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日本鬼子的炮楼

 大海里的火焰 2014-04-16

松花江铁路桥头那日本炮楼

整栋炮楼全都是钢筋混凝土浇注,墙壁厚达半米,分地下室两层,地面三层,最顶层呈U型桶状该是瞭望用的,估计那时候,可以俯瞰佳木斯全城。除了顶层外,其他四层使用面积大约有300多平方米,驻扎一个中队的日本鬼子是没问题的。看来,日本人的军事工程设计,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先进的,炮楼内部各个功能区域都跟完备,外观看着不大的建筑,里面却别有洞天。作战室、弹药库、宿舍、食堂、厕所一应俱全。通风口、烟道、瞭望口、射击口,遍布炮楼四周,光射击的机枪口,就分跪式的、俯卧式的,设计十分精致,视野里没有死角。据说,在地下室里,有条暗道穿江而过,直通江北。趴在地面扒开的窟窿往下看,地下室阴森黑暗、有些渗人。环顾炮楼内部,从当年勾勒的棚顶来看,完全是日式风格,分成了格局不一的小屋,各有各的用途吧!

这个守桥炮楼,在当时北满铁路沿线上,凡是路过江河,随处可见,除了松花江上游哈尔滨大桥的炮楼规模与之等同外,再也没有见过比着大的了。那年月,中国还不产水泥,老百姓俗称“洋灰”,可见,从遥远的日本国运来的水泥钢筋,来修建这样的碉堡式的炮楼,不仅是防御抗联勇士的袭击和苏联的进攻,其长期驻守思想和殖民统治的野心可见一斑。

中国人太穷了,江桥拆除后,无人看管的炮楼里,能拆砸下来的钢筋、铁门给抠得乱七八糟,整座建筑残墙断壁,面目全非,剩下的是抠不动的主体,小鬼子建造的东西实在太坚固了。其实,这是侵华日军的一个历史罪证,理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起来才是。不知道,公仆们在四处考察景观建设、热情发包工程、槲光交措中,是否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从拆断的原来路基端头,修砌的毛坯台阶上来看,这里也该是十里景观带的一个历史点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