小型扬水、雨水集蓄等工程,解决农人畜饮水困难。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农饮水安全项目。永靖县相继建成三塬、陈井、盐锅峡3处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6个乡镇,6.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但到“十一五”末,该县仍有10.78万农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砸锅卖铁”上马饮水工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饮水问题,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的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

  为此,《永靖县农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报告》中,将“十一五”规划中未解决的1.71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及未纳入“十一五”规划的3.5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同新增的5.53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共计10.78万人,一并纳入规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逐步解决全县农饮水安全问题。

  2010年1月,永靖县着手启动东西部山区安全饮水工程。但该工程设计总投资1.1亿元,需要县级自筹8600万元。“就是砸锅卖铁、贷款赊账,也要让山区群众吃上干净的水。”永靖县县委书记赏进孝的话掷地有声。

  2010年6月11日,永靖县西部山区农饮水安全工程在红泉镇正式动工建设。

  当天,永靖县西部山区一片欢腾。在开工现场,专程从杨塔乡徐湾赶来的王正学老人激动地说:“盼了几辈子了,终于要吃上黄河水了,真是太高兴了!”

  永靖县西部王台农饮水安全工程,计划从黄河炳灵电站大坝预留取水口取水,引水至塔坪净化水厂净化后,由配水泵站扬水至高位水池,通过主、干、支、分支、入户五级输配水管道供水至农户。工程设计建设年限为两年,建成后将解决杨塔、王台、小岭、川城、红泉、新寺、三塬、坪沟等乡镇4.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还解决项目区47所中小学、4900多名师生的吃水问题。

  2010年11月6日,永靖县西部王台农饮水安全工程举行通水仪式,首批农户吃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2011年5月,永靖县在加紧建设西部王台农饮水安全工程的同时,启动东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

  山下黄河滚滚流,山头吃水贵如油

  2011年10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杨塔乡徐湾吴沟社的时候,王正学老人正在用棉布包裹院子门口的自来水管道。“水还没通,怕把水管冻坏了。”王正学老人家的水管已经铺设完毕,只待试压通水。

  王正学所在的杨塔乡地处永靖县西部山区,距离刘家峡水库的直线距离不过30公里,站在高一点的山头,人们甚至可以看到黄河。但现实的情况是,66岁的王正学从小就“看着黄河,吃不上黄河水”。

  在王正学很小的时候,徐湾人的饮水主要靠山泉水,后来,由于用水的人多,泉水越来越少,水越来越远。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徐湾的人吃水要靠毛驴到很远的山沟里去驮。每次取水,民们要走三四里山路,有的偏远一点的子,甚至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能到达取水点。

  “到地方还不一定能取上水,还要等待。”王正学说,由于泉水越来越少,人们等很长时间才能灌满水桶,取一次水少则来回一个多小时,多则需四五个小时。

  在永靖县西部山区,徐湾的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而新寺乡的用水难问题更为突出。

  新寺乡与青海省民和县接壤,距离县城76公里,是由以前的段岭、王坪两个乡合并而成,有11个,1万余人,自然条件极为严酷,人畜饮水主要靠雨水和泉水。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2010年的持续干旱,造成了该乡6500多眼水窖中有80%出现干枯,全乡人畜饮水面临极大的困难,甚至出现了危机。

  眼下,新寺乡的部分乡虽然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但因工程没有完工,人们依然在苦苦煎熬。

  新寺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很多断水户赶着牲畜或是开着农用车,到几公里外的泉眼排队等候。有时,运来的水还不够用一天。段岭、王年沟、魁山等的群众甚至要到青海省民和县的大庄乡去拉水,每方水的运送成本在40-50元之间,路程最远的每方水成本则高达120元。

  在新寺乡,记者听到了一个十分苦涩的故事:因为缺水,阳山的姑娘几乎都嫁到外外乡,而外的姑娘却不愿嫁到阳山,致使阳山许多小伙子就变成了大龄青年,甚至成了光棍汉。为了能吃上水,李家科托社的大部分群众都搬迁到了外地,子里现在只剩下了9户人家。

  为了找水,一些庄的民大半夜出发,走三四里山路,花五六个小时才驮回一桶水。对于大部分城里人来说,一碗水不算什么,但在这些山区农民的眼里,一碗水就是一种奢侈品。很多人家的用水习惯多少年来就很难改变:一瓢水,先洗菜,再洗脸,然后存起来再给牛羊喝。

  关山乡是永靖县东部的一个半干旱山区乡。东接兰州市七里河区,南连临洮县,西与徐顶乡毗邻,北邻兰州市西固区,辖7,8000多人。目前,全乡7个77个社中,只有21个社通了人饮工程,其余56个社的群众吃水还没有保障。

  不仅如此,永靖县东西部山区的很多学校也面临吃水难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里的大部分山区学校的饮用水主要依靠多年前修建的人饮解困工程或是集雨水,但人饮解困工程大多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无法使用,加之山区旱情严重,集雨水量十分有限,山区学校的饮用水基本上以买水吃为主。

  然而,买水的代价却令人吃惊,一些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山下黄河滚滚流,山头吃水贵如油”。

  由于山区交通不便,运输费用要比川塬区高得多,而学校又不同于单个家庭,师生人数又多,用水量相当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区每年的水费开支高达1万-2万元,部分学校的水费开支几乎耗尽了学校全部的办公经费。小岭乡是永靖县东西山区人饮工程入户率最高的乡镇,全乡的人饮工程入户率达到95%。这个乡的土门教学点学生只有33名,教师3人,一年的水费却高达1万元。川城镇的川城学区水费达到了2万元,红泉镇的董山小学一年需要6000元的水费,水费高成为山区学校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在极度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当地群众只能靠政府应急供水和人拉畜驮泉水、河水解决吃水问题,但“水贵如油”的现实让群众很无奈。当地流传的一句话足以说明水的重要:对于过路的人,他们“宁可给一块馍,也舍不得给一口水”。

  “我们现在做梦都想着能喝上黄河水。”杨塔乡坷妥的祁喜英家有5口人,今年因为用积攒的雨水盖了几间房子,家里的吃水这几个月来一直很紧张,他已经从几十公里外的集中供水点拉了三趟水。“现在就盼着自来水能早点通。”祁喜英的眼神中满是渴盼。

  饮水工程任重而道远

  杨塔乡果园是西部王台农饮水安全工程最早受惠地之一,大部分的人家已经通水。头,民李生国正在修建自家的院门。“以前要想动泥工活,先要考虑水的问题。现在就不一样了,水龙头接到了家里边,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李生国笑着说。

  采访中,李生国打开了自家的水龙头,盛了一壶水:“这水清凌凌的,喝着感觉很香。”

  另一处院落里,民张艳艳正在用水龙头洗土豆。洗完土豆后,她又把一根长长的水管接到了水龙头上,水管的另一头插在自家的老水窖上。“天气马上冷了,说不定哪天突然停水就没吃的了……”张艳艳说。“大家都缺水缺怕了,在窖里存一点水才能放心。”陪同记者采访的永靖县水务电力局副局长他维平笑着说。

  据了解,目前,由于永靖县西部王台农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全部完工,很多地方是间歇性供水。根据工程进度,到今年年底,该工程覆盖的民,将全部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刘家峡水库大坝上游右岸的一处工地上,一些工程施工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这里建设的是永靖县东部山区农饮水安全工程的净水厂。

  他维平告诉记者,目前,永靖县东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60%的泵房已经完工,蓄水池完成40%,管道铺设工程正在进行。明年年底,工程将全部投入使用。“眼下,最急需解决的应该是工程资金的问题。”采访中,永靖县西部王台农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位负责人说。经概算,正在建设的西部山区农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有2400万元,地方配套8600万元,占到总投资的78.2%。

  正在实施的永靖县东部山区农饮水安全工程和陈井农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也遭遇着同样的困难。据了解,上述两工程概算投资5913万元,需要地方配套4523万元。

  “整个东西部山区农饮水安全工程,县上总计要解决1.3亿元的巨额县级配套资金,这对于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的永靖县来说确实是件很难的事。”一位工程负责人说。目前,很多工程只能通过自筹、工程队垫资等方式来建设,困难重重。“也许是群众盼水盼得太久,施工单位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从老百姓的脸上,我们能够看到,东西部山区农饮水安全工程确确实实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但这项工程现在因资金问题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他维平说,因为资金困难,一些十分偏远的山仍未能纳入此次供水的范围,整个工程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后,永靖县仍有1.48万山区群众存在饮水困难。

  永靖,饮水之困的破解,任重而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