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书文《六韬·虎韬》全文·注释·译文

 龙潭今语 2019-06-09

                                   六韬·虎韬·军用

  
  4.1.1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 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冲大扶胥三十六乘①,材士强弩矛戟为翼,—车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车轮②,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陈,败强敌。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具③,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自副④,陷坚陈,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百四十具,绞车连弩自副,以鹿车轮⑤,陷坚陈,败强敌。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⑥,飞凫赤茎白羽⑦,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昼则以绛缟,长六尺,广六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载⑧,可以纵击横,可以败敌。 辎车骑寇⑨,—名电车,兵法谓之电击,陷坚陈,败步骑寇夜来前。 矛戟扶胥轻车—百六十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陈,败步骑。 方首铁掊维册⑩,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名天掊;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名天钺;方首铁锤,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名天锤:败步骑群寇。 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众。
  
  【注释】
  
  ①武冲大扶胥:扶胥,装有大盾的战车。 武冲,车名。
  
  ②八尺车轮:周尺约合今市尺之 68%,八尺车轮,约有 1.8 公尺高,确是大型的战车。
  
  ③橹:大盾。
  
  ④绞车连弩:利用绞车为动力以张弓,可连发数箭的弩。
  
  ⑤鹿车轮:鹿车是—种小车,提翼小橹扶胥的轮子如同鹿车那么大。
  
  ⑥飞凫、电影:两种旗帜名。
  
  ⑦茎:旗竿。 羽:旗竿头上的装饰物。
  
  ⑧螳螂武士:手持双刀的武士。
  
  ⑨辎车骑寇:辎车即辎重车,是—种装有帷盖的大车,与后所述多有不合,疑辎字是轻(轻)字之误。  骑寇,指乘骑偷劫营寨的人。  辎车骑寇—名电车,可知是往来迅速,似风驰电掣般的车骑部队。
  
  ⑩掊:同棒。  肪:通颁,头大貌。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成就王业的人起兵征讨,军队的装备,攻守的武器,各种类多少,难道有规定吗?”
  
  太公说:“君王提的是一个大问题! 攻守的武器,各有种类,这是军队最大的威力。”
  
  武王说:“希望听一听。”
  
  太公说:“凡是用兵的大数,统领甲士一万人,按规定配备武冲大扶胥三十六辆,左右两翼有手持强弩矛戟的勇武之士,每辆车用二十四人推动,车轮高八尺,车上立旗帜战鼓,兵法上称这种战车为震骇,可攻陷坚阵,击败强敌。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部,左右两翼有手持强弩矛戟的勇武之士,车轮高五尺,附有绞车连弩,可攻陷坚阵,击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一百四十部,附有绞车连弩,车轮像鹿车的那么大,可攻陷坚阵,击败强敌。 大黄三连弩大扶胥三十六辆,左右两翼有手持强弩矛戟的勇武之士,附有飞凫和电影两种旗帜,飞凫红竿白缨,用铜作竿头,电影青竿红缨,用铁作竿头,白天用红绢,六尺长,六寸宽,称为光耀,夜里用白绢,六尺长,六寸宽,称为流星,可攻陷坚阵,击败步兵骑兵。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辆,车上载有螳螂武士,可用纵列冲击敌军横列,可以击败敌人。 辎车骑寇,又叫电车,兵法上称它为电击,可攻陷坚阵,击败敌军中夜间前来劫寨的步兵骑兵。 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十辆,车上载有螳螂武士三人,兵法上称它为霆击,可攻坚陷阵,击败步兵骑兵。 大方头铁棒,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一千二百把,又叫天棒;长柄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一千二百把,又叫天钺;方头铁锤,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一千二百把,又叫天棰:可击败众多来犯的步兵骑兵。 飞钩,长八寸,钩尖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一千二百把,用来投入敌群。
  
  4.1.2 “三军拒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广二丈,百二十具,—名行马,平易地,以步兵败车骑。 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①,遮走北。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②,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步骑。 突暝来前促战,白刃接,张地罗③,铺两镞蒺藜④、参连织女⑤,芒间相去二寸,万二千具。 旷野草中,方胸蜒矛⑥,千二百具,张蜒矛法,高—尺五寸,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地陷,铁械锁参连⑦,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垒门拒守,矛戟小橹十二具,绞车连弩自副。 三军拒守:天罗虎落锁连⑧,—部广—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 虎落剑刃扶胥,广—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具。 渡沟堑,飞桥,—间广—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⑨,以环利通索张之⑩。 渡大水,飞江11,广—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天浮铁螳螂12,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环络自副,三十二具;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 13,—名天舡14。 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15,环利铁锁长二丈以上,千二百枚;环利大通索大四寸,长四丈以上,六百枚;环利中通索大二寸,长四丈以上,二百枚;环利小徽缧长二丈以上16,万二千枚。

       天雨,盖重车上板17,结臬 悟广四尺18,长四丈以上,车—具,以铁拽张之19。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 粲镬20,刃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 铜筑固为垂21,长五尺以上,三百枚。 鹰爪方胸铁杷,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 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 方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 芟草木:大镰,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 大橹刀22,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枚。 委环铁拽,长三尺以上,三百枚。 标拽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具。 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楣二千,矛楣二千。 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 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武王曰:“允哉!”
  
  【注释】
  
  ①要:拦载。
  
  ②蚩尤氏:古九黎族部落酋长。 据《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不服从黄帝的命令,“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③地罗:张在地上的网。
  
  ④两镞蒺藜:两个芒刺的蒺藜。 镞,箭头。
  
  ⑤参连织女:—种多芒刺蒺藜的名字。 参,通三。
  
  ⑥方胸 矛:齐胸高的短矛,用以斜插在地上作障碍物。 方,并列。 ,铁杆短矛。
  
  ⑦铁械锁参连:即铁锁链。
  
  ⑧天罗虎落锁连:—种用网、竹篱和锁链筑成的障碍物。 天罗,张在空中的网。 虎落,遮护营寨的竹篱。 《汉书.晃错传》:“要害之处,通川之道……为中周虎落。”颜师古注:“虎落者,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
  
  ⑨转关辘轳:装有摇转手柄、轴和定滑轮的起重装置。
  
  ⑩环利通索:连环铁索。
  
  11飞江:—种浮桥。
  
  12天浮铁螳螂:天浮为有较大浮力的浮游器材,铁螳螂为固定天浮的铁锚。
  
  13潢:池。
  
  14舡:船。
  
  15柴营:柴通寨,用于防守的栅栏。 柴营即营寨。
  
  16徽缧:绳索。
  
  17重车:载物的车。
  
  18结桌 牾:桌,麻。牾:栉齿状物。 《尔雅.释乐》郭璞注描写数“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 牾”,即为二十七栉齿状物。 结桌 牾当为麻编织的栉齿状纹篷布。
  
  19铁栈:小铁桩。
  
  20柴 :柴通启,开山锄。
  
  21铜筑固为垂:未详其状及用途。 《武经七书汇解》云:“亦伐木之器也。”
  
  22大橹刀:橹,大桨。 状似橹之刀,用以斫草。
  
  【译文】
  
  “军队抵御防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宽二丈,一百二十部,又叫行马,平坦的地面上,可用步兵击败敌人的战车、骑兵。 木蒺藜,离地二尺五寸,一百二十架,可击败步兵骑兵,拦截困厄的敌人,阻击逃亡的敌人。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一百二十部,是当初黄帝打败蚩尤氏用的,可击败步兵骑兵,拦载困厄的敌人,阻击逃亡的敌人。 狭路小径,铺设铁蒺藜,芒刺高四寸,宽八寸,长六尺以上,一千二百架,可击败步兵骑兵。 昏暗时突然前来挑战,锋刃相接,张开地网,铺两镞蒺藜、三连织女,芒刺之间相隔二寸,一万二千架。 在空旷的原野草丛之中,斜插齐胸短矛,一千二百把,插短矛的方法,高出地面一尺五寸,可击败步兵骑兵,拦截困厄的敌人,阻击逃亡的敌人。 狭路小径地面又低洼的,用铁锁链,一百二十条,可击败步兵骑兵,拦截困厄的敌人,阻击逃亡的敌人。 营门抵御防守,用矛戟小盾十二副,附有绞车连弩。 军队抵御防守:天网虎落锁连,一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一百二十部。
  
  虎落剑刃扶胥,宽一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部。 渡濠沟和护城河,用飞桥,一架宽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装转关辘轳八副,用连环铁索张设。 渡大河,用飞江,宽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套,用连环铁索张设;天浮铁螳螂,外圆内方,直径四尺以上,附有铁环绳索,三十二套;用天浮张设飞江,渡大水,称之为天池,又叫天船。
  
  在山林荒野驻扎,结虎落营寨,连环铁索长二丈以上,一千二百条;连环大铁索粗四寸,长四丈以上,六百条;连环中铁索粗二寸,长四丈以上,二百条;带环的绳索长二丈以上,一万二千条。 天下雨,盖辎重车顶上的板,用麻织的栉齿状篷布,宽四尺,长四丈以上,每车一条,用小铁桩张设。 斫伐树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把。 开山锄,锋刃宽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把。 铜筑固为垂,长五尺以上,三百把。 鹰爪齐胸铁杷,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把。 齐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把。 齐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把。 除草木:大镰,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把。 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把。 带环的铁桩,长三尺以上,三百只。 捶击铁桩的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一百二十把。 甲士一万人,强弩六千架,戟盾二千副,矛盾二千副。 修理攻城器具,磨快兵器,能工巧匠三百人。 这是起兵军用所需的大概数目。”
 
  武王说:“得当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起兵征讨时军队应有的武器器材装备,——介绍其规格和性能,包括进攻、防守、安营扎寨等各个方面。



                                   六韬·虎韬·三陈
  
  4.2.1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地陈、人陈,奈何?”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①,—左—右,—向—背,此谓天陈。 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谓地陈。 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谓人陈。”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斗杓:斗与杓,即北斗七星。 七星中的天枢、天凌、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形,又称魁;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又称杓。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凡是用兵有天阵、地阵、人阵,是怎样一回事?”
  
  太公说:“根据日月星辰斗杓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有时向着它们有时背着它们,这就叫天阵。 山陵水泉,也有前后左右之利,这就叫地阵。 用车还是用马,用文还是用武,这就叫人阵。”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要根据天象、地形和人力配置来布阵。



                                   六韬·虎韬·疾战
  
  4.3.1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①,徐用之则败②。 如此者,为四武冲陈③,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注释】
  
  ①暴用之:“暴”与下句“徐”对,训急速。 指急速突围。
  
  ②徐用之:指拖延时日。 ③四武冲陈:四面都配置武冲大扶胥的阵形,可以针对敌军薄弱环节,向任何—方突围。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敌人包围我军,切断我军前后交通,断绝我军粮草供应线,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这是天下最危困的军队,急速突围就胜利,拖延时日就失败。 像这种情况,要摆出四武冲阵,用冲击力强的战车和骁勇善战的骑兵惊乱敌军而快速突击,就可以横行无阻了。”
  
  4.3.2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 中军迭前迭后①,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注释】
  
  ①迭:轮流,更替。
  
  【译文】
  
  武王说:“如果已经出了重围,想乘势取胜,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左军迅速向左扩大战果,右军迅速向右扩大战果,不要与敌人争道。
  
  中军轮番向前后攻击,敌人虽然人多,它的主将也要败走。”
  
  【篇意】
  

  本篇讲述快速突围和突围以后继续取胜的作战方法。



                                   六韬·虎韬·必出
  
  4.4.1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人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 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 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 将士人持玄旗,操器械,设衔枚①,夜出。 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②,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 陈毕徐行,慎无惊骇。 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备左右③。 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 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 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注释】
  
  ①衔枚:枚状如筷子,有带系于项上,军队秘密行动时,常令士兵将枚横衔在口中,以免相互讲话,可以保证肃静。 《周礼.夏官.大司马》:“徒衔枚而进。”郑玄注:“枚如箸,衔之,有 结项中。 军法止语,为相疑惑也。”
  
  ②冒将之士:冒,冲犯。 《汉书.霍去病传》:“直冒汉围。”将,强壮。 《诗.商颂.长发》:“有绒方将。”孔颖达疏:“谓有绒之国方始壮大。”故冒将之士,即冲锋突击的壮士。
  
  ③武翼大橹:即4.1.1 之“武翼大橹矛戟扶胥”,是—种五尺车轮的中型战车,附有绞车连弩,有较强战斗力。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到诸侯国国境之内,敌人四面会合包围我军,切断我军的归路,断绝我军的粮食;敌人既多,粮食很充足,险阻又牢固。 我军要一定冲出围困,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一定冲出的办法,兵器器材是个宝,奋勇战斗第一条。 查知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无人防守的处所,可以一定冲出。 将士每人手拿黑旗,操持器械,口中衔枚,乘夜而出。 勇猛有力、行走疾速、冲锋突击的壮士在前面,扫平营垒为军队开路;勇武之士配备强弩作为伏兵在后面;较弱的士卒和车骑在中间。 布阵完毕徐徐行走,要谨慎小心,不要惊吓了敌人。 用武冲大扶胥在前后抵御守卫,武翼大橹矛戟扶胥在左右掩护。 敌人如果惊觉,勇猛有力、冲锋突击的壮士快速向前冲击,较弱的士卒和车骑紧跟在后,勇武之士配备强弩隐藏埋伏起来。 侦察到敌人来追我时,伏兵快速地攻击它的后尾,多举火把,多击战鼓,好像从地而出,自天而降。 全军奋勇战斗,没有人能阻挡我军。”
  
  4.4.2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戒①,险塞尽中,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
  
  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演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 先燔吾辎重,烧吾粮食。 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 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②,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 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陈。
  
  如此,则吾三军精锐勇斗,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斥候:放哨伺望侦察的人。
  
  ②踵军:谓接连而至的部队。 《汉书.霍去病传》:“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颜师古注:“转者,谓运辎重也。 踵,接也。”云火:烟火。
  
  【译文】
  
  武王说:“前面有大河,阔沟,深坑,我军想渡过,没有准备好船只;敌人屯兵筑垒,阻止我军前进,堵塞我军归路,伺望侦察的人经常放哨,险要地形尽在他们掌握之中,车骑在我前方拦截,勇士在我后面攻击,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大河,阔沟,深坑,敌人是不设防的,或者能设防,兵力也很少。 像这种情况,用飞江、转关辘轳与天池来渡过我军,勇猛有力的武士听从我的指挥,冲锋陷阵,拼命死战。 先焚烧我军辎重,烧掉我军粮食,明确告诉官兵,勇斗就有生路,不勇就只能死亡。 已经冲出去的,命令我方接连而至的军队点起烟火在远处等候,一定要凭借草木、坟墓、险阻的地形,敌人的战车和骑兵必定不敢长驱直入地追赶。 接着以烟火为信号,命令先冲出去的到烟火处集合,编成四武冲阵。 这样,我全军都精锐勇斗,就没有谁能阻止我们。”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夜间突围和渡过江河坑沟再集结布阵的作战方法。



                                   六韬·虎韬·军略
  
  4.5.1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人诸侯之地,遇深溪、大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 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 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辏辐、临冲①;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②;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③;绝道遮街,财有材士、强弩卫其两旁④;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⑤;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旗旌;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⑥,振鼙铎,吹鸣笳⑦;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钽悟⑧;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⑨。
  
  三军用备,主将何忧?”
  
  【注释】
  
  ① 叙:—种四轮的攻城车。 《孙子.谋攻》:“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叙,具器械三月而后成。”曹操注:“ 叙者, 床也。 床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下也。”李筌注:“ 叙者,四轮车也,其下藏兵数十人,填隍,推之直就其城,木石所不能坏也。”杜牧注:“ 叙,四轮车,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 临冲:临车和冲车,用以攻城。 《诗.大雅.皇矣》:“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传:“临,临车也,在上临下者也。 冲,冲车也,从旁冲突者也。”
  
  ②云梯:古攻城之具。 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中施转轴,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 《墨子.公输》:“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飞楼:也是古攻城之具。 上注
  
  ①引《孙子.谋攻》“具器械”,曹操注:“器械者,机关攻守之总名,飞楼、云梯之属。”《南史.宋武帝纪》:“张纲修攻具成,设飞楼悬梯,木幔板屋,冠以牛皮,弓矢无所用之。”
  
  ③武冲、大橹:即4.1.1 之武冲大扶胥及武翼大橹矛戟扶胥。
  
  ④卫:原作冲,冲、卫之繁体字衙、衡形近而误,今从《武经七书汇解》改。
  
  ⑤武落:即虎落,唐因高祖李渊之祖名虎,故讳虎为武。见4.1.2 注⑧。
  
  ⑥雷鼓:古代用以祀天神的八面鼓。 《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郑玄注:“雷鼓,八面鼓也。 神祀,祀天神也。”军中用雷鼓,或为战前祀天,或用途已有改变。
  
  ⑦鸣笳:即笳,古代—种竹制的管乐器。 此用于军中,当也与鼓、铎等—样作为—种信号。
  
  ⑧ 牾:未详为何物。 牾之始义为格格不入,或为架设飞桥用的齿轮装置。
  
  ⑨浮海、绝江:皆为浮水用具,类似于今日之救生圈。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诸侯国境内,遇到深溪、大谷、险阻的河流,我军还没有全部渡过,而天下暴雨,水流猛涨,后面的部队与前面不能相接,没有准备船只桥梁,又没有饮水、粮草的供应,我想要全部渡过去,使军队不滞留,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凡是统率军队带领士兵,不事先考虑好,器械就没有准备;平素不训练好,士兵操作就不熟练。 像这样,是不能成为王者之师的。 凡军队有重大的行动,无不熟练地运用器械:攻城围邑,就有 韫、临车和冲车;观望城中,就有云梯、飞楼;军队进止,就有武冲大扶胥和武翼大橹矛戟扶胥前后抵御防卫;断绝交通遮阻街道,就有武士操持强弩控制两旁;设置营垒,就有天罗、虎落、行马、蒺藜;白天就登上云梯远望,建立五色旌旗;夜晚就设置烟火、万把火炬,敲起雷鼓,击响鼙、铎,吹起鸣笳;越过濠沟,就有飞桥、转关辘轳、 悟;渡过大河,就有天池、飞江;逆流向上游,就有浮海、绝江。 军队的器用都具备了,主将还有什么忧虑呢?”
  
  【篇意】
  

  本篇讲述作战前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且配备好各种针对性的器材,训练士兵运用好这些器材。



                                   六韬·虎韬·临境
  
  4.6.1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 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分三处,令军前军①,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 令我后军多积粮食。 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 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注释】
  
  ①前—个“军”:驻扎。 《左传.桓公六年》:“军于瑕以待之。”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与敌人面临国境线互相对峙,他可以来攻我,我可以去攻他,阵地都很牢固,谁也不敢先下手。 我想要前去袭击他,他也可能来,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把兵力分成三部分,令前军原地驻扎,深挖壕沟加高壁垒而不要出战,列旌旗,击鼙鼓,完善地作好防守准备。 令后军多积粮食。 不要让敌人知道我方意图,派出我精锐的士兵偷袭敌人营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不了解我军情况,就止足不来进攻了。”
  
  4.6.2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①,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拽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②,其将必劳,其卒必骇。 如此,则敌人不敢来。 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注释】
  
  ①便处:便,简单。 指防守薄弱之处。
  
  ②步: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步。
  
  【译文】
  
  武王说:“敌人了解我军情况,明白我军计谋,→动就知道我要做什么事,它的精锐士兵埋伏在深草中,阻截狭隘的要道,攻击我方防守薄弱之处,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命令我前军每日出去挑战,来烦扰敌方的心意;命令我方老弱士兵拖着树枝扬起灰尘,击鼓呐喊来来往往,或出现在敌人左边,或出现在敌人右边,离开敌人不超过百步,它的将帅必定心烦,它的士兵必定恐慌。 这样,敌人就不敢前来。 我方不断地前去骚扰,或者偷袭他的内部,或者攻击他的外部,全军迅猛作战,敌人必定失败。”
  
  【篇意】
  

  本篇讲述两军对峙时,如何部署战阵,及出奇兵袭敌、用疑兵扰敌的方法。



                                   六韬·虎韬·动静
  
  4.7.1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人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军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 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 战合,鼓噪而俱起。 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①,敌人必败。”
  
  【注释】
  
  ①贵贱:贵指将官,贱指士兵。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诸侯国境,与敌军势力相当,两军相望,人数多少力量强弱相等,谁都不敢先动手。 我想让敌人将帅恐惧,士兵悲观,阵势不牢固,在后阵的想逃跑,在前阵的屡屡回头,这时我军击鼓呼喊乘势攻击,从而使敌人逃跑,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像这种情况,派出我军距离敌人十里埋伏在两旁,另派车骑绕道百里越过敌人到他后方,多设战旗,增加金鼓。 战斗一打响,就擂鼓呼喊着一同起来。 敌将必定恐惧,敌军惊骇,大小部队互不相救,官兵谁也顾不了谁,敌人必败。”
  
  4.7.2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 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 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①。 与敌相避,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 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而止。 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 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死地:《孙子.九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梅尧臣注:“地虽日亡,力战不亡;地虽日死,死战不死。 故日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
  
  【译文】
  
  武王说:“敌方的地势,不允许我们埋伏在他两旁,车骑又无法越过敌人到他后方,敌人知道我的谋虑,先作好了准备。 我军士兵悲观,将帅恐惧,交战又不能取胜,该怎么办?”
  
  太公说:“微妙啊,君王的问题! 像这种情况,在战前五日,就派我军远出侦察的人员前往敌方阵地细观他们的动静,察知敌人要来,就设下伏兵等待他们,一定要选择死战才能生存的险要地形。 我正面部队要避免与敌军交锋,只远远地举起旌旗,故意使阵形显得很松散,一定要奔跑在敌人的前面。 与敌人接触以后,一交锋就撤退,鸣金收兵。 后退三里再回军,伏兵才一跃而起,有的攻陷敌军的两翼,有的打击敌军的首尾。 全军奋战,敌人必定败逃。”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深入敌境,与敌势均力敌之时,如何用迂回到敌人后方以及设置伏兵、佯攻诱敌深入等作战方法取得胜利。



                                   六韬·虎韬·金鼓
  
  4.8.1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人诸侯之地,与敌相当。 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候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 令我垒上,谁何不绝①,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相号命。 勿令乏音②,而皆外向。 三千人为—屯③,诫而约之,各慎其处。 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④,至而必还,力尽气怠。 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注释】
  
  ①谁何:指相问:“谁?”“何?”乃稽察诘问之意。 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勿令乏音:音指金鼓之音。 本句始点题。
  
  ③屯:屯戍在外的军队组织的名称。 《管子.轻重乙》:“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尹知章注:“屯,戍也。”
  
  ④视:原作规,形近而误。 据《武经七书汇解》改。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诸侯国境,与敌人对峙。 而天气或大寒或酷热,或日夜下雨,十多天不止,濠沟壁垒全都坍塌,险隘关塞不能防守,侦察人员松懈怠惰,士兵丧失警惕,敌人夜间来偷袭,军队全无戒备,上下疑惑混乱,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凡军队只有戒备才能巩固,松懈就要失败。 我军壁垒上,让查问之声不绝,人人手持旌旗,从外到内岗哨相望,相互传送号令。 不让金鼓之声停止,使声音传向外面。 三千个士兵为一屯,告诫约束他们,各自谨慎守卫自己的位置。
  
  敌人如果来犯,看到我军的警备情况,到了也必然退回,他们力尽气衰,我军派出精锐士众,随后打击他们。”
  
  4.8.2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 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 随而追之,勿越其伏。 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译文】
  
  武王说:“敌人知道我军要追击他,埋伏下精锐的士兵,不断地假意败走,过了埋伏的地点而回军,有的攻击我前面,有的攻击我后面,有的逼近我营垒。 我军大为惊恐,纷乱之中丧失了次序,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把全军分为三队。 在追击的时候,不要越过敌方的伏兵区。 三队人马都到,有的打击他们的首尾,有的攻陷他们的两翼,严明号令,向前猛击,敌人必败。”
  
  【篇意】
  

  本篇讲述军队“以戒为固,以怠为败”的道理,及防御反击和追击时防止敌人伏击的方法。



                                   六韬·虎韬·绝道
  
  4.9.1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人诸侯之地,与敌相守。 敌人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战则不可胜,欲守则不可久,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人敌人之地,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①,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 如是,则我军坚固,敌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注释】
  
  ①关梁:关,关隘;梁,桥梁;指水陆要会之处。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固封疆,备边境,完要塞,谨关梁。”郑玄注:“梁,桥横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诸侯国境,与敌军相持,各自守备。 敌人切断我粮食输送线,又绕过我军到后方,我方想要交战又不能取胜,想要固守又不能持久,对此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凡深入敌人腹地,一定要察看地理形势,务求方便有利,依靠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使阵地巩固,严守关口桥梁,又了解城邑、丘墓地形之利。 这样,我军就坚固,敌人不能切断我方粮食运输线,也不能抄我后路了。”
  
  4.9.2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陵、广泽、平易之地,吾盟误失①,卒与敌人相薄。 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人翼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 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②,又置两踵军于后③,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 即有警急,前后相救,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盟:指同盟军。
  
  ②武冲:冲原作卫,因繁体字形近而讹,据《武经七书汇解》改。 指武冲大扶胥。
  
  ③踵军:指后续部队。
  
  【译文】
  
  武王说:“我军通过大山、广阔的沼泽地带、平坦的区域,我们同盟军误期失约,突然与敌人迫近。 以我军去交战则不能取胜,守卫又不能巩固,敌人包围我军两侧,包抄到我军后方,全军大为惊恐,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凡率领军队的办法,应当先派遣远出侦察的人员,在离敌二百里处,弄明白敌人所在的位置。 地势不利的时候,就用武冲大扶胥当作堡垒向前推进,又安置两支后续部队在后面,远的相距一百里,近的相距五十里。 即使有紧急情况,也可以前后相救,使我军常保持完整坚固,一定没有什么损伤。”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军队深入敌人腹地扎营筑垒,要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防止敌人包抄;在地势不利的情况下,要分军为三,形成犄角之势,以便互相救援。



                                   六韬·虎韬·略地
  
  4.10.1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人,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
  
  其别军守险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至而击我,中外相合,击我表里,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 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战胜以后深入敌境,占领敌国土地,有一座大城拿不下来。
  
  他们的另一支军队据险与我对抗,我想要攻城围邑,又怕他们的另一支军队突然来到攻击我们,里应外合,使我腹背受敌,全军大乱,上下惊骇,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凡是攻城围邑,一定要把战车和骑兵安排在离城较远处,守卫警戒,阻断城外与城内的联系。 城中的人断了粮食,外面运不进去,居民恐惧,他们的主将必然投降。”
  
  4.10.2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 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 敌人恐惧,不人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军。 车骑远要其前,勿令遗脱。 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 车骑深人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 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
  
  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①,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人②。’如此,则天下和服。”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冢树社丛:冢,坟墓;社,土地庙。 树、丛同义对举。 古代有在坟墓旁种树的习俗,又立社也种树以为标志。
  
  ②—人:古代帝王的自称或被称,这里是被称。 《书.吕刑》:“—人有庆,兆民赖之。”孔安国传:“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可见这里征伐的假想对象,乃是商纣王。
  
  【译文】
  
  武王说:“城中的人断了粮食,外面运不进去,敌人暗中结约盟誓,相互密谋,夜间出城作困兽之斗,拼死一战,他们的战车骑兵精锐士兵,有的冲入我军内,有的攻击我外围,我士兵迷惑,军队败乱,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像这种情况,应该把全军分成三支部队,仔细观察地形以后驻扎下来。 弄明白敌人另一支军队所在地,以及其他大城堡的位置,故意给敌人安排一条不加防守的道路,以符合敌人的想法,严密防备不使有失。 敌人恐惧,不是窜入山林,就是投奔其他大城堡,逃往另一支军队所在地。 我方战车骑兵在远处阻断他们前进,不让他们跑掉。 城中的人以为先出去的人得到冲出去的路,于是精练勇武的士卒也一定会冲出城,只有那老弱残兵留在城内。 这时我方战车骑兵长驱直入,敌人的军队一定不敢再出来。 我方慎重不与他们交战,断绝他们的粮食运输线,把他们围困起来,日子一定要长久。 得城之日,不要焚烧百姓积聚的财物,不要毁坏百姓的房屋,坟墓和土地庙的树木不要砍伐,投降的不杀,被俘的不羞辱,向他们表示仁义,施以恩德,向军民宣告:'罪在昏君一人。’这样,天下就心悦诚服了。”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围攻大城的时候阻止敌人援军和有效对付突围的方法,并着重讲了攻克敌城后的—系列政策。



                                   六韬·虎韬·火战
  
  4.11.1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人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周吾军前后左右①,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 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 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 敌人若至,则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②。 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 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 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注释】
  
  ①蓊秽:杂草茂盛貌。
  
  ②黑地:指燃烧过的土地。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诸侯国境,遇到茂密的草丛环绕着我军前后左右,军队走了几百里路,人马疲倦休息不前。 敌人乘着天气干燥风速又大的有利条件,在我军上风放火,战车骑兵精锐士卒又坚定地埋伏在我军后面,我三军恐怖,散乱逃跑,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像这种情况,就要用云梯、飞楼向左右远望,朝前后仔细观察。 看到火起,立即在我前方点火,并让它广泛蔓延,然后又在我后面点火。 敌人如果来到,我军就领兵退却,在燃烧过的土地上坚守。 敌人的来到,仍在我军后面,看到火起,必然回军。 我军在燃烧过的土地上布阵,用强弩和勇武之士护卫左右,又焚烧前后深草。 这样,敌人就不能为害我军。”
  
  4.11.2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 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陈,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译文】
  
  武王说:“敌人焚烧我军左右,又焚烧我军前后,烟雾笼罩我军。 敌人的大军从燃烧过的土地上向我进攻,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像这种情况,要布下四武冲阵,用强弩掩护我军两侧,这个办法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能失败。”
  
  【篇意】
  

  本篇讲述在深草地带宿营时,防御敌人火攻的办法。



                                   六韬·虎韬·垒虚
  
  4.12.1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 望其垒,即知其虚实。 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①,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②。 敌人卒去不远,未定而复返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 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陈必乱。 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注释】
  
  ①氛气:这里指人烟、尘俗之气。
  
  ②偶人:假人,如土偶、木偶、稻草扎的人形,都叫偶人。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才能知道敌人营垒的虚实、兵员的来去调动情况?”
  
  太公说:“将帅一定要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登高下望,来观察敌人的变动。 望他们的营垒,就能知道敌人的虚实。 观察他们的士卒,就能知道敌人的来去调动情况。”
  
  武王说:“怎样才能知道?”
  
  太公说:“听他们的鼓没有声音,铎没有动静,望他们的营垒上多飞鸟却不受惊吓,上空也没有人烟尘俗之气,那就可以断定敌人用诈设置了假人。 敌人仓促离去不远,没有安定下来却重新返回的,是他们调动士兵太快了。 太快就会前后失去次序,失去次序行阵就一定会乱。 像这样,急速出兵袭击,以少击众,就必定会取得胜利。”
  
  【篇意】
  
  本篇讲述根据观察,判断敌人营垒虚实和兵员来去情况。
  
  【温馨提示】
  
  如需查阅六韬全文,点击《六韬译注》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