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作文批改与评语研究

 采撷天下 2014-04-21

(一)批改的目的:

批改学生作文,是在改正文中的一切错误,把其中的优点和劣点,切切实实的给他们指导或解释明白,引导学生不偏不倚的走上作文的正常途径,使之自觉

且增加其判断力,使学生在好的方面,继续发展,错误的方面,渐渐减少,以期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二)批改的原则:

就文从头先看一遍:一边看一边改,改到后面,才发现改得不对,这是由于粗心,没有注意到学生所犯的毛病,所以要先把学生的文章看一遍,看他的主旨是什么?这样才对症下药的批改
顺文意批改,不要全改:批改学生的文章,应保留他的原意,少去少添,使能意思完整,语句圆通即可,而不为学生作文章王森然先生主张:“不代人说话,不强人从我”实为批改作文本的座右铭
批改要配合:批是批评,改是修改,批与改要配合,分工合作教师批 改作文,不只改形式方面的文字章句,也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材如困想 ,观念错,或似而非,以非为是,或认白作黑,指鹿为马,我们这时只能用评批,一处一处指出他的谬误,提示他的正当路向,并于发还时面施告诫,或令其重作所以改的时候不要批,该批的时候就批,整段的批改,还不如最后的批语来得中肯
多作积极的鼓励,少作消极批评:教师批评作文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心理,不可有过多的指责,亦不可任意删掉,批语不可含讽刺的意味
批评要具体、切实:批评是作文学习的甚碍,切忌写“尚可”、“尚佳”、“清顺”等,如此,将容易引起学生自满之心在下总批时,还应把全文看一遍,然后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下批语,不可随便不批语,更不可变成公式化,应深内正确的认识批语的重点
批  分
   批分应以班级为单位,如最好的班级不能来衡量最坏的班级,有时,最坏班级的最好的学生,都比不上最好的班级的学生,因为基础方面的问题而无法平等
要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因为有些学生程度好的,以后会不用心写了,而程度低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以免抹杀学生创造的努力应以“努力”为各人批分的依据要参考个人的用心来批分

(三)批改的方式:

精批精改:对批、改两方面都同样注重,一语一句的瑕疵都不放过,务改到完美缺为止
精批略改:除掉文法上十分错误之处必加改易之外,尽量保留原作语句及意思,即使内容与题意完全不同,也宁可改题而不改文不过批语却务须详尽,对于其缺点所在必须一一指明
简略批改:所谓简略批改的最低限度,亦要为之润饰到字面通顺,并用各种事前规定的符号标出其不妥不善之点以代批指,使学生自己也会看了明白

以上三种方式的运用,教师可酌量逐次轮流行之,或是因人而施

个别指导:这种方式可分批改时的当时指示和发还时的当面指示两种所谓批改时的当面指示,是教师在批改某生作文时,将他唤来,令其站在桌旁,仔细看著,教师一面批改,一面随将批指的话,一一口头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才会知道所以然,不致于糊里糊涂,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向老师请教所谓发还时的当面指示,是教师批改的时候将各所要批指之处,打上一个特用的符号,或再极简单的在其眉端批上几个字以资识别,到发还作文本时,分别叫各生领取,当即翻检符号,指著告诉他有那几种毛病、缺失,令他自己去研索体会发毕以后,再巡视行间,分别问他们能够明白与否,促其提问,予以指答虽然这种方式要费不少时间,如果全班学生,至少有一次接受到个别指导的机会,这也是值得的
公开批改:教师于课间就学生作文内选出一篇(或几段)写在黑板上,即当全体学生之前,公开修改,随改随讲,作详细的批评和指正,并可以共同讨论的方式行之使一个人写作技术上的得失,变为大家共有的经验和认识,这样每一个学生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于每学期中实施一两次,效益会很大的
发还自改:每篇文章,由老师就其自病缺失处标上种种符号,(批指的符号,现已印在学生作文簿上,事前令学生一一熟习)然后发学生自己修改,重行缮清,连同原作并缴,再为作正式的批改这种方式,理论上最合启发教学的原则但若篇篇如此,一则太花时间(一篇文章,学生和老师都要做两次工夫),二则可能阻碍写作的兴趣故亦须适当运用
(四)批改的项目:
格式:题目写在第一行,起首一字,通常在第五格首段在次行,第一字低二格,这是通例起段从第三格写起,有它的好处,有时写到尊长及国家元首,往往要挪抬,假若起段只空一格(即从第二格书起),而抬头时正逢顶格,则与起段易于混淆,所以低二格起格的道理在此同样,题目低四格起书,遇到长些的题目也不误为正文现在有些学生写题目时高时低,起段也有只空一格的,最好能统一格式,使眉目清楚
体裁:作文题目不同,体裁也跟著有异有的学生作论文像在演讲,常冒出“朋友们!好好培养自己的文学细胞吧!”、“不知你有同感否?”一类的句子不是文告,也用“同胞们!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吧!”的语气这是不瞭解体裁有异而误
字形(别字、错字)

字形相近的错误:枵-柺-丐-丐-茶-荼

字音相近的错误:不在乎-不再乎、倚老卖老-依老卖老

(R) 字形构成部分位置错乱致误:忠-忡、里-裸

字形音相近的错误:偏-偏、籍-藉

° 矫正简体字:观-观、权-权

± 错字,多加笔画,减少一笔,致写出一个本无其字的字来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对于这类别字、错字,在其旁作错别符号(x)令学生自行查改,可在眉批上画&144; ,下次批改时,要翻翻看是否有订正,或迳示以楷书本字,督饬其抄录于作文簿后,随时翻检练习,期于不至再犯以班为单位时,可于发作文时,把错、别字会集起来,共同订正,或制成图表,挂在教室中,同学们每天看到,亦会记熟它,一、二个星期换一次,这样错别字就可消灭了也可以把学生的错别字当作改错的练习,没有错别字的学生或者减少了错别字的学生,应该积极的鼓励他们

词语使用:
习惯上的错误:如“观书”、“阅书”可以相通,但“观潮”就不能说成“阅潮”
词选择不准确、不恰当:如“我顶怕开会等人,现在轮到他们等我了”“轮到”,有些报复的意味,应该是“让他们等我,心里很不安” 

(R) 相关词的意义不配合

  s 修饰语和被修语不配合:如“以有魄力的晚会,来表现我们的热情”“魄力”应用在人的身上,而不可用于晚会上

  s 相关的动词和名词不配合:如“煤气公司在全省开展零售商店”“开展”应改为“开设”

  s 相关的主语和谓语不配合:如“这个宝贵的教训,”也就是暑期工作的过程”“教训”、“过程”名词的性质不同,不可相配合

学生杜撰成语:如一概而论-概论、迎刃而解-迎解

° 词序颠倒:如“我每天早晨一定要散步在中正公园的马路上”“散步”应改在最后一字“上”的后面

± 转折词的辨别:转折词的用意,是使用前后意思相反如:

  s “彩色的牌楼耸立在我们前面,但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更飘扬我们头上”此句的前后意思并不相反

  s “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不完全相同吧了”此句著重在相同上

  s “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形式上不完全相同”此句著重在不相同

譬喻失当:如“三年来进步的神速,像爆发户一样”进步快是可喜的现象,用爆发户来譬喻,便不切当

重复:如“以实际行动去实行”“为事情忙碌的奔波”

5.章句经营:

句子冗长,不简洁:如“使我的耳朵加速耳聋,”“偏就有一样跟我完全就是无缘”

条理凌乱:如“? 我的学校在山明水秀的乡村中? 老师同学一千多人(R) 学校 四面种著许多美丽的花和果树,风景优美极了? 老师循循善诱,同学相相爱,像一个和气快乐的大家庭应将? (R) 合并为一项,? ? 合并为一项条理方合

除了以上批改的项目之外,还有分段不明或错误的;文意前后不连贯的;不能把握题意的;无真实见解的;观察粗疏的;理论矛盾的;标点错误的;书法潦草的常见毛病在形式上,常见的错误,稍加提醒学生,便能改正至于文思的枯竭,内容的贫乏,便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灌济的事不过在批改作文时,能予指点,总是好的

(五)批改后的综合指示与督:

教师把错误在作文本上订正或指出了之后,工作似乎还没有完成,在发还作文本时,最好能把有关于其中的立意、运材、词语使用、章句经营等项,有那几种情形是最好的,有几多人的情形是相同或类似的,以及共同的缺点,提出来与学生讨论,一方面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同时督促学生研磨,至少要把老师批过的地方(最好是从头到尾读一遍)看看,想想为什么要改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发问,错误的地方要改正如此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学生进步一定很快,教师的烦苦也得到精神上的报酬

(六)评  语:

改作文,通常要下评语仅改而不评,学生将不能清澈了解文章的得失,因之把握不到改进的依据所以下评语也是一件事重要的事情

下评语的方式可分为眉批和总批眉批教师改文遇有错误时,随时在作文簿上方空白处提出予以指正这是关于一字、一句、或一段的错误处的指示学生如能注意眉批,自能将他写作的各种缺点渐渐改正总批是教师阅毕全文后,在文后所写全篇的总括的评语因为它概括全篇的,所以类多关于全文内容、结构、修词、书法方面的说明或指导

教师应该如何写评语呢?请注意下列几点:

评语要有指导性,评语要能解释或指导学生作文中的优美之处,或错误之点,使学生知所改进
教师下评语,应持诚恳的态度,不要虚伪的乱下美批以讨好学生,也不要随意下恶批,以嘲骂学生
批语要具体明白,叫学生看得懂,绝不而在典雅的词藻中去找评语,叫学生摸不著头脑
评语应适合学生的年级年级高的,作文的标准也高,年级低的,作文的标准也低因此对年年级高的学生作文的评语应该比年级低的为严
评语应适合学生的能力同一班的学生程度好,评语的标准不妨提高,程度坏的,评语标准不妨放低这样才能使程度好的学生不至因常得好评而自满不求上进程度低的学生不至因屡得坏评而心灰意懒,自暴自弃
  评语除了指出文章的得失之外,对学生还有鼓励诱导的作用,因之不能全著眼于文字,还得注意到这文字的作者初学写作,总是坏的多好的少,若一味从坏处著眼,将打击作者的兴趣,势非令其全交白卷不可所以如何“循循善诱”,全靠教师的斟酌权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