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吃甜食:甜到入心会伤身

 baileej 2014-04-15

甜美人生岂可少了甜食?但吃得太甜却要付上健康代价。世衞早前提出新建议,要把每日糖摄取量减半,外地政府也积极推动「减糖」。嗜甜难戒,要向甜食说不,对大人细路也不易!

高糖份汽水、甜食,令人难以抗拒,但世界衞生组织上月带头提倡减糖,更新每天糖份摄取量指引,由过往每日糖份的热量佔每日总数少于10%,即约12茶匙,减少至5%,即6茶匙。

世衞新建议 一罐可乐已超标

减甜的建议自然是冲着全球的肥胖问题而来。多盐、多脂肪多吃有害,也是现今全球肥仔肥女数字上升的主因,但同时间,高糖饮食也是「帮兇」,有没有想过,喝一罐汽水已等如吃了6茶匙糖?

全球各地不少人每天吃下远多于世衞标准指引的糖,新标准大幅减半,饮一罐可乐或一盒纸包柠檬茶已超标,听来是否太难做到?但台湾当地报道指,政府会召开专家会议研究跟随新标准。台湾的中小学校餐厅小食部,按规定不得售卖含糖量逾10%的点心及饮品,若採取新标准,则可能有更多甜食被禁。

事实上,当地早有打击甜食的部署,将糖份佔总热量逾10%的食品列为不适合儿童长期食用,连同其他包括高脂肪、高钠等4类食物,一概禁止在电视儿童频道播广告,新例将于今年底前实施,快餐店的儿童餐,也不能再送玩具作为促销宣传手法。

由小孩做起 减垃圾食物曝光

儿童每天所需的热量比成年人低,即使与成人吸取同样分量,也有更高的肥胖风险。据世衞统计,在2010年,全球6.7%5岁或以下儿童为超重或肥胖,较20年前的4.2%上升,估计至2020年,更将增至近10%,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期肥胖,50%60%于成年后也会肥胖。

故此,向「甜」宣战,由孩子做起是重要一步。不少国家将包括高糖在内的垃圾食物等曝光率降低,减少儿童接触机会,包括禁止在儿童看电视的黄金时段内卖广告,禁止校园内售卖,爱尔兰更已禁止产品商以名人或运动明星为高糖的食物担任代言人(见表)。

不少人嗜甜,明知有肥胖或健康风险,但却总是心思思,甜食难戒,确实因为会甜上瘾。加州大学儿科学系教授Robert Lustig便曾指,舌头可探测到5种味道,但经常吃高糖份的食物,甜味会盖过其他如酸、咸等味道,令到其他味道「无咁好味」,对于甜食的追求固然愈来愈浓烈,情况与毒品上瘾相似。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今年初曾指,他一直嫌3名子女饮太多高糖份汽水,但子女都不愿意少喝,作为家长,他深明当中难处,又指家庭内就如爆发一场「糖的战争」(war on sugar)。

坚持少甜或走甜,不容易做到,但美国一名女作家Eve Schaub,一家四口过了一年全面戒糖的生活。她将经歷写成新书《Year of No Sugar》,讲述如何拒绝朋友送赠糖果、自制无糖蛋糕等。一年过后虽然体重没有下降,但一家人变得精力充沛、减少生病,女儿的请假日数由一年前的20日减至3日,全家人也感到更健康。

《学生午膳营养指引》、《学生小食营养指引》等,包括把高糖份食物,列为「少选为佳」的小食,每100含逾15糖的蛋糕,建议少吃为妙。但指引属自愿性质,学校卖不卖、学生吃不吃,全由其自行决定。

美国曾有研究指,每日饮一罐高糖份的汽水,死于心脏病风险较一般人高29%。甜食受欢迎,但甜到漏却带来肥胖及疾病风险,甜美的健康人生,不如从减糖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