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肥厚性胃炎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4-21

慢性肥厚性胃炎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

一般描述:  
胃胀是因胃病日久,脾胃失健,或湿浊痰瘀内蕴,阻滞气机所致。以长期脘腹痞胀作痛、嘈
杂,或有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胀[著]病类疾病。
发病原因:  
由于饮食不节,感受邪毒或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慢性胃病,迁延日久,脾胃失健,水谷不化
精微,反生痰湿,久蕴酿成湿热浊邪;内伤七情,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湿浊痰
瘀互结,留聚胃腑,致使胃膜肿胀则成胃胀。初起以痰湿、湿热、气滞、血瘀为主,多属实
证,若病情缠绵,脾胃愈虚,则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以虚证为主。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较难治愈,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胃体。
诊断要点:  
病程长,呈慢性过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较多见。
以脘腹痞胀为主癍,亦可出现类似胃疡之胃痛,食后可缓解,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神疲乏
力,或见浮肿,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 
胃液分析:胃酸分泌可为增多或减少。
X线钡餐检查:示胃粘皱襞粗大,蠕动减少,运动缓慢。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粘膜明显隆起呈铺路石状、脑回状或海绵结节状,顶部可有充血、糜烂
和出血,粘膜皱襞之间的间隙狭小,呈龟裂性,间歇凹陷处有较多粘液附着。活检示细胞增
生。
疾病辨析:  
胃痞:以长期食少,脘痞,腹泻,消瘦为主要表现,X线钡餐、胃镜及活检示胃粘膜萎缩。
胃癌:以进行性胃脘痛,食少,消瘦,便血,上腹可触及坚硬肿块为主要表现。X线钡餐、
胃镜及活检示恶性病变。
治疗方法:  
痰湿阻滞证
证候:胃脘痞胀、疼痛,食少,呕恶,或泛吐痰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除湿、理气和胃。
主方:平陈汤
用法:
加减:兼气滞,加苏梗、瓜蒌皮、郁金、香附;兼血瘀,加白芥子、丹参、桃仁、红花、九
香虫;兼肝郁脾虚,加党参、山药、柴胡、香附、郁金。
湿热蕴脾证
证候:胃脘痞胀、疼痛,嘈杂,恶心呕吐,纳少,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或见
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利脾胃湿热。
主方:清中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藿香、佩兰、苏梗、郁金、菖蒲;兼脾虚气滞,加太子参、薏苡仁、苏梗、
郁金、香附;兼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桃仁、红花、丹参。
肝郁脾虚证
证候:胃脘痞满胀痛,痛连两胁,情志抑郁或愤怒时则加重,嗳气,口苦,纳少,神疲乏力
,大使是溏薄不爽,下肢浮肿,舌淡,苔薄,脉弦缓。
治法:疏肝脾。
主方:柴芍六君子汤
用法:
加减:常加木香、砂仁等;兼痰湿阻滞,加藿香、白豆蔻、薏苡仁、苍术、厚朴;兼湿热,
白术改苍术,加藿香、佩兰、黄连、栀子、木通、郁金;兼气滞血瘀,加苏梗、郁金、丹参
、桃仁、红花。
脾胃阳虚证
证候:胃脘痞满隐痛,遇冷加重,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少便溏,下肢浮肿,
舌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沉迟。
治法:温补脾胃。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
用法:
加减:兼气滞湿阻,白术改苍术,加藿香、砂仁、茯苓、白豆蔻、泽泻、苏梗;兼气滞血瘀
,加苏梗、柴胡、郁金、丹参、川芎。
其他疗法:  
给予高蛋白饮食。
浮肿明显者酌用利尿剂。
可试用抗胆碱能药物或H2-受体阻滞剂。
评   介:  
治愈:症状消失,食欲正常,X线钡餐、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正常。
好转:症状改善,X线钡餐、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改善。
未愈:症状、X线钡餐、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无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