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菜价最低的黄浦菜场被关停 416商户无处可去

 高端服装定制 2014-04-18

  图为:黄浦菜场已经断电,摊贩们不得不自己引电搬家

  楚天金报讯 文图/本报记者邓伟

  历经风雨62年、武汉菜价最便宜的黄浦菜场,昨日被关停。

  对于菜场里的416户商贩来说,这次“动真格”来得很突然。他们甚至还没确定好继续经营的合适场所,便不得不在断电、封门的措施下,面对大批的存货束手无策。

  虽然在关停之前,江岸区工商部门曾为他们提供了一份清单,提供了周边其他21个菜场中的505个空闲摊位,但是这些摊位对于他们来说,因为无法维持现有的经营模式和低成本,搬过去就意味着赔钱。

  最便宜菜场昨被关停 62年菜市生涯一朝终结

  昨日上午10时许,家住汉口南京路的王成胜爹爹拎着菜篮出了门。

  他用老年证免费搭乘公交车,坐到了二七路新荣站,前往黄浦菜场买菜。这种习惯,他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只因为黄浦菜场的时令菜比其他菜场每斤要便宜1块多钱。他每三天去买一次菜,一个月可以省下100多元菜钱。

  像王爹爹这样会过日子的市民,遍布武汉三镇。从上世界90年代起,黄浦菜场便以武汉最便宜的菜价,吸引着江南江北的人前来买菜。

  然而,当王爹爹到达黄浦菜场门口时才发现,这个位于一栋21层高楼地下车库内的菜场内一片漆黑,几个入口都已被挡板封住。菜贩表示,市场因为创卫不达标,关了。“太可惜了,以后难得找到这种便宜菜了。”昨日,记者在该菜场周边走访时,不少居民对记者如是说。

  “开了62年,竟落到了这步田地。”菜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浦菜场始于1953年,当时是武汉蔬菜公司四公司的国营蔬菜批发市场,地点位于现黄浦路立交桥正下方。1992年,因黄浦路建立交桥,便搬到了新荣村的波纹管路。1997年,中森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森华”)接管了该菜场,菜场内的商贩们也逐渐开始批零兼营,以接近批发价的价格向市民出售“武汉最便宜的菜”。2008年,利用该菜场所在的地块,中森华建起了经适房“华森家园”,该菜场从地面转到了华森家园住宅楼下的地下车库,经营至今。

  记者从江岸区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菜场的脏乱差一直是个大问题。早在去年武汉的创卫暗访中,该菜场就成为285个农贸市场中的反面典型。而正是由于位于地下车库,规划审批的缺失也使其不具备整改达标条件,最终导致其被取缔关停。

  一夜之间被断电封门 416商户一时难找摊点

  其实,早在一周前,黄浦菜场要被关闭的消息就已传出,城管部门还前来拆除了一片400多平方米的违建摊位。然而,当记者4月14日在该菜场走访时,416家商户没有一家搬出菜场,直到前日下午,菜场内仍然人流如织。

  昨日,菜场里卖铁棍山药的老菜贩陈常云告诉记者,前天夜里,菜场被拉了闸,电闸还被贴了封条。昨日一早,执法人员又来封门,让菜贩们尽快搬走,但他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搬。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该菜场内走访时,菜场内黄陂三鲜丸子店的店主刘黄告诉记者,菜场断了电,他的冰柜还有价值两万多元的肉馅存货,目前只能往租住的房子里搬。“也没有新的地方能去卖掉,估计只能等着坏掉了。”刘黄说,他的损失还算轻的,经营干货的店主比他更着急。

  在杨林干咸粮油副食批零店里,店主杨勤龙夫妇,正借助发电机点起两盏灯清理店内的存货。“这些货价值7万多元,现在连个存放的仓库都没有。”夫妇俩表示,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全家的生计将难以维持,短期内实在很难找到合适的店面继续经营。

  记者在市场内采访的多家摊贩均表示尚未找到下家。市场管理处的负责人郑经理也向记者表示,市场关闭的3天前,他们才收到“17日限期关闭”准确日期,商贩们缓冲的时间只有3天,几乎不可能这么快找到合适的新摊点。

  “批零兼营”难找到容身之所505个分流摊位无人进驻

  记者从江岸区相关部门了解到,早在一周前,对菜场里416家商户的腾退工作就已启动,工商部门还下发了一张“江岸区市场空闲摊位统计表”,表上列有江岸区的21个菜场,共计505个空闲摊位。各种经营项目分门别类,联系人电话一一对应。

  照说,这项针对商户们的分流方案想得比较周到。然而,商户们似乎并不买账。

  记者看到,列表中唐菜路集贸市场有71个蔬菜摊位,离黄浦菜场的距离也最近。记者拨通该菜场联系人的电话,对方表示,近期并没有来自黄浦菜场的经营户入驻。记者联系汉黄蔬菜批发市场和田园集贸市场得知,他们也没有黄浦菜场商贩搬过去的消息。

  摊贩刘黄告诉记者,三天来,他让家人看店,自己骑着电瓶车把周边的菜场转了个遍。“一个萝卜一个坑,中间的好位置都被商户占满了,剩下的大多是靠近厕所和垃圾堆没人要的摊位。”刘黄说,关键是这些菜场摊位很小,大多都是1.2米宽、1.5米长,只能做零售,想做批发,存货根本没有地方摆。此外,动辄两三万元钱的“入场费”,也让他们望而却步。记者也看到,黄浦菜场因位于地下车库,空间非常宽敞,商户有空间放存货,等于降低了仓储成本,这让他们多年来沿袭的“批发加零售”的特殊模式能够存在,而一般市区的零售市场,是无法实现这种经营模式的。“我们如果换到别的菜场单做零售,根本没有竞争力。但若去专业的批发市场做批发,实力又做不赢那些专业批发户,最后肯定要被淘汰。”经营了17年生鲜蔬菜的老宋说。

  黄浦菜场负责人郑经理告诉记者,由于经营模式的改变,有不少商户直言,若去周边的分流摊位,明显就是亏钱。

  思考

  谁来为416家摊贩找出路?

  在采访中,摊贩们告诉记者,黄浦菜场内做批零兼营蔬菜生意的,凌晨3点不到就要开门做批发,白天还要守着摊位零售,基本都是全家上阵轮流做生意。因此,几乎每一个摊位都关系着一家人的生计,416个摊位,养活的是上千号人。但如今的境况是,上千号人只能自谋出路。

  黄浦菜场负责人郑经理向记者表示,作为市场经营者来说,该菜场因规划问题导致创卫不达标被取缔,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事到如今,416家摊贩所面临的巨大损失,他们也不愿意看到。若单从市场行为来讲,他们可以放弃这个市场,再去经营别的项目。虽然他们希望能够让江城最便宜的菜场异地“复生”,但能否成行,他自己也说不准。

  黄浦菜场关停引发的这种尴尬,在省委党校校长陶良虎看来,值得深入思考。

  陶良虎表示,江城要创卫,一些脏乱差的菜场必须整改。然而,如何整改则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水平。若更注重民生,则应先“疏”再“堵”。黄浦菜场的关闭,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也给了外界一个警醒。菜场要整改,头等大事应该是为菜贩先疏通一条新的生存渠道,绝不能一堵了之。否则,受伤的最终是摊贩,无人为他们的损失埋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