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赏析毛泽东《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燕赵书痴939 2018-05-11

王玉良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2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上阕,诗人以如橼之笔,大写意的手法,为读者展现一幅万里银装,千山素裹,肃穆壮丽洁白世界。雪花漫天飞舞,到处是白皑皑的积雪,朔风猎猎席卷飘扬的红旗,威武雄壮的工农红军不畏道路的艰难险阻,精神抖擞奋勇进军。这是何等动人心魄的画面。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在这全景式的行军图中,诗人以“漫”和“皆”二字,高度概括降雪之大。不难想象,红军在白雪茫茫行军是何等气魄!以何等毅力,何等精神,义无反顾的前进!“情更迫”三个字,就是最有力地回答。不仅有力地表现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而且表现行军加快步伐,早日到达目的地,歼灭敌人革命激情。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在福建省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底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的召开在红军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文件,并重新选举毛泽东为前委书记。与此同时,蒋介石组织了赣、闽、粤三省敌军调动14个团进行“三省会剿”,向闽西革命根据地逼近。19301月上旬当福建敌军的先头部队攻至离古田村仅15公里的小池时,红四军前委当即决定向敌后转移。由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先出发,将主力部队转移到赣南;由毛泽东率领的第二纵队先在小池一带阻击敌军,掩护主力转移后,再向北经闽西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西越武夷山,到江西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部队会合。红四军的成功转移,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三省会剿”的阴谋。

为了促进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四、五、六红军与193026日至9日在吉安陂头召开联席会议,会议确定党和红军当前主要任务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会议根据赣西地区的敌情,决定集中兵力打吉安。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诗人又以“高山”之高峻,“风”之猛烈,“大关”之险要,这典型环境突现红军队伍翻山越岭之难。然而诗人化用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风掣红旗”为“风卷红旗”。“卷”字不仅更加形象地描绘风势之猛,红旗猎猎;而且与下文“过”字珠联璧合,有力的化险为夷,红军旌旗所指,所向披靡。真叫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下阕,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诗人以设问句形式,巧妙的运用意象“赣江风雪弥漫处”回答行军的目的地,收到“犹抱琵琶半遮面” 无限艺术美是享受。“赣江风雪弥漫处”既与上阕“漫天皆白”相呼应,又引人入胜欣赏下文。“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诗人以简洁、铿锵有力词语指明前进的所在地——吉安。“命令昨颁”点出落实古田会议精神和吉安陂头召开联席会议战略方针之迅速。“十万工农下吉安”形象地再现浩浩荡荡广大工农红军踊跃挥戈上阵,锐不可当形势。一个字,不仅增强了工农武装雷霆万钧的气势;而且更坚定必胜的信念。从字里行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指挥这场军事战略战术的诗人,看到信心百倍、不畏征途艰险广大工农红军如此神速的去开拓红色政权,满怀无比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感。

蒋介石获悉红军打吉安、泰和消息,急令驻吉安部队加强防御。红四军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在赣江东面展开,会同中鹄群众攻打吉水;红五军及西区群众武装以永阳为中心,向附近逼进,并控制泰和之敌;红六军第一纵队会同北路群众进扰三曲滩、峡江之敌,截断赣江交通。吉安守军成光耀急呼地中救援,蒋介石抽调唐云山等7个旅的兵力,企图解吉安之围。红军避其锋锐,折回富田,诱敌深入,侯机歼敌。2月23日后,唐云山旅孤军深入水南、值夏一带,遭到红军歼灭性的打击。余敌则龟缩后撤,至3月,敌人的"进剿"计划完全破产。

据载:国民党吉安城守军邓英部在西面各个山头上修筑炮台、碉堡、战壕等工事,挖了七道壕沟,埋竹钉、暗桩,架铁丝电网,加上赣江天堑,形成了一个圆形外围纵深防线。吹嘘吉安是“金城汤池”

拂晓,红军和10万赤、少队员向吉安城发起总攻。红二十军攻克了真君山,红四军攻克了城北雷公桥。红军从城西突破敌阵地,攻入城中心的中山路大街。邓英见势不妙,乘船从赣江逃跑,红军沿岸追击,截获国民党军小般4只,俘国民党军220多人。经过一场鏖战,红军于4日午夜占领吉安城。5日晚,毛泽东、朱德和军团总部进城。7日,在中山场召开十万军民"庆祝吉安暴动胜利大会"。

实践证明:钢浇铁铸的红军不管什么困难,都视为轻风,化为草芥;风雪何惧?征途艰险何惧?“固若金汤”吉安何惧?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的源泉,源于落实古田会议精神和毛泽东战略思想以及革命乐观主义、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纵观全词,意境开阔而高远,气势磅礴而雄厚,感情激越而豪放。细细品味此词,正如《人间词话》所云,乃第三境也。

鲜明生动的词语,高超的艺术境界,崇高的革命理想,汇成不朽的史诗篇章,将永远激励人们奋勇前进。

燕赵书痴王玉良书于墨香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