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弥】逛书店 佳偶天成的滋味(04.7.19)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小时候,额外伸手向大人拿钱买书是会被家长骂的。买书不如去图书馆借书,家长自有认定的省钱大法。只有书展是个例外,父母通常会慷慨解囊。于是整整1年的图书消费,统统一次性集中在一届书展上。毕竟新华书店是常态,书展则是一种反态,有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感觉。“反态”的东西往往最具威慑力,值得格外珍惜。
  那时上海书城还没开幕,平日只能泡泡小小的新华书店。南京东路书店已属心目中的航空母舰,《十六岁的花季》里,“欧阳严严”的偷书事件就发生在那里,着实伤害到了我等视南东书店为圣殿的小朋友。
  当时开在“中苏友好大厦”的书展的规模,在未见过世面的小孩眼里,足可用“振聋发聩”四字来形容,走完一个厅还有一个厅,几乎一网打尽所有的正规出版社。在宫殿似的房子里,主人竟然是书,大有走进庙堂的感觉。在人群中穿梭,往往会迎面遇见同学;埋首在书堆里竟也时不时有熟人冷不丁从身后拍一记。一比较手中已捧着的书,同学们多半挑的是学习参考书,毕竟还未完全进化成“文学青年”。
  后来上海书城开张了,渐渐地也忘记了竟然还曾有过书展。在我们看来,书城便是永不落幕的书展。那时追求的完全是“高、大、全”。当成千上万的书摆在同一空间里展示也渐渐褪去了其反态的一面,而成为常态,便又开始感到不满足。那种震撼的情绪再也没有出现过,如今看到再多的书也已冷眼相待。若是跑到国外去,那些出了名的大书店,在我等上海出来的青年眼里,也只是蝇头一般,不值一晒。
  稍微成熟些,便重又回去钻小书店了。小书店老板的功用也和阿庆嫂异曲同工,最大的好处是贴己的老板已将书筛选过一遍。小时候是有大把的时间,却没钱;现在钱是有一些了,但就是没大把的时间。
  刚上网那会儿,也曾幻想过上海书城会开设出网上书店,如此一来,便可足不出户,领略书展风情。可惜终未如愿,倒是被后来的卓越网和当当网抢了风头。
  虚拟的东西毕竟不能和钢筋水泥的书店相比,虽说卓越网和当当网的图书量也属海量,却难以让人感觉震撼。毕竟摆在书架上的那一册册书,有种可以砸死人的痛快感觉,而网上书店,却只是一些程序在作怪。
  况且逛书店,往往带着种邂逅的情愫,想在随便乱翻中,体验佳偶天成的滋味。而网上书店根本触摸不到书页,往往是目的明确,直奔主题而去。虽然网上书店的新书永远在打折,那逛书展的好玩之处也同样在打折。唯一的好处是满足了绝大多数懒人的需求,让书自己走上门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