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 雄

 百卉园895 2014-04-17

 

 

 

 

 

 

 

 

 

 

 

 

祝雄(?~1544年),明代辽东前屯卫籍,后调山海卫,著名边将。

祝雄世荫前屯卫指挥,后升任锦义参将、署都指挥佥事。嘉靖十四年(1535年)一月,调任雁门等三关(山西内长城之宁武关、雁门关、偏关,军事重地)游击将军。嘉靖十七年(1538年)一月,时任山西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的祝雄,升任副总兵,镇守山西。嘉靖十八年(1539年)十月,升任署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大同,两年后调任蓟州总兵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山西军情紧急,朝廷担心一旦蒙古骑兵从宣府独石边外突入潮河、右北、黄花、密云等地,则京师震动。于是令蓟州总兵祝雄分兵驻守密云进行防御。七月,巡抚、都御史侯纶进言说,敌情叵测,居庸关、迤东、黄花等处距先帝陵寝很近,所属渤海守御千户所等处隘口不可无备。于是皇上命驻守密云的总兵官祝雄立即分兵戍守,不可大意疏忽。

祝雄先后镇守大同、蓟州两镇,官至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挂征西将军印总兵官。他为将30年,亲民爱兵,治军有方,不徇私情。由辽东镇调出时,边民挽留不舍,洒泪而别。军队参战,他总是率子弟兵冲杀在前。一次在战斗中,其子稍稍退却,他便对其严格执行军法,毫不宽贷。他清廉自律,布袍毡笠,与士兵没有两样。他一生没有私蓄,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祝雄逝世时,余资仅够自殓。蓟州镇拱卫京师,责任重大,祝雄在镇3年,边外部族不敢南侵。嘉靖帝将他的名字书写在御屏之上,蓟地人也为他立祠纪念。

《国榷》卷五十七,为后人留下对祝雄的不同评价。称赞他的人说他“循循如书生,与人信,士卒同甘苦”。批评他的人说他“败偏师,艾生齿”,“未可倚恃”。前者赞其善治军,后者说他战绩不佳且滥杀。姑存之。

《绥中乡土志》、《绥中县志》(民国版)载其事迹。

 

 

——选自《名人与望族》王怀平著 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