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韬

 八万四千细行 2014-04-21

六韬
目录
文韬 3
文师第一 3
盈虚第二 5
国务第三 6
大礼第四 7
明传第五 8
六守第六 8
守土第七 9
守国第八 10
上贤第九 11
举贤第十 13
赏罚第十一 13
兵道第十二 14
武韬 15
发启第十三 15
文启第十四 16
文伐第十五 18
顺启第十六 20
三疑第十七 21
龙韬 22
王翼第十八 22
论将第十九 24
选将第二十 25
立将第二十一 26
将威第二十二 27
励军第二十三 27
阴符第二十四 28
阴书第二十五 29
军势第二十六 29
奇兵第二十七 31


 

《六韬》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为姜太公吕尚所撰。共分六卷六十篇,它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形式,阐述治国治军的基本方略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和原则。
第一卷《文韬》主要讲治国安民的韬略:
第二卷《武韬》主要讲通过武力或非武力手段夺取天下的韬略;
第三卷《龙韬》主要讲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韬略;
第四卷《虎韬》主要讲在开阔地区作战的战略战术及兵器使用的韬略;
第五卷《豹韬》主要讲在特殊地带作战的战略战术的韬略;
第六卷《犬韬》主要讲军事训练以及各兵种的作战特点和协同作战方法的韬略。
全书内容丰富,论述详瞻,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也具有较大影响。
《六韬》一书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第一,体系的完备性,它所论述的范围包举政治、经济与军事的关系,如战略思想、治军理论、作战指导、国防建设,军事后勤等各个方面,而且有相当的深度,堪称先秦军事著作中的集大成之作。第二、当时社会政治思潮对它的广泛渗透和高度规范,这首先是黄老之学清静无为、执一统众的指导性质,其次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第三,其所阐述的不少问题,具有独创性和启迪意义。


 
文韬

文师第一
【原文】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齐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译文】
周文王将要出去狩猎,太史官编为他占卜之后说:“您这次到渭水北岸去狩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所得到的既不是龙,也不是螭(一种无角的龙),既不是熊,也不是罴,根据卜兆将会得到一个辅佐您成就大业的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用来辅佐您,并将惠及您的子孙三代。”
周文王问道:“卜兆真的预示着这样好的结果吗?”
太史编说:“我的高祖史畴曾经为大禹(一说当为舜)占卜,卜兆预示会得到贤臣辅佐,后来果真得到了皋陶,当年的卜兆与今天的非常相似。”
周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狩猎专用的田车,驾着狩猎专用的田马,来到渭河北岸一带狩猎,终于遇见姜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原文】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
太公曰:“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
【译文】
周文王急忙上前慰劳并询问道:“您很喜欢钓鱼吗?”
姜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乐,小人则以完成自己所做的事情为乐,我现在钓鱼的情况,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喜欢钓鱼。”

【原文】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译文】
周文王问:“为什么说钓鱼的情况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呢?”
姜太公回答说:“钓鱼时要运用三种权术,正像君主收罗人才时一样。君主用高官厚禄吸引人才,就如同用鱼饵诱鱼上钩;君主用重赏收买人才,就如同用香饵诱鱼冒死来食;君主用不同的官爵职位授予各类人才,就如同用不同的诱饵钓取不同的鱼一样。垂钓就是为了得到鱼,此事寓意很深奥,而且从中也可以参悟更大更深的道理。”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译文】
周文王说:“我很希望听听这中间的详情。”姜太公说:“渊源深远,河水才能长流不息,河水畅流,鱼类才能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的情理。树木很深,枝叶才能茂盛,枝叶茂盛,才会结出果实,这也是自然的情理。君子志趣相同,情意相投,就会亲密合作,亲密合作就能共同筹划事业,这也是自然的情理。言语应对,这只是人们感情的外在装饰;而内心深层蕴藏的情感,才是事理的极致。现以我说的都是人间的至情之言,毫不隐讳,您听了会感到反感吗?”

【原文】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直谏, 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其缗,人食其禄乃服其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 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 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 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立敛焉。”
【译文】
周文王说:“只要是具有仁德的人,都能够接受正直的劝诫,而不厌恶表达至情的逆耳之言,我怎么会那样(有反感)呢?”
姜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明显可见,小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细适中,鱼饵香美,中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厚,大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鱼儿吞食了鱼饵,就不免会被钓丝所牵;人享用了俸禄,就要臣服于君主。所以用香饵来诱鱼上钩,就可烹而食之;用爵禄来吸引人入仕,就可以使他竭忠尽力;以家作为基础而谋取一国,就可一举而得到那个国;以国作为基础来谋取天下,就可以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唉! 事业表面上看起来兴旺发达,绵延广远,但有聚必有散,终有衰败的一天;而默默无闻,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倒一定会光照四方,传之久远。多么奇妙啊! 圣人的道德无比高尚,见解超凡。多么高兴啊! 圣人思虑,是依据事物的规律加以诱导,使人人各得其所,从而建立收揽人心的法则。”

【原文】
文王曰:“立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译文】
周文王问:“建立什么样的收揽人心的法则,才能使天下人诚心归服呢?”
姜太公回答:“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同拥有的天下。能够与天下人共享天下的利益的人,就可以取得天下政权;而想垄断天下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政权。
天有四时变化,地有财货生长,能够与天下人共同享用的,这就是仁;仁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归向那里。
能够免除人们死亡的危险,解救人们的危难,接济人们的急需,这就是德;德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归向那里。
能够与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这就是义。义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赶赴归向那里。
凡是人,都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好仁德而趋向利益,能为天下人谋得利益,这就是道。道所在的地方,天下人都会归向那里。”

【原文】
文王再拜曰:“允哉! 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周文王接连两次下拜致礼道:“讲得太对了啊! 我怎敢不接受上天委托您传达的诏命呢?”于是请姜太公登上自己的车子,一同回到都城,立为国师。

盈虚第二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 一盈一虚, 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 其君贤不肖不等乎? 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纷杂,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其所以这样,是什么原因呢! 是国君贤与不贤呢? 还是天命自然变化的结果呢?”

【原文】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译文】
太公说:“国君不贤,则国家危难人民动乱;国君贤,则国家太平人民安定。所以,国家的祸福在于国君贤与不贤,而不在于天命的变化。”
文王说:“古代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他是贤君。”
文王说:“帝尧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原文】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粮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德,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 贤君之德也!”
【译文】
太公说:“帝尧统治天下时,不用金银珠玉作装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稀奇的宝物,不珍藏古玩宝器,不听淫靡的音乐,不粉饰宫廷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茅草,用鹿裘御寒,用粗布衣遮体,粗粮为饭,野菜为汤。不因劳役而妨害了农时,抑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奉行无为而治。官吏中凡忠心耿耿、正直奉法的就升迁他的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他的俸禄,百姓中孝敬父母,抚爱幼小的就表彰他敬重他;尽力从事农耕、发展蚕桑的就慰劳勉励他。区别善恶良莠,品德高尚的可在其门闾加以标志,以示崇敬。提倡心志公平,节操端正,以法制禁止邪恶虚伪。对自己厌恶的人,有功也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喜爱的人,有了罪过同样进行惩罚。抚恤鳏、寡、孤、独,救济祸患伤亡之家。帝尧自奉节俭,征用的赋税劳役也很少。所以天下百姓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爱戴他景仰日月一样,亲近他像亲近父母一样。
文王说:“伟大啊! 贤明的君主的德行!”

国务第三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我想请教一下治理国家的要务。如果要使君主得到民众的爱戴,人民安居乐业,应当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只要爱民就可以了。”

【原文】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译文】
周文王说:“应当怎样爱民呢?”
姜太公回答:“要使人民获取利益,而不加以损害,使人民成就各自的事业,而不加以破坏; 使人民生息繁衍,而不加以伤害;多多给予人民实惠,而不去侵勒掠夺他们;使人民生活安乐,而不使他们感到痛苦;使人民心情愉悦,而不使他们怨恨愤怒。”

【原文】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苟,则喜之。
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
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译文】
周文王说:“我冒昧地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姜太公说:“使人民不失去所从事的工作,那就是使他们获取利益; 使农民不失农时,那就是成就他们的事业;放宽法律,减轻刑罚,那就是使人民生息繁衍;减轻赋税,解除各种负担,那就是多多给予人民实惠; 生活用度俭朴,不轻易营建宫室台榭,那就是使人民生活安乐;官吏清正廉洁,不苛剥扰民,那就是使人民心情愉悦。
反之,如果人民失去了从事自己的工作的条件,那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使农民失其农时,那就是破坏他们的事业;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那就是伤害他们;加重赋税,横征暴敛,那就是去侵勒掠夺他们;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台榭,从而导致民力凋弊,那就是使人民感到痛苦;官吏昏浊贪污,苛剥扰民,那就是使人民心怀怨恨和愤怒。
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统御臣民就像是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一样,看到他们忍饥受寒就为之忧心,看到他们吃苦受累就为之悲伤。对他们施行赏罚,就如同奖赏或惩罚自己一样,向他们征收赋税、巧取豪夺,就如同征收和掠夺自己的资财一样,这就是爱民的方法。”


大礼第四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隐。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君臣之间的礼法应该怎样呢?”
姜太公回答说:“作为君主,只要求他居高临下,洞察下情;作为臣民,只要求他沉伏于下,谦恭驯服。君主居高临下,但不要疏远臣民;臣民驯服于下,但不要欺蒙君主。作为君主,只要求他普施恩惠;作为臣民,只要求他安分守职。普施恩惠,是取法于天;安分守职,则是取法于地。君主取法于天,臣民取法于地,君臣之间的礼法就形成了。

【原文】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译文】
周文王又问:“君主应该怎样居处君位、临朝执政呢?”
姜太公回答说:“君主的举动应该安祥稳健,沉着冷静。柔和有节,成竹在胸。善于施加恩惠德泽,而不与臣民争利,虚心而不自满,志平而不偏狭,以公正的态度来待人接物。”

【原文】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译文】
周文王又问道:“君主应该怎样倾听臣下意见呢?”
姜太公回答说:“倾听臣下意见时,不要轻率地表示接受,也不要迎头驳回,予以拒绝。轻率地表示接受,就会丧失心中的主见;迎头驳回,予以拒绝,就会闭塞言路,从而使自己耳目堵塞,无法洞察下情。君主要像高山一样,使臣民仰望而不见其极;应该像深渊一样,使臣民惴度而莫测其深。应该像神灵一样英明,无所不察,这就需要把公正宁静作为最重要的准则。”

【原文】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
【译文】
周文王又问道:“君主怎样才能英明如神而无所不察呢?”
姜太公回答说:“眼以视觉敏锐为贵,耳以听觉敏锐为贵,心以思虑周祥为贵。如果君主能利用天下所有人的眼睛去观察,那么天下的事物就会无所不见。如果能利用天下所有人的耳朵去倾听,那么天下的事物就会无所不闻。如果能利用天下所有人的心灵去思考,那么天下的事物就会无所不知,无不思虑周详。正像车子的辐条都集中于轴心一样,天下所有人的见闻和智慧都汇聚到君主那里,君主自然就能像神明一样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明传第五
【原文】
文王寝疾, 召太公望, 太子发在侧。曰:“呜呼! 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 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 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译文】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望,太子姬发在病床旁边。文王叹息说:“唉! 上天将要抛弃我了,周国的天下将要由你(指太子发)来治理了。现在我想请我们的军师讲些先圣的至道之言,当面传给子孙后代。”
太公说:“您要问哪方面的问题呢?”
文王说:“先圣的治国之道,有时被废止,有时又重新兴起,其原因可以讲给我听听吧?”
太公说:“见到善事却怠惰不作,时机到来而犹豫不决,知道不对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是先圣的治国之道被废止的原因。能宽柔又能冷静地对待自己,能谦恭而礼貌地待人,能刚柔相济地处理事务,能忍耐又能果断地行动,这四点是先圣的治国之道之所以兴旺的原因。所以,义理胜过私欲,国家就会昌盛;私欲胜过义理,国家就会衰亡;勤恳谦恭胜过怠惰,国家就会吉祥,怠惰胜过勤恳谦恭,国家就会灭亡。”

六守第六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统治国家掌管万民的君主,为什么又会失掉国家和人民呢?”
太公说:“那是用人不慎的缘故。人君应当选拔具备六项德行标准的人才和抓住三件大事。”
文王说:“六项标准指的是什么?”
太公说:“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实,四是诚信,五是勇敢,六是谋略,这就是所说的六守。”
文王说:“如何慎重地选拔具备六项标准的人才呢?”

【原文】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译文】
太公说:“使他富裕,看他是否逾越礼法;使他尊贵,看他是否骄横凌人; 付与他重任,看他能否忠实地去完成;委派他去处理棘手问题,看他是否隐瞒欺骗;使他身临危难,看他是否能临危不惧;使他处理复杂工作,看他能否应变裕如。富裕而不逾越礼法的,是仁爱的人;身居高官而不骄傲的,是正义的人;肩负重任而能不折不扣完成的,是忠实的人; 处理棘手问题而能不隐瞒欺骗的,是诚信的人; 身处危难而不害怕的,是勇敢的人;处理复杂事务能应变裕如的,是足智多谋的人。君主不要把处理三件大事的权力交给别人,交给了别人,君主就会丧失权威。”

【原文】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译文】
文王问:“请问三件法宝指的是什么?”
太公说:“以农为大,以工为大,以商为大就是所说的三件法宝。使农民聚集在一地耕作,粮食就会充足;使工匠聚集一处作工,器具就会充足;使商人集中到一处经营,货物就会充足。三种行业,都在特定的地区,各安其业,百姓就会无忧无虑。不要打乱行业和地域经济,不要拆散他们的家族组织。臣民的财富不得富过君王,城邑不得大于国都。‘六守’的用人标准如能长期施行,君主的事业就会昌盛;以农为大,以工为大,以商为大的‘三宝’如能不断完善加强,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守土第七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
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于世。”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应该怎样保守国家的疆土呢?”
姜太公回答说:“不要疏远宗室贵族,不要怠慢广大民众,安抚左右的近臣,控驭四方的诸侯。不要让治国的大权旁落,大权旁落,国君就会失去其权威。不要像挖掘深谷中的土来加高山丘的高度一样,损下益上,不要舍本而逐末。太阳到了正午,就要抓紧时间曝晒东西;手中握着利刃,就要抓紧时间宰割;手中拿着利斧,就要抓紧时间砍伐;太阳正午时若不曝晒东西,这就叫做丧失时机;手中握着利刃而不宰割,就丧失了有利的时机;手执利斧而不砍伐,就会有贼人前来偷伐。涓涓细流若不堵塞,将会逐步发展为大江大河。星星之火不去扑救,等到酿成燎原大火时该怎么办呢? 一颗种子萌发出两片小树芽,这时若不摘除,等到将来长成大树,也就只能用利斧来砍伐了。因此,国君一定要首先努力增加国家的财富,国家不富庶,就无法对广大民众施行仁政,不能广施惠政,慷慨施与,就无法团结宗室贵族。疏远了宗室贵族,就会导致祸害;失去了民众的诚心拥戴,就会导致失败。不要把统治国家的大权交给他人,把统治国家的大权交给他人,就可能为人所害而不得善终,身死国灭。”

【原文】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 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译文】
周文王又问:“什么叫做仁义?”
姜太公回答说:“就是尊敬广大民众,团结宗室贵族。尊敬广大民众则天下和乐,团结宗室贵族则会深得宗亲爱戴,这就是施行仁义的重要准则。不要让别人夺去你的威权。要根据自己的洞察能力,遵循事物的常理行事。对顺从自己的人,要用德行去感化他而为我所用;而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则要用武力去对付进而消灭他。如果能够谨遵上述准则,毫不犹豫地加以实施,那么天下自然也就和顺归服了。”


守国第八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地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怎样才能保卫国家呢?”
太公说:“请您先斋戒,然后再告诉您关于天地运行的规律,四季万物生长的变化,圣主的治国原则,民心变化的根由。”
文王斋戒了七天,行弟子敬师的礼节,再拜后问太公。

【原文】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
【译文】
太公说:“天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地因之而生长万物。天下有百姓。百姓由仁圣的君主来治理他们。春天的规律是滋生,万物都欣欣向荣;夏天的规律是成长,万物都繁荣茂盛;秋天的规律是收获,万物都成熟丰盈;冬天的规律是收藏,万物都静待新生。万物成熟就应收藏,藏到来年春季又开始生长,如此循环不已,没有谁知道哪是终了,哪是开始,上古圣人参照仿效这些自然规律,作为治理天下的纲纪准则。所以天下太平,仁者圣人就隐而不露;天下大乱,仁者圣人就应时而起,匡治天下。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就是这样。

【原文】
“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译文】
“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他按照常理教导百姓,使民众安全。民心浮动就有发生动乱的可能,动乱一旦发生,天下政权就有得失之争了。这时圣人就秘密地发展力量,时机到来就公开起兵。为之首先倡导,天下纷纷响应。事情变化到了极点,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国家就会恢复常态。之后既不要进而争功,也不要退而让位。能够这样守国,他的英名就会与天地同光了。”


上贤第九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 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道:“作为君主,应该使什么人居于上位,使什么人处于下位? 应该任用什么人,排除什么人? 应该严禁什么事,抑止什么事?”
姜太公回答说:“作为君主,应该使德才兼备的贤士居于上位,使无德无才的不肖之徒处于下位。应该任用忠诚信实之人,排除奸诈虚伪的人。应该严禁暴乱的行为,抑止奢侈的风气。所以,对君主而言,有所谓的六贼、七害,尤其应当警惕。”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鄣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必禁之。七曰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译文】
周文王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姜太公回答:“所谓六贼,第一是臣子中间有人大规模建造宫室、园池、台榭,游玩观赏,歌舞行乐,骄奢淫逸,损害了君主的德政。第二是老百姓中有人不从事农桑生产,任性使气,游荡行侠,不惜违犯法律禁令,不服从官吏的管理教化,损害了君主的教化。第三是大臣中有人结党营私,阻塞贤人智士的进身之路,蒙蔽君主的知人之明、洞察下情,损害了君主的权威。第四是士大夫之中有人自以为具有高尚志向和节操,自负自大,气势嚣张,结交各国诸侯,却不尊重本国的主,损害了君主的威严。第五是大臣之中有人轻视爵位,蔑视官吏,羞耻于为了君主而不顾危难、挺身冒险,损害了功臣的勋业和荣誉。第六是强宗大族互相侵掠争夺,欺凌侮辱贫穷势弱的人,损害了平民百姓的生业。”
“所谓七害,第一是指没有智慧谋略,不具备统兵作战的能力,但为了争取获得重赏和尊贵的权位,强作勇敢,轻率赴战,企图侥幸取胜,立功于外。这种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任用他作将帅。第二是指徒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盖别人的好事,宣扬别人的坏事,人前人后,投机钻营取巧。这种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与他筹谋大计。第三是指自身表面上俭约朴素,衣服穿着粗糙低劣,口头讲着清静无为,却一心沽名钓誉,口头讲着无欲无争,却一味追求实利,这种人是虚伪之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亲近他们。第四是指冠带奇特,衣着讲究,博闻善辩,高谈空论,以美化自己,自矜自傲,处于贫穷之境,居于僻静之地,而去诽谤时俗朝政,这种人是奸诈之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宠信他们。第五是指进谗言诋毁他人,花言巧语献媚当权者,苟且贪图权利,以求得更高贵的官爵权位,故作勇敢,轻率地冒死行事,以贪求更丰厚的俸禄,不顾全大局,只要有利可图便轻举妄动,以高谈空论说服和取悦君主,这种人,君主要谨慎小心,切勿任用他们。第六是指用雕虫小技致力于修饰各种建筑物和工艺华美的生活用品,从而妨害了农业生产,这种人,君主必须加以禁止。第七是指用虚假骗人的方术,奇特诡异的伎巧,各种符咒巫蛊,旁门左道,散布不详的谣言,欺骗蛊惑善良的民众,这种人,君主必须加以禁止。

【原文】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
“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 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善哉!”
【译文】
“所以人民如果不能尽力从事农桑本业,那就不是君主您的人民。士大夫如果不能做到诚信忠贞,那就不是君主您的士人。大臣们如果不能忠心进谏,那就不是君主您的大臣。官吏如果不能公平廉洁,爱养人民,那就不是君主您的官吏。宰相如果不能使国富兵强,阴阳协调,使君主安居太平,端正官场风气,综核名实,严明赏罚,使万民安乐,那就不是君主您的宰相。
“君主的统御之道,就像是神龙之首,高瞻远瞩,洞见四方,观察得深刻,听闻得周详。显露自己的形体仪表,却隐藏着自己的内心情思。就像天的崇高一样,不可穷极;就像渊的幽深一样,不可测度。所以,君主在应该发怒的时候不发怒,丧失了自己的威严,那么奸臣就会乘机而出,兴风作浪。对应该杀死的人不坚决处死,那么就丧失了国法的威严,大奸大恶就会僭越礼法,犯上作乱。军事气势不能行于远方,威慑四夷,那么敌国就会强大起来。”
周文王说:“讲得太好了!”


举贤第十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才,但没有实效,社会混乱更加严重,以致于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为什么呢?”
太公说:“选拔了贤才而不能加以任用,这是空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之实。”
文说:“造成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说:“过失在于君王喜欢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得不到真正的贤才。”
文王说:“为什么这样说?”

【原文】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译文】
太公说:“君王以为世俗所称赞的就是贤才,以为世俗所诋毁的就是不肖之徒,那么朋党多的就会得以进用,朋党少的就会被排挤。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处死,奸臣则以虚名取得爵位。因此,世道会更加混乱,国家也就不可避免走向危亡。”

【原文】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译文】
文王说:“应该怎样举贤呢?”
太公说:“将相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别根据自己属内的官名,按照不同官职的条件标准举荐人才,再按照各种官职所应具备的条件要求加以考核,以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使其德才与官职相称,官职与德才相当。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方法了。”


赏罚第十一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奖赏是用来对有功者进行勉励的,刑罚是用来对有罪者进行惩戒的。我想奖赏一个人而使众人受到勉励,惩罚一个人而使众人受到惩戒,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凡是颁行奖赏,贵在诚信守诺;施行惩罚,贵在言出必行。如果能在亲耳所听、亲眼所见的范围内做到行赏诚信守诺,惩罚言出必行,那么即使在不能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地方的人也莫不潜移默化受到教化。赏信罚必就是诚信,诚信可以畅行于天地,通达于神明,何况对于人呢?”

兵道第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打仗的原则是什么呢?”
太公说:“用兵的原则,莫过于统一指挥了。统一指挥,就能行动自由独往独来,不受任何牵制。黄帝说:‘军队指挥统一了,用兵打仗就渐进入‘道’的佳境,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运用统一指挥这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战机;显示它,关键在于利用态势;而成功与否在于君主的决策。所以古代圣王把战争称为凶器,只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

【原文】
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译文】
如今纣王只知道国家还存在,而不知国家将要灭亡,只知道纵情享乐,而不知他正面临祸殃。现在存在的国家并不一定能够长存,关键在于能否居安思危;现在的享乐者并不一定能够久乐,关键在于能否乐不忘忧。现在君王已考虑到安危存亡的根本问题,还忧虑什么枝节问题呢?”
武王说:“两军相遇,敌方不能来攻我,我军也不能去进攻敌人,双方均设置坚固的守备,谁也不能率先发动进攻。我想偷袭敌方,又不具备更多的有利条件,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要表现出外表混乱,而内实严整;外表缺粮,而实际给养充足;外表装备残破,士气低落,而实际装备精良,兵强马壮。让士卒忽离忽合,忽聚忽散,以示混乱。隐匿自己的计谋,密藏自己的企图,高筑壁垒,埋伏精税。阵地内士兵寂若无声,敌人不知道我军的虚实和企图。本来想进攻敌军西侧,却以一部兵力袭击敌军东侧,以迷惑牵制敌人兵力。”
武王问:敌人如果知道我军的情况,了解了我方的计谋,怎么办呢?”
太公说:“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了解敌军的意图,抓住有利战机给敌以猛烈的打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武韬
发启第十三
【原文】
文王在丰,召太公曰:“呜呼! 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译文】
周文王在都城丰邑,召见姜太公说:“唉! 商纣王的暴虐已经达到了极点,随意加罪杀戮那些无辜的人,请您帮助我筹谋拯救天下百姓,您看怎么办呢?

【原文】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
【译文】
姜太公回答说:“君王要修养道德,礼贤下士,施惠于民,以观察天道变化,天意所向。如果上天还没有降临祸殃,就不可先倡讨伐之议;如果人事还没有出现灾难,就不可先筹兴师之谋。一定要既见到天降祸殃,又看到人为的灾难,才可以筹划兴师讨伐之事。一定要既看到对方公开的言行举动,又要看到其暗中的所作所为,才能够弄清其内心的秘密。一定要既看到其表面的现象,又要看到其内部的筹谋,才能了解其真实意图。一定要既看到他疏远哪些人,又要看到他亲近哪些人,才能把握其真实的感情。

【原文】
“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 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 微哉!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译文】
“只要行施成就王业的正道,这个正道就可以得到。只要决心寻找这个正道的大门,就能从这个大门进入。只要决心树立礼制,这种礼制就可以形成。只要决心与敌军进行争胜,就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获得全面胜利的军队往往不用进行战斗,强大的军队可凭其威名使敌人屈服,而自己丝毫无损,这其中的奥妙可与鬼神相比拟。真是太妙了! 真是太妙了! 如果自己与别人患同样的疾病就会互相帮助救治;如果自己怀有与别人同样的心情,就会去帮助和成就他;如果自己与别人有同样的憎恶对象,那么大家就会共同地来克服他;如果自己同别人有同样的爱好,双方就会结合在一起。因此,只要有共同一致的目标,就是没有甲胄兵器也可以战胜敌人;就是没有冲机(用以冲撞城墙的战车),也可以攻破敌军的城池;就是没有沟堑,也同样可以坚守,使阵地牢不可破。

【原文】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以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
“故道在不可见, 事在不可闻, 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译文】
“凡是胸怀大智之人,表面上别人往往看不出他的智慧;运筹重大计谋的人,别人往往看不出他有计谋;非常勇敢的人,表面上别人看不出他的勇敢;获取最大利益的人,别人看不到他们获得的利益。对能给天下人带来利益的人,天下人就会竭诚地欢迎他。对使天下人都受其害的人,天下人都会与他对抗。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所有人共同的天下。争夺天下就像追逐野兽一样,所有的人都有分食兽肉的要求。就好像同舟渡河一样,顺利渡过,大家都平安得利;如果舟遭破坏,大家就会共同受害。如果能这样与天下人相处,天下人就会真诚地欢迎他。否则,天下人就会将他拒之门外。不向百姓索取,等于使百姓得利,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不向国家索取,实际上是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团结了一国百姓;不向天下索取,实际上就是为天下谋利,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因此说,智慧的人运用的战胜敌人的策略妙不可见;其进行的活动也秘不可闻;其所采取的战胜敌人的方法也深不可知。这真是太微妙了! 太微妙了! 猛禽在将要猎获食物的时候,一定是先低飞并将双翼收起;猛兽捕获食物之前,一定是先收缩双耳,俯伏在地上;圣人在将要采取行动之前,一定是大智若愚。

【原文】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菅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 暴虐残贼。败法乱刑, 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 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 独闻独见。乐哉!”
【译文】
“现在的商朝,上下互相迷惑,一切杂乱无章,商王好色而无止境。这是亡国的征兆。我看那里的田地,杂草比五谷长得还茂盛。我观察其国家的百姓,邪恶不正之人超过了正直善良的人。我看其国家的官吏,比盗贼还要暴虐。法纪败坏,刑罚混乱,而君臣上下竟然不知。这正是亡国的时候。太阳一出现,万物都被其照亮;正义的事情一开始,天下万物都可以因此而获利;正义的大军已出发,天下万物都会降服。太伟大了! 圣人的道德太高尚了,能够先知先觉,超越众人。这真是快乐的事情!”


文启第十四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 终而复始!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圣人治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
太公说:“圣人不需要忧虑什么,不需要节制什么,万物自然会各得其所;不加节制,用不着忧虚,万物自然会繁荣滋长。政令施行,没有人知道它潜移默化的作用;时间的存在,没有谁感到它在移动。圣人遵守这一规律(无为而治)办事,万事万物自然会潜移默化。如此周而复始,永无穷尽。”

【原文】
“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
【译文】
“优游自如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圣人应当孜孜不倦地去探求;求索到了,不可不藏于心中;既然已经藏于心中,那就不可不去实行;既然已经实行,那也无需将其中的奥秘昭告天下。天地并不宣告自己的运行规律,而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发育;圣贤不须炫耀自己,自会成就出其辉煌的功业。

【原文】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
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
呜呼! 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译文】
“古时圣人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一个个的家庭,聚集许多家庭组成邦国,聚集许多邦国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各国诸侯,把这一切命名为‘大纪’,意思是统驭天下的纲纪。
然后宣扬政教,顺应民俗,变邪僻之风为正直的风气,以实现移风易俗。各诸侯国习俗虽然不同,但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敬爱年长者,这叫做‘大定’,意思是天下太平。
啊! 圣人用清静无为来治理天下,贤君用正已正人来治理天下,愚昧的君主不能正已也不能治人,所以与民相争。君主政令繁多,就要使用多种刑罚;刑罚过多,人民就会忧惧;人民忧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下都不得安宁,而且世世代代动乱不止,这叫做‘大失’,即政令造成了重大失误。

【原文】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 神哉! 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译文】
天下人心所向如流水一样,阻塞它就会停止,引导它就会畅通,使它静下来就清沏不浊。啊! 太神奇了! 圣人只要看到它的苗头,就能预知它产生什么样的结局。”

【原文】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译文】
文王说:“怎样使人心安静呢?”
太公说:“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百姓有一定的生业,能与天下百姓一道安于生业,天下就会太平安静了。最好的政治是顺应天道人心来治理人民,其次是教化百姓从善。百姓接受教化就会听从政令,所以天道‘无为’却能成就万事万物,百姓不需要施舍,而自能富裕。这就是圣人的德政。”
文王说:“你说的正与我的心意相同,我将朝思夜想,永志不忘,用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


文伐第十五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用非军事的手段打击敌人的方法有哪些?”
姜太公回答说:“用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的方法共有十二种:

【原文】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译文】
第一,按照敌国君主的喜好,顺应他的意志。这样,敌国君主就会放松警惕,滋长骄傲情绪,必然做出邪恶不轨的事。如果能利用这种形势,必定能除掉敌国。

【原文】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
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译文】
第二,要设法拉拢敌国君主所重用的人,以削弱敌国君主的威信。如果一个人怀有二心,那么他对国君的忠诚必然会逐渐减少。敌国的朝廷中没有了忠臣,其社稷一定会很危险。

【原文】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译文】
第三, 暗中去贿赂敌国君主身边的人,同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使这些人身在敌国国内而心向国外,敌国就必定要产生祸患。

【原文】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译文】
第四,引导敌国国君过荒淫的生活和追求享乐的欲望,送给他很多的财宝,再送给他供娱乐的美女。同他交往时讲最谦卑的话,顺从他的意思和听候他的命令以迎合他的心意,这样,他将会松懈与我们相争的斗志,去大胆地享受和淫乐。

【原文】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其国可谋。
【译文】
第五,要尊敬敌国的忠臣,但只送给他们很少的礼物。如果他作为使臣来到我国,就故意拖延时间,而又不听取他的意见,使他不能完成君主交给的使命,使敌国国君尽快地派遣使者以代替他,对新来的使者,要告诉他一些真实情况,以表示友好,诚心结交,使他能够完成使命,而且下次谈判敌国国君还会派他再来。所以,这样做敌国的国君就会疏远自己的忠臣,我们就可以伺机夺取他的国家了。

【原文】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译文】
第六,收买敌国朝廷中的大臣,离间敌国君主同他统兵在外的将领的关系,使敌国君臣内外离心,有才能的大臣都为外国出力,敌对国家又要侵袭,这样的国家很少有不灭亡的。

【原文】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译文】
第七,要想稳定敌国君主的思想,就必须送重礼贿赂他,打消他对我们的怀疑念头,同时还要收买他所亲信的左右近臣,在暗中答应给他们种种好处,这样就使敌国的君臣只一昧贪图我们的礼物,而忽视自己国内的各种生产,形成积蓄减少,国库空虚的局面。

【原文】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译文】
第八,把传国之宝送给敌国的君主,以取得他的信任,以便和他一起来谋划夺取另一个国家,并使这一计划显得对敌国有利。敌国国君得到好处后,会对我更加相信,认为同我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关系。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使敌国国君一定会为我所利用。作为一国之主而为我国所利用,他自己的国家一定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削弱。

【原文】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译文】
第九,给敌国国君送去尊贵的称号,使他在虚荣心方面得到满足,使他自己觉得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势,顺从他并装出诚心诚意的样子,再把最尊贵的尊号送给他,又事先对他大加吹捧,巧妙地把他比成圣人,这样,他就会忘乎所以,怠惰苟且,也不再去追求国家的发达兴旺了。

【原文】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乃将至,若天丧之。
【译文】
第十,使敌国的国君觉得你确实对他非常谦卑恭顺,这样才能得到他的真心,并按照他的意图办事,和他像同胞兄弟一样亲密无间,在取得敌国君主的信任以后,要慢慢地加强对他的控制,等到时机成熟时就灭掉它,好像上天要他灭亡一样。

【原文】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富与贵,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译文】
第十一,要想办法堵塞敌国国君的耳目,使他不知道真实情况。作为人臣,无不追求财富和地位,而害怕死亡和灾祸,应暗示给他们以高官厚禄,再用一些珍宝去收买敌国的豪杰之士。国内要积蓄大量的财富,而对外又要显得物用匮乏。私下里招纳智谋之士,使他们为自己出谋献策,再招纳英勇之士,使他们斗志高昂;让这些人既拥有财富又拥有地位,人数就会不断增加,在我国和敌国都有愿意为我效力的人,就能堵塞敌国国君的耳目。这样,敌国国君虽然统治着这个国家,但他耳目闭塞,怎么还能维持住自己的国家呢?

【原文】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译文】
第十二,培养、支持敌国朝廷中的奸邪之臣,以迷乱敌国君主的心智,向敌国君主进献美女和演奏靡靡之音的乐工,以使他神智不清,再送给他良犬骏马,使他因过分贪玩而体力疲劳,再经常夸赞其权势无比,然后,看准时机与天下人一起将其消灭。

【原文】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译文】
这十二种非军事手段都已成功地运用,下一步就可采取军事行动了,这就是经常说的天时、地利,等到天时地利都出现时,就可以出兵征伐了。”


顺启第十六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为天下?”
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如何做才能治理好天下?”
姜太公回答说:“度量能够覆盖天下,然后才能够容纳整个天下;诚信覆盖整个天下,然后才能去管理天下;仁爱覆盖整个天下,然后才能使众心归服;恩惠覆盖整个天下,然后才能够保有天下;权势覆盖整个天下,然后才能保证不会丢失天下;遇事而不疑虑犹豫,那么天命和时势都无法予以改变。这六个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然后才能够为政治理天下。

【原文】
“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
【译文】
凡是能够让天下人得到利益的人,天下人都会欢迎他;凡是使天下人受害的人,天下人都会反对他;能够为天下人生存繁育提供条件的,天下人都会对他感恩戴德;凡是要毁灭天下人的,天下人就会毁灭他;能够为天下人谋福利的,天下人就会在事业上支持他,使他畅通无阻;凡是使天下人走投无路的,天下人就会与他作对,把他当作仇敌;凡是能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人,天下百姓都会依靠他;凡是对天下人造成危害的,天下人就会把他视为灾星,像躲避瘟神一样躲避他。天下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够得到天下。”


三疑第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因之,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建功立业,但有三点疑虑:恐怕力量不足以进攻强敌,不能离间敌国军臣关系,不能瓦解敌人的军队,对此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说:“一是因势利导,二是慎用计谋,三是巧用钱财。要进攻强敌,必先助长他的骄横凶蛮,使它更加骄傲张狂。过于强横必遭挫折;过于张狂,必然失败。要进攻强大的敌人,必先助长它的强暴;要离间敌人的亲信,必先收买敌人的亲信;要瓦解敌人的军队,必先收买敌国的民心。

【原文】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欲,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彼贪利甚喜,遗疑乃止。
【译文】
“运用谋略,周密是个宝,以封官许愿俘虏敌人,以利益引诱敌人,敌人内部争权夺利的纷争必定起来。要想离间敌国君臣,应从敌国君所宠爱的佞臣着手,称赞敌国君所宠爱的佞臣,送给这些宠臣想得到的东西,许给他们以丰厚的利益,使这些人去离间敌国君主和贤臣的关系,不让敌国的贤臣得志。那些佞臣贪图我们给的利益很高兴,对我们存在的疑虑就打消了。

【原文】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诱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
既离其亲,必使远民,勿使知谋,扶而纳之,莫觉其意,然后可成。
【译文】
“攻击强敌的方法是,首先必须闭塞敌国君主的耳目,然后才能进攻他强大的军队,摧毁他庞大的国家,为民众除害。可用美色腐蚀他,用厚利引诱他,用美味供养他,用淫乐迷乱他。
既然已经离间了敌国君主同他的亲信大臣的关系,必然会使他疏远民众,但不要使他知道这是我们的离间计,推推拉拉使他进入我们的圈套之中,没有谁察觉我们的意图,然后大事可望成功。

【原文】
“惠施于民,必无爱财。民如牛马,数食之,从而爱之。
“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译文】
“对广大百姓要厚施恩惠,一定不要吝惜财物。百姓像牛马一样,经常关心他们,就能使他们顺从你亲近你。
“心灵可以产生智慧,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可以养育民众,民众可以涌现贤才,贤才涌现出来,就可以辅佐君王统一天下。”


龙韬
王翼第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受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国君要想统帅好军队,在其身边就必须有一批能起股肱羽翼作用的人来辅助他,以造就尊贵威严和至高无上,在气势上神机莫测,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应该怎么办?”
姜太公回答说:“凡是用兵,其统帅一定要成为全军的首脑,作为一军的统帅,应该是精通各种知识的全才,而不是只精通某一种知识;作为一军的统帅,应该善于选拔发现人才,并根据他们的能力授予合适的职务,充分地使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及时的调整,以此作为用人的准则。所以,在主将手下需有七十二位起股肱羽翼作用的人作为辅佐人员,这样正和天道的七十二侯相对应。把编制确定下来,又清楚地明白天道和事情变化的道理,把有各种本领和技能的人聚集在自己身边,这样,一切都具备了。”

【原文】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潜谋应卒,揆天消变,总揽计谋,保全民命;
“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人心去就之机;
“地利三人,主三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
“通粮四人,主度饮食,备蓄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
“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诡符印,谬号令,暗忽往来,出入若神;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议论谈语,消患解结;
“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权;
“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士,军中之情;
“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摇动四境,以弱敌心;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
“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
“法算二人,主计会三军营垒、粮食、财用出入。”
【译文】
周武王接着问:“请问这七十二人如何安排?”
姜太公回答说:“应选一人做心腹,负责在暗中帮助统帅进行策划,应付各种突然的变化,测度天象,窥知天意,掌握策略变化,以保全百姓的生命安全。
选谋士五人,主要负责谋划如何才能保证全军的安全,避免处于危险境地,提前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考虑,以便防范于未然,并且评议诸位将领和士兵的能力,使统帅对部属赏罚分明,根据其才能授予相应的官职,帮助主将解决疑难问题,确定讨划方案的可行与否。
选通天文者三人,负责观察星象历数,验测风向和时气的变化,推算日期时辰的吉凶,考察验证人事是否和天意相合,研究灾异发生的原因,窥知人们内心发生变化的原因。
选懂地理者三人,负责行军路线的确定和三军要占领哪些地方,说明各种地势的利害关系,是远是近,是险要还是平坦,在哪些地方军队容易缺水,在哪些地方行军有高山阻拦。这样我们就不会失去在地理上的优势。
选精通兵法者九人,负责研究各种兵法有何异同,在各种形势下,运用各种兵法获得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并且根据兵法精心选择兵器,还要检举揭发军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选通粮者四人,主要负责计算全军所需军粮的数量,准备好足够的贮备,并保证粮道的畅通无阻,使粮食按时送到军中,保证军队粮食的充足供应。
选择四人任奋威,负责选拔具有勇往直前精神的人,选择使用最有利的兵器,出击像风驰电掣一般,使出乎敌人意料之外。
选择三人熟练地掌握旗鼓变化的方法,能使全军按照旗鼓的变化统一行动,使全军进退起伏有序,故意发布一些假的传达命令的凭证和一些错误的号令,突然变化,神出鬼没。
选择股肱四人,去承担一些最重要的事情,主持修建战地工事,挖掘战壕,营建壁垒,作为防御敌军之用。
选三人任通材,负责督察指出统帅策略的疏漏不周之处,接待其他国家的使者宾客,和他们进行谈判,以消除双方的误会,建立友好的关系。
选权士三人,负责策划一些高妙的计谋,使别人看不出统帅的意向,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权变。
选七人任耳目,负责探听各种消息和变化,察看周围发生的事情和军情的变化。
选五人担任爪牙,负责使军威雄壮强大,鼓励士兵,使全军将士面对强敌而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选四人做羽翼,负责传播宣扬我军的威名,使远方震惊,四方不稳,动摇敌方军心,削弱敌军斗志。
选游士八人,负责侦察敌方派出的间谍,观察敌军内部发生的变化,掌握人心的动向,观察敌人的意图,担任我方的间谍。
选二人做方术之士,负责故做一些怪异、依托鬼神之事,以迷惑敌方军心。
选方士二人,负责药物的管理,治疗兵器造成的外伤,医治好各种病症。
选二人任法算,主管三军粮草,财用支出。”


论将第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评论将帅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说:“将帅应具备五种美德,避免十种缺点。”
武王说:“将问具体内容是什么?”
太公说:“所谓五种美德是:勇敢、明智、仁慈、诚信、忠实。勇敢就不会被侵犯,明智就不会被扰乱,仁慈就会爱人,诚信就不会欺骗人,忠实就不会怀有二心。

【原文】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译文】
“所谓十种缺点是: 勇猛而轻于赴死,暴燥而急于求成,贪婪而好利,仁慈而流于姑息,聪明而胆小懦怯,诚信而会轻信别人,廉洁而刻薄,多谋而犹豫不决,坚强而刚愎自用,懦弱而好依赖别人。

【原文】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译文】
“勇敢而轻于赴死的,可以激怒而战胜他;暴躁而急于求成的,可用持久战拖垮他;贪婪而好利的,可以贿赂他;仁慈而流于姑息的可以疲惫他;聪明而胆小怕事的,可以胁迫他;诚实而轻信别人的,可以欺骗他;廉洁而近于刻薄的,可以轻侮他;多谋却犹豫不决的,可以突袭他;坚强而刚愎自用的,可以用言辞奉承他,骄纵他;懦弱无能而好依赖别人的,可以哄骗他。
【原文】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将帅手里。将帅,是国家的辅佐,为历代君王所重视,因此任命将帅不可不慎重考察。
所以说,战争的双方不可能都胜,也不可能双方都败。只要军队越出国境,不超过十天,不是某个国家被灭亡了,就是某支军队被打败,将帅被杀头了。”
武王说:“你讲得好啊!”


选将第二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而不信者,有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起兵兴师,要精选智勇兼备的人为将,想知道他德才的高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士的外表和内在不一致的情况有15种:有的外表看似贤良而实际上是不肖之徒;有的外貌看似善良而实为盗贼;有的外似恭敬而内实傲慢;有的外貌廉谨而内心不真诚;有的外表看起来精明而内无真才实学;有的外表浑厚而内心并不诚实;有的外多智谋而内却不善决断;有的外表好像果敢而实际上无所作为;有的外表似很老实而实无信用;有的外表犹豫动摇但行动起来却忠实可靠;有的言辞过激而做事却有功效;有的貌似勇敢而实际上怯懦;有的外表严肃而实际上平易近人;有的外貌严厉而内心却温和厚道;有的外表虚弱相貌丑陋而受命出使却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办不成的事。天下被普通人所瞧不起的人,圣明的君主却器重他们。一般人没有谁了解他们内在的才华,没有慧眼,是不能看清他们的。这就是士的外表和内在不一致的种种情况。”

【原文】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译文】
武王说:“用什么方法能识别他们呢?”
太公说:“识别他们有八种验证法:一是提出问题,看他是否解释得清楚;二是详尽追问,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通过间谍来侦察他,观察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察他们的品德; 五是使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考验他,看他是否坚贞;七是把困难和危险告诉他,看他是否有冒险犯难的勇气;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能保持常态。用这八种方法考验后,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肖,就可以区别清楚了。”


立将第二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 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 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钻灵龟,卜吉日。斋三日,至太庙,以授斧钺。”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任命军队的主将应举行什么仪式?”
姜太公回答说:“凡是国家遇到灾难必须出兵时,国君应该离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将要被立为主将的人,告诉他:‘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一人了。现在有某国不肯归顺,挑起了战争,希望将军能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叛逆。’
“主将既已接受了诏命,国君就令太史钻龟甲进行占卜,选择吉利的日期。接着国君要斋戒三天,然后到太庙主持立将仪式,将斧钺授予主将。

【原文】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
【译文】
“国君进入太庙正殿大门,处东向西而立。主将进入太庙正殿大门,处南向北而立。国君亲自执钺,用手握着钺的头部,将钺柄授与主将,说道:‘自今日以后,上至于天,军中之事全由将军掌握。’再用手握住斧柄,让主将接住斧刃说:‘自今日以后,下至于渊,军中的一切全由将军控制。
看到敌军薄弱环节就进攻,看到敌军强大的地方就停止进攻。不要以为我方人数多就轻视敌军;不要以为肩负的使命重大而决计以死殉国;不要以为自己身份地位高贵而鄙视他人;不要以为自己见解独到而强加于众人;不要把一切巧辩之词当作一定正确的理论;士卒未坐,你不可以先坐;士卒未食,你不可以先食;不分严寒酷暑,都必须和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只有这样,全军将士才会与你上下一心,拼死效命。’
“主将接受了国君的任命,然后下拜回答国君:‘臣曾听说,国家不能够从外部进行治理,驻扎在外的军队,也不应该由朝内来控制。作为臣子的如果怀有二心,就不可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国君;作为主将如果心意不定,就不能抵御敌军。臣既然已接受了君命,执掌斧钺,拥有军权,就不敢留有从战场上生还的念头,但我希望国君您能授与我全部的权力。如果君主不应允,我就不敢担任主将;如果君主应允的话,我就马上拜辞远征。’

【原文】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凡是军中的事情,可以不听从君主的命令,一切都由主将来裁决、发号施令。临敌决战,全军同心同德。如果是这样,就可做到上不受制于天,下不受制于地:前不管敌人有何变化,后不管国君有何指令。因此,足智多谋之士为主将出谋献策,勇敢无畏的将士为主将而奋战,使气势上冲云天,行动像奔马一样迅速,不等两军交战,敌人就降服了。军队在境外获胜,建功勋于国内,军吏加官晋级,士卒获得赏赐,百姓欢悦,主将没有祸灾。因此,国家就得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江山社稷也就得以安宁了。”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将威第二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 何以为明? 何以为禁止而令行?”
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将帅凭什么来树立威信,用什么来体现严明,用什么办法来实现令行、禁止呢?”
太公说:“将帅用诛杀地位高的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下的人来体现圣明,以将罚适当、严明来实现令行、禁止。因此,杀一人能使三军震惊的就杀掉他;赏一人能使万人欢喜的就奖赏他。诛杀贵在诛杀地位高的人,奖赏贵在奖赏地位卑微的人。诛杀身居要职影响很大的人物,说明刑罚能及于最上层;奖赏能奖赏到牧牛喂马的僮仆,说明赏赐能达到最下层。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赏赐能达到最下层,这就是主将威信能够树立的原因所在。”

励军第二十三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太公曰:“将有三武。”
武王曰:“敢问其目。”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我想使三军将士,在进攻敌人的城池时争先登城,在野外作战时争先冲锋,听到退兵的鸣金声就心中愤怒,听到进攻的战鼓声就心中高兴,要做到这些,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将帅有三种办法可使全军将士按您所希望的那样做。”
周武王又问:“我得冒昧地请教这三种办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原文】
太公曰:
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译文】
姜太公回答说:“作为一军主将,冬日不穿裘衣,夏日不拿扇子,下雨天不撑伞,这叫做礼将。主将不亲自去实践礼,就不了解士卒的冷热。
通过狭窄险要的地段,进入泥泞沼泽之地,主将一定要率先下马步行,这叫做力将。主将不亲自去尝试艰苦,就不能了解士兵的劳苦。
全军都安排好宿营,主将才能进入营帐休息,全军炊事全部完毕,主将才去进餐,军中不点火烧饭,主将决不点火做饭,这就叫做止欲将。主将不亲自体会克制自己的滋味,就不知道士兵的饥饱。
主将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全军将士听到进军的战鼓声则高兴,听到退兵的钲声就愤怒。这样,即使城墙再高,城池再深,箭石再密集,全军将士也会争先恐后地奋勇直前。双方刀枪相见,士卒奋力冲杀,并非他们喜欢受伤或战死,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主将知道他们的寒暑饥饱,知道他们所受的劳苦,故而才为之振奋,英勇杀敌。”

阴符第二十四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以中应外,以给三军之用,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军进入诸侯国境内作战,全军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对我军有利,或者对我军有害。我想通过捷径与前方沟通,从国内策应国外,以满足三军需要,应该怎么办?”
 
【原文】
太公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说:“君主与将帅之间有秘密的通信工具——阴符,共分八种:有表示我军大胜,全歼敌人的阴符,长一尺;有击破敌军,擒获敌将的阴符,长九寸;有敌人全城投降,我军占领城邑的阴符,长八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敌人已远逃的阴符,长七寸;有激励将士民众坚守的阴符,长六寸;有请求送粮食,增加兵力的阴符,长五寸;有军队战败,将领伤亡的阴符,长四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兵伤亡的阴符,长三寸。凡是奉命传递阴符的人,如果延误报告时限、或泄露了机密,听到机密和泄露机密的人都要处死。这八种阴符,只能由君主和将帅秘密掌握,是一种暗中通报消息,不泄露内外机密的通信方法,即使敌方有绝顶聪明的人也没有谁能识破其中的秘密。”
武王说:“好啊!”


阴书第二十五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领土,如果国君和主将打算把各自的军队合起来协同作战,采用变化莫测的作战手段,取得敌人无法预料的胜利。但由于其间需要联系的事情很多,而仅凭阴符又很难准确地表达,两军相距遥远,言语不能直接进行交流,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原文】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姜太公回答:“那些有关军事机密的大事,如需进行联系,就应使用书信来代替阴符。君主通过书信把机密转告给军队主将,主将也通过书信向国君请示。所传递的书信,每一封都要拆两次,分三次送出,把三次发出的书信合起来才可知道书信的内容。拆两次,也就是分成三部分。分三次送出,把三次发出的书信合起来才了解其内容,就是派三人,各持一份,使信中的字体支离破碎,只看一份是难以知道其内容的。这就叫做阴书。即使敌军很聪明,也不能猜出阴书的内容的。”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军势第二十六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曰:“势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陈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 兵之用者, 其状不足见也。倏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进攻作战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说:“作战的态势是根据敌人的行动而不断变化的,临机应变必须根据交战双方阵势的变化而变化,奇兵正兵的熟练运用来源于将帅的无穷智慧。所以军事机密不能泄露,用兵的谋略不可言传,而且事关机密,谈论时不能让别人听到,作战行动不能让别人发现,忽往忽来,独断专行而不受制于人,这是用兵的重要原则。敌人探听到我军兴兵,就会研究对付我军的策略; 敌人发现了我军的行动,就会图谋歼灭我军;敌人了解了我军部署,就会对我军进行困扰;敌人辨明了我军虚实和动向,我会给我军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取胜于敌军展开阵势之前;善于消除患祸的人,能够制止患祸于萌芽之前;善于打胜仗的人,能够取胜于战争发生之前;最高明的战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用拚死力战,在白刃战中取胜的将领不是最好的将领;在失利后再设防加强守备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 才智与一般人一样的人,不能称之为一国的良师:技艺与一般人相同的人,不能称之为国家的能工巧将;军事上最重要的莫过于战则必胜;指挥上最重要的莫过于严守军事机密;行动上最重要的莫过于出敌不意;谋略上最重要的莫过于不被敌人识破。凡是未战而先胜的,都是先向敌人示弱,而后进攻,这样就可以事半而功倍。

【原文】
“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 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
【译文】
“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反复探求其变化的规律,能够依照阴阳的相互转化,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而相机而动,能够以天体运行的规律作为用兵的依据。万物的生灭,是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说:没有看清形势就去作战,即使士兵众多,也必定要失败。

【原文】
“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译文】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在军队安居待机时也不为某些现象所干扰,看到有利的战机就立即出兵,没有取胜的把握就立即停止。所以说,不要惧怕,不要犹豫。用兵的害处,犹豫最大。三军的灾祸,莫过于孤疑。善于用兵作战的人,看到有利的战机不会放过,遇到有利的时机不会迟疑。失掉了有利条件,放过有利战机,反而会使自己遭殃。因此,明智的将帅抓住战机就不放过,聪明的将帅一经决定就不犹豫。这样的军队行动起来才能像迅雷使人不及掩耳,像闪电使人不及瞬目,前进时如同惊马奔驰,打起仗来若狂暴之士,阻挡它前进的即被击破,靠近他的必被灭亡,谁能抵御得了这样的军队呢?

【原文】
“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将帅能不动声色而胸有成竹的可称为‘神’,情况尚未明朗而能看出端倪的可叫做‘明’。将帅能把握神、明之道,在他面前就既无势均力敌的敌人,也没有敢于作对的敌国。”
武王说:“您说得太好了。”


奇兵第二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战者,非能战于天上,非能战于地下,其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夫两陈之间,出甲陈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翳者,所以逃遁也。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疾如流矢,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诡伏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暮舍者,所以十击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
所以逾水战也。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
邑也。鼓行喧嚣者,所以行奇谋也。大风甚雨者,所
以搏前擒后也。伪称敌使者,所以绝粮道也。谬号令,
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
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罚者,所
以进罢怠也。一喜一怒,一予一夺,一文一武,一徐
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处高敞者,所
以警守也。保险阻者,所以为固也。山林茂秽者,所
以默往来也。深沟高垒,积粮多者,所以持久也。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大凡用兵的原则,其要领何在?”
姜太公回答说:“古时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并非能够
上天入地,逢战必胜。在战争中取胜或失败,都取决于神
妙的用兵之势。拥有这种神势的,就能作战胜利,国家繁
荣昌盛;失去这种神势,就要作战失利,国家灭亡。
“两军对峙之时,用甲士布成阵列,使士卒故意乱行,队
列不整,用以迷惑敌人,以便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把军
队布置在繁密的深草之中,是为了便于后退撤走。把军队
布置在深谷险阻之地,是为了防御敌人车兵和骑兵的进攻。
把军队布置在道路狭隘的山林之中,是为了以寡击众。把
军队布置在地势低洼昏暗之处,是为了隐蔽军队的阵列。
使军队暴露,没有任何隐蔽,表示要同敌军公开决战。军


84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队发起攻击,像流矢一样迅速,像扣动弓弩上的扳机一样
猛烈,这样就可以把敌军精心布置的阵势给破坏掉。巧妙
地设下埋伏,以诱使敌军上当,是为了击破敌军擒其将帅。
将军队分成许多部分,是为了击破敌军或圆或方的阵势。乘
敌人受惊心神不定的时候发动进攻,就可以做到以一击十。
趁敌人困倦、宿营休息时发动进攻,就可以做到以一击百,
以少胜多。使用各种设计巧妙的机械,也就是为了涉过深
水、江河。使用强有力的弓弩和长兵器是为渡过江河与敌
人作战。在距离防守敌军较远处设置封锁路口的关卡,派
人远出侦察探视,然后假装急速退兵,使敌军判断失误,这
样我军就可以攻破敌城,迫使敌军投降。行军时虚张声势,
人声噪杂,用以迷惑敌人,是为了施行巧计。疾风暴雨交加
之时向敌军进攻,表面上是攻其正面,实际上另派奇兵袭
击敌人后部。派人假扮敌军使者,深入敌人后方,是为了断
绝敌军的粮道。冒用敌军号令并换上与敌人相同的装束,是


85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为了给败退逃走时作准备。每次战争都要是义战,这样能
够激励全军鼓起士气来战胜敌人。对立功的人给予重赏,
是为了激励那些听命效力的人。对犯罪的人进行严惩,是
为了警告那些懒散、缺乏斗志的将士,促其上进。时而喜
悦,时而愤怒,时而乐于施给,时而残酷掠取,时而宽松,
时而威猛,时慢时快,这样做是为了使全军行动协调一致。
把军队驻扎在高阔平整的地区,是为了警戒方便。把军队
驻扎在地形险要的地方,是为了便于坚固防守。把军队驻
扎在草木繁茂的山林之中,是为了使军队便于隐蔽和联系。
挖掘深沟,修筑高墙,积储粮食,是为了长期作战作准备。
【原文】
“故曰: 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
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故曰:将不仁,
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
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
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
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
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所以说,如果主将不懂野战攻城的策略,就不足以与
他商量如何去对付敌军。如果主将不懂得军队的分与合,
就不足与他商议出奇制胜之策。如果主将不能掌握治和乱


86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的道理,就不足与他商议权变之策。因此说,如果主将不
仁爱,那么三军将士就不会亲近和尊敬他;如果主将不勇
敢,那么军队就会士气低落,丧失战斗力;如果主将缺少
智谋,那么全军将士就会军心不稳;如果主将不能明察是
非,那么全军就会处于危险状态;如果主将在战略上不精
细微妙,那么全军就会坐失战胜敌人的良机;如果主将不
时常戒备,那么全军就会丧失警惕;如果主将没有魅力,那
么全军将士就会懈怠,职守不严。所以,主将是掌握全军
命运的人,三军的治乱安危是与主将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
国君能够得到贤将,国家就会国强兵壮;国君如果得不到
贤将,就会兵弱国亡。”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87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五音第二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
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 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
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
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知敌。金、木、水、火、土,
各以其胜攻之。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从音乐的声音中,可以知道三军力量
的消长,判断作战的胜负吗?”
太公说:“深奥啊!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十二律管主要
有五个其本音阶—宫、商、角、徵、羽,这是音律中纯正
之声,千年万代也不会改变的。五行相生相克,神妙无比,
是天地变化的自然法则,以此可以推测出敌情的变化,如
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相互生克取胜。
【原文】
“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
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静,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
人之垒,去九百步外,偏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


88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
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
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此五行之符,
佐胜之征,成败之机。”
武王曰:“善哉!”
太公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敌人惊动则听之: 闻鼓之音者,角也;
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
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
之符也。”
【译文】
“古时三皇用‘虚无’克制刚强,当时无文字,一切都
按五行生克之法行事。五行生克的法则是天地演变的自然
法则,六甲之分是非常微妙的,其方法是:当天气晴朗,没
有阴云风雨的时候,半夜派遣轻骑前往敌人营垒,距敌九
百步外,都拿着律管对着耳朵,对敌营大声疾呼,以惊动
敌人。敌方会有回声反应于律管中,反应来的声音很微弱。
如果有角声回应于律管中,白虎神当位,应从西方去攻打
敌人;如果有徵声回应于律管中,玄武神当位,应从北方
去攻打敌人;如果有商声回应于律管中,朱雀神当位,应
从南方去攻打敌人;如果有羽声回应于律管中,勾陈神当
位,应从中央去攻打敌人;所有律管都没有回声是宫声的


89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反应,青龙神当位,应从东方去攻打敌人。这是五行相生
相克的辅助制胜的象征,是胜败的先兆。
武王说:“说的好啊!”
太公说:“微妙的律音,都有外在的征候!”
武王说:“用什么办法知道它呢?”
太公说:“当敌人惊动时,就细心地倾听并细致观察。
听到鼓声的角声的反应;见到火光是徵声的反应;听到金
属予戟的声音是商声的反应;听到敌人呼啸的声音是羽声
的反应;敌寂静无声是宫声的反应。这五种音律与外在的
音色是相符合的。”
兵征第二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
胜负之征,为之奈何?”
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败
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
卒所告。凡三军说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
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征也。三军数
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
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
“三军齐整,陈势已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
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


90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行陈不固,
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之利,士卒恐惧,气绝而
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
之声湿如沐,此大败之征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在战前先知敌人的强弱,见到胜
败的徵候,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胜败的徵候,首先是从敌人精神上表现出来,
明智的将帅能够察觉它,但能否根据征兆打败敌人,则在
于人的主观努力。谨慎地侦察敌人出入进退的情况,观察
它的动静,考察其言语的吉兆、凶兆和士卒们相互议论的
事情。凡是三军喜悦,士卒畏惧法纪、尊重将帅命令,相


91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互间为破敌而高兴,相互间以勇猛相传颂,相互间以威武
为美善,这是军队战斗力强的征兆;如果三军不断地受惊
吓,士卒散乱不整,相互以敌人的强悍来恐吓,相互传播
不利于战斗的消息,相互探听消息,谣言不止,将士互相
欺蒙,不畏惧法令,不尊重将帅,这是军队虚弱无力的征
兆;三军上下步调一致,阵势坚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
大雨有利的气候条件,三军不待命令而旌旗前指,金铎之
声高扬而清晰,鼙鼓之声婉转而响亮,这些都是得到神明
的帮助,将要取得大胜的征兆;行阵不稳固,旌旗纷乱且
互相缠绕,又逆着暴风骤雨的不利条件,士卒恐惧,士气
衰竭而涣散,军马惊骇乱跑,兵车断轴,金铎之声低沉而
混浊,鼙鼓之声沉闷而不响,这是大败的征兆。
【原文】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
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必降;城之气出
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
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之上,军必
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兵长久。凡攻城围邑,过
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
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凡是攻城围邑,如果城上的云气是死灰色,城可被毁


92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灭;如果城上的云气出而向北,城可被攻克;如果城上的
云气出而向西,城就必定投降;如果城上的云气出而向南,
城就坚不可破;如果城上的云气出而东,该城就不可进攻;
如果城上的云气出而又入,守城的主将必然逃亡败北;如
果城上的云气出而覆盖我阵地之上,对我军必定不利;如
果城上的云气高升而不停止,是用兵长久的征兆。凡攻城
围邑,如果超过十天不打雷下雨,就应迅速撤去,该城中
必定有贤能的人辅佐。这样,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可进攻就
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的道理了。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农器第三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
可无修乎? 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天下和平稳定,国家没有战事发
生。那么作战时所用的各种进攻器械,可以不进行整治吗?
用于防守抵御的各种武器装备,可以不设置吗?”
【原文】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
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之


93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具,其矛戟也;蓑薜簦笠者,其甲胄干也;镢锸斧
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
其伺候也;妇人织,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
也;春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
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
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
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其廪库
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
【译文】
姜太公回答说:“作战时用以进攻和防御的各种兵械,
都可以在农户的日常劳动中发现。那种形状像犁,用来翻
土的耒耜,可看作是抵御敌军的行马和木蒺藜。牛车、马
车,可看作是营垒和遮掩防身的大盾牌。锄头和,可看作
是矛和戟。蓑衣、雨伞和斗笠,可看作是护身服、头盔和


94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盾。头、铁锹、斧、锯和杵臼,都可看作是攻城时使用的
武器。牛马,可使用来运送粮食资财。鸡犬,可看作哨兵
进行站岗。妇女从事纺织,可看作制造旌旗。男人对土地
进行平理修整,可看作攻城。春天时铲除杂草荆棘,等于
同兵车骑兵作战。夏天时除去田地中的野草,等于同步兵
作战。秋天时收割庄稼砍伐柴木,等于军队中的粮草储备。
冬天时要充实粮仓,等于准备好进行长期的坚固防守。农
户要编制户籍,进行管理,相当于军队中纪律的约束,并
使用号令统一行动。每一里设有吏,上面还设有官长,他
们就相当于军队中的将帅。里的周围建有低矮的墙,它们
之间的界线不可随意越过,相当于军队中分配为不同的编
制,不得相互混淆。输送粮食,储藏草料,相当于充实粮
仓府库。春秋之时修筑城墙,挖掘沟渠,相当于军中挖战
壕,建营垒。
【原文】
“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
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究其处所。丈夫治
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因此说用兵所应具备的各种器械,都可在农户的日常
劳动中发现。善于管理国家的,就充分利用农户所从事的
日常劳动。所以必须保证人民喂养的六畜能够顺利生长,


95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必须保护人民适时地开垦田地,必须为人民规划好居住的
场所。规定好每名男子耕种田地的额定亩数。每名妇女纺
织布帛的额定尺数。这些都是富国强兵的根本方法。”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虎韬
军用第三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
科品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 夫攻守之具,各有科
品,此兵之大威也。”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有成就王业之志的国君兴兵发动
战争,要为军队配置武器装备,还有用以攻守的各种器械,
它们的品种与数量多少,是不是有一定的标准?”
姜太公回答说:“大王您提的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军队
中用来攻守的器械,分别有不同的种类,这对于全军的战
斗力有很大影响。”
【原文】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冲


96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一车二十四人,
推之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
陈,败强敌。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乘,材士强弩
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自副,陷坚陈,败
强敌。提翼小橹扶胥一百四十具,绞车、连弩自副,以
鹿车轮,陷坚陈,败强敌。
【译文】
周武王说:“我愿听您讲一讲。”
姜太公回答说:“大凡用兵作战,所需要的兵器武备的
大概数目,每统率甲士一万人,应该具备:三十六辆武冲
大扶胥,两侧由勇敢精锐的兵士持强弩和矛戟进行护卫,
每车载有二十四人,高达八尺的车轮需使用人力推动,车
上置有旗鼓,便于进行指挥,兵法中称这类兵车为震骇;可
用它攻取牢固的阵势,打败凶猛的敌人。七十二辆武翼大
橹矛戟扶胥,两侧也是由勇猛精锐的兵士持强弩和矛戟进
行护卫,车轮五尺高,车上配有作为辅助装备的绞车和连


97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弩;可用它攻取牢固的阵势,打败凶猛的敌人。一百四十
辆提翼小橹扶胥,车上设有绞车、连弩作为辅助装备,车
轮较小,和鹿车相同;也可以用来攻破坚固的阵势,击败
强大的敌人。
【原文】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
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
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昼则以绛缟,长六尺,广六
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
陷坚阵,败步骑。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
载,可以击纵横,可以败敌。辎车骑寇,一名电车,兵
法谓之电击,陷坚阵,败步骑。寇夜前来,矛戟扶胥
轻车一百六十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
陷坚阵,败步骑。”
【译文】
三十六辆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两侧由勇猛精锐的兵士
持强弩和矛戟进行护卫,车上设置了飞凫、电影作为辅助
装置;飞凫,指的是一种红杆白羽的箭,箭头是用铜制成
的;电影,指的是一种青杆红羽的箭,箭头用铁制成;白
天车上飘着红绢,长六尺,宽六寸,称作光耀,夜晚车上
飘着长六尺、宽六寸的白绢,称作流星;可用来攻取牢固
的阵势,击退敌军的步兵和骑兵。三十六辆大扶胥冲车,车
上配有威猛的螳螂武士,这种车可以横冲直撞,击败强大


98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的敌人。辎车骑寇,又称作电车,兵法上称之为电击;可
用来攻取牢固的阵势,击败敌军的步兵和骑兵。一百六十
辆矛戟扶胥轻车,车上有威猛的螳螂武士,兵法上称这种
车为霆击;可用来攻取牢固的阵势,击败敌军的步兵和骑兵。
【原文】
“方首铁维,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
百枚,一名天; 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
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越;方首铁锤,重八斤,
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锤。败步骑群寇。飞
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千二百枚,
以投其众。”


99 ◆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头部大的方头铁棒,十二斤重,柄长达五尺以上,总
共一千二百根,又称天(棒);大柄的斧子,斧刃长八寸,
八斤重,柄长达五尺以上,总共一千二百把,又称天越
(钺);方头的铁锤,八斤重,柄长达五尺以上,总共一千
二把,又称作天锤;这三种兵器可将敌军中的步兵、骑兵
都击败。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达六尺以上,可
以通过投掷来击伤敌兵。
【原文】
“三军拒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广二丈,百二十具,
一名行马,平易地以步兵败车骑。木蒺藜,去地二尺
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轴旋短
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败步骑,
要穷寇,遮走北。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
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步骑。突暝前来促
战,白刃接,张地罗,铺两镞蒺藜,参连织女,芒间
相去二寸,万二千具。旷野草中,方胸矛,千二百
具。张矛法,高一尺五寸。败步骑,要穷寇,遮走
北。狭路微径,地陷铁械锁,参连,百二十具,败步
骑,要穷寇,遮走北。”
【译文】
“军队中用来御敌固守的械具:木螳螂剑刃扶胥,有二
丈宽,共一百二十辆,又称作行马,步兵可通过在平地上
10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使用它来击毁挫败敌军的兵车和骑兵。木蒺藜,要使其铁
刺置于离地二尺五寸的地方,它可用来打败敌军的步兵和
骑兵,阻拦攻击穷途末路、奔走逃窜的敌人。轴旋短冲矛
戟扶胥,一百二十辆,当年黄帝就是用它来大败蚩尤氏的,
它能够用来击败步兵和骑兵,阻挡、攻击穷途末路、奔走
逃窜的敌人。在一些狭窄的小道间,铺设铁蒺藜,刺有四
寸长,身宽达八寸,一串的长度达到六尺以上,总共一千
二百串,可用来打败步兵和骑兵。天黑之时敌人前来交战,
敌我双方白刃相接,可在此时辅设地网,放置两镞蔟藜,织
女也置于其间,刺之间的距离为两寸,共一万二千个。在
空旷广阔的原野上,适合使用方胸矛,一共一千二百支;
放置矛的方法,是使矛尖距离地面一尺五寸;可用其来打
败步兵和骑兵,阻拦、攻击穷途末路、奔走逃窜的敌人。在
狭窄的小道上,将铁锁链埋于地面浅层处,一共一百二十
条错节相连的锁链,可用其来打败步兵和骑兵,阻拦、攻
击穷途末路、奔走逃窜的敌人。


10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垒门拒守:矛戟小橹十二具,绞车、连弩自副。三
军拒守:天罗、虎落、锁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
尺,百二十具。虎落剑刃扶胥,广一丈五尺,高八尺,
五百二十具。”
【译文】
“在营房门口用以御敌防守的兵械:十二辆矛戟小橹,
车上备有绞车、连弩作为辅助装置。用来保护营房的兵械:
宽为一丈五尺,高为八尺的天罗虎落锁链,一百二十具;
宽为一丈五尺,高达八尺的虎落剑刃扶胥,五百二十辆。
【原文】
“渡沟堑: 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
转关辘轳, 八具, 以环利通索张之。渡大水: 飞江,
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天
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环络自副,三十
二具。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潢,一名天舡。”
【译文】
“渡沟堑所需器具:飞桥,宽为一丈五尺,长为二丈以
上,并配有转关辘轳八架,用连环铁索加以铺设。渡大江
大河所需器具:飞江,宽为一丈五尺,长达二丈以上,一
共八架,用连环铁索加以铺设;天浮铁螳螂,为内方外圆
形,直径有四尺以上,置有铁环绳索等辅助装置,一共三
10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十二个。用天浮铁螳螂连接飞江,能够渡过大江,称作天
潢,又叫作天舡。
【原文】
“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环利铁锁,长二丈以上,
千二百枚。环利大通索,大四寸,长四丈以上,六百
枚。环利中通索,大二寸,长四丈以上,二百枚。环
利小微缧,长二丈以上,万二千枚。天雨盖重车上板,
结,广四尺,长四丈以上,车一具,以铁张之。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镢,刃
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铜筑固为垂,长五
尺以上,三百枚。鹰爪方胸铁杷,柄长七尺以上,三
百枚。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两枝
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芟草木大镰,柄长七
尺以上,三百枚。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
枚。委环铁,长三尺以上,三百枚。大锤,重
五斤,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具。”
【译文】
“安营扎塞于山野林间时,要建成绕有竹篱的营寨所需
器具:环利铁锁,长二丈以上,共一千二百枚。环利大通
索,环四寸大,长四丈以上,共六百枚。环利中通索,环
二寸大,长四丈以上,共二百枚。环利小微缧,长二丈以
上,共一万二千枚。天雨盖,也就是重型兵车上覆盖车箱


10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的木板,是用麻绳连接的,排列成齿状,立于营房前,每
块板宽四尺,长四丈以上,每辆兵车上一块,用铁桩子固定。
“伐木大斧,重达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一共三百把。
,刃宽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一共三百把。铜筑,附耳
牢固,长为五尺,一共二百个。鹰爪方胸铁耙,柄长为七
尺以上,一共三百把。方胸铁叉,柄长为七尺以上,一共
三百把。用以清除草木用的大镰,柄长为七尺以上,一共
三百把。大橹刀,重八斤,柄长为六尺,一共三百把。上
连有铁环的铁桩子,长三尺以上,一共三百个。砸击铁桩
用的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一共一百二十把。
【原文】
“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橹二千,矛二千。修
治工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
数也。”
武王曰:“允哉!”
10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一万名甲士中,有六千名使用强弩,两千名使用戟橹,
另外两千名使用矛盾。而且,要整修各种类别的武器械具,
打磨兵器,还需能工巧匠三百名。我以上所说的这些,就
是兴兵打仗时所需各种兵械的大概数目。”
周武王说:“您说得太对了!”
三陈第三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地陈、人陈,
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时有所谓天阵、地阵、人阵,是
怎么回事呢?”
【原文】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向一
背,此谓天陈;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
谓地陈;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谓人陈。”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说:“根据日、月、星辰,北斗星在我左右前后的
运行情况及相互关系来布阵的,就叫做天阵。利用丘陵、水


10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泉及我前后左右的地形条件布阵的,就叫做地阵。根据所
使用的兵种和战法的不同来布阵的,就叫做人阵。”
武王说:“您讲得好啊!”
疾战第三十三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
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
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
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
中军迭前迭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10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如果敌人包围了我军,切断我军前后
左右的联系,又断绝了我军的粮道,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这是处境最困难的军队。此时,急速突围就
能胜利,行动迟缓就要失败。像这样的处境,要把军队布
置成‘四武冲阵’,前后左右都布置戎车作护卫,先用强大
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打乱敌军的部署,然后迅速突击,这
样就可以畅行无阻地突围了。”
武王说:“如果我军已突出重围,想要乘势击败敌军,
取得胜利,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应以我左军迅速向敌左翼出击,以我右军迅
速向敌右翼出击,不可与敌人争夺道路,并用中军作主力
向敌军轮番突击,或击敌前,或抄敌后,敌军虽多,也能
打败他。”


10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必出第三十四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
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
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
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持玄旗,操
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
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
陈毕徐引,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
橹以备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
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
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
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带领军队深入敌国领土,而
被敌人四面围困,并将我军的退路切断,隔断我军的军粮
供给。敌军却兵多粮足,并且依恃艰险地势设置了牢固的
阵地。此时,我军若想突围成功,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突围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应有必备的
武器兵械,而以英勇奋战最为重要。若能细心地观察到敌
人设防薄弱,没人守护的地方,突围成功就可实现。如果
10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要进行突围了,军中将士都要手拿黑旗,携带器械,嘴里
衔枚,在晚上突围。应挑选那些勇猛威武,腿脚麻利,善
于奔跑,勇于冒险的士兵充当先锋军,荡平壁垒,为我大
军开道,充当伏兵的精兵持强弩位于队伍后部,队伍中间
安排疲弱兵士和兵车、骑军。阵列摆好之后,缓缓地开始
行动,要谨慎,避免自己队伍中发生混乱。队伍前后都以
武冲大扶胥作拒守之用,左右以武翼大橹进行防御。若敌
人被惊动,队伍无法继续前进,作为先锋军的勇猛威武、善
于奔跑、富有冒险精神的士兵就应迅速出击,疲弱兵士与
兵车、骑兵紧紧跟随其后,持强弩的精兵隐藏埋伏起来。确
实发现敌军前来追击,伏兵就从后面迅速袭击他们,并且
大都拿着火把和战鼓,使敌军产生我方人数众多的错觉,
仿佛大军突然间从地下钻出,从空中降下。我军将士奋勇
作战,这种攻势谁也无法抵挡。”


10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
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
戒,险塞尽守。车骑要我军,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
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我
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
燔吾辎重,烧吾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
死。已出,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
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用以火为记,先出
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陈。如此,则三军皆精锐
斗勇,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周武王接着问:“如果突围时前方有大河、广堑、深坑,
我方军队想要渡过去,但没有备好船只。敌军用以防守的
壁垒,拦截在前方,又切断了我军退路,敌军的侦察人员
时时保持高度警戒,险要之处也都派人把守。他们的兵车、
骑兵阻拦我军,勇猛的士兵又攻袭我军后部。遇到这种情
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像大河、广堑、深坑这些地方,敌军
常常不进行防守;即使有人防守,人数也不多。遇到这种
情况,可借助飞江转关和天潢使我军渡过去。指派勇猛善
11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战的精兵按照军令指示,径直冲入敌阵,都要竭尽全力拼
一死战。先焚烧掉各种非必备的军用物资和粮食,明确地
通告全军将士:军情紧迫,必须英勇作战,才可生存;若
不英勇作战,必将是死路一条。等到突围出来以后,就命
令跟随主力的后继部队燃起大火堆,派人远远地侦察敌情,
必须利用草木、坟墓等险要地势来秘密安排。敌军派来追
击的兵车和骑兵,发现这种情况后,必定不敢再长驱直追。
继而我军就用火堆作为标记,此后率先突围的军队,命令
他们行进到火堆旁就停下,组成四武冲阵。假如能做到这
些,全军官兵都勇猛善斗,这种气势就是任何人也无法阻
挡的。”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11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军略第三十五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
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
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
欲必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诸侯国境内,遇到深溪、大
谷、难以通过的河流,我军还没有全部渡完,可是天却降
暴雨,洪水大涨,后边的军队与前军被水隔断,既没有船
只、桥梁,又没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资。我想要三军都渡过
去,应该怎么办呢?
【原文】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
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
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临
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军行止,则有武
冲、大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冲
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
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旗旌;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
鼓,振鼙铎,吹鸣笳;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
11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轳、; 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
有浮海、绝江。三军用备,主将何忧!”
【译文】
太公说:“凡统帅大部队行动,如果计划不事先制定,
器械不预先准备,士兵半时训练不实在,动作不熟练,这
样的军队是不能称为王者之师的。凡军队在重大行动的时
候,都要事先学会使用各种器械。如果要攻城围邑,就要
用‘’、‘临车’、‘冲车’;要观察敌人城内的情况,就
要用‘云梯’、‘飞楼’;三军行进或驻扎,就要用‘武冲’、
‘大橹’等战车在前后掩护;断绝交通,阻断街道,就要
用勇士持强弩,控制、守卫两侧;设置营垒,就要在四周
布设‘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等障碍器材;白
天就登上云梯远望,设五色旌旗报告敌情;夜晚就点燃众
多的烟火,并击响‘雷鼓’,敲动鼙鼓,摇动大铎,吹响胡
笳;越沟堑,就要用‘飞桥’、‘转关’、‘辘轳’、‘’;渡
大河,就要用‘天潢’、‘飞江’;逆流而行,就要用‘浮海’、
‘绝江’等器材。军队需用的器械都齐备了,主将还有什么
可忧虑的呢?”


11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临境第三十六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
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
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
列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
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
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
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
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
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
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
战,敌人必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与敌军在国境线上相峙,敌人可
以来攻我军,我军也可以去攻敌军。双方阵势都很坚固,没
有哪一方敢首先采取行动,我想去袭击敌人,但又顾虑敌
人前来袭击我军,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把我军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命令前军深
11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挖沟堑,高筑壁垒,不可出战,布列旌旗,敲响鼙鼓,作
好周密的准备;命令后军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知道我军
企图;派遣中军精锐的将士偷袭敌人其中一部,出其不意,
攻敌不备,敌人不了解我军情况,就不敢前来进攻了。”
武王又问:“假如敌人已经探明了我军情况,了解了我
军的意图,我军一有行动,敌军就知道我军要干什么,敌
人的精锐士卒埋伏于深草之中,拦截我军必经的隘路,袭
击我军防备不周的地方,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命令我前军,每天都出去向敌人挑战,以懈
怠敌人的斗志;命令我军中的老弱士卒,拖曳树枝、扬起
灰尘,击鼓呐喊,往来不停,有时出现在敌人左边,有时
出现在敌人右边、距离敌人不要超过百步。如此反复,敌
人的将帅必定产生疲劳,敌兵必会产生恐惧。这样,敌人
就不敢前来了。我军不停地来往袭扰敌人,有时袭击其内
部,有时打击其外部,全军迅猛发起攻击,敌人必定失败。”


11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动静第三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之军
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
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
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
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
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必骇,众寡不相救,贵贱
不相待,敌人必败。”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假如领兵深入敌国领土,敌我双
方势均力敌。两军对峙,士兵的多寡与军队实力的强弱都
旗鼓相当,因而都不敢首先进攻。我想使敌军统帅恐惧,让
他们的士兵心怀悲伤而削弱士气,从而无法排成坚固的行
列与阵势,使其队伍后列的士兵想趁机逃走,前列的士兵
不时地回头张望;我军趁着鸣鼓号呼之时发动进攻,敌人
于是败阵而逃。这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遇到这种情形,就应派一支步兵,埋
伏在距离敌人十里的道路两侧,还要派兵车和骑兵埋伏在
距敌军百里的地方,一会儿出现在敌军之前,一会儿又出
现在敌军之后。要多多备好旌旗,多多使用金鼓。敌对双
11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方一交战,鼓声与各种噪杂声同时响起。敌军将帅一定惊
恐,士兵也一定惧怕,敌军队伍的人数不论是多是少,均
不能相互援救,将士不管身份贵贱,都自顾抱头鼠窜,不
能相互援助,敌人必遭失败。”
【原文】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
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
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 如此者,先战五日,发
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以待之,必于
死地与敌相避。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
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
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周武王说:“观察敌人周围的地势,不适合于我军在其
两侧设下埋伏,我们的兵车和骑兵也不能在敌军面前前后
运动。敌军了解到我军的策略,提前准备好一切。这使得
我军士兵悲伤忧虑,将帅恐慌,此时若与敌人交锋,是无
法取胜的。那么又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大王您所提的这个疑问多么深奥啊!
在这种情况下,交战前五日,就应先派出侦察兵,远去打
探敌人动静。确实观察到敌人在向我军行进,就要埋伏好


11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等候敌军的到来,必须使敌军在其无法逃脱而对我军有利
的险要之地与我军碰面。我军要在远处竖立起旌旗,布置
的行列和阵势要稀疏。前军必须要迅速地冲锋在前,与敌
军接触,交火后就鸣金收兵,立即撤退,后退到三里的时
候,再调头进行回攻,与此同时,伏兵也发起进攻,有从
敌人两侧攻击的,有从正面和背面攻击的。全军将士英勇
作战,敌人必定败退而逃。”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金鼓第三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
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
塞不守,斥候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
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11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诸侯国境内,敌我兵力相当,
适值严寒或酷署季节,或者日夜大雨,旬日不止,致使沟
垒崩塌,山险要塞失去守御,斥堠麻痹懈怠,士卒疏于警
戒,敌人乘夜前来,我三军毫无防备,上下乱作一团,应
该怎么办?”
【原文】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
谁何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勿令乏
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诫而约之,各慎其处。
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
我锐士,随而击之。”
【译文】
太公说:“军队有了戒备,就能巩固;若懈怠,就会失
败。命令我军营垒之上,稽查诘问的声音不绝,哨兵手执
令旗,与或垒内外联络,再以号令相传送,金鼓之声不可
断绝,对外表示已作好战斗准备。每3000人编为一屯,谆
谆告诫,严加约束,使各自谨慎守备。敌人如果来犯,看
到我军戒备森然,即使来到我军阵前,也必会退去。这时,
我军应乘敌军力尽气衰之时,派遣精锐的士卒紧随敌后猛
击敌人。
【原文】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
11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
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
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
前,敌人必败。”
【译文】
武王问:“敌人知道我军随后追击,而予先埋伏下精锐
士卒,然后伪装败退不止,当我军进入敌人设伏的地区后,
敌人就回过头来,配合其伏兵攻击我军,有的攻打我军前
部,有我袭击我军后部,有的迫近我军营垒,从而使我军
大为恐慌,自相惊扰,行列混乱,各自擅离在阵中的位置,
对此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把部队分成三部分,分头跟踪追击敌人,但
不要进入敌人的设伏区,三队要同时到敌人的设伏区,有
的攻击敌人的前后,有的攻击敌人的两侧,要严明号令,迅
速出击,这样,敌人必被打败。”
12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绝道第三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守,敌
人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战则不可胜,欲守则
不可久,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诸侯国境内,与敌对峙,这
时敌人断绝了我军粮道,又迂回到我军后方,我军想同敌
军交战怕不能取胜,要坚守又担心不能长久,对此应该怎
么办?”
【原文】
太公曰:“凡深入敌人之地,必察地之形势,务求
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
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固,敌
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译文】
太公说:“凡是深入敌境,必须察明地理形势,务必占
据有利地形,依托山林、险阻、水源、林木以求阵地的巩
固,严守关隘桥梁,还要了解城邑、丘墓等有利地形。这
样,我军防守就能坚固,敌人既不能断我粮道,又不能迂
回到我军后方。”


12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林、广泽、平易之地,吾盟
误失,卒与敌人相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
人翼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
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又置
两踵军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
后相救,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说:“我军通过大森林、宽阔的沼泽和平坦的地段
时,盟军失误未到,突然与敌人相遭遇,如果进攻则不能
取胜,如果防守又坚守不住,敌人包围了我军两侧,迂回
到我军前后,三军大为恐慌,对此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统军作战的方法,应先向我前进远方派出侦
探,深入敌境200里,弄清敌人所在的位置。如果地势对
我军不利,就用武冲战车在前面推进,并派两支后卫部队
殿后,后卫部队和主力远的可达百里,近的相距50里,一
旦有紧急情况,前后方可以互相救援。我三军如能经常保
持这种完善而巩固的部署,必定不会受到创伤和失败。”
武王说:“您讲得好啊!”
12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略地第四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
下。其别军守险,与我相距。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
军卒至而击我,中外相合,击我表里,三军大乱,上
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
其内外。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我军对敌作战获胜,并趁机
深入,试图占领敌军国土,但有防护森严的大城阻挡而难
以攻克。另外一支敌军拒守在城外一险要地势,以抵抗我
军。我想发兵围攻城邑,但又担心城外那支敌军突然前来


12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攻打我军,敌人内外相呼应,使我军腹背受敌,全军一片
混乱,将士都惊恐畏惧。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通常围城攻邑,一定要调遣兵车、骑
兵驻扎在距城较远的地方,警卫戒备,封锁隔绝城内与外
面的一切联系。城中敌军粮食断绝,外面的粮食又运不进
去。因而城中军民会感到恐慌,敌军将领一定投降。”
【原文】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
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
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
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
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入山林,即归大
邑,走其别军。车骑远要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
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
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
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
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
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如此则天下和服。”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周武王又问:“城中敌军粮食被断绝,城外粮食又不能
12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运进去,敌军就暗地里约下盟誓,彼此间进行秘密谋划,深
夜之时那些已经无路可走的敌军发起了突围的殊死战斗。
他们的兵车、骑兵和精锐士兵都一齐发动进攻,有的冲入
我军内部,有的从外部攻击我军。我军士兵都感到迷惑不
安,全军呈现一片失利慌乱的局面。这时又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把全军分作三部
分,谨慎察看挑选有利地形进行驻扎。认真了解敌军其他
部队的方位以及他们周围所占据的城堡等防御要点,要为
城中被围的敌军专门留一条没有设防的通道,来诱惑他们
逃跑,但千万要准备妥当,以免有闪失。最先逃出的敌军
都很惊恐,他们不是躲藏于深山老林中,就是逃往附近有
敌军驻守的城堡,或投奔其他敌军。我军的兵车、骑兵应
布置在远处进行拦截,不能让这些最先出逃的敌军真的成
了漏网之鱼。城中的敌军以为最先逃的敌军已经打通了逃
路,他们的精兵强将一定会接踵外逃,城中只留下一些老


12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弱伤残。这时,派遣我军兵车、骑兵长驱直入,而那些接
着出逃的敌军必定不敢迎战我军,只得返回城中。我这要
慎重,不要同他们作战,仍继续封锁其粮道,围困他们,要
持续一段日子。城中敌军必无奈而降服,但我军应做到不
焚烧他们积累贮存的物品,不损坏他们的房屋,不乱砍他
们的墓地的林木和社神庙旁边的树丛,不要杀死已经归降
的敌军,也不要杀死被活捉的敌军,把我军的仁慈义气表
现给他们,并以宽厚之德对待他们。对他们说:‘一切罪过
都由那个昏庸无道的君主来承担。’如果能做到这些,天下
人就会和顺诚服。”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火战第四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
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
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
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对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
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
人若至,则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敌人之来,犹
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
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12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带领军队深入敌军国土,行
进到满目荒草的地方,我军前后左右都被茂密的草丛所围
绕。此时军队行程已达数百里,人困马乏,需要休息。敌
人借天气干燥和风势较大的有利时机,在我军上风处纵火
烧草,并有大量的兵车、骑车和精锐士兵埋伏于我军背后。
我军将士都深为恐惧,奔散而逃。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
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在这种情况下,应借助云梯、飞楼来
登高远望,仔细地观察周围动静。看到起火后,应立即焚
烧我军营前较远处的草丛,(而在此之前,还要在紧靠营地
的前面整理出一片干净空地,以阻绝火势蔓延),还要焚烧
下风处的草丛。若是前方的敌军发动攻击,我军就退却到
焚烧后的黑地上顽强防守,若是后方的敌军发动攻击,由
于他们位于我军下风处,当他们发现火起,必定转身退兵。
我军固守着黑地,左右有强弩和精锐士兵护卫,而且已将
前后的草地焚烧掉,做到这些的话,敌人是难以损伤我军的。”


12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我军,
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阵,强弩翼吾左右。其
法无胜亦无负。”
【译文】
周武王又问:敌人不仅焚烧我军左右,而且还焚烧了我
军前后,烟雾弥漫,笼罩了我军,敌人先我一步抢占了黑
地,并发起攻势。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接着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摆成四武冲阵,
使用强弩来防护两侧,这种方法虽不能够获胜,但也不会
导致失败。”
12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垒虚第四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
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
士卒,则知其去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才能知道敌人营垒的虚实和敌军
来来去去的调动情况呢?”
太公说:“将帅必须上知天时的顺逆,下知地理的险易,
中知人事的得失。登高了望,以观察敌人的变动;从远处
眺望敌人营垒,便知道他们内部的虚实;观察敌人士卒的
动态,就知道敌军调动的情况。


12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
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卒去
不远,未定而复返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
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陈必乱。如此者,急出兵
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译文】
武王问:“用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呢?”
太公说:“如果听不到敌营的鼓声,也听不到敌营的铃
声,了望敌营垒上有许多飞鸟而不惊惧,空中也没有烟尘
飞扬,就可以判断必然是敌人用木偶人守营来欺骗我们。
如果敌人仓猝撤退不远,没有多远又回来了,这是敌人调
动军队太忙乱了。太乱,前后就没有铁序,没有秩序,行
列就会混乱。像这种情况,就可以急速出兵打击他,即使
是以少击众,也一定会取得胜利。”
13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豹韬
林战第四十三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大林,与
敌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便兵所处,弓弩为
表,戟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
置旌旗,谨敕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带领军队深入敌国领土,遇
到大面积的林地,我军和敌军分别占据一部分林地进行对
抗。我希望做到采取守势能牢不可摧,采取攻势能获全胜,
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可以让全军士卒组成许多四武冲阵,
安排在方便进行作战的地方,每一个四武冲阵外围都置有
弓箭手,内部有持矛戟和盾的士兵。清除掉部队四周的杂
草丛木,尽量使道路变得广阔,有利于进行作战。将旗帜
竖立于高处,谨慎传令于全军将士,严防敌军掌握我们内
部军情,以上这些就是在林间战斗应做的准备。
【原文】
“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木疏,以


13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骑为辅,战车居前,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林多险
阻,必置冲阵,以备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
将可走。更战更息,各按其部。是谓林战之纪。”
【译文】
“林间战斗的规则,是将我军中使用矛戟的士兵,编制
成五人一伍的小分队。林间树木较为稀疏的地方,可以使
用骑兵作为辅助,兵车行进在最前列,发现形势有利于我
军就进行战斗,看到形势对我军不利就停止前进,避免交
战。在林木密集、地势险要的环境中,必须设置四武冲阵,
以防备我军前后。全军能够英勇作战,即使敌军人数众多,
其将领也会战败而逃。我军各部分轮流作战,轮流休息。这
些就是林间战斗的准则。”
13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突战第四十四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
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
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
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
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
将可虏。”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敌军长驱直入攻打我国,侵
占掠夺领土,驱赶牛马,他们大军聚集,逼进我军城下。我
军将士万分恐慌,我国百姓被敌军捆缚扣押,劫为俘虏。我
希望采取守势能牢不可摧,出战迎敌能获胜,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这种突然发动攻击的敌军,称为突兵。
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时间稍长,敌军牛马必定没饲料可吃,
士兵也没军粮可食,只有急速地发动攻击。这时命令我军
另外一支驻守在远处城邑的队伍,挑选其精锐士兵,迅速
向敌军后部发起攻击,预先要认真计算好日期,必须同城
中守军会合在无月光的晦日夜晚,以便联合发起对敌军的
内外夹击。全军将士英勇作战,即使敌军人数众多,也可
生俘其将帅。”


13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
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
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
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
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
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
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
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
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
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周武王又问:“假如敌军分成三四部分,有的仍旧进攻,
夺取我国领地,有的就驻扎下来,抢掠牛马。敌军的大部
队还没全部到达,就先派遣小部分兵力逼近我军城下,引
起我军惊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先要仔细观察敌军动静,如果敌军没
有全部到达,就要做好一切战前准备,等待敌军的到来。在
距离城邑四里的地方营建一壁垒,金鼓旌旗都排列展放在
上面。另外派遣一支军队作为伏兵。命令我军垒上应多备
强垒,而且每百步设置一突门,突门处都安置有行马,兵
13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车、骑兵都排列在垒外,英勇威武的士兵都隐藏在垒内。如
果敌军发起攻击,就派出我军轻装士兵进行交战,然后假
装失败逃跑,与此同时,命令我守军在城上竖立起旌旗,击
响军鼓,完备一切防守措施。敌人会误以为我军大部分兵
力都用来守城,必定要进逼城下。这时再派出我军伏兵,有
的冲入敌人阵营内部,有的袭击敌人外侧。我全军将士英
勇作战,有的攻打敌军前部,有的袭击敌军后部,这种能
够使敌军中勇猛善战的来不及投入战斗、动作灵敏的来不
及逃走的作战方法,称为突战。即使敌军人数众多,他们
的将帅也会因战败而逃跑。”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13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敌强第四十五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军
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吾左,或
攻吾右,三军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
奈何? ”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兵深入诸侯国境内,与敌人突击部
队遭遇,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又是黑夜前来,有的
攻击我左翼,有的攻击我右翼,全军振动。我想做到,如
果作战能够取胜,如果防守能够巩固,应该怎么办?”
【原文】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震寇。利以出战,不可以
守。选吾材士强弩,车骑为之左右,疾击其前,急攻
其后,或击其表,或击其里,其卒必乱,其将必骇。”
武王曰:“敌人远遮我前,急攻我后,断我锐兵,绝
我材士,吾内外不得相闻,三军扰乱,皆散而走,士
卒无斗志,将吏无守心,为之奈何?”
【译文】
太公说:“这样的敌人叫做‘震寇’。对付这样的敌人,
我军以出战为利,不可以防守。须挑选勇士弓箭手,以战
13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车、骑兵为左右翼,迅速攻击敌人的正面,猛烈攻击敌人
的侧后,既要攻击敌人的外围,又要攻入敌人阵内,这样,
敌军必乱,敌军将领必然惊慌失措。”
武王说:“敌人在远处阻截我军前进,急速攻击我军后
方,截断我军精锐部队,阻绝我军增援的勇士,使我内外
失去联系,三军扰乱,纷纷离阵而逃,士兵没有斗志,将
吏无固守的信心,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原文】
太公曰:“明哉! 王之问也。当明号审令,出我勇
锐冒将之士,人操炬火,二人同鼓,必知敌人所在。或
击其表,或击其里,微号相知,令之灭火,鼓音皆止,
中外相应,期约皆当,三军疾战,敌必败亡。”
武王曰:“善哉!”


13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太公说:“高明啊!君王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
下,应当明审号令,出动我勇猛精锐肯冒险犯难的士卒,人
人手持火把,二人同击一鼓,必须探明敌人的准确位置,然
后发起攻击。有的攻击敌人的外围,有的攻入敌人的阵内。
部队佩带统一的暗号,熄灭火炬,停止击鼓,内外互相策
应,全军迅猛出击,敌军必定败逃。”
武王说:“您讲的太好了!”
敌武第四十六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卒遇敌人,甚
众且武, 武车骁骑绕我左右,吾三军皆震,走不可止,
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败兵’,善者以胜,不善
者以亡。”
武王曰:“用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诸侯国境内,突然遭遇敌人,
敌军人数众多而且勇猛,并以武冲战车和骁勇的骑兵包围
我军的两翼,我三军都为之震惊,纷纷逃跑,不可阻止,对
此该怎么办?”
13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太公说:“这样的军队,叫做‘败兵’。善于用兵的人可
因此而取胜,不善于用兵的人可因此而败亡。”
武王说:“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置呢?”
【原文】
太公曰:“伏我材士强弩,武车骁骑为之左右,常
去前后三里,敌人逐我,发我车骑,冲其左右。如此,
则敌人扰乱,吾走者自止。”
武王曰:“敌人与我车骑相当,敌众我少,敌强我
弱,其来整治精锐,吾陈不敢当,为之奈何?”
【译文】
太公说:“埋伏勇士、弓箭手,并以武冲战车和骁勇的
骑兵配置在两翼,伏击地点一般距我主力部队前后三里的
地方,敌人若来追击时,就用埋伏的战车和骑兵冲击敌军


13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的左右两翼。这样,敌人就会混乱,我军中逃跑的士卒也
会自动停止。”
武王说:“敌人与我军的战车、骑兵相遇,敌众我少,敌
强我弱,敌人前来,阵势整齐,士兵精锐,我军要与敌军
对阵交战却难以抵挡,应该怎么处置?”
【原文】
太公曰:“选我材士强弩,伏于左右,车骑坚陈而
处。敌人过我伏兵,积弩射其左右,车骑锐兵,疾击
其军,或击其前,或击其后,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说:“挑选我军勇士弓箭手埋伏于左右两侧,战车、
骑兵布成坚固的阵势进行防守,敌人通过我军的伏击圈时,
就集中强弩射击他的两翼,战车、骑兵、精锐的步兵乘机
迅速攻击敌军,有的攻击敌军的正面,有的攻击敌人的背
后。敌人虽然众多,也必定会被打败。”
武王说:“您说得太好了。”
14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鸟云山兵第四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高山盘石,
其上亭亭,无有草木,四面受敌,吾三军恐惧,士卒
迷惑。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诸侯国境内,遇高山巨石,
山峰高耸,没有草木隐蔽,四面受敌,全军恐惧,士兵迷
惑惶乱,我想做到,如果防守就能坚固,如果出战就能取
胜,应该怎么办?”


14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太公曰:“凡三军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
下,则为敌所囚。既以被山而处,必为鸟云之陈。鸟
云之陈,阴阳皆备。或屯其阴,或屯其阳。处山之阳,
备山之阴;处山之阴,备山之阳;处山之左,备山之
右;处山之右,备山之左。其山敌所能陵者,兵备其
表,衢道通谷,绝以武车,高置旌旗,谨敕三军,无
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陈,法
令已行,奇正已设,各置冲陈于山之表,便兵所处,乃
分车骑为鸟云之陈。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擒。”
【译文】
太公说:“军队驻扎在高山上,就容易被敌人所困;军
队驻扎在山下,就容易被敌人包围。我军既然在山地环境
下作战,就一定要布成鸟云阵。鸟云阵,于山南山北各个
方面都要戒备,军队可屯于山北,也可以屯于山南。我军
驻扎在山的南面,要戒备山的北面;军队驻扎在山的北面,
要戒备山的南面;军队驻扎在山的左面,要戒备山的右面;
军队驻扎在山的右面,要戒备山和左边。山上凡是敌人所
能攀登的地方,就要派兵警戒。对四通八达的道路和可以
通行的山谷,就用战车阻塞,要高挂旌旗,严令三军,不
可让敌人知道我军情况。这样就成了座‘山城’。部队的行
列已经排定,士卒已经各就各位,法令已经公布,奇兵正
14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兵已部署完毕,各部队都要编成‘冲阵’,配置在紧要的便
于作战的地方,再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阵,全军要迅速
猛攻,敌人虽然众多,其将领也可被我俘获。”
鸟云泽兵第四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临水相
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
其日则粮食少。吾居斥卤之地。四旁无邑,又无草木,
三军无所掠取,牛马无所刍牧。为之奈何?”
太公曰:“三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
者,索便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


14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带领军队深入敌国领土,与
敌军隔岸相对峙。敌人拥有充足的物资,而且人数众多,我
军却物资匮乏,兵力稀少,想要渡河去攻打敌军,但由于
军械不足,而不能进攻,想打持久战,但军粮短缺。我军
所在的地方是盐碱地,周围既没有城邑,也不生长草木,无
处供给军粮物资,牛马也无处放牧食草。遇到这种情况,应
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军队没有必备的军械,牛马没有足够
的饲料,士兵没有充足的军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寻
求便利的时机骗过敌人,急速转移撤离,并在大队人马之
后设置伏兵,抵御随后追击的敌人。”
【原文】
武王曰:“敌不可得而诈,吾士卒迷惑。敌人越我
前后,吾三军败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为主。必因敌使,精微
为宝。”
【译文】
周武王又问:“假如敌人没有上当受骗,我军士兵感到
很困惑。再加上敌军来回活动于我军前后,作进攻前的准
备,我军一片混乱,士兵惶恐而逃。这时,又应该怎么办呢? ”
姜太公回答说:“寻求出路的途径,主要依靠金银珠宝
来疏通。必须通过敌军使臣来行贿,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14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要秘密进行,做到滴水不漏。”
【原文】
武王曰:“敌人知我伏兵,大军不肯济,别将分队
以逾于水,吾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分为冲陈,便兵所处。须其毕
出,发我伏兵,疾击其后,强弩两旁,射其左右,车
骑分为鸟云之陈,备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见我战
合,其大军必济水而来。发我伏兵,疾击其后,车骑
冲其左右。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冲陈,便兵所处,
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陈。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
者,鸟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
武王曰:“善哉!”


14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周武王又接着问:“假如敌人知道我军有埋伏,就不让
大部队渡河,而是派将领率一小分队先渡河进攻,我军深
感恐慌。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姜太公回答说:“这时,把军队分解成若干四武冲阵,
布置在便利作战的地形中。等到渡河进攻的那支敌军小分
队全部过了河,就命令我军伏兵,迅速攻打他们后部,使
用两旁的强弩射击他们左右,兵车、骑兵组成鸟云阵,戒
备和防卫我军前后。隔岸的敌军发现我军和他们的小分队
交锋,其大队人马必然要渡河协助作战。再次发动我军伏
兵,迅速攻打他们后部,兵车、骑兵攻击其左右。即使敌
军人数众多,仍能将他们打败,致使其将领败逃。
“大凡用兵的关键在于,同敌军即将交锋的时候,一定
要使军队组成四武冲武,布置在便于作战的环境中,然后
将兵车、骑兵摆成鸟云阵。这就是用兵的奇妙之处。所谓
鸟云阵,指的就是像飞鸟行云一样,聚散无常,变化无穷。”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14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少众第四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
奈何?”
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伏于深草,要
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我打算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应
该怎样做呢?”
姜太公回答说:“要以少击众,必须在天色黄昏时,将
军队埋伏于深草之中,在险要的路段截袭敌军。要以弱击
强,必须得到大国的援助和邻国的支持。”


14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
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道,令过
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
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
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
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周武王又问:“假如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既没有深草,又
没有险要的地段,而敌军已经到达,那一刻又并非日落黄
昏时,我军既没有大国的支持,又没有邻国的救援。这时,
应该怎么办呢?”
14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姜太公回答说:“这时应虚张声势,进行引诱欺骗,来
迷惑敌军将领,使敌军自动迂回前进,恰好路经有深草丛、
我军设有埋伏的地方;还要使他们绕运路前进,正好与我
伏兵在天色黄昏时遭遇。敌人的先行部队尚未渡河,后继
部队尚未安营停宿时,发动我军伏兵,迅速攻击敌人左右
两翼,兵车、骑兵也出动攻打其前后。虽然敌人兵多势众,
但仍可以击败他们,逼其主将逃跑。能够恭恭敬敬地事奉
大国君主,谦逊有礼地对待邻国有才德的贤士,赠送丰富
的礼品,使用谦卑的语言。做到这些,就会得到大国的支
持和邻国的援助了。”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14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分险第五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遇于
险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敌右山而左水,与我分险
相拒,各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带领军队深入敌国领土,和
敌军相遇在地势险要之处。我军左面依山,右面傍水,敌
军右面依山,左面傍水,敌我双方分别占据一部分险要相
对抗。我希望采取守势能够牢不可摧,出战迎敌能够一举
取胜。应该怎么办呢?”
15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太公曰:“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处山之右,急
备山之左。险有大水无舟楫者,以天潢济吾三军,已
济者亟广吾道,以便战所。以武冲为前后,列其强弩,
令行陈皆固。衢道谷口,以武冲绝之,高置旌旗。是
谓车城。凡险战之法,以武冲为前,大橹为卫,材士
强弩翼吾左右。三千人为屯,必置冲陈,便兵所处。左
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并攻而前。已战者还
归屯所,更战更息,必胜乃已。”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姜太公回答说:“假如我军占据山的左侧,对山的右侧
就要迅速加强防备;假如占据的是山的右侧,对山的左侧
也要迅速加强防备。如果这个险要的地方有大河,但我军
又无船只,就要借助天潢帮助全军渡过河。已经渡过河的
军队要迅速开拓道路,创造有利于我军采取行动的环境。
将武冲大扶胥摆放在军队前后,再把强弩排列开来,使行
列阵势坚固;在一些要道、欲口,使用武冲大扶胥进行封
锁隔绝,还要将军旗高高竖起,这种使用兵车围绕进行防
御,构成像城堡一样的阵势,称为车城。
“一般在险要地区进行战斗的方法,要以武冲大扶胥作
为先锋出击,以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作为后卫,精锐士兵和
强弩用来护卫我军左右两翼。每三千人编为一屯,必须结


15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成四武冲阵,布置在方便进行作战的地方。左军在左路发
起进攻,右军在右路发起进攻,中军在中间发起进攻,他
们应并驾齐驱,共同前进。一部分参战队伍在作战一段时
间后返回驻屯休息,另有一部分接替战斗,他们轮流参战,
轮流休息,必须击败敌军取得胜利,才可停止作战。”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犬韬
分兵第五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
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主率军出征,三军分驻数处,主将
想约期会合协同作战,全军誓师,明定赏罚,应该怎么办?”
【原文】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
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期攻
城围邑,各会战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大将设营
而陈,立表辕门,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
先期至者赏,后期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
俱至,并力合战。”
15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太公说:“一般用兵的方法,由于三军将士众多,必然
有分散和集中作战的变化。主将要预先确定作战的地点和
日期,然后用战时公文晓喻诸将吏,约定围攻的城邑,各
军应集中的地点、开战的日期和部队进入指定位置的时间。
主将设营布阵,在营门立表,以测量时间,禁止行人,等
待各部队将吏前来报到。诸位将吏到达时,要核对他们到
达的先后,提前赶到的有赏,过期迟到的杀头示众。这样,
不论远近,都会迅速赶来会师,三军全部到达后,就能集
中力量与敌交战了。


15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武锋第五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
陈先锋,见可则击之,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
击之,敌人必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一条重要原则,必须有威武的
战车、骁勇的骑兵、能冲锋陷阵的精锐士卒,见敌人有可
乘之机就攻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时机才可以攻击呢?”
太公说:“我军想对敌人发动攻击,首先应仔细观察敌
军的‘14变’,当不利于敌人的14种情况出现时就攻击它,
敌人必定被打败。”
15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
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
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
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译文】
武王说:“能把这14种对敌不利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
太公说:“敌人刚刚集结,立足未稳可以打;敌军人马
饥饿时可以打;天气、季节对敌不利可以打;地形对敌不
利可以打;敌人仓促奔跑赶路可以打;敌人无准备可以打;
敌人疲惫劳累可以打;敌人将帅离开部队时可以打;敌军
长途跋涉后可以打;敌军渡河时可以打;敌军慌乱不堪时
可以打;敌军通过险阻隘路时可以打;敌人行列溃乱时可
以打;敌人军心恐怖时可以打。”


15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练士第五十三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选编士兵的方法有哪些?”
【原文】
太公曰:“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
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
曰陷陈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
名曰勇锐之士。有拔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
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绝远,
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势,
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有死将之人
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
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
士。有贫穷愤怒,欲快其心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
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
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
名曰待命之士。此军之服习,不可不察也。”
【译文】
太公说:“军队中有大勇、不怕死、不怕伤的士卒,把
15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他们编为一队,叫做‘冒刃之士’;有锐气旺盛、壮健勇猛、
强横凶暴的士卒,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做‘陷阵之士’;有
仪表奇伟、善使长剑、步履稳健,能在阵列中整齐行动的
士卒,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做‘勇锐之士’;有臂力过人、
强横有力、能冲入敌阵捣毁敌人金鼓、拔除敌人族旗的士
卒,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做‘勇力之士’;有能翻越高山、
走远路、轻足善走的士卒,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做‘寇兵
之士’;有失势的大臣,想要重建功勋的,把他们编为一队,
叫做‘死斗之士’;有阵亡将帅的子弟,要为其父兄报仇的,
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做‘敢死之士’;有因家贫被招赘或在
战场上被俘虏,要求扬名遮丑的,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做
‘励钝之士’;有因穷困潦倒而内心愤怒,想成就一翻事业
来宽慰自己的,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必死之士’;有刑满
释放,想掩盖他们过去的耻辱的,把他们编为一队,叫做
‘幸用之士’;有才艺超人,能任重道远的,把他们编为一
队,叫做‘使命之士’。这些就是军中选编士兵的方法,不
可不详加考察啊!”


15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教战第五十四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服习教战
之道奈何?”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集合全军,我打算让士兵们不断
地进行军事训练,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作战方法,应该采
用什么方式呢?”
【原文】
太公曰:“凡领三军,必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
众者也。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
居、旌旗指麾之变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
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
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
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
万之众。故能成其大兵,立威天下。”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姜太公回答说:“只要是统率军队,必须得有金鼓来进
行指挥,以此来统一士兵们的行动。将领事先必须明确地
告诉全军将士训练的方法,要再三讲清一些事项。接着给
15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他们讲解使用兵器的方法,军队的行列阵势的布置方式以
及按照旗帜变化进行相应行动的方法。这样在训练将士时,
就可先选一人学习各种作战技巧,训练完毕后,可以聚集
十人同他一起训练;十个人学习各种作战技巧,训练完毕
就可招集一百人一同训练;一百人学习各种作战技巧,训
练完毕,就可招集一千人一同训练;一千人学习各种作战
技巧,训练完毕,就可招集一万人一同训练;一万人学习
各种作战技巧,训练完毕,就可招集全军将士一同训练;战
斗规模较大的作战方法,是全军共同接受训练,训练完毕,
就可招集百万大军一同训练。同而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编练
一支强大的军队,从而扬威于天下。”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15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均兵第五十五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
几步卒当一车? 以骑与步卒战,一骑当几步卒? 几步
卒当一骑? 以车与骑战,一车当几骑? 几骑当一车?”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陈,要强
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
粮道,击便寇也。故车骑不敌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
一人。三军之众成陈而相当,则易战之法,一车当步
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
一骑;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险战之法,一车当
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
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夫车骑者,军之
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败百人,百
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16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如果使用兵车同敌军步兵作战,
一辆兵车的战斗力可与多少名步兵相当? 多少名步兵的战
斗力又和一辆兵车相等? 使用骑兵同敌军步兵作战,一名
骑兵的战斗力可与多少名步兵相当? 多少名步兵的战斗力
又和一名骑兵相等? 使用兵车同敌军骑兵作战,一辆兵车
的战斗力可与多少名骑兵相当? 多少名骑兵的战斗力又和
一辆兵车相等?”
姜太公回答说:“兵车,出击迅速,威力强大,它对于
军队所起的作用,就像鸟的羽翅对于鸟的飞翔的重要性一
样,因而称兵车为军队的翅膀,它可用来攻陷敌人坚固的
阵地,阻拦强敌,拦击奔逃的敌兵。骑兵,担任军中的侦
察、突击任务,它可以追赶落荒而逃的敌军,隔断敌军粮
道,袭击灵活作战的敌军。因此,兵车和骑兵若是不能布
置在合适的位置,其战斗力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
话,一名骑兵的力量甚至不能与一名步兵相比。假如全军


16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将士列好阵势,各类队伍协同作战,那么在地势平坦处的
要求是,一辆兵车的力量可抵八十名步兵,八十名步兵等
于一辆兵车;一名骑兵的力量可抵八名步兵,八名步兵等
于一名骑兵;一辆兵车的力量可抵十名骑兵,十名骑兵等
于一辆兵车。地势险要的阵地作战要求是,一辆兵车的力
量可抵四十名步兵,四十名步兵等于一辆兵车;一名骑兵
的力量可抵四名步兵,四名步兵等于一名骑兵;一辆兵车
的力量可抵六名骑兵,六名骑兵等于一辆兵车。兵车和骑
兵在军队的兵种中最为厉害。十辆兵车可击败敌军一千人,
一百辆兵车可击败敌军一万人;十名骑兵可击败敌军一百
人,一百名骑兵可击溃敌军一千人。这只是些大概的数字。”
【原文】
武王曰:“车骑之吏数与阵法奈何?”
太公曰:“置车之吏数: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
十车一率,百车一将。易战之法:五车为列,相去四
十步,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险战之法:车必循道,
十车为聚,二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
步,队间三十六步,五车一长,纵横相去二里,各返
故道。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
二百骑一将。易战之法:五骑为列,前后相去二十步,
左右四步,队间五十步。险战者:前后相去十步,左
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
辈,十骑一吏,纵横相去百步,周环各复故处。”
16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周武王又问:“如何确定军队中兵车、骑兵所需官吏的
数量? 又应如何布下阵势和队形?”
姜太公回答说:“兵车队伍中官吏的确定应该是:每五
辆兵车设立一长,每十辆兵车设立一吏,每五十辆兵车设
立一帅,每一百辆兵车设立一将。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作战,
队形的排列应是:每五辆兵车为一列,兵车之间前后距离
四十步,左右距离十步,车队之间距离六十步。在地势险
要的地方作战,队形的排列应是:兵车都一定要顺着大道
前进,每十辆兵车组成一聚,每二十辆兵车组成一屯,兵
车间前后距离为二十步,左右距离为六步,车队之间为三
十六步。每五辆兵车设立一长,战斗中同一车队的兵车前
后左右相距不能超过二里,战斗结束后各辆兵车都要返回
原来位置。骑兵队伍中官吏的确定应该是:每五名骑兵设


16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立一长,每十名骑兵设立一吏,每一百名骑兵设立一帅,每
二百名骑兵设立一将。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作战,队形的排
列应是: 每五名骑兵为一列,骑兵之间前后距离为二十步,
左右距离为四步,骑队之间距离为五十步。在地势险要的
地方作战,队形的排列应是:骑兵之间前后距离为十步,左
右距离为二步,骑队之间距离为二十五步,每三十名骑兵
组成一屯,每六十名骑兵组成一辈。每十名骑兵设立一长,
战斗中同队的骑兵前后左右相距不能超过一百步,战斗结
束后每名骑兵都要返回原来的位置。”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武车士第五十六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选车士奈何 ?”
太公曰:“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
寸已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
下周旋,能缚束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
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如何选拔战车上的武士呢?”
太公说:“选拔战车上武士的标准是:选取年龄40岁以
下,身高7尺5寸以上;跑起来能追得上奔马,并在奔驰中
跳上战车;可以在马背上前后、左右、上下多方位对敌应
16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战,能执掌住旌旗,力大能拉满八石的硬弩,前后左右都
能击射敌人,而且动作娴熟,这样人可以称为‘武车士’,
他们的待遇,不可不优厚。”
武骑士第五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 ?”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应该怎样挑选骑兵呢?”
【原文】
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
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
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
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16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姜太公回答说:“挑选骑兵的条件是:选择军中年龄在
四十岁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身强体健,动作灵活
快捷,能力远远超出同类士兵,还能骑在奔驰的马上,拉
弓射击,前后左右,进退转身,都应付自如,跨沟堑,登
高山,闯艰险困阻,渡大水,进攻强敌,使敌军兵众大乱
的人,他们被称作武骑士,不能不以丰厚的奖赏对待他们。”
战车第五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
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战之死地有十,其胜
地有八。”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应该怎样使用兵车作战?”
姜太公回答说:“步兵进行作战,最重要的是能够依据
不同的形势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兵车进行作战,最重
要的是熟练掌握地形情况;骑兵进行作战,最重要的是要
知道一些小路和近道;这三个兵种虽然都是作战部队,但
其所起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兵车来说,使其陷入极
端因难的境地的情况有十种,使其能够挫败敌军的有利情
况有八种。”
16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
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
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黑土黏
埴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
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
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
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
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
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
避也。”


16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周武王问:“使兵车陷入困境的十种情况都是什么呢?”
姜太公回答说:“能够前往某处却难以退还,这种情况
为兵车的死地。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追逐敌人,长途行军,
人困马乏,这种情况为兵车的竭地。前方平坦而后面险要,
这种情况为兵车的困地。陷入危险的地形中,无法脱身,这
种情况为兵车的绝地。道路坍塌,地势低洼而且潮湿,黑
土粘泥,行进困难,这种情况为兵车的劳地。左侧是险峻
的山地,右侧是平坦的土地,但又要登山爬坡,这种情况
为兵车的逆地。要穿过莽莽深草地,还要涉过深水,这种
情况为兵车的拂地。由于兵车的数量少,所处地形平坦,也
不能和敌军步兵相抵抗,这种情况为兵车的败地。背后是
沟渠,左面是深水,右面是险峻的山坡,这种情况为兵车
的坏地。大雨连绵多日,下个不停,道路被淋毁坍陷,向
前无法行进,向后又无法撤退,这种情况为兵车的陷地。遇
到这十种情况,都是兵车难以逃脱的死地。因此,蠢笨的
将领遇上这些情况总是难免被擒拿,而精明的将领却能够
巧妙地避开。”
16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阵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
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
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
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
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
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
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周武王又问:“能使兵车获胜的八种有利形势是什么?”
姜太公回答说:“在敌军队伍前后未确定,行列未排好,
阵势未摆成时,使用兵车进攻,可获胜。敌军旗帜混杂,不
停地调遣人马,这时使用兵车进攻,可获胜。敌军行动不
一致,有的向前,有的向后,有的向左,有的向右,这时
使用兵车进攻,可获胜。敌军阵势不坚固,士兵们不住地
前张后望,军心不稳,这时使用兵车进攻,可获胜。敌军
想要前进但心中有所迟疑,想要后退而又胆怯不安,这时
使用兵车进攻,可获胜。敌军发生自相惊扰,趁他们起身
察看,尚未作好准备时,使用兵车进攻,可获胜。与敌军
在地形平坦处交战,到日落时仍打得难分胜负,这时使用
兵车进攻,可获胜。敌军经过长途跋涉,日落后宿营,全


16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军既困倦,又惧怕作战,这时使用兵车进攻,可获胜。这
八种情况,都被看作是兵车的胜地。如果将领明确地掌握
住使用兵车作战的十种死地和八种胜地,即使敌军将我团
团包围,动用成千上万的兵车、骑兵前后左右的骚扰袭击,
我军也能够所向无敌,连战连胜。”
周武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
战骑第五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骑奈何?”
太公曰:“骑有‘十胜’、‘九败’。”
武王曰:“‘十胜’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骑兵该如何作战?”
太公说:“骑兵作战有‘十胜’、‘九败’。”
武王问:“‘十胜’是指什么?”
17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陷其
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陈整齐坚固,士
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
如风,其暴如雷,白昼而昏,数更旌旗,变易衣服,其
军可克。敌人行陈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
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
骇,翼其两旁,疾击其后,薄其垒口,无使得入,敌
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路,敌
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
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
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陈必乱,令我骑
十而为队,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
旌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
虏。此骑之‘十胜’也。”


17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太公说:“敌人初到,行阵还未稳定,前后互不联系,我
立即用骑兵攻破敌先头部队,夹击其两翼,敌人必定逃跑;
敌军行列整齐,阵势坚固,士卒斗志高昂,我骑兵应咬住
敌军两翼不放,有的急驰而往,有的飞奔而来,快速如风,
猛烈如雷,尘土弥漫,白昼如同黄昏,多次更换旌旗,变
换服装,以迷惑敌军,这样敌军可以被打败;敌军的行列
阵势不稳固,士卒没有斗志,我军应迫近它的正面和后方,
袭击它的左右,从两翼夹击敌军,敌人必定惊惧;敌军日
暮想回营,军心惊恐,我军骑兵夹击其左右两翼,迅速攻
击其后尾,迫近敌军营垒的出入口,不许敌人进入,敌军
必定失败;敌军没有险阻地形可固守保护自己,我骑兵便
可长驱直入,切断敌人粮道,敌人必因饥饿而失败;敌军
所处地形平坦,四面受敌,我骑兵应配合战车攻击它,敌
人必定溃败;敌人败逃,士兵散乱,我骑兵或从两翼夹击,
或袭击其前后,敌将帅就会被擒;敌人日暮返回营地,士
兵众多,队形必然混乱,命令我骑兵十人为一队,百人为
一屯,战车五辆为一聚,十辆为一群,多设旗帜,配备强
弩,或攻击其两翼,或断绝其前后联系,敌将就可被俘虏。
(九、十两条胜计失传)这是骑兵作战的十种取胜战机。”
【原文】
武王曰:“‘九败’奈何?”
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陈,敌人佯走,以
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逾险,长驱不止,
17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
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顿于‘地穴’,此
骑之死地也。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
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大涧深谷,翳
林木,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
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
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返,此骑之困地也。污下沮
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
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
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以陷败也。”
【译文】
武王说:“‘九败’是指什么?”
太公说:“凡是用骑兵攻击敌人,而不能攻破敌阵,敌
人诈败逃走,而以战车和骑兵反攻我军后方,这就使我骑
兵陷入了‘败地’;我军追击败退的敌人,越过险阻,长驱


17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直入而不停止,而敌人埋伏在我军两旁,又断绝了我军后
路,这就使我骑兵陷入了‘围地’;前进后无法撤退,进去
后无法出来,这叫陷入‘天井’之内,困于‘地穴’之中,
这种地形是我骑兵的‘死地’;进路狭窄,出路迂远,敌军
虽弱却可以击强,虽少却可以击众,这就使我军陷入了‘没
地’;大涧深谷,林木茂盛,活动困难,这就使我骑兵陷入
了‘竭地’;左右有水,前有大岭,后有高山,我三军在两
水之间作战,敌人内凭山险,外据水道,这就使我骑兵陷
入了‘艰地’;敌人断我粮道,我只有进路而无退路,这就
使我骑兵陷入了‘困地’;处在地势低洼和水草丛生的地
方,出来进去都是泥泞,这就使我们陷入了‘患地’;左有
深沟,右有坑洼和土山,从高向下看就像平地一样,无论
进退都可能招致敌人的攻击,这就使我骑兵进入了‘陷地’。
这几种地形,都是骑兵作战的失败之地。明智的将帅可以
避免这些不利的情况,愚笨的将帅就不免要遭到失败。”
17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战步第六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步兵车骑战奈何?”
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长兵
强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敌之车骑,虽
众而至,坚陈疾战,材士强弩,以备我后。”
武王曰:“吾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
且武,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怖,乱败
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为行马、木蒺藜,置牛马队伍,
为四武冲阵。望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藜,掘地匝后,广
深五尺,名曰‘命笼’。人操行马进退,阑车以为垒,
推而前后,立而为屯,材士强弩,备我左右。然后令
我三军,皆疾战而不解。”
武王曰:“善哉!”


17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武王问太公曰:“步兵怎样同战车、骑兵部队作战?”
太公说:“步兵与战车、骑兵作战,必须依靠丘陵、险
阻的地形列阵,把长兵器和强弩配置在前面,把短兵器和
弱弩放在后面,轮流战斗轮番休息。敌人的战车和骑兵即
便大量到达,我军仍可坚守有利地形,勇猛战斗,并使用
猛士强弩,戒备好后方。”
武王说:“我军无丘陵,又无险阻可以利用,敌人到来
时,兵力既多又强,战车和骑兵包围我军两翼,袭击我军
的前后,我三军恐惧,溃败而逃,对此怎么办?”
太公说:“令我士卒制作行马和木蒺藜等障碍物,把牛、
马集中起来编成一队,把步兵结成‘四武冲阵’。望见敌人
的车骑即将到来,就在他来的方向,广布铁蒺藜,并掘成
环形的壕沟,深宽各5尺,叫做‘命笼’。士兵带着行马进
退,用车辆组成营垒,推着它前后移动,停下来就成为营
寨,用猛士强弩戒备左右,然后即可命我三军迅猛地投入
战斗,不得懈怠。”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17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17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上略
【原文】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
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
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
得其志。
【译文】
统率将领的办法,是务必要争取英雄的归心。把禄位赏
赐给有功的人,使众人理解自己的志向。所以,与众人追
求的目标相同,这个目标没有不实现的;与众人憎恨的敌
人相同,这个敌人没有不完蛋的。国治家安,是由于得到
了人心;国亡家破,是由于失去了人心。因为所有的人,都
愿意实现自己的志向。
17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
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
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
而制其宜。
【译文】
《军谶》说:柔的能制服刚的,弱的能制服强的。柔是
一种美德,刚是一种祸害。弱小者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和
帮助,强大者易于受到人们的怨恨和攻击。有时候要用柔,
有时候要用刚,有时候要示弱,有时候要用强。应该把这
四者结合起来,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而运用的恰如其分。
【原文】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
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
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
帝王师。


17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事物的本末没有显示出来之前,一般人是难以认识其
本质的。天地运行的玄妙规律,可以通过万物的变化表现
出来。敌我双方的形势也是变化无常的,必须根据敌情的
变化而制定不同的方略。在形势没有发展成熟之前不要贸
然行事,一旦时机成熟,便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
就可以百战百胜,辅佐君王取威定霸、一统天下、安定四
方了。这样谋划的人,便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原文】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 若能守微,乃保其生。
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
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译文】
所以说,没有不贪强好胜的,却很少有人掌握刚柔强弱
这个幽深精微的道理。如果能掌握这个道理,也就可以保
身了。圣人掌握了这个道理,他的行动总能抓住时机。这
个幽深精微的道理,舒展开来足以遍布四海,收拢起来却
不满一杯。无须用房舍去安置它,无须用城郭去守护它。只
需要藏在心中,就可以使敌国屈服了。
【原文】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
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18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军谶》说:“既能柔,又能刚,则国运光明;既能弱,
又能强,则国势昌盛。单纯用柔用弱,则国力必然削弱;单
纯用刚用强,则国家必然灭亡。”
【原文】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
则策无遗。所适如肢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
巧无间。
【译文】
治理国家的原则,在于依赖贤士与民众。信任贤者如同
自己的心腹,使用人民如用自己的手足,政令便不会有什
么纰漏了。这样,行动起来便会像四肢与躯干一样协调,像
各个关节一样互相照应,像天道运行一样顺乎自然,灵巧
得没有一点造作痕迹。


18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危者安之,惧者欢之,
叛者还之,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
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
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
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获固守
之,获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
散之。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
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
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得而勿有,居而勿
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 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
知利之所在! 彼为诸侯,己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
自取。
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
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
其劳,则国富而家,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
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
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
无怨。
【译文】
统军治国的关键,在于体察众人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
施。处境危险的要使之安全,心存畏惧的要使之欢愉,离
18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乡逃亡的要加以招还,含冤受屈的要予以昭雪,上告申诉
的要调查清楚,地位卑贱的要加以提拔,恃强行暴的要加
以抑制,与我为敌的要加以清除,贪图钱财的要厚给赏赐,
自愿效力的要予以任用,怕人揭短的要替其隐讳,善于谋
划的要与之亲近,爱进谗言的要弃之不用,诋毁之言要反
复核实,反叛之人要坚决消灭。蛮横之人要挫其锋芒,骄
傲自满的要警告之,愿意归顺的要招徕之,已被征服的要
予以安置,战败投降的要给予宽大。占领了坚固的地方要
注意守卫,占领了险隘的地方要加以阻塞,占领了难攻的
地方要驻兵把守,占领了城邑要分赏有功之臣,占领了土
地要分封出力之士,获得了财物要赏赐给众人。敌人行动
要密切监视,敌人接近要严加防备,敌人强大要卑而骄之,
敌人安逸要引而避之,敌人盛气凌人要有待其衰,敌人凶
暴要暂时退却,敌人悖逆要申张正义,敌人和睦要分化离
间。顺应敌人的行动来挫败它,利用敌人的情势来击破它,


18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散布假情报以造成敌人的过失,四面包围将其歼灭。胜利
时不要将功劳归于自己,获得财物不要自己独占,攻打城
池不要旷日持久,立其国之人为君而不要取而代之。决策
出于自己,功劳归之将士,哪里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利啊!
让别人做诸侯,由自己做天子。使他们各保城邑,让他们
各自征收财赋。
世上的君主能以礼祭祀祖先,却很少能爱护自己的民
众。尊敬祖先是亲亲之道,爱护民众才是为君之道。爱护
民众的君主,重视农桑,不违农时,减轻赋税,民众不贫。
于是国家富足,民众安乐,然后再选拔贤士去管理他们。所
谓的贤士,就是人们所说的英雄。所以说,网罗了敌国的
英雄,敌国就会陷入困窘的境地。英雄是国家的骨干,民
众是国家的根本。得到了骨干,获取了根本,便能够政令
畅通,民无怨言。
18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
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
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
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译文】
用兵的要义,在于注重礼节,厚给俸禄。注重礼节,智
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
所以,给予贤士俸禄时不应吝惜财物,奖赏有功之臣时不
应拖延时日。这样,部属们便会同仇敌忾;削弱敌国了。用
人的原则,应是封爵以尊崇他,厚禄以赡养他,这样贤士
就会自动来归了。以礼节来接待他,用大义来激励他,贤
士便会以死相报了。


18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共安危,敌乃可加,故
兵有全胜,敌有全因。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
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
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
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
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
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
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和也。故
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译文】
身为将帅,必须与士卒同甘苦,共死生,才可与敌作
战。如此才会我军大获全胜,敌人全军覆没。以往良将用
兵,有人送给他一坛美酒,他让人倒在河中,与士卒同流
而饮。一坛酒不能使一河之水都有酒味,而三军将士都想
以死相报,这是因为将帅与自己同甘共苦而感激奋发啊。
《军谶》说:军井没有打好,将帅不说口渴;帐篷没有搭好,
将帅不说疲劳;饭菜没有烧好,将帅不说饥饿。冬日不独
自穿皮衣,夏日不独自用扇子,下雨不独自打雨伞,这就
是所说的“将礼”。能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军队便会万
众一心,不可分离,南征北战,不觉疲劳。这是由于将帅
平日里积蓄恩惠、上下一心的缘故。所以说:不断地施恩
惠于士卒,便可以赢得千万人的拥护。
18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
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
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
可越境。
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
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
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
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
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
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
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


18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
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军谶》曰: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
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
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
则致乱。
【译文】
将帅的威严源于号令,作战的胜利在于军政,士卒的敢
战根于听命。因此,将帅要令出必行,赏罚必信,像天地
时令那样不可更易,这样,将帅才能统御士卒。士卒服从
命令,才可以出境作战。
统帅军队、把握态势的是将领,夺取胜利、打败敌人的
是士卒。所以,治军无方的将领不能让他统率三军,离心
离德的士卒不能用以攻伐敌国。这样的军队,攻打城池难
以拔取,图谋市镇难以占领,两件事都做不到,反而会使
军力疲惫不堪。军力疲惫不堪,就会使将领更加孤立,士
卒更加抗命。这样的军队,用来守卫则阵地必不稳固,用
来作战则士卒必然溃逃。这就叫做师老兵废。师老兵废,将
领就没有威信。将领没有威信,士卒就不怕刑罚。士卒不
怕刑罚,军队就必然混乱。军队混乱,士卒就必然逃亡。士
卒逃亡,敌人就必然乘机进攻。敌人进攻,军队就必然大败。
《军谶》说:良将统帅军队,以恕已之道治理部下。广
18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施恩惠,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日新月异,交战时就像狂风一
样迅疾,进攻时就像河决一样猛烈。敌人只能眼睁睁地看
着这样的军队攻上来,却根本无力抵挡。敌人只能俯首向
我投降,却没有任何取胜的希望。将领能身先士卒,他的
军队便可以称雄天下了。
《军谶》说:治军应当以奖赏为表,以惩罚为里。赏罚
分明,将领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选官用人得当,士卒们
才会心悦诚服。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敌国就会惧怕。
《军谶》说:贤士归附的国家,一定会所向无敌。所以,
对待贤士要谦恭而不可简慢,对待将帅要令其心情愉快而
不可使之有隐忧,对于谋略要深思熟虑而不可犹豫不决。
对士简慢,下属就不会悦服。将有隐忧,君主与将领之间
便互不信任。谋略犹豫,敌国就会乘机得势。这样去打仗,
必然招致祸乱。


18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军
谶》曰: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
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
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
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
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
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心离。贪财,则
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
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军谶》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
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
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
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
军必败。
19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妄动,
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军谶》曰:虑也,勇
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
之明诫也。
【译文】
将帅是国家命运的掌握者。将帅能率挥战胜敌人,国家
才会安定。《军谶》上说:将帅应能清廉,能沉静,能公平,
能严肃,能接受劝谏,能明断是非,能容纳人才,能博采
众议,能知各国风俗,能通山川形势,能明险关要隘,能
把握三军的形势。所以说,举凡贤臣的睿智,君主的远虑,
民众的议论,官员的意见,以及天下兴衰的往事,都是将
帅所应当了解的。
将帅能思贤如渴,有谋略的人就会聚集在他周围。将帅
不听下属的意见,杰出的人才就会散去,不采纳谋士的良


19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策,谋士就会叛离。善恶不分,功臣就会灰心。一意孤行,
下属就会归咎于上。自我炫耀,下属就不愿多建战功。听
信谗言,军队就会离心离德。贪图钱财,坏的东西就无法
禁止。贪恋女色,士卒就会淫乱无度。将帅如有上面的一
条,士卒就不会心悦诚服。有了两条,军队就没了法纪。有
了三条,全军就会溃败。有了四条,就会给国家带来灾祸了。
《军谶》上说:将帅的谋划要秘密,士卒的意志要统一,
攻击的行动要迅速。将帅谋划秘密,奸细便无机可乘。士
卒意志统一,军心便固结不离。攻击行动迅速,敌军便不
及防备。做到了这三条,军队的行动计划便不会失败了。将
帅谋划泄露,军队的有利态势便失去了。奸细窥得内情,军
队的祸患便无法制止了。不义的财物进入军营,各种坏事
便一齐发生了。将帅有了这三条,军队一定会溃败。
将帅谋浅虑短,谋士就会离去。将帅怯懦无勇,官兵就
会惶恐。将帅轻举妄动,军心便不稳定。将帅迁怒于人,上
下就会畏惧。《军谶》上说:谋深虑远,坚定勇敢,是将帅
高贵的品德。适时而动,当怒而怒,是将帅用兵的艺术。这
四项,都是将帅要经常提醒自己的。
19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
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
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
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
《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
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
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
可全。
《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
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
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 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
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千里,无一


19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年之食;二千里,无二年之食;三千里,无三年之食,
是谓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
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译文】
《军谶》上说:军中没有资财,士就不来归附。军中没
有奖赏,士就不勇往直前。《军谶》说:在香美的鱼饵的引
诱下,必定有上钩之鱼。在厚重的赏赐引诱之下,必定有
敢死之士。所以,使士衷心归附的是礼,使士乐于效死的
是赏。以礼来招徕重视礼节者,以赏来吸引追求赏赐者,那
么所需要的人才也就来到了。所以先以礼相待,后来又反
悔的,士就不会留在营中。先以赏示人,后来又反悔的,士
就不会为之效命。只有礼、赏始终如一,士才会争着为其
赴死。
《军谶》上说:要进行战争,务必事先厚施恩惠。要进
攻别国,务必事先与民休息。能以少胜多,是厚施恩惠的
结果。能以弱胜强,是得到民众拥护与支持的结果。所以
优秀的将帅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士卒。这样就能全军上下
万众一心,在战争中百战百胜了。
《军谶》上说:用兵的关键,在于首先查明敌情。了解
其库存的实虚,估计其粮食的多少,判断其兵力的强弱,调
查其天候与地形情况,寻找其薄弱环节。所以,国家没有
战争而运送粮食的,说明其国势空虚。百姓面黄饥瘦的,说
明其民众贫穷。从千里之外运粮,百姓就会饥饿。临时砍
柴做饭,军队便无隔宿之饱。千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
19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一年之粮。二千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两年之粮。三千
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三年之粮。这正是国势空虚的表
现。国势空虚,百姓就会贫穷。百姓贫穷,上下就不会亲
睦。敌人从外面进攻,百姓在内部生变,国家就必然崩溃。
【原文】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
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
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
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
相连,种德立恩,夺在位权;侵侮下民,国内哗喧,
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19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
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
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军谶》曰: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
肖在位,国受其害。
《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
而益大,上下忍废,国受其败。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
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伐功;
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
事,命令不通;造作苛政,变古易常。君用佞人,必
受祸殃。
《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
塞主聪;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19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
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谋及负薪,
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译文】
《军谶》上说:君主暴虐无道,官吏便会苛切诛求。横
征暴敛,滥用酷刑,老百姓便会起来反抗。这就是人们所
说的亡国之兆。
《军谶》上说:内心贪婪而外表廉洁,以欺骗的手段猎
取好的名声,盗用朝廷的爵禄以行私惠,使上上下下都认
不清真相,伪为谦恭而外示正直,以此骗取高官,这就是
人们所说的窃国之始。
《军谶》上说:官吏结党营私,各自引进亲信,网罗奸
邪之徒,压制仁人贤士,背弃公道,谋取私利,同僚之间,
攻讦不已,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乱之源。


19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军谶》上说:强宗大族,相聚为奸,虽然没有国家授
予的官职,却十分显赫,威风所至,无人不惧,彼此勾结,
如同葛藤盘根错节一样,私布小恩小惠,侵夺朝廷大权,欺
压穷苦百姓,国内怨声载道,骚动不安,群臣却隐蔽实情
不敢直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乱之根。
《军谶》上说:世世代代,为奸作恶,侵蚀天子的权威,
一举一动,皆为自己谋取私利,歪曲文法,连高高在上的
君主都受到了威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国之奸贼。
《军谶》上说:官多民少,尊卑不分,以强凌弱,无力
禁止,连君子也受到牵连,这样,国家必定要蒙受其难。
《军谶》上说:喜受好人而不任用,厌恶坏人而不贬斥,
有才有德的人被迫隐退,品行恶劣的人却当权执政,这样,
国家必定要蒙受其害。
《军谶》上说:宗室势力强大,互相勾结,窃居要位,欺
下犯上,时间久了,势力将越来越大,而君主又不忍心铲
除,这样,国家必定要遭到败坏。
《军谶》上说:奸佞之徒当权,全军上下都会愤愤不平。
19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他们依仗权势,炫耀自己,一举一动,辄违众意。他们进
退毫无原则,只知附和讨好君主。他们刚愎自用,夸功自
傲。他们诽谤有德之士,诬陷有功之臣。他们没有善恶标
准,只求符合自己的心意。他们积压政务,使上令不能下
达。他们造作苛政,变乱古制,更易常法。君主好用这种
奸佞,必定会遭受祸害。
《军谶》上说:奸雄互相标榜,蒙蔽君主的眼睛,使其
是非不分。诽谤与吹捧同时兴起,堵塞君主的耳朵,使其
善恶难辨。各自庇护自己的亲信,使君主失去忠臣。
因此,君主能明察诡异之言,才能看出祸乱的萌芽。君
主聘用儒士贤才,奸雄便会远遁。君主重用故旧蓍老之臣,
政事才能井井有条。君主征召山林隐士,才能得到有真才
实学的贤士。君主谋事能倾听黎民百姓的意见,才能建立
可以书诸竹帛的功业。君主不失去民心,他的德泽便可以
洋溢天下。


19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中略
【原文】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无所归功。帝者,体
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
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
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
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
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
美而无害。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
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
【译文】
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
不知道该归功于谁。五帝效法天地运行,增设言教,制定
政令,天下因此太平。君臣之间,互相推让功劳。四海之
内,教化顺利实现。黎民百姓却不知其中的原因。所以,使
用臣属不需依靠礼法和奖赏,就能做到君臣和美无间。三
王用道德治理民众,使民众心悦诚服。三王制定法规,以
防衰败,天下诸侯按时朝觐,天子的法度实行不废。虽然
有了军备,但并没有战争的祸患。君主不怀疑臣属,臣属
也不怀疑君主。国家稳定,君位巩固。大臣适时功成身退,
君臣之间也能和睦相处而无猜疑。五霸用权术统御士,以
信任结交士,靠奖赏使用士。失去信任,士就会疏远了。缺
20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少奖赏,士便不会用命了。
【原文】
《军势》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
功难成。
【译文】
《军势》上说:出兵作战,重在将帅有专断指挥之权。军
队的进退如果都受君主控制,是很难打胜仗的。
【原文】
《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
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
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军势》曰: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
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20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
《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
智者不为暗主谋。
【译文】
《军势》上说:对智者、勇者、贪者、愚者的使用方法
各有不同。有智谋的人喜欢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欢实现
自己的志向,贪财的人追求利禄,愚鲁的人不惜性命。根
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人的微妙权术。
《军势》上说: 不要让能说会道的人谈论敌人的长处,
因为这样会惑乱人心。不要用仁厚的人管理财务,因为他
会曲从于下属的要求而浪费钱财。
《军势》上说:军中要禁绝巫祝,不准他们为将士们预
测吉凶。
《军势》上说:使用侠义之士不能靠钱财。所以,义士
是不会替不仁不义的人去卖命的,明智的人是不会替昏聩
的君主出谋划策的。
20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
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
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译文】
君主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大臣就会背叛; 君主不
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就会丧失权力。大臣不能没有道德,
没有道德就无法辅佐君主;大臣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
势国家就会衰弱。但是大臣威势过了头则会害了自己。
【原文】
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
一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
则盟誓相诛伐。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
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
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


20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观察世道的盛衰,衡量人事
的得失,然后制定典章制度。所以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
军,天子辖六军。世道乱了,叛逆便产生了。天子的德泽
枯竭了,诸侯之间的结盟立誓、互相攻伐也就出现了。诸
侯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战胜对手,于是便争相
延揽英雄豪杰,与之同好同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
运筹谋划,是没有办法决嫌定疑的;不诡诈出奇,是没有
办法破奸平寇的;不秘密谋划,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原文】
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
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
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
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
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
20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
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
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人臣之
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
说其心。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卒离,威权一与而不可卒移。还
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
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
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译文】
圣人能够体察天之道,贤人能够取法地之理,智者能够
以古为师。所以《三略》一书,是为衰微的时代而作的。《上
略》设置礼赏,辨识奸雄,揭示成败之理。《中略》区分德
行,明察权变。《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说明残害贤


20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人的罪过。所以,君主深通《上略》,就可以任用贤士、制
服敌人了。君主深通《中略》,便可以驾御将帅,统领兵众
了。君主深通《下略》,就可以明辨兴衰的根源,熟知治国
的纲纪了。人臣深通《中略》,就可以成就功业,保全身家。
高飞的鸟儿死完了,良弓就要收起来了。敌对的国家灭
亡了,谋臣就要消灭了。所谓的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
肉体,而是要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在朝廷
上给他封赏,给他人臣中最高的爵位,以此来表彰他的功
劳。封给他中原肥沃的土地,以使他的家中富有。赏给他
美女珍玩,使他心情愉悦。
军队一旦编成,是无法仓促解散的。兵权一经授予,是
无法马上收回的。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对于君主来说,这
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以封爵为名削弱他的实
力,要以封土为名剥夺他的兵权。这就是霸者统御将帅的
方略。因此,霸者的行为,是驳杂而不纯的。保全国家,收
罗英雄,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变。历代做君主的,对此
都是秘而不宣的。
206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下略
【原文】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 能除天下之忧
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
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
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
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
阶,乖者亡之征。
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
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
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
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
道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
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
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207◆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能够拯救天下倾危的,就能得到天下的安宁;能够解除
天下忧患的,就能够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国家灾祸
的,就能够得到天下的幸福。所以,恩泽遍及于百姓,贤
人就会归附他;恩泽遍及于万物,圣人就会归附他。贤人
归附的,国家就能强盛;圣人归附的,天下就能统一。使
贤人归附要用“德”,使圣人归附要用“道”。贤人离去,国
家就要衰弱了;圣人离去,国家就要混乱了。衰弱是通向
危险的阶梯,混乱是即将灭亡的征兆。
贤人执政,能使人从行动上服从;圣人执政,能使人从
内心里顺从。从行动上服从,便可以开始创业了;从内心
里顺从,才可以善始善终,使人从行动上服从靠的是礼教,
使人从内心里顺从靠的是乐教。所谓的乐教,并非指金、
石、丝、竹,而是使人们喜爱自己的家庭,喜爱自己的宗
族,喜爱自己的职业,喜爱自己的城邑,喜爱国家的政令,
喜爱社会的伦理道德。这样治理民众,然后再制作音乐来
陶冶人们的情操,使社会不失和谐。所以有道德的君主,是
用音乐来使天下快乐;没有道德的君主,是用音乐来使自
己快乐。使天下快乐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使自己快乐
的,不久便会亡国。
【原文】
释近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而有终。
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
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
208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舍已而教人者逆,正
已而教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
【译文】
不修内政而向外扩张的,劳而无功;不事扩张而修明内
政的,逸而有成。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民众渴望报答君
主,国家就会出现许多忠义之臣;实行劳民伤财的政策,民
众心中抱怨君主,国家就会出现许多怨恨之民。所以说,热
衷于扩张领土的,内政必然荒废;尽力于扩充德行的,国
家就会强盛。能保全自己本来所有的。国家就会平安;一
味垂涎别人所有的,国家就会残破。统治残酷暴虐,世世
代代都要受害。事情超过了限度,即使一时成功,最终也
难免失败。不正已而正人者其势拂逆,先正已而后正人才
顺乎常理。行为拂逆是招致祸乱的根源,顺乎常理是国家
安定的关键。


209◆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
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
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
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之心,仁之发也。得已得人,
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一个整体。道是人们所应
遵循的,德是人们从道中所得到的,仁是人们所亲近的,义
是人们所应做的,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这五条缺一不可。
所以,起居有节,是礼的约束;讨贼报仇,是义的决断;怜
悯之心,是仁的发端;修已安人,是德的途径;使人均平,
各得其所,是道的教化。
【原文】
出君下臣名曰命,施于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
政。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
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210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君主下达给臣下的指示叫“命”,书写在竹帛上叫“令”,
执行命令叫“政”。“命”有失误,“令”就不能推行。“令”
不推行,“政”便出现偏差。“政”有偏差,治国之“道”便
不能通畅。“道”不通畅,奸邪之臣便会得势。奸邪之臣得
势,君主的威信就要受到损害。
【原文】
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
取远,故能全功尚贤,而下尽力。
【译文】
千里之外去聘请贤人,路途十分遥远;招引不肖之徒,
路途却十分近便。所以,英明的君主总是舍弃身边的不肖
之徒,不远千里寻求贤人。因此,能够保全功业,尊崇贤
人,臣下也能尽心竭力。
【原文】
废一善则众善衰,常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
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
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
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治民使平,致平以清,则
民得其所,而天下宁。


211◆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译文】
弃置一个贤人,众多的贤人便会引退了;奖赏一个恶
人,众多的恶人便会蜂拥而至。贤人得到保护,恶人受到
惩罚,就会国家安定,群贤毕至。
民众都对政令怀有疑虑,国家就不会得到安定;民众都
对政令困惑不解,社会就不会得到治理。疑虑消失,困惑
解除,国家才会安宁。
一项政令违背民意,其他政令也就无法推行;一项恶政
得到实施,无数恶果也就从此结下。所以,对顺民要实施
仁政,对刁民要严加惩治,这样,政令就会畅通无阻,人
无怨言了。用民众所怨恨的政令去治理怀有怨气的民众,
叫做违背天道;用民众所仇恨的政令去治理怀有仇恨的民
众,灾祸将无法挽救。治理民众要依靠贫富均平,贫富均
平要依靠政治清明。这样,民众便会各得其所,天下也就
安宁了。
【原文】
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
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
【译文】
犯上的人反而更加高贵,贪鄙的人反而更加富有,虽然
有圣明的君王,也无法把国家治理好。犯上的受到惩处,贪
鄙的受到拘禁,这样教化才能得到推行,各种邪恶也就自
然销匿。
212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
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
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
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
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
于已,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是无法用爵禄收买的;讲究节操的人,
是无法用威刑屈服的。所以圣明的君主征求贤人,必须根
据他们的志趣来罗致。罗致品德高尚的人,要讲究礼节;罗
致崇尚节操的人,要依靠道义。这样,贤士便可以聘到,君
主的英名也可以保全了。


213◆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圣人君子能够明察兴衰的根源,通晓成败的端倪,洞悉
治乱的关键,懂得去就的时节。虽然穷困,也不会贪图将
亡之国的高位; 虽然贫苦,也不会苟取衰乱之邦的厚禄。
隐姓埋名、胸怀经邦治国之道的人,时机到来后一旦行动,
便可以位极人臣。君主的志向一旦与自己相投,便可以建
立绝世的功勋,所以,他的道术高明,美名流芳千古。
【原文】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
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
必矣。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
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
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
了者,常畏惧而不敢失道。
【译文】
圣明的君主进行战争,并不是出于喜好,而是用来诛灭
残暴,讨伐叛乱。用正义讨伐不义,就像决开江河之水去
淹灭小小的火炬一样,就好像在无底的深渊旁边去推下一
个摇摇欲坠的人一样,其胜利是必然的。圣明的君主之所
以安静从容而不急于进兵,是不愿造成过多的人员和物质
损耗。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天道是厌恶战争的。只有在
迫不得已时进行战争,才是顺乎天道的。人和天道的关系,
就像鱼与水一样。鱼得到水便可以生存,失去水肯定要死
亡。所以,君子们常常是心存敬畏,一刻也不敢背离天道。
214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原文】
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
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虚,
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
祸乱传世。
大臣疑主,众奸集聚。臣当君尊,上下乃昏。君当
臣处,上下失序。
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
全,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
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译文】
专权跋扈的大臣执政,国君的威望就会受到伤害。生杀
大权操于其手,国君的权势也就衰竭了。专权跋扈之臣俯


215◆

 

经典文库开卷有益


首从命,国家才能长久。生杀之权操于国君,国家才能安
定。百姓穷困,国家就没有储备。百姓富足,国家才会安乐。
重用贤臣,奸臣就会被排斥在外了。重用奸臣,贤臣就
会被置于死地了。亲疏不当,祸乱就会延传到后世了。
大臣自比君主,众奸就会乘机聚集。人臣享有君主那样
的尊贵,君臣名分就会昏昧不明。君主沦为臣子那样的地
位,上下秩序就会颠倒混乱。
伤害贤人的,祸患会殃及子孙三代。埋没贤人的,自身
就会遭到报应。妒忌贤人的,名誉就不会保全。举荐贤人
的,子孙后代都会受惠于他的善行。所以君子总是热心于
推荐贤人,因而美名显扬。
对一个人有好处,对一百个人有害处,民众就会离开城
邑。对一个人有好处,对一万个人有害处,全国就会人心
离散。除掉一个人而有利于一百个人,人们就会感慕他的
恩泽。除掉一个人而有利于一万个人,政治就不会发生混
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