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卷红旗过大关

 新虞舜客 2014-04-21
馆友新虞舜客:

您好,您的原创文章风卷红旗过大关已经被360doc个人图书馆采纳,您可在阅览室中的“精彩原创”栏目下看到自己的文章,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对“精彩原创”栏目的奉献和支持!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这是一首行军诗,诗中诗人为读者展开了另一幅壮丽磅礴的画面。在漫天白雪中,红军正在雪地里前进,其中有高山、雄关、江畔的风雪以及情更迫般的情怀。这是又一次豪迈的行军,有着隆冬中雪一般的激情,火热而凝重;因为命令已由风华依然正茂的诗人毛泽东颁发,热火朝天、壮怀激烈的十万工农武装正在他的统帅之下进逼吉安县城。

纵观毛泽东的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如《沁园春·长沙》中的“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而《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此词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整个天地都是白雪迷漫,红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冒漫天大雪疾速行军。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红军雄姿英发,行军于高山峻岭之中,跨越一道道关隘,红旗在风雪中招展,向着胜利前进。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风雪迷漫的赣江地区,便是此行的目的地。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昨天发布了命令,浩浩荡荡的工农红军雷厉风行,向吉安进发,吉安指日可下。诗人毛泽东通过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和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在毛泽东诗词中,红旗这一意象经常出现,除这首词中所言的风卷红旗过大关之外,另如红旗跃过汀江(《清平乐·蒋桂战争》),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元旦》),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等等,究其原因,固然可说红旗是词人的眼中实景,然更主要的,是因红旗是工农红军的旗帜,是中国革命的具体象征,也是诗人胸中豪情的绝好寄托。另外从实际创作效果来说,从美学方面来看,万绿丛中一点红,鲜艳、热烈的红旗,也适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原本单调的环境立时充满生机,同时也更突出了红旗本身所代表的精神与力量。在这首词中,飘扬的红旗也恰与漫天白雪形成鲜明反差,红、白相映,对比分明。可以想象,在漫天飞雪中,远远望去,那一面面红旗就像是在召唤着人们,给人以无限的温暖和信心。

 

创作于2014【甲午年】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