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阿忠| 曾经的上海西站(08.6.27)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西站是个火车站,现在桃浦,那是后来搬过去的。原先,那里叫“真如站”。

最早的时候,西站在长宁路凯旋路,车站并不大,建筑带有东洋风格,也有些西洋味道,还有天桥,天桥是钢铁构建,有好多木板钉在上面。作为一个车站,还是蛮有腔调的。

那时,西站还有点“落乡”。铁路和马路之间是靠拉杆维持交通,火车经过前,先放下涂有黑白间隔的横杆,等火车驶过后再拉起,让汽车、自行车、人群通过。我曾在西站边上的长宁路住过,后来,举家搬到了曹家渡长寿路。那时曹家渡五角场的一个圆圈连通五条马路的顶端,其中一条便是通往西站的长宁路。父亲的大外甥,我的表哥仍住在那里,故而就有小时候去西站的记忆。

说是去表哥家,其实是为了看火车。从曹家渡到长宁路西站也有好几站路,但不知怎么,也不觉路途遥远。沿长宁路慢慢走去,没多久便到了中山公园。此时,已听得见火车的鸣叫声,再往前走一点路,就到了铁路边了。岁月匆匆,快50年了,表哥家什么模样已经模糊,但一段黑,一段白的横杆和飞驶而去的火车却一直留在了脑子里。

20年前,我任教的学校也在西站朝北一点靠苏州河的边上。那时,长宁路从中山公园往西盖了不少房子,西站附近已经蛮“闹猛”了。尽管那条铁路已成为市区到金山的往返线,但西站依然是原先的模样,土绿色的油漆有些斑驳,而天桥也还承载着熙熙攘攘的过往人群。

从教学楼六楼望南,能看见西站的全貌。有一次,西站周围站满了人,一打听,原来是电影厂在这里拍电影,那座老建筑居然成了电影摄制的外景地。下课后,我挤进人群,看见导演正指手画脚地在导戏,不一会儿,“孙中山”拄着拐杖,被一群人簇拥着,从西站的台阶上走了下来……

又过了一些年,往返金山的火车取消了,这条铁路将规划成轻轨。在一片“轰隆隆”的挖土声中,在一阵“嘣扑扑”的打桩声中,城市建设也推向了高潮。我很希望把从小看惯的西站保留下来,于是,向有关部门写信,呼吁保护老建筑,然而这些呼声并没阻挡轻轨工程的向前推进。有一次,我忽然发现,西站门口的马路拐了个弯,看起来有关部门引起了注意。正窃喜西站建筑有望留存时,不多久,西站却又在轰鸣声中给推平了。

说实话,我真有点怀念西站。然而,当看见那些老建筑被抹去的土地上,一条现代化的铁轨横架空中时,你又不免会为向前迈进的时代叫好。西站给平了,沿路的棚户全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幢耸入云端,像是一艘帆船的建筑。让人奇怪的是,不管你在上海的任何一个方位,都能看到这艘正在启航的“帆船”。

高高的“帆船”对面是原先的西站,成了轻轨站,命名为“中山公园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