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看两不厌

 九怀春 2014-04-22

相看两不厌

                          潘世流

 

    我一直很想借用李白的一句名诗来表达我对语文和我的学生的热爱。那就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钟情敬亭山,视如高山知音,可抒衷情。我孤独还是快乐,唯有语文能承载,跟学生学语文,便可乐以忘忧。犹如李白和敬亭山一般,相看两不厌,相依相托,相随相知。语文,浩如烟海,鲜活我干涸的心灵;学生,蓬勃朝气,年轻我陈规的思想。语文、学生,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注定今生今世萦回环绕我的心灵栖地。

中学时,家境贫寒,我没有买过书,几乎也没有真正读过书,语文能力自然不高,这就多少影响我后来的语文学习。悟性高的一点就会,我只得呆在原地吟吟唱唱,读读写写,不求甚解,自得其乐。我天生就痴迷散发浓墨书香的文字,常常留恋其间,乐不思蜀,让书本闪光剔透如同阳光跳跃一般穿越我每一个贫乏的日子,隽永而丰厚。

而算得上真正读书的是我大学分配到大化高中任教以后,特别是有幸碰到我的良师益友唐旭亮主任和黄大洋副校长。前者温文尔雅,幽默风趣;后者珠圆玉润,文采飞扬。记得我第一次上唐老师的家,那时他已经评上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我惊奇发现:他的书房就是书的四合院。一面安放书桌,三面都是书柜,大大小小挤满了书。诚如语文特级教师高万祥说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而唐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时刻与“人类的思想大师”为伍,就连书桌上、床头边、沙发上也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些书。他读书、批注、做笔记,写心得,卡片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摆放,多少有些“书痴”之嫌。我想他教学上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与他日积月累博览群书密切相关,厚积方能薄发。而黄大洋副校长则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字正腔圆,铿锵悦耳,自不待说;他的学以致用、现炒现卖、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尤其他的演讲口才,可以说市里乃是广西区中学语文界的一面旗帜,更让我叹为观止。我身边的这些大师们平时的言行举止无时不刻散发着语文的魅力。

颜回评价他的老师孔子时感叹地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在颜回心眼里,老师像高山,伟岸高大;老师像大海,浩瀚无际;老师又像幽灵,高深莫测。“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我于是无限信仰老师,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只能夹着尾巴,毕恭毕敬地跟着我的老师们读书、学语文,从零起头,书内书外,断断续续、零零星星。因为我不想被他们抛得太远。

相看两不厌,只有语文山。

我开始小心翼翼地匍匐在语文山阴道上,用心观赏语文各路流派奇异的风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程少堂的语文味,薛法根的简约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异彩纷呈,目不暇接。

我开始如饥似渴地畅饮于语文百味盛宴中,感受语文无穷魅力和精神洗礼:先民远古的歌谣,史家绝唱的《史记》,师徒取经的神话,刀光剑影的三国,替天行道的好汉,波光滟潋的琼楼……烟海浩渺,美不胜收。

王岳川先生谈到经典阅读时说“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进得去,出得来’。进去了方可寻觅家园,而灯火阑珊处的风景只等待智者。读书中生出的快意,使得生命感悟着本真的欢喜与虔诚,透悟与识见,如此方能在溪清如许中寻到源头活水”。不读书,知识自然得不到更新,读了书而没有深入思考、吸收,同样没有进步。因此我在借鉴,充实自己之后,就立志走自己的路,教学无法,教有定法。那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又是什么?那必须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我摸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始终用学生喜闻乐见又简易实用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全身心的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勇于探究,建立高效简约的语文课堂,逐步建构了“教我学——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真正实现从掌握知识到提升人格精神的转变,让语文成为学生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丰富和滋养他们的一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只要对学生有用,就是最好的。

语文山道上,美景连绵。我行走,我存在;我思考,我进步;我传播,我幸福;我分享,我快乐!从山穷水复到柳暗花明,从大漠孤烟到彩霞满天,从留恋戏蝶到踏浪沧海。

相看两不厌,还有敬亭山。

    这个百看不厌的“敬亭山”就是我最爱的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平常接触最多的应该是学生,他们当中不乏智者,那些睿智脱俗的就是我的老师。我时常亲近他们,向他们学习。

语文特级教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最典型的“教学相长”的成功的例子。眼下很多语文老师不喜欢读书或者不常读书,又喜欢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以维护师道尊严,这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哪来的进步。要知道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高度发达,信息瞬息万变,学生思想活跃超前,赶新潮,赶时尚,因而往往最先感知的是他们。要进步、要前沿,就得虚心向他们学习,从中吸收新鲜前卫的信息,从而丰富鲜活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不至于如《伊索寓言》中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我接近学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他们馈赠给我不少的惊喜和感动,我摘录两则精彩的事例为证:

    一天,学生在班里办墙报,报头为“独立苏世,横而不流”,赫然醒目,我问蒙肖肖:“怎么能用我的名字做报头。”“这哪里有你的名字,”她诡秘一笑,“我们是借屈原《橘颂》的名句来用的。”在旁的谭舒仁、田 婧、覃一棉等几个同学随声附和。原来语文读本《橘颂》中有名言“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我聪明的学生将两个词互换了位置,我就藏在诗后了。待我走近一看,其中有个栏目是运用经典的诗句来描述班上科任教师的某一个特点,美而不伤,恰如其分。整个版面流动着经典优雅的线条,字里行间彰显着朝气蓬勃的力量。

 

    陆钰荧平时读书多,字写得好,是个语文高手,上次月考语文竟然不及格,我正想安慰她,她说:“知道您要说什么,没事,我是孤独求败,我一定会东山再起的。”我分明看见她的眼睛晶莹而湿润。等到第二次月考语文她考个年级第二。在高三教学楼桂花树下,她远远地就看见了我,用灵巧的小手在胸前比划了一小圆圈,收紧手腕握成拳头,倏地又在空中用力一扬,很像一把挥动的锤子,又像一面飘扬的旗帜。这时我才发现头顶上的桂花正开得欢,香气袭人……就这样我见证了许许多多像陆钰荧同学一样从成功到失败再塑造成功的自我蜕变的艰辛的成长历程。

    空中坚定挥扬的手势绝不仅仅是一次辛苦付出收取成功的阐释,空气中我分明感受得到她在传递一种坚韧执著的力量,和着阳光跳跃的节拍,穿透时间,感染你我。教育是什么?德国教育家雅斯贝斯说,教育就是互动共进。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众生之中,普天之下,教育者又何尝不是其中的一棵树,一朵云?教师与学生们互相作用,共同提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势必一颗树,就会长成茂密的森林;一朵云,就会变成璀璨的天空;一个灵魂,就会催生成千上万生命自觉的群英。这其中相当部分的功劳就应归功于我们年轻有为的学生,因为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海洋里,单个老师的力量再强大也是微不足道的。

我乐意向学生学习,还缘于那一颗颗年轻跳动的心。

    我从教二十余年,学生迎来一批又一批,也欢送一批又一批,不管迎来还是欢送都是年轻鲜活的,校园里,每天时常围绕你周围的是你的学生,有书声盈耳,有笑语开怀;课堂上师生互动,或幽默诙谐,或哲思小语,或质疑创新,或个性飞扬,或独具慧眼;操场上,他们生龙活虎,斗志昂扬,不吝挥洒自个青春与活力。他们敢哭敢笑敢表现敢于接受新事物,在这个信息时代里更是如鱼得水,即便有“乌云密布”,须臾之后,定是“艳阳满天”,做事带劲,总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冲力,心怀憧憬,坚定执著。只要你深入他们中间,快乐着他们快乐,痛苦着他们痛苦,休戚与共,肝胆相照,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就不得不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近朱者赤,教师也自然思维活跃,年轻洒脱。除非你不爱他们,不爱这个职业,是个彻头彻尾的麻木之人。而我只要还能站在教师的岗位之上,即便进了耄耋之年,也永远活在年轻里。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一种职业具有如此神奇的灵丹妙药?

    年轻无所畏惧,敢拼敢闯,不破南墙誓不回;年轻充满热情,甘为人梯,哪有困难哪里上;年轻引领潮流,嗅觉敏锐,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喜欢!我向往!我学习!

    我看亭山多妩媚,料亭山看我应如是。不厌两相看,我和敬亭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