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交通工具.15. 自行车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21

自行车,拉丁文Bicyoletta,是“快”和“步行人”的意思。

1818年在英国申请了自行车发明专利。1885年,英国人斯塔利发明了脚踏车链条,使自行车变得既快又安全。1888年,邓禄普公司又给自行车装上了充气轮胎。188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斯塔利制作出“前叉把握方向、链条驱动后轮”的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并且获得批量生产,迅速普及全球。

自行车有两大特点:两个车轮前后纵向配置,动力来自乘车人自身。这两点都是了不起的创举。因为马车、汽车等要求道路的宽度较大,而自行车在胡同小道就能通行。再者,马车靠畜力,汽车火车耗油耗煤耗电,人力车也靠车夫拉,骑自行车用的则是自身力气,“自给自足”。

(末代皇后婉容在紫禁城骑自行车)
末代皇帝溥仪, 1922年结婚时堂兄溥佳送给他的结婚礼物是一辆自行车。溥仪看到车后十分高兴,便不顾朝臣的劝阻开始练习起来,练了几天便学会了,从此常带着随从在宫中骑车取乐。为了骑车方便,他甚至叫人把宫门门槛统统锯掉。后来皇后婉容也学会了骑自行车。

(溥仪收藏的1912年产于德国的“蓝牌”自行车)
溥仪一生都很喜欢骑自行车,直到晚年时还常常骑车,而且骑得很快。据说这位末代皇帝不但骑车着迷,买车也上瘾,购买各国的名牌车。据记载,溥仪留在宫里骑着玩的自行车就有20余辆,包括英国的“三枪”牌、德国的“蓝”牌、法国的“雁”牌等。 

  1941年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 在北京骑自行车去各处搞创作。

1930年代 在北京前门大街上骑自行车的人

1940年代 北京街头骑自行车的女学生

北京有自行车大约是在清光绪年间。当时有一竹枝词道:“臀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如。嘎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表明当时京城已有自行车在街道上骑行了。


1982.长安街复兴门路口的自行车流

1980年代 天安门广场的“自行车大国”

1930年前后,华商聘请了日本技师,组装出“红马”和“白马”牌两种最早的国产自行车,但不少自行车的部件仍要靠进口。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由于自行车价格便宜,渐渐在北京流行起来。发展到1980年代,北京真成了“自行车大国”,近年来由于私家车盛行,自行车呈现萎缩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