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炳彩讲解金匮要略的某些理论与实践

 文轩阁189 2014-04-15

伍炳彩讲解金匮要略的某些理论与实践  

昨天看了两段视频,是江西中医学院的伍炳彩教授讲解金匮要略的内容。之前也有伍先生的视频,他的吉安口音太重,严重影响了收听的效果;也知道伍先生的当归芍药散应用的是出神入化,但是,他门诊太忙,没有时间去好好的整理案例。这次看到的视频,是有字幕的,所以,就一次听了个够,好好的享受了一顿大餐。:) 另外,江西中医学院的伍炳彩教授和姚梅龄教授在整理姚荷生先生的一些东西,希望可以尽快看到《临证脉诊》这本书的出版。

下面把视频中的内容简单的整理如下:

  • 不仅仅要熟悉金匮中有方的条文,还要重视那些无方的条文,尤其是那些讲脉的条文,对于疾病的发展、预后的判断,都很有意义。
  1. 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水气篇):不可盲目止痒,尤其是使用激素
  2. 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五脏风寒积聚篇):心阴虚,生脉散;心阳虚,养心汤。气虚者,脉弱,面色黄;血虚者,脉细,面色白。
  3. 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血痹虚劳篇):少年人的记忆力下降,久治不愈,后来发现有手淫,遗精的情况。
  4.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水气篇):久病理应脉虚,脉实大者,多预后不良。
  • 案例分享:
  1. 呕吐,发热:饮水后更呕,脉浮,苔白,小便短 --> 五苓散
  2. 胃癌呕吐:消瘦,口渴欲饮,口粘,便干,嗳气频繁,胃反酸,胃脘隐痛,不喜按,苔黄厚,脉弦 --> 湿热夹杂,辗转多加医院,用过温胆汤,呕吐仍不解。根据条文“哕而腹满,当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结合症状,使用温胆汤合小陷胸汤。
  3. 嗳气不除八个月:嗳气,口渴欲饮,胃脘躁杂,有饥饿感,但不能多食,易疲劳,心慌,月经量少,苔白,舌质偏淡,苔薄白,脉弦细 ---> 前医多从脾胃论治无效,加之病久,考虑考虑久病致郁,从肝治, 根据条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基本与症状相符,用乌梅丸原方5剂见效,后以逍遥散收功。
  4. 失眠:头昏失眠二月余,头昏厉害时拌视物模糊,但不呕吐,走路需人搀扶,胆小易惊,不敢过马路,失眠多梦,口渴不欲多饮,小便黄短偶有热感,大便偏干,口稍粘,面色隐红,舌红苔白,脉沉细弦,尺脉更沉 --> 从脉象分析肾阴虚,结合症状,用猪苓汤取效。同时,伍教授也分享了另外两个治疗失眠的时方应用指征:
    • 天王补心丹:心肾阴虚,失眠,易生口疮,饮食如故,大便偏干,脉细,咽红,身痒;
    • 归脾汤:疲倦想睡,又睡不着,吃饭较差,大便偏稀,口不渴,舌苔白,舌质偏淡,脉弱;
  5. 结石:这个案例没有听清楚。伍教授着重谈了白头翁汤的使用,不仅限于血痢,而且,还有清肝热熄肝风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尿频、尿急,小腹窘迫,脉弦,舌质红,苔少。姚荷生先生有使用白头翁汤合导赤散治疗窿闭、结石的经验。
  6. 心动过缓:年轻人,感冒后,胸闷心慌,听诊心律慢,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抗O血沉检查正常。怕吹电风扇,容易出汗,身重,乏力,大便偏软,口稍粘,关节不痛,吃饭较好,舌苔白,舌底偏黄,脉迟,寸脉偏浮 ---> 不可一见心动过缓,就从温阳治,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此例乃湿阻,为防己黄芪汤证,加味郁金,枇杷叶取效。
  7. 发热不退:午后先发冷,再发热,近夜半汗出热退,但小腿以下无汗(湿阻);小便不利,大便溏(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每天躺在床上,不觉得体痛,但是,护士打针或者切脉时惊呼不已(病人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脉浮 --> 病湿,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姜黄,海桐皮(依温病条辩之加减)。三天后,关节疼痛,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收功。
  8. 长期发热:女,5岁后开始,发热15年。每天下午开始,先怕冷,后发烧,夜半汗出。关节肿痛,口稍渴,形瘦无力,月经量少,或前或后,大便适中,小便白,脉弦数寸浮。在部队6家医院治疗,诊断为“胶原性疾病”,每日服用强的松6粒,减之则热度升高。 ---> 转至伍先生处后,三月间,先后用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四物汤、升阳益胃汤(蒲辅周经验)、桂枝/白术/甘草附子汤皆无效。后来,根据久病人虚;历节病,肝肾气血不足(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强的松有温阳的作用,每日服用人参3g,鹿茸1g,数日得愈。
  9. 鱼鳞病:男,出生3个月后,即从肚脐周围出现肌肤甲错,现时20岁,见胸腹背、四肢,肌肤甲错,尤以腹部和大腿内侧为甚,皮色灰暗,面色灰滞,两目眶暗黑。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 缓中补虚的大黄蛰虫丸,合用琼玉膏(地黄、茯苓、人参、蜂蜜)润肺生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