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泽| 东海大楼的前世今生(09.3.13)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4

说起南京东路上的东海大楼(如今“353广场”所在),知道的人可能很多,然而说到慈淑大楼,知道的人则未必很多。其实两者是同一幢大楼,只是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名称不同罢了。慈淑大楼原是英籍犹太人哈同的产业,由一个名叫庄俊的设计师设计,1933年建成,取名为慈淑大楼,只不过哈同没能看见(哈同病逝于1931年)。

与慈淑大楼一样,南京路上凡以“慈”字打头的房产,都是哈同的产业,如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慈丰里、慈永里等。据传,哈同的夫人罗迦陵信佛,所以他的房产多以“慈”为先。但哈同并不仁慈,他收房租时按中国农历月份收取,以多赚取闰月的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旧上海冒险家们的“精明”。

慈淑大楼建成后,一直作为商用。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租界成为“孤岛”,许多民间机构和学校纷纷迁入慈淑大楼办公,一时大楼内学校云集,仅各类大、中小学和职业补习学校就有30余所,据说我党开办的进步学校也在里面讲授革命真理。另外,上海精武会也从虹口的福德里迁到这里,直到1946年才回到原址。

解放后,上海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慈淑大楼改名为东海大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部分市级的商业单位都在楼里办公,印象中有商业一局、商业二局、粮食局、供销社、工商局,以及食品公司、蔬菜公司等,成为一个与上海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

那时,东海大楼北面靠南京东路的一楼是新华书店,比较大,书也很多。再过去就是一个很大的门洞,可以通到南面九江路,高大的门眉上刻有“慈淑大楼”四字,门的另一边是家乐器商店。九江路这边的一楼是车库,楼里许多单位的小车班都设在那里。从大门进去,是个很气派的天井,南北各有两个入口,通过楼梯或电梯可以上到各个楼层。楼梯和电梯的设计非常合理,环行向上的楼梯中间是个不大的电梯,一点也不占用空间,只是早先的电梯门,都是那种铁板做成的缩节门,里外都能看见。每层电梯的门眉上有一个类似钟形的半圆形指示器,电梯到达时,当中一根指针就会指向该层的数字,而且还会响起一声“叮当”的清脆铃声,很悦耳。这种电梯,现在城中大概已很难觅其踪迹了。

大楼里的房间也很精致,空间高大,钢窗打蜡地板,采光非常好,即便是朝向里面天井的各个房间光线也很好。从东到西的一条长长楼道,是用水磨石做成的,非常光滑。小时候,我还在那里溜过冰呢。从南面楼上的窗口望下去,九江路对过是一个露天灯光球场(即黄浦体育馆处),每天下班后会有许多人在那打球。而北边楼上,是看游行、看灯的最好去处。那时国庆节都会举行庆祝游行,我们就趴在楼上的窗口望下看,当游行队伍在锣鼓喧天的欢呼声中缓缓经过时,幼小的心灵都会激动得热血沸腾。晚上,彩灯齐放,南京路上被照耀得如同白昼,人山人海,我们就从东边的房间,一间一间地跑到西头,从窗口观看灯景。

改革开放后,为了让东海大楼发挥更大的效应,里面的单位纷纷迁出,有关部门对楼内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开发为商业楼宇,对外营业。 1994年2月,上海市政府发文,将慈淑大楼(东海大楼)等175处建筑作为优秀近代建筑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这幢历经沧桑的大楼已改为时尚地标式的“353广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