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味道,上海的味道是什么?
随着上海的日益国际化,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也纷至沓来,可逛遍了南京路淮海路陆家嘴,硬是没觉着与纽约、香港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同。去了新天地,除了房子之外什么都是新的奢靡,也始终觉得不够味。上海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其实,上海自己也在寻找。 都市熟客们觉得,真正的上海味道,唯独要到那条条小路上去寻。新乐路、长乐路、陕西路这些闹市旁的“后街”,少了车水马龙,多了精致的文化。走在这些曲折幽静的小路上,熟客们指得出哪些是原汁原味的石库门,哪片老洋房是法国乡村风情,那家小店定做高级西装,哪家小咖啡店最有情趣……他们用这种怀念加憧憬的心情寻找上海的味道。 年轻的“魅客一族”则更欣赏上海时尚多元的一面,他们是充满艺术气质、时尚感和独特创意的艺术家,追求格调生活,但更追求内在修养,喜欢生活在“实现自我”的创作过程中。他们瞄准了都市角落中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老厂房,从老上海工业文化的沧桑韵味中,提取添加跳动的生机。走近这些老厂房,总有一种时空错落的感觉。远远望去,还是那片灰蒙蒙老厂房的轮廓,厚重的砖墙还在、林立的管道还在,可走过去就换了一番光景。灰墙上加了玫瑰色,立面外贴了反光玻璃,材料还是原来的材料,加上小小的装饰,生活就让人欣喜。这欣喜提醒我们,用过去拼剪出的,已不再是过去。把这些元素连接起来的是一种全新的逻辑。 厂房内部,“魅客”按照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和办公规律,他们将这大跨度流动的空间进行分割,打造夹层、半夹层,设置接待区和大而开敞的办公区,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构造各种生活方式,艺术结构和工作理念。装饰上依托老厂房的风格,却打造出一番简单明快的精致创意,与都市中萌动的鲜活的生命力产生共鸣。置身其中,是熟悉和惊奇,每一个角落的设计都让人忍不住回想起老厂房原来的样子,随后露出会心的微笑。八九米高的落地窗和暖色华丽的窗帘一扫这里过去的阴冷衰败,从前运货的钢架梯通往的是简洁实用的夹层会议室,从这个几乎透明的会议室俯瞰整个厂房,温暖、惬意。 老上海一贯的风味是西洋味、古典风、实用性、平民气,“魅客”们则是在这种文化的沉淀中转换出了现代感和多元化。如今在上海,这种“魅客”改造的老厂房已有几十家,这在全世界都属罕见。老厂房是一个载体,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主流与创意。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之中,成为上海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最新推出的概念是将“熟客文化”和“魅客文化”融于一体。2007年建国西路三枪老厂房将要改造成为新一型的时尚生活园区“尚街”,是上海第一个以经营时装为主的创意园区。借助老厂房的高挑高,大空间和“魅客”们的创意设计,聚集国内外个性品牌设计师的自开店和配套休闲娱乐场所,为“魅客”一族提供创意平台,为为熟客们提供集中的淘店休闲地,也为上海的都市时尚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 在小路上,角落中,我们寻找上海。 魅客空间老厂房
“三枪”转身尚街LOFT
◎文/陶文静 徐汇区建国西路一片各具特色的住宅区中,隐藏着一座同样安谧的工业园区。如果没看到进门处“三枪纺织厂”的牌子,你可能很难意识到这是一片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厂房。一年之后,这片布局紧凑的老厂房将被打造成上海又一个时尚生活地标———“尚街TMLOFT”。策划者透露,这将是上海第一个以经营时装为主的时尚工业园区,为都市女性量身定做,打造一条全新的个性逛街模式。 有人做过市场调查,说当今上海的女孩子,狠下心来哪天要逛街,能从上午10点逛到晚上10点,仔细点儿看,充其量也就逛个五六十家店。去处嘛也就两种,要么逛大商场,要么淘小店。商场东西集中,质量多少有保证。可讲求点个性的女孩子都知道,现如今大商圈就那么几个,路路牌子衣服都越做越像,穿着这些上班上街,还不让人撞“衫撞”得头破血流。前两年又流行起了BOBO一族,专门淘小店,买东西讲个性讲品味。可小店遍地仨瓜儿俩枣的,太分散。集中一点的,一条长长的长乐路,真正称得上物美价廉又有品味的能有几家?一旦走过去了,就别想回头再找见。何况小店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要价满天飞,不是熟客还真不敢轻易下手。真是磨破了脚皮,又伤透了脑筋。 “尚街TMLOFT”的策划人就是关照到上海女孩子的这些购物习惯,索性把“尚街”打造成一个个性服饰集散地。地处徐汇区“上风上水”的钻石地段,距徐家汇商圈只有1.5公里,距淮海路商圈也就2公里,却依旧是隐蔽在一片高档住宅区中,门前小路四横八错,梧桐袅袅,还真有种张爱玲的“大隐于街市”的味道。在这里,讲究点品味又追求物美价廉的上海女孩子被宠爱的不得了。你不就一天只能逛五六十家店吗,我就只安置60家,老厂房改建的,层高高,间间宽敞,逛着舒服。20家国际个性品牌,40家国内新锐设计,绝大部分都是年轻设计师的自开店,东西性价比高,又往往是单品,保证不用担心“撞衫”。再加上十家高级订制工作室,为顾客量身定做。你不能从上午10点逛到晚上10点吗?我再拿出三分之一的空间搞个餐饮休闲一条龙,时尚秀场、展览、画廊、书吧、电玩屋、健康馆、SALON、SPA、各色饮食、咖啡店、甜品店一应俱全。逛累了就过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老公啊男友啊寄在这里也没问题吧?连小PET都有优待,我们这里还有专门寄宠物的地方。外加底层300个车位的停车场,把上海女孩子从头到脚到后顾之忧都宠爱得舒服到家。 这样的好去处,北京是有了,但做得粗糙。上海这是第一家,还是直奔着充实都市生活品味来的。想必那些大小BOBO族们迟早会依赖上这个地方,当上街就只成了“尚街”,女孩子们的购物习惯可不就为之一变了吗。 空旷的新都市 ◎文/ayawawa 和杂志编辑约好下午2点拍摄,我穿越大半个都市,到了苏州河畔。 虽然在上海已经生活很久,但整天价在各地跑通告,平时又很少出门,所以有很多旮旯其实从未去过。趁着其他人员还没来,我留神打量了一下四周。道路且空且长,两边的树叶绿得发亮,行人远远地在走,凭添空旷之意。没有半点上海的影子,十足是江南的梦里水乡。 走到门口,厂门还虚掩着,一切都静悄悄的,半点人声都听不见。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要拍vintage风格的照片,很容易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而一推开班驳的大门,马上感觉重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周围都是红砖黑瓦,铜锁木门,还有两条狗看见我这个生人,开始狂吠。 厂房里是已经被粉刷一新的一面白色老墙,架着几个布朗灯,旁边乱七八糟摆着好多苹果箱和薄烤饼(摄影道具),颇有点北京798的味道。不过,比起798,这里是极简单的。一切看起来都和普通的摄影空间差不多。 旁边是3个由很简单的白色分割版和屏风与整个大空间隔离开来的独立空间,工作室,化妆间,另一间标着艺术间。他一边和编辑在沟通拍摄主题,一边有点自豪地谈起那里———对于摄影而言,不外乎需要空间的挑高和简单的白色背景,而这两者,老式厂房改造下都能满足,比新厂房还便宜,更离市中心不远,“太划算了”。当然,一个人负担这么大的空间还是颇为吃力,所以他还找了一个合作伙伴,单隔出了一个工作室给这位艺术家。 他的声音在整个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响亮。我独自地走进化妆间,突然想到《围城》里“老房子着火”那段话,不由得窃笑几声。 老厂房里发动时尚触动传媒 ◎文/晓翎 8号桥、X2、同乐坊,单听名字,便已同老厂房毫无联系,而略经改建之后,昔日的厂房和仓库俨然成了一个个艺术建筑群,形态各异,神韵独特———或是将通透的玻璃廊里镶嵌在青灰色的砖墙里,辅以鹅黄与紫红的灯光点缀;或是以经典的黑、红与白来凸现空间的错落以及玻璃门里那一个个别致的世界;或是在橙色墙体外支起灰黑的金属框架,通过不同产业象征性元素的碰撞来显现张力;同时,多呈半环抱状的建筑中庭,草坪、木台、绿色植物或喷水池,小小景致点缀其间,更增添了外人的疑惑,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改建后的老厂房,通常都成了由创意的灵感搭建的创意的平台。和创意相关的公司和机构,除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广告、软件、游戏、媒体等企业,餐厅、酒吧、画廊、成衣店、小型剧场,等等,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人文茶馆的清香,阿罗玛意大利咖啡的馥郁,也总是间或飘荡其间。 充满灵动的创意,又多处于中心地带(如8号桥在建国路、同乐坊在余姚路),越来越多的原创设计师们会选择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这里也成了各种时尚科技发布活动的热土,“触动传媒”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近期,触动传媒在同乐坊举办了自己在全国的首个新闻发布会及大型庆祝派对。在充满现代感的活动现场,来宾饶有兴致地玩起了触动传媒的“互动屏幕”———在这个小屏幕上通过点击,可以查询到当季最时尚最IN的生活资讯,比如适合约会的餐馆信息、浪漫的酒吧资讯、时尚的家居店、甚至商场的折扣信息。如果喜欢游戏,还可以在这个小屏幕上玩“维珍航空”的快乐英伦行、连连看、走迷宫等。 可以想见,当这一互动屏幕出现在上海街头的出租车内,时尚一族将从无聊的乘车时间中获得许多乐趣。为此,触动传媒已经花费了4年时间和数百万美元在开发新设备上面。新设备可以让打车族自由选择广告、音乐、运动以及娱乐方面的流行话题,还有一些饮食、购物、俱乐部和旅行的栏目。 当晚,巴士、海德等出租车公司部分率先装上了这一触动屏幕的的士在余姚路等候,又一种时尚科技成果在“老厂房”里一触而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