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臺灣殯葬資訊網

 智隆学富穷书生 2014-04-15

訃聞

訃聞,一作「訃文」,又稱「訃告」,古時候本作「赴」,也就是把喪事告知親友,為死者家屬向親友傳達告知此訊息的一種專用文書。

 

其主要內容包含治喪時間、地點、喪葬方式,內文詳細述明亡者的姓號、履歷及生卒年月日時、葬於何處何地及出殯日期,以告知所有宗族、戚友、同鄉、同官、同事、同學等。

 

傳統訃聞內文多為:

某某府君諱某某,慟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以某病卒於正寢。距生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享壽幾十有幾歲。某某親視含殮,即日成服。定於某月某日下午幾時至幾時,在家設奠。不孝某隨侍在側,親視含殮,遵禮成服。茲擇於某月某日,暫厝某地,預日家奠,另期扶柩回籍安葬。叨在友、寅、年、世、鄉、戚誼,哀此訃聞。其後並書孤子某某謹啟。

若在外病故,即於「正寢」上添「某寓」二字。於「孤子」之下,以有服之直系、旁系親屬,仍照舊例一一載明者。【直系親屬,孫與曾孫也。旁系親屬,兄弟、姪也。】且有以女、媳、孫女、孫媳、曾孫女、曾孫媳、玄孫女、玄孫媳列於同輩男子之後者。各人名下,或泣血匍匐,或泣鞠躬,或抆淚鞠躬,或拭淚鞠躬,均酌其輕重而定之

 

白話訃聞顧名思義就是以白話文為主,加上口語化的方式傳達治喪資訊,比較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因為不受傳統格式及專有名詞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能真正表達家屬内心的情感,也可描述往生者的生活點滴及嘉言義行。

 

白話訃聞雖然沒有固定格式的限制,但撰寫時仍須具備下列幾點:

1.何人死亡:亡者的姓名、稱謂、年齡、生日(可免)。

2.何時、何地、為何死亡:死亡日期、時間、地點、死因。

3.喪禮訊息:告別式日期、時間、地點、程序。

4.何人發佈訊息:家屬或發聞者姓名與亡者關係。

5.特別聲明:贈送參禮者禮物內容,懇辭鼎惠(不收奠儀),辭花籃、輓額, 懇辭藝陣(如孝女白瓊、白獅陣、蜈蜙陣等)。

6. 特別要求:請著正式服裝、請準時入場等。

 

一般製作或發送訃聞應注意以下事項:

. 與禮儀服務人員討論訃聞樣式、顏色、文字內容,並以最適切之方式印製。

. 內文稱謂、姓名、時間等資料應一一確認,並多次校稿,並於送印前確認張數、紙張顏色、樣式。

. 訃聞之信封應使用黑色筆填寫、字跡端正,只填寫一人,即某某先生或某某夫人不可聯名或填具全家福。

. 訃聞之收件人處不寫收或啟,收件人地址不高過人名、喪宅地址要比對方地址低。在填寫對方姓名與頭銜時,字體必須同樣大小,不要有姓大名小或是姓名大頭銜小的情形,直接在姓名下方填寫同樣大小字體的「先生」、「小姐」、「女士」、「大德」等稱呼。

. 先確認收件人地址後才寄出,訃聞約在出殯前一週左右寄出,亦應確定收件人於出殯日至少三至五天前能收到。

. 訃聞之發送可採郵寄、親自送達或委託他人代送等方式,此外,也可用電話聯絡或是以電子郵件來告知治喪事宜。

. 訃聞上喪家所留電話應隨時有人接聽,以免造成親友詢問上的不便。

. 訃聞郵寄時應書寫郵遞區號,且配合郵局作業,不得以訂書機裝訂,以印刷品的平信寄出即可,應注意別漏貼郵票,或郵票有無掉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