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名最佳影片的黑马《狂舞派》可能用《一代宗师》“一屋子的精致”就能拍,在香港却让导演头疼了6年
仅就类型而言,香港电影已步入死巷。3D技术带给它的是《3D肉蒲团》、《3D豪情》之流的情色片,同打情色牌的《喜爱夜蒲》系列也已经在拍第四部。罗守耀一直在拍《恶胎》、《灭门》之类的恐怖、功夫片,麦浚龙几乎是去年一整年的香港导演新人王,入围金像奖的也是部名为《僵尸》的恐怖片。。
没错,已今时论,情色、恐怖题材已成香港电影最火热的类型片,麦曦茵的《九降风》、《前度》,黄修平的《狂舞派》偶有冒头,也只能充当“非主流”。
在这个商业为王的世界,没人会去多花点耐心,关注表象背后的动因。因此,勉力支撑着的香港电影,被无数人嗤之以鼻道,“尽拍些这玩意儿,怎能不死?”
但实际上呢?“坚守派”导演们只能哀叹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路向西》当年香港本土票房卖到2000万,就已经让投资老板赚到钱。按照1:3的公式算,片子成本仅有不到700万港币。这点投资,不拍“小、快、灵”的情色、恐怖片,能拍什么?
当年一手炮制了《一路向西》的胡耀辉导演谈及此只剩“呵呵”。他解释道,“即便是好莱坞,也有A级投资以外的B、C、D级低成本投资,它不管你是情色还是暴力,主要负责提供娱乐性,那香港的投资环境现在就只能拿到C、D这样级别的成本,你再厉害也拍不出A级大片。”青春题材倒是也能靠C、D级投资拍成的类型,为什么也相对少见呢?胡耀辉看得很透,“花100块钱买张票是简单的事,但同时花2个小时坐在影院里,这就是件需要考虑的事了。你题材不够特别,没有口碑发酵,我为什么要去看你这种小片,而不去看一部大制作?”
投资环境恶化,已成坚守派导演们心照不宣的秘密。胡耀辉干脆直接表示,“现在就是搞到钱就赶紧拍喽。”这赶紧拍是什么概念?拍摄周期越短,成本就能压缩到最低,像叶念琛当年拍《猛鬼爱情故事》,就只实拍了5天。
这里面的异类或许是麦浚龙和他的《僵尸》。片子筹备2年,实拍了足足半年,1500万的投资也已经是“大手笔”,但残酷的现实是,香港没那么多富二代导演,这种制作模式,没有复制可能。对此,麦浚龙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角度,“1500万对僵尸片来说确实不少了,但我在多伦多时,一个外国片商却非常惊讶,‘为什么200万美金你就可以拍出一部鬼片来?’”——一部让香港电影人垂涎的“大制作”,却是外国影人口中的“小成本”,这真是个折射香港影市投资市场窘境的冷笑话。
当年香港电影鼎盛期,连场工都因为活儿太多得赶场,而且快手交出来的片子,都能卖个好价钱。如今环境恶劣,坚守派们快手拍片导致的下场只有片子相对粗糙,更加给“香港电影”的印象减分。
所幸,香港电影惯有的“传、帮、带”传统没有消亡。安乐老板江志强相继投拍了《寒战》、《杀人犯》,推出了梁乐民、陆剑青和周显扬,曾志伟也一直靠人脉帮衬本土青年导演,黄精甫、麦曦茵都曾受惠于他。只不过,工业的概念不是靠一家公司或一个人就能撑起来的,他们身上闪耀的香港电影精神,只能更加让人唏嘘。
就好比今年金像奖拿到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新晋导演奖在内6项提名的《狂舞派》导演黄修平,早在6年前拍完《魔术男》之后,他就有了拍摄《狂舞派》的计划,最终因为资金问题,直到去年才如愿将片子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