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地票”机制反哺农民

 yzsr273 2014-04-15

板栗线条为基调的白墙黑瓦房、碧绿脆嫩的青菜田、波光嶙峋的小鱼塘、平坦宽阔的大马路,将整个村落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是改造后的农民新村——綦江永城中华村的新面貌。中华村改造好了,这里的农民享受到了优越的生活环境。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住上“小别墅”,过上有“质”生活,县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提出:要建成100个农民新村,利用‘地票’交易制度等办法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今年,该县将大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7070户,新建巴渝新居1897户,启动建设农民新村21个。

“我们村啥时候改造哦?”看着中华村民的幸福生活,其他村组没改造的村民着急了。“不用急,现在改造的政策更好啦。”永城镇副镇长黄达琴对村民说,如今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地票”交易,村民只需将自己空置的宅基地或其他闲置空地,经过复垦并达到标准,便可获得购房补助、复垦宅基地补助等多方面的补助、优惠。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整理‘地票’交易中所要涉及到的资料,一旦整理规范,今后改造巴渝新居、建设农民新村都将首选这一模式。

全委会报告指出,今年,该县将大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7070户,新建巴渝新居1897户,启动建设农民新村21个,同步推进新村环境整治、公共服务配套、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届时,城乡统筹发展将得到实质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将明显改观,“美丽乡村是我家,我家不比城里差”这一愿景也将逐步变为现实。

“地票”是什么?它又是怎么交易的呢?

“地票”是什么?它又是怎么交易的呢?记者带着问题来到县国土房管局进行了采访。原来,所谓“地票”政策是指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国土管理部门严格审核验收后产生的指标(“地票”)。再将产生出来的农村建筑用地指标,拿到市里的“地票”市场交易,所获资金作为农民新村的建筑成本。

利用“地票”机制反哺农民

复垦宅基地的农民可得到几笔收入?一是“地票”价款收入,即财产变现的收入;二是复垦形成的耕地仍交由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耕种,直接增加了其土地耕种收入;三是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得到的务工性收入。同时,农民在指定点购置新居时,还将获得低于成本价购房以及政府补助等优惠。这对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增加农民收益来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好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