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剧的美学特征

 丘山书屋75 2014-04-22

戏剧的美学特征

1、性格与情节。在西方戏剧史上,关于戏剧的艺术特征,有所谓“情节论”和“性格论”的争论。古希腊戏剧是崇尚情节的,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则强调情节是戏剧的首要因素。所谓“情节”,就是人物的行动过程。亚里士多德说:“戏剧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本质,而在于摹仿某个行动。”他认为悲剧中没有行动就不能称其为悲剧,但是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戏剧理论在近代受到了挑战,近代戏剧理论把性格放在首位。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谈到,对于一个戏剧作家来说,性格原比事件更为神圣。他说:“剧作家对那一切与人物性格无关的事实,他愿意离开多远,就离开多远。只有性格对他说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把情节与性格割裂与对立起来,是文艺复兴以后个性解放的要求,在戏剧艺术中的反映。其实我们说性格与情节是不可分的。如曹禺的《雷雨》中,深刻的社会矛盾集中于一个大家庭里,形成了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剧中共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人周围都集结着一连串的矛盾,这些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推动着情节的一步步发展,而在情节的步步发展中又充分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里,以周朴园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里,以周朴园与鲁侍萍和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为全剧的主干,牵出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使全剧八个人都卷入了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即动全身的严密结构。所以说,性格与情节是统一的。如果角色没有性格,戏剧就不会有特定的发展。同时,如果戏剧没有特定的情节,人物性格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显现。可以说戏剧的艺术特征,就在于通过戏剧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

2、戏剧冲突与人物言行。戏剧与其他艺术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它要概括、集中、提炼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各种人物心灵、性格的冲突,以形成尖锐紧张的戏剧情节,在情节发展中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生活的内在意义。通常所说的“有没有戏”“戏剧性”,也就是生活中矛盾冲突的艺术表现。它是戏剧的生命,是戏剧易于从情绪上感染观众,从理性上震慑观众的根本原因。戏剧的艺术特征,在于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被公认为戏剧创作的一条定义。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冲突可以表现为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如《雷雨》主要写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人物内心之间的冲突,如《日出》就是以陈白露的内心冲突为基本骨架的。《雷雨》和《日出》同属悲剧样式,但却具有不同的风格。《雷雨》是家庭悲剧,颇似希腊式命运悲剧和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写得严肃、深沉、凝重。而在社会悲剧《日出》中,作家却充分显示了他讽刺喜剧的创作才华。另外还可以表现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当然在许多戏剧中这几种冲突是同时得到表现的。

戏剧受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一般人物不能太多,场面也不能太杂,情节要力求单纯、紧凑。戏剧不能像小说那样采取叙述人的口吻和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来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和最后解决,人物的性格刻画,都只能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完成,也就是通过台词和行为来完成。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戏剧表演的主要手段,特别是戏剧语言(台词),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于戏剧冲突的推进,对于情节的展开,都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除了具有一般性的文学性外,戏剧语言还要求个性化,富于动作性,同时还要求有潜台词。所谓“潜台词”,虽然没有说出,但可以意会得到的话外之音,这话外之音具有发人深省,诱发想象的特点。

3、时间与空间。在戏剧艺术中,空间是随着时间而消失,时间又随着空间而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如一般的造型艺术作品,一经完成,就可以永久存在下去。因为它的存在不依赖于时间,不受时间的限制,观众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欣赏。在舞台上的艺术形象就不同,它只能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存在和为观众欣赏;演出结束,舞台上的完整艺术形象也就不存在了。有人说,舞台整个演出形象,就如同“织在时间上的图画”,讲得很形象。这就是说,如果把这张画从时间(演出时间)中拆除下来,这张画就不存在了。因为舞台形象不能用静止的画面来发挥它的艺术功能,它必须跟着戏剧演出的时间,戏剧中的事件、冲突、节奏、气氛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它的艺术作用也只能随着演出时间的延续,在演员的表演艺术和其它综合艺术手段的总体活动中,不断地被观众欣赏、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