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知道:美国那些自带干粮的捍卫者

 昵称535749 2014-04-18
,   凤凰知道

第253期

凤凰新闻客户端编辑 王月兵

201404171251591489_size79_w550_h367_iifeng.jpg

[导语]一部活生生的西部片最近在美国内华达州上演。

自牧场主克莱文·邦迪的400多头牲畜被美国联邦执法队伍强行扣押后,就不断有携带枪支的牛仔从邻近州赶过来支援邦迪。4月10日,他们组建的牛仔“突击队”成功越过警方的障碍物,救回了20头被警方围捕的牛。此役大胜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传开,引来了美国各地牛仔的纷纷呼应。甚至连黑帮分子也坐不住了,持枪赶来加入到邦迪的支持者阵营中。

4月12号,自带干粮前来支援的牛仔展现出的声势,终于震住了“两局”调动的执法力量,他们主动把已经围捕到的400多头牛归还于邦迪,现场的数千牛仔纵情欢呼,场面沸腾。

这本是一场公民和政府之间关于联邦土地使用政策的纷争,却无意中让人窥见了美国的核心精神。枪、牛仔以及这背后的民兵传统,都是美国延续至今的立国根本。

201404171253489421_size56_w747_h453_iifeng.jpg

●枪,美国精神的象征

联邦执法部门出动了9架直升机、200名州武装警察和狙击手,依然没有让邦迪和他的“牛仔突击队”退却,那些持枪牛仔与联邦执法部门对峙的场景,宛若一部波澜壮阔的西部大片。

而正是枪,让牛仔在这场并不占优势的对抗中,有了与政府抗衡的资本,最后占得上风。

牛仔的持枪传统只是美国持枪深厚历史传承的一个缩影。从美国建国伊始,枪便成为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诞生之时就有一支来复枪在手中。

当搭乘“五月花号”的清教徒踏上美洲大地时,“拥有武器”这个源自英国的传统一起到达了美国。一开始,他们既要面临西班牙和法国殖民者为争夺北美霸权而构成的潜在军事冲突,又要防御印第安人和经常出没的野兽的袭击。为了生存,枪支也就成了必需品。到了独立战争时期,枪更帮助美国人对抗暴政、捍卫公民权。建国之后,美国又经历了100多年的西部大开发时期,与自然环境和印第安人作战的历史,一直到19世纪末才结束。诸多政治、历史、自然的原因使得枪支对于美国人而言具有独特的意义,美国权利法案第二条专门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

美国人将拥有枪支的自由,看作对人权和宪法原则的坚持。当邦迪和牛仔们手拿长枪,打出呼唤自由的旗帜,并在执法部门退去的那一刻挥舞美国国旗,支持者们看到的是美国精神正在空中飘扬。

201404171349577877_size60_w600_h435_iifeng.jpg

●牛仔,用西部精神浇灌美国的雄性气质

邦迪和他的伙伴们在21世纪的美国,重现了西部牛仔的风采。

西部牛仔是指18至19世纪的美国,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一群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热情无畏的开拓者。他们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对今天的异国观众来说,美国西部牛仔是具有个人英雄主义和神秘色彩的人物。

西部小说与西部片中的牛仔,通常都头戴墨西哥式宽沿高顶毡帽、腰挎柯尔特左轮连发手枪或肩扛温彻斯特来复枪、身缠子弹带、穿着牛仔裤皮上衣、以及束袖紧身多袋牛仔服、足蹬一双饰有刺马钉的高筒皮套靴、颈围一块色彩鲜艳夺目的印花大方巾、骑着快马风驰电掣,形象威猛而洒脱,是一种代表了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的外在装束。

1939年,约翰·福特执导的有声片《关山飞渡》因聚齐了所有西部的经典元素而被公认为西部片的里程碑之作。其中约翰·韦恩主演的林果就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牛仔形象,他英俊潇洒,桀傲不羁,头戴宽沿帽,手持左轮枪,为复仇而战。影片同时呈现出鲜明的西部视觉图谱:独有的喀斯特地貌、陡峭的山谷、漫天黄沙的荒漠、纪念碑式的岩石、偏安一隅的小镇和酒馆、奔腾的马匹和大篷车。

201404171356136389_size120_w600_h465_iifeng.jpg

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黄金三镖客》里的经典造型也让人过目难忘——一张脸埋在了斜斜的帽子后面,一角露出抽了一半的雪茄烟,神秘而传奇。

西部牛仔果敢、刚毅、智慧,百折不挠,他们是美国雄性气质的集中体现,就如李安所说:“美国西部是个阳刚的世界,只有男人和动物,所有西部电影从来没有往柔性的方面去走。”

西部边疆生活的艰辛,张扬出拓荒者为生存而奋斗的精神气度,这种独特环境下所锤炼的民族精神,也正是美国精神的内核之一。

201404171439173134_size33_w440_h284_iifeng.jpg

●民兵,美利坚的缔造者

短短几日,邦迪的周围就汇聚了上千名持枪的西部牛仔,他们迅速聚集,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不容小觑的战斗力。美国媒体在报道时,称呼邦迪和他的小伙伴为“Militia member”,即为民兵组织。

民兵,在独立战争期间被北美民众亲切地成为“一分钟人”(Minuteman)。所谓的“一分钟人”就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追求自治的民兵游击战士,他们自带武器、训练有素,组织形态灵活自如,无需后勤保障,具有高机动性、快速部署、瞬间形成战斗力的能力。他们战斗的目的不是“打土豪、分田地”,也不是为了“打天下”和“坐天下”,乃是为了捍卫北美自治的权利,“宪章的权利”和“无代表,不纳税”的权利。

1774年9月,第一支军队“一分钟人”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县成立。1775年的春天, “一分钟人”打响了莱克星顿第一枪,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大幕。此后,波士顿、纽约以及北美各地的反英斗争风起云涌,很多衣衫褴缕、满脸胡须、肩扛长枪的农民和猎户,骑着马高唱着《扬基之歌》袭击英军,让英国人在整个战争期间吃尽了苦头。

201404171259199237_size99_w640_h358_iifeng.jpg

独立战争胜利后,人们把莱克星顿当作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赞誉它是“美国自由的摇篮”。美国人民还在莱克星顿镇中心区,树立了一座美国独立战争纪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头戴草帽的民兵铜像。碑下刻着一段铭文:“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

美国建国之后,民兵成了制衡常规军的利器。美国的建国之父认为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常规军,很有可能被中央政府利用来镇压人民从而危及自由,因此及有必要代之以民兵制衡。1791年通过的宪法第二条修正案规定,管理良好的民兵为保障一个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须。

民兵就这样传承下来。直到1960年,美军部署陆基战略弹道导弹时,还念念不忘把美军武库中威力最大的武器命名为“一分钟人”(Minuteman,即民兵洲际导弹),用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民兵传统。

由此可见,美国的成长与民兵拥有枪支来捍卫这个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一个天然的联系。当初的“乌合之众”战胜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军,建立了一个独立自由的美国和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如今的民兵再度拿起枪来,为自己的公民权而战,为捍卫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而战。邦迪说:“他们可能会撤掉克拉克县的警长,但他们撤换不了人民——这个国家的主权公民。我们会一直战斗,我们会一直战斗到从那些官僚手中夺过武器,然后我们就能再一次成就美国的伟大。”

201404171355233765_size67_w583_h401_iifeng.jpg

●他们认为自己在捍卫美国的立国根本

邦迪与联邦执法机构的冲突由来已久,尽管在这场牛仔、民兵与警察的对抗中,谁是谁非仍未有定论。但在邦迪看来,他是在捍卫美国的核心价值——“这不仅仅是那些牛的事情,事关自由、平等和宪法。”

他们对自由的锱铢必较根植于天性,烙印在流淌的血液里。如思想家柏克在《论与美洲和解的演讲》中说:“在美洲人的性格中,对自由的热爱是压倒一切的特征,它是美洲人之整体性格的标志和有别于其他人的要素;热爱每每多疑,故而殖民地的人,一旦看到有人企图——哪怕是最小的企图——靠武力夺走、或暗渡陈仓地偷走、在他们看来是生命之唯一价值的好处,他们会起疑心、会骚动、会暴怒的。”

(凤凰新闻客户端编辑 王月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