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台·春韵·古香

 胭脂魂 2014-04-21


钓鱼台国宾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金代章宗皇帝于此筑台垂钓而得名,故后世有“皇帝的钓鱼台”之称。清代乾隆皇帝爱其风光旖旎,定为行宫,行宫内的主体建筑“养源斋”、“澄漪亭”等临水小景,均有乾隆皇帝亲书的匾额。明代冯琦就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描述钓鱼台春景,“翳然林木处,便自远人寰,麦陇凫双没,藤轩蝶四环。高低春涧水,深浅夕阳山”。大意为钓鱼台隐没在密林中,好似远离人世尘嚣。阡陌田间野鸭成对出没,挂满青藤的屋檐下蝴蝶翩跹。春泉聚成溪流跳跃过石缝,夕阳下起伏的山峦,近似浓墨重彩,远如娥眉轻画。行宫内景色优美,阳春三月,春意融融,所到之处风光旖旎、自然清秀,在曲折迂回的亭台楼阁和林木石桥之间,赏尽行宫的春色和古韵。


No.1 【养源斋】

幽怀托泉石,乐事在桑麻。

--- 清 绵恩(乾隆之孙)


养源斋是清代乾隆所营造的行宫的正宫,“养源斋”三字亦为乾隆皇帝所题。养源斋院内古树参天、回廊围绕,时值春夏之交,阳光透过叶瓣间隙,将斑驳的光影拓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尽现中国古典园林风貌。养源斋宴会厅金碧辉煌,现为举办会见、宴请的重要场所。站在养源斋中,‘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的意境自然而然呈现,尽管地居中枢要地,大内边上,却风景优美,京城绿肺,繁华中的静远。



No.2 【万柳堂】

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

主人自有沧州趣,游女仍歌白雪词。

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

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

---元 赵孟覜


御苑的万柳堂建筑风格传承了古代皇家建筑古朴、典雅的特点,现已成为钓鱼台国宾馆最具特色和高规格的接待场所之一。旧时文人喜欢以柳树来营造田园风光,用以表达对自然的崇尚,追求怡淡的境界,体现了主人淡泊宁静的志趣。“万柳”象征“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林景色。明人在《长安客话》的记录中写道:“构堂池上,绕池植柳数百株,因题曰万柳堂。池中多莲,每夏柳荫莲香,风景可爱。” 虽夏季尚早,未能有莲香呼应柳荫,但堂前的几亩清池中的荷叶像云锦般铺开,但有春风拂过即满眼的绿意融融



No.3 【澄漪亭】

墙外为湖墙内池,一般凭槛有澄漪。

剔疏意在修渠政,何必瓶罍细校斯。

---清 乾隆


漪亭是行宫的最高处,亭外林木环抱,拾级远眺,万物舒暖,满园春色尽收眼底,不由让人心驰神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