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心推荐一部清新的华语青春片

 森林· 2016-02-19

 

 

 

和朋友聊起一个香港导演的选题,益感香港导演正处于一个迅速的新旧更迭期,一方面老导演们跑来内陆包揽了春节档的惊人票房,一方面新导演们以《十年》、《树大招风》的姿态一鸣惊人,重心的偏转,或许可以让香港人走出一条有趣的路来。

 

当然,《十年》、《树大招风》都还没看,即便是《踏血寻梅》、《陀地驱魔人》也没看到,似乎不应该冠以总结性的形容词,然而,我还是想说,《哪一天我们会飞》是我这几个月来看过的最舒服的香港电影。

 

《哪一天》是青春片,是对青春的缅念,是对学生时代那个神秘男生的重组与还原,我们记忆里都曾住过不少人,隐隐约约躲躲藏藏,他,或者她如今下落不明,而我们的记忆,似乎总会缺失很关键的一块。

 

苏博文就是余凤芝心里那缺失的一块,他沉默寡言,热爱飞行,十足的理工男范儿。和所有狗血肆意青春相同的是,他和他的死党彭盛华一起爱上了余凤芝,然而,就在某一天,他忽然消失了,在这个世界上被人遗忘,不知所终。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寻常的故事,然而黄修平却把这样一个故事弄得梦想十足,而又隐含焦虑,从这个角度来说,《哪一天》要比去年的那部《我的少女时代》要好上不少,它是可以进入年度华语十佳片单的。

 

对了,黄修平是《狂舞派》的导演,也是当年我极喜欢的一部青春片。

 

《哪一天》里黄修平显然放了许多东西进去,比如九七焦虑,比如夫妻矛盾,甚至于关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眷念,他说梦想,于是梦想有了一个神奇的开头,但是又给了它一个悲伤的结尾,他说记忆,记忆可以让人有一次意外的外遇,却也可以把人换回初心。相比《狂舞派》,《哪一天》里似乎也是更有看头。

 

但是显然不是导演想说的越多电影就越好,《哪一天》的技艺娴熟也不见得是什么优点,它没有了最初的那股生猛气,退而求次变为了一部经典港式的爱情小清新。

 

这是电影让人遗憾的地方,却也恰恰是我所喜欢的地方。

 

我记性不太好,所以看电影时总集中精力,生怕错过了一些有用的细节,于是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整个观影过程一直是伴随着回溯与联系发生的,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头脑放空什么也不想地看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了,但在《哪一天》的后半段,我彻底放弃了思考,把大脑放空,只跟随着画面游走。

 

原因只有一个:这感觉太舒服了。

 

我后来想,这就应该是香港爱情片该有的样子啊!当年我们看《地下铁》,看《薰衣草》,看《小亲亲》,看那些记住记不住名字的香港爱情片,不都是这样享受的过程吗?现在的人们喜欢把故事弄得很凄惨,似乎不沉痛便没深度,但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那一份自在、不算计的快感。

 

所以,如果说《十年》、《树大招风》们是香港电影新出路的话,那我愿意推荐《哪一天我们会飞》作为香港电影的根本。差不多二十年了,香港电影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凋零了自己,而这帮年轻的、不知名的新导演们却慢慢地拾起老一辈的手艺,能否重回荣光不好说,但至少,未来让我们多了一份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