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文化》

 wuwoliangwang 2014-04-22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建筑风水文化

吴超 工程学院 20101004034





一、前言 .......................................................................................................................................... 2 二、风水源流 .................................................................................................................................. 2 三、建筑风水特点........................................................................................................................... 3 (1)天人合一(环境) ......................................................................................................... 3 (2)背山面水(选址) ......................................................................................................... 3 (3)坐北朝南(方位) ......................................................................................................... 3 (4)观形察势(布局) ......................................................................................................... 4 (5)适中居中(尺度) ......................................................................................................... 4 (6)礼乐互补(功能) ......................................................................................................... 4 (7)负阴抱阳(阳光) ......................................................................................................... 4 (8)顺乘生气(空气) ......................................................................................................... 5 (9)障空补缺(绿化) ......................................................................................................... 5 (10)得水为上(水体)....................................................................................................... 5 四、实用功能 .................................................................................................................................. 5 (1)生态学功能..................................................................................................................... 5 (2)心理学功能..................................................................................................................... 6 (3)选址规划功能................................................................................................................. 6 (4)哲学功能......................................................................................................................... 6 (5)美学功能......................................................................................................................... 7 五、学习小结 .................................................................................................................................. 7 六、参考文献 .................................................................................................................................. 7

1

一、前言
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建筑界人士, 一般老百姓 对风水也略知一二,比如说住宅选址要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墓地要选福地等等!风水文化 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发展和传承,已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至我国近现代以来,风水文 化被归于封建迷信,不登大雅之堂,只在民间流传和应用,直到改革开放起的逐步放开,再 到现在的学术自由,随着2005年“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 大会堂开幕和国内首个“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开张,2006年一些风水专家关于要将风水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探讨, 2011年11月28日首届中国风水文化节在中国开封东京艺术中心举 行,加之近几年悉数高校分别开设风水理论相关课程,风水文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作为我校建筑专业学生,我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就对风水特别感兴趣,在学习中国传统 文化课程之余, 特对中国建筑风水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和了解, 现从我国风水历史、 建筑特点、 使用功能等角度对中国建筑风水文化进行学习小结,恳请老师指正。

二、风水源流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 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 “无 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 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就是说,风 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 能得到生气。 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原始社会的 人类,为了抗御外来自然界的侵袭,如野兽的袭击,气候寒暑等, 而择居于树上或山洞。这种择居条件,除考虑树木是否牢固,土 洞会不会塌方的安全以外,可能也会考虑到阳光的照射、气候的 变化、位置的适宜、通风采光等等。这种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就是中国风水的原始 观点,即是原始风水。大约到6、7千年前,人类已发展到氏族社会,人们过着母系氏族群 居生活,由原来的动荡不定的游牧、采集、渔猎的生活,发展到相对稳定的农耕生产生活, 为了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便利,也就必须择地而居,这种择地的标准或要求,如依山傍水,蔽 风朝阳等,就是群居风水,也称为氏族风水。原始风水和氏族风水可谓我国风水的萌芽。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风水随即见诸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 从后世发掘的大量甲骨文卜辞和《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商周时期就已将陆地区分为 山、埠、丘、原、陵、岗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将水域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沱 等,当时对大地的差异性有极为细致的分类,为日后的“相地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尚 书》中,将当时的疆域以河流、山脉为界,划分为九州,这也是后来中国称为“九州”的由 来。在《周礼》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以土宜之法,办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 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开始出现“相民宅”的说法,并有了“土宜法”这 种相地的知识系统。 先秦时期出现相地活动,包括相阳宅与相阴宅,这时期先后出现过盘庚、公刘、周公等 人,他们在实际相地中都为中国的风水术做过贡献。到秦代有了相对成熟的地脉观念,讲究 风水地脉的习气,无论是在朝廷之中还是在民间都已开始盛行。汉代时,风水理论已逐步开 始成形,当时,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已经出现,相地术方面的典籍如:《堪舆金匮》和 《宫宅地形》这些风水文化理论的奠基之作,已经出现。风水术在魏晋时期流传较广,产生 了像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宗师。晋朝的郭璞著有《葬书》是风水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 碑,自晋以来,风水文化在我国,特别是东南地区就开始了广泛的传播。隋朝时,流行占卜 葬日与推断葬地吉凶,此时出现了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 、 、 、 大义》等书,很为后世景仰。唐朝《葬书》的流行以及罗盘的广泛使用大大丰富了风水文化
2

的理论体系。到了后周时期,风水术将民间阴曹地府的信仰都纳入了风水文化理论之内,使 得原本属于地理学的风水术蒙上了很重的迷信色彩,这也使得后世人真假莫辨。两宋时期, 风水颇为盛行,明清时期,我国风水文化理论发展到了极点。清末,由于西方科学的引入, 人们开始用西方的科学观来审视中国的风水术, 风水文化理论发展中的各种弊端及风水理论 中的许多不够严谨的地方也被暴露了出来,风水文化处于低迷时期。从文革起的命理、风水 万盘禁锢,到改革开放起的逐步放开,直到现在的学术自由,风水学卷土重来,上世纪七十 年代后,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 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生活。现在,一大批学者为了让风水学更好地发展, 用现代科学为风水学导航,将其转变为集建筑学、环境学、天文学、健康学、地质地理学、 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生态学、景观学、园艺学、心理学、磁场学等 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中国国学传统大文化。

三、建筑风水特点
(1)天人合一(环境)
风水理论的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风水理论 特别关注人——建筑——自然的关系,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 调人与大地同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所谓“风水 宝地” ,是有着较高的物质和自然景观质量。它们大多符合我国的自然大气候,并依据当地 的具体小气候和地形而选定, 是古人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我国许多闻名建筑 1 2 作品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建筑必需有机地生长于生活之中,而不要从外强加于生活;○ 3 建筑必须有机渲染环境,蔓延于地面上,自然地发展;○空间与生命同在,空间是生命的一 分子。

(2)背山面水(选址)
实际上,中国的风水建筑就是寻觅适于建造建筑的用地——“明堂”和“龙脉” ,这要 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 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运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适于水中养殖;缓坡可 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不难想象,具备这样条件的自然环境和 较为封闭的空间, 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生态和环境的。 风水理论还重视住宅周围的环境布局与 住宅内的空间构成,认为住宅四周应有“四灵” ,即宅左有流水(谓青龙) ;右有长道(谓白 虎) ;前有水池(谓朱雀) ;后靠丘陵(谓玄武) ,此乃最佳宅地。它在宅基选址上注意朝阳、 通风、给水、排水等对城市规划、庭院组合的影响等都是比较大的。

(3)坐北朝南(方位)
风水理论十分重视建筑物朝向的选择。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风
3

也有阴风与阳风之别。 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 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风招 阳,夏季迎风纳凉,所以我国的建筑多以南向为主。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使冬季的太阳可 以最大限度地射入室内;夏季光线方向陡,室内日照时间短、深度小,能避免阳光曝晒,不 仅冬暖夏凉,而且可以防止东西向的日晒。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制观念“天子南向而 立”“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 ,更使得建筑朝向的选择除了考虑自然气候因素之外, 还须考虑政治文化的因素。总之,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 用地等情况,必须全面考虑,并力图使建筑朝向好的景观。

(4)观形察势(布局)
风水理论在观念上认为,建筑平面的方正,体型的均衡对称,环境格局的完备无缺等, 都是吉利的表现形态,反之则认为是凶煞的兆头。如房屋前高后低、建筑体型杂乱无章,两 扇大门的门扉宽窄不一,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这把视 觉和心理感觉不称心的观念用神学的吉凶观念来表述。 中国传统建筑构图中,大量运用平衡对称,强调中轴线 的平面和立面设计,灵活地运用各种建筑体型,结合环 境(包括自然景观)进行各种规模的建筑组群和空间组 织,就可以达到极高造诣。

(5)适中居中(尺度)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接近 至善至美。风水理论中有不少关于“正房宽敞出贵人, 堂屋有量不生灾”的讲究。这里的正房和堂屋大致相当 于今天住宅中的起居室和主要卧室。 “室大多阴, 室小多阳, 阴盛则阳病生, 阳盛则阴病生” , 古人对居室大小应适中的这种论述是基本符合科学道理的, 只是限于对科学的肤浅认识而表 述得含糊莫测。

(6)礼乐互补(功能)
中国传统社会的定向观念,强调: “礼,序也”“礼别异,卑尊有分,上下有等,谓之 、 礼” 。与提倡平等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讲究等级。风水理论十分注重宅居,视 宅舍宫室为“人之本”“礼之具也”“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 、 、 。精确地将社会居住秩序 的礼制伦理观念与建筑的空间秩序结合起来形成了居住空间对称严谨、 主次分明、 尊卑有序 的特点。甚至把宅居的重要性上升到“正家,而天下定矣”的高度来看待。而布局自由灵活 的“院” ,则与严肃拘谨的“宅”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山石水体、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引入 院子,与亭榭轩阁融为一体,使宅与院交相辉映、互为补充。 “宅”为“礼”的表达“院” 是“乐”的体现,一礼一乐,一张一弛,提高了居住空间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儒 家“礼乐互补”的人伦原则。

(7)负阴抱阳(阳光)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所谓负阴抱阳,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岗阜的左辅右弼山,或称为表龙, 白虎砂山,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宅、村)或弯曲的水流(村镇、城 市) ;水的对面还有一个对景山案山;轴线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风水理论重视阳光、空气、 水分等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尤其注重环境“负阴抱阳”与“环抱有情” ,讲究建筑人文美 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第” ,而嘱人莫住“背阴 之宅” 。

4

(8)顺乘生气(空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 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把“气”分成生 气、旺气、泄气、煞气、死气。前两种是吉气,后三种是凶煞。找寻“生气”的方位,提倡 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 这叫做顺乘生气。 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 植物才会欣欣向荣, 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室内外空气在一般情况下要不断地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即居室的通风或 换气。住宅房间必须有适当的通风换气,以改善室内微气候。在风水理论中,因为气“乘风 而散” ,所以风害被认为是择宅大忌。风水理论对风是忌 讳的,但这仅指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风速而已,并不是完全 不要风,缓慢的气流在住宅中还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住宅 的照壁、屏风等的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气流变得缓慢下 来。穿堂风在我们祖先的建筑典籍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家中老弱妇孺经穿堂风一吹是会生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穿堂风往往被视为妖风、怪风、 邪风,惟恐避之不及。

(9)障空补缺(绿化)
在风水中的绿化, 有许多特殊的规定, 包括树的高矮、 疏密和树种的选择等。 林枚在 《阳 宅会心集·种树说》中记述: “村乡之有树木,犹人之有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此 中道理,阴阳务要冲和” 。这里把村庄的树木比作人的衣服。风水赋予树木如此浓郁的圣性, 以树象征人命运的吉凶,当是上古自然崇拜的余流,却在客观上保护了自然环境。回归自然 的呼声使人们寄梦想于“绿色建筑” ,以为建筑四周树木多多益善。在此观念影响下,一些 乡村外部呈现出一种既封闭(四周为山屏)又开敞(树的种植疏密有致)的园林化空间。比 如,旧的传统民居多有比较深的前廊,以避风雨和作为室外的最近活动场所,并在院中植树 栽花,甚至垒起假山,以补空缺,使之不薄不厚,阴阳务要冲和。

(10)得水为上(水体)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这是先哲对人类寄情山水的审美理想与艺术哲学的精辟总结。 , 水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水有“气界水则止”的聚气作用,水可以把天地的生气凝聚起来。风 水理论之中对水是非常重视的,前有婉转河流或宅前修一池塘,均被认为是吉利的。近水的 住宅除了有灌溉、饮用、排污作用外,还可以使住宅微气候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湿度。根据风 水理论,平缓的山坡和弯曲舒缓的水流,都是自然形成的良好地理环境。自然弯曲的水的形 态,能够产生很美的景色,是吉利的水。最不好的住地是土薄水浅。土薄既是地势低下,建 宅就难以避风和向阳,又难以寻觅野生食物(包括猎取野味) 。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理论中包 含许多选择和利用地形的构造理想环境的科学内容,这些理论讲究精神团聚,藏而不散,不 冲冒四面之风,有屈曲舒缓的流水。

四、实用功能
建筑风水文化是古人多种科学思想精髓和智慧的结晶, 对人民生活和精神都有深刻的影 响,把其中科学成分合理运用到建筑活动中,能更好的调节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使 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1)生态学功能
环境是人类社会的载体,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人类滥用技术破坏生态环境, 导致全球各地不断出现各种生态危机从而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去认真思考人居环境与自然环 境的有机和谐发展, 建筑风水就充分考虑了建筑的环境和生态保护, 特别注重在保护环境和
5

尽量不改变周围环境的情况下, 怎样才能使建筑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它强调的是整体 的协调与协作,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与自然融为一体,含有超前的生态意识,这 也正是我们现代建筑所追求的。

(2)心理学功能
风水文化给人带来的最大的精神安慰就是“趋吉避凶” 。当然,如果认为建筑风水与住 宅主人的命运吉凶有关, 那就流于封建迷信思想了。 这里强调的是风水建筑所能给人们带来 的一些喜悦、愉快的心理感受,给人以心灵的抚慰,使人们心理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从而有 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如为聚财而做的关锁建筑,为“避凶”而建的厌胜建筑;为了“障空补 缺”而做的培补建筑;为求好运而做的祈福建筑等等,无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思 想依托。 同时传统的风水术对建筑尺寸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全世界还不知道次声波为何 物的时候,我们的古人发明的门公尺、鲁班尺、营造尺、九五尺等建筑尺,就已经在建筑上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门公尺控制门的高度和宽度,用九五尺控制室内的长宽高,用鲁班尺 控制家具的长宽高, 能有效地避免次声波的共振效应。 用传统的风水尺控制下建造出来的建 筑物,符合黄金切割率,而且稳重端庄、美观大方,而且实用,能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使 人们在心理上有了一种安全感,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美国科学家对许多“闹鬼”的 住宅进行了科学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房子里的次声波强度都严重超标,主要是次生波在做 怪。

(3)选址规划功能
建筑是风水表演的最佳舞台, 而居住条件和人们的关系又最为密切, 因而人们在这方面 积累的知识最为丰富,所以风水理论中关于建筑物的建造是最成熟、最完善的。建造风水理 论大致可分为两个派别:一是形势派,主要注重于山川形势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一是理气 派,主要注重于建筑的方位朝向和布局。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物的选 址。 这对应于风水流派中的形势派, 选址时所注重的是大地的形势和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 更精确的说是着眼于自然环境中的山水地势。风水名著《阳宅十书》中说: “人之居处宜以 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 ”基于这种山水的主导思想,风水 理论中基地选址的基本格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大多选址是山南水北的依山面水的环境。古代城市建置应用风水文化中的“山环水抱” ,城 市布置在依山靠水的地理环境中,以实现其“设险以守其国”的目的,风水对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一般的民宅风水要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 玄武” ,对应于现代住宅则是左边有河,右边有路,前边有池,后有山丘。河道和道路可以 满足交通之用,池子可做排污之用,后山则是精神乐园,抬头即可见山川胜景,有借景生情 之妙,更是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对于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城市主要考虑的是主轴的 朝向以及与外部景观的对应, 对于民宅则主要考虑的是当地的太阳照射和主导方向, 充分利 用自然条件,扬长避短,使人居住条件更舒适。建筑的内部布置则考虑美感和方便的因素。

(4)哲学功能
“天人合一”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认为凡物皆有其自然本性, “顺其自然”就可以 达到极乐世界。在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性的难题,而对于建筑风水文化认为天人原 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提倡“道法自然” ,又不否认人对自然加以改造、调节、控制、引 导的必要。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其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一贯主张。风水文化 的核心便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在建设中,依 山水而建筑,因建筑而美山水,通过建筑这个中介物,将人、地理、自然高度地融为一体。 可见风水文化中采用“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是很有深意的。风水文化涉及到社会的礼乐 秩序和人们的心理态势,其关于形法、理法、日法等提出的问题,得出关于天、地、人关系
6

的一些规律,正反映了其对人性和理性的思考,可使建筑理论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构造的居 住环境在本质上与自然相顺应,这也正是现代建筑师们所追求的。

(5)美学功能
风水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风水建筑美的形象,是对一定社会人生的反映。风水建筑中 “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们自然美欣赏的独特审美意识。其“屈曲生动,端圆体正, 均衡界定,谐和友情”的四大风水美学原理,结合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产生出一种持久的、 永恒的、无穷的魅力。建筑风水追求天地人的和谐有情之美,正是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最高境 界。

五、学习小结
中国建筑风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 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 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关系 的学问。一种具有朴素古代唯物主义的思想行为。它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份。风水理论在 其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吸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包括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 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这些 理论曾对人类精神文明有过巨大的贡献,至今仍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探索和借鉴。建筑风水 文化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 对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现在重新研 究分析它的思想内容和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 汲取其合理的内核, 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 事情。

六、参考文献
1. 谢浩.建筑风水科学内核十题.福建建筑.2009(01). 2. 王冠,赵鹏.建筑风水的科学性.山西建筑.2009(08). 3. 温文保.中国风水文化的传承和流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4. 张晓云,李宝,武欣,田秋月,刘晓慧.论建筑风水的科学性.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6). 5. 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02). 6. 余易.建筑风水十三讲.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1). 7.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1). 8. 徐晓峰.浅论建筑风水文化的内涵与实用功能.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