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人力车--皇城根四爷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22

在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里》,大都有着拉人力车这样的人物,我们今天虽然已经看不到人力车的身影了,但是旧社会那些贫苦人民的生活,是我们今天所想象不到的,今天咱们就一起看一看关于人力车的一些往事。

 老北京的人力车(一)

 人力车的来历:

 中国最早出现人力车是在清朝的光绪年间,它是由东洋(日本)传进中国的,在全国,北京是最早有人力车的地方。人力车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北方它叫洋车、"胶皮", 在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当年慈禧太后曾坐过的铁皮车(这部车现陈列在颐和园内)是中国最早的一辆人力车。叫它铁皮车, 是因为那辆车的两个轱辘是用铁皮制成的, 没有安装胶皮里外带。这部黄色油漆的御用车, 车厢是方型的, 比较宽敞, 垫子是黄龙缎子做的。自慈禧用的铁皮车出现以后,街市上就陆续出现了铁皮车, 形状大致相同,颜色一般都是黑色或棕色的。直到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才出现了三轮车, 并且逐渐由三轮车取代人力车, 人力车夫也就大都改为三轮车夫了。北京出现的第一辆三轮车, 是旧官僚江朝宗乘坐的, 他坐的那部车是日本人赠送的。到1949年全国解放, 人力车才完全消失。

老北京的人力车(一) 

人力车的构造:

日本的人力车都是黑漆的, 轮子高、车把短, 有黑色车篷。传进中国的人力车,经中国人改良后,大都漆棕色油漆, 轮子小, 车把长,雇主在后排座椅上乘坐要比日本原装的更为舒适。人力车必须要安装车灯, 普通车辆装两只灯, 阔气的车也有装四只灯的, 有的车还装有后尾灯。车灯最初是蜡烛灯,后来改为电石灯, 也有点煤油灯的。车上还必须安装铜喇叭或脚铃。喇叭安装在车把上, 由车夫手捏发声, 脚铃则由坐车的主儿用脚踏发出叮当声。自用车大多安装一只脚铃, 也有少数拉八大胡同(北京前门外煤市街附近一带妓院区)妓女的车, 安装双脚铃。脚铃是从外国进口的, 铃声特别响亮。夏天车上有用帆布做的防雨篷, 冬天挂棉暖篷。暖篷用黑布或蓝布加棉絮制成。讲究的车, 在车厢、车把上镶嵌黄白铜花活。包月车, 冬天有自备毯子, 专为坐车的主儿包腿防寒,夏天有黑纱篷和苫布为坐车的人遮阳。

"打印子"与收"车份儿":

 老北京的人力车(二)

拴车出租的厂子, 可向制造洋车的工厂分期付款购车, 这叫"打印子车"。拉包车的, 也可以去打印子车。买零件,也可以用打印子的办法。拉包月的车夫, 打一辆印子车, 实价为80 元, 做价90 元。打铺保拉车时,先交10 元, 每月打5 元的印子, 言明16个月交清, 月息六分多。如果打邓禄普老人头牌胶皮轮带,一副定价为13.5 元, 若打印子, 即作价15 元。第一个月拿带时, 先付1.5 元的上交利,每月打印子5 角, 这样, 月息将近四分。邓禄普公司的钢弓子较好, 每副30元。打印子时, 作价33 元, 先交3 元,每10 天交2 元, 保五个月还清, 这样,月息高达2 角。

"车份儿"指的是每辆车的租价。租车的有三种情况:有拉"黑白天"的,有"拉白天"的, 有"拉晚儿"的。"黑白天"即由上午五时出车, 至夜十二时收车。收车份儿四吊铜钱(每五个铜制钱为100 文, 二个500 文为一吊)。"拉晚儿"从下午五时至夜十二时, 收车份儿二吊。"拉白天"由早五时至晚五时,收三吊五百文(那时,一两白银换当十钱九吊七百文。玉米面八个制钱一斤)。这样, 每辆车每天按"拉白天"、"拉晚儿"两班计算, 可收五吊五百文。每辆铁皮车,每月就能收17 两现银。车价为四十七两五钱银。拉不到三个月, 就够本了。这时, 车子足有七八成新。如折合30 两银子, 会有人要。这样, 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可净赚30 两, 月利十分可观。除车主有车和车夫自己有车以外,拉人力车的都是租赁车厂子的车。北京内城外城都有车厂子。车厂子大的, 如朝阳门大街"马六"车厂、"繁华"车厂,崇外上头条"五福堂"车厂等, 它们都有一二百辆车。小车厂子有一二十辆车。每辆车每天分白天黑夜两班拉, 两班按城门开门关门的时刻划分。白天班大约是早六点到傍晚六七点, 其余时间为黑夜班。每班车的车份儿, 按车的成色好坏来定。租车有专人租专车的, 但一般是不固定的。大一点的车厂子, 雇有管车的人, 专管租车收费,车辆检查。大车厂子还为拉车的人备有住房, 房租由住房的车夫按月分担, 伙食由车夫们自理。车厂主多是地方上有点势力的人,这些人是官私两面都能说得开、站得住的头面人物。此外, 还有些老太太车厂子。这种车厂子, 是厂主死后遗留下来三辆五辆或十辆八辆旧车, 归遗孀接管出租。这种厂子出租的车辆, 需由租车的车夫擦车洗车, 并加以维修。一般有十辆车以上的车厂子, 都雇有管车修车的人。出车后如有摔碰损伤,由租车的车夫负责赔偿。

包月车和零份子车:

老北京的人力车(二) 

包月车是官宦人家自己买的专供自家乘坐的车。这种车比较讲究, 车厢后边钉有"自用"铜牌。雇的车夫也都是年轻力壮,善于快跑长跑,穿戴也比较体面些的人。给军官或警官拉车的车夫, 穿官衣(军衣或警察服装, 但无帽徽领章)。旧时资本家或"大宅门", 有的还给车夫做衣服。阔气的宅门,冬天有供给皮袄的, 一方面是拉车的人穿在身上防寒,另一方面也是为坐车的主儿蒙腿盖脚用。

拉包月车, 每月工钱不等。车夫的另一笔收入是外钱,如主人打牌分份子, 主人外会收饭钱, 送礼接赏钱, 买东西取佣钱。拉包月车的车夫多住在车主家, 有的包月车夫专拉一个主人,也有拉车主全家人的(女主人上街, 孩子上学)。有的包月车夫还得代车主家干些零活, 如打扫院子、浇花, 这些要在起初讲活的时候讲定。

零份子车, 多半是车夫租赁车厂子的车, 也有车夫自备的车。自备车比较干净讲究。一般是车越干净讲究, 拉车的人越利落。上了年纪的车夫没力气的,车也破旧。租赁车厂子的车都是当天出车回来当天交。

牌照与号坎: 

人力车的牌照, 分自用车、普通营业车两种。自用车的牌子是白底, 有"自用"两个黑字; 一般营业车的牌子是黑底白字。自用车可以每月、半年或一年上一次税; 营业车则每月交一次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以后, 规定人力车夫必须穿蓝布背心。背心上印有白色号码的号坎, 号码与车号一样。警察专管不穿号坎的车夫, 遇有不穿号坎的车夫,轻者罚停止拉座一二小时, 重者打骂罚款。车夫必须有登记证。登记证由警察局车务科发放, 每证收费三角。领登记证还须携带户口本。

客座:

 老北京的人力车(三)

客座因所在位置而各有不同。东交民巷、北京饭店、扶桑馆(东单日本旅馆)、德国饭店、中央饭店、长安饭店、利通饭店、六国饭店等, 大部分是外国客座。这些地方的车都比较讲究, 拉车的也是身强力壮、穿戴干净利落的人。一般讲究穿长袖白小褂, 黑的或蓝的布裤子, 裤筒特别肥, 脚腕子系着细腿带,脚穿双脸千层底黑布鞋。有些拉外国客座的车夫, 还会说几句简单的外国话。外国人坐车, 不在乎跑得快慢, 而要求拉得稳当。这些地方的车, 都是固定而有组织的。东交民巷范围内的人力车, 每月要上交民巷牌照税。这儿的人力车夫都要经人介绍,取铺保, 交照片。其他人力车夫不能在这里兜揽生意。北京饭店、德国饭店、中央饭店、长安饭店等门前的人力车, 单发有白底黑字磁号牌,没有这种车牌子的车, 也不能停留揽座。北京饭店门外有1 - 80 号车, 出车要按车号轮流, 不许争抢、讲价。日本扶桑馆门前的车辆, 都由日本人亲自拣选, 车和人都要干净、漂亮、可靠。早年,东交民巷的巡捕跟阎王一样, 动不动就抡起警棍打人, 识相一点的车夫,有了富余钱,给他们买瓶酒、送包烟, 往他们嘴上抹点油,才不至于吃亏、受窝囊气。饭店门口的车, 逢年过节还得给门上管事的送份礼, 否则, 你有再好的本领, 在那里也呆不下去。

拉外国人旅游观光的车, 有时一两天或三五天不开张, 但是这样的车, 却拉一趟是一趟, 无论是到故宫、天坛、北海,还是到颐和园、香山、卧佛寺、西山八大处, 跑一趟得的车钱, 要比普通拉客座多几倍。特别是拉上客座到花绣衣、皮货、古玩、玉器、象牙雕刻、银器、铜器、景泰蓝等商店去买东西, 不管客座买多少钱的东西, 商店照例要给车夫10% 的提成(佣钱)。春秋两季, 是外国客商来北京旅游的旺季。这两个季节也是饭店门口拉外国客座的车夫们生意兴隆的时候。

还有跑长趟的人力车夫。他们在西直门外、海淀等处, 专拉去颐和园、西山、香山、碧云寺、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客座。这样的车一般不拉短趟, 为的是拉一趟是一趟, 能多挣钱。这种拉长途的车夫, 跑法与一般车夫不同。他们跑起来不快不慢, 只顾着低着头靠马路边上一个劲儿地拉。

大车口车多的地方不分车次, 全凭车夫心灵口快争客座。常在同一个车口揽客的车夫, 虽然不像东交民巷、各大饭店那样有组织地挨号出车, 但也有礼让的成规,不至于因争抢客座而发生口角。普通的客座雇车必先讲价。拉散座的车, 按天气、道路论价钱,雨雪天、刮风天、天冷天热、黑天半夜,多要几个钱;好天气、道儿近好走、车多座少,少要几个钱。车价由五分钱讲起, 多则到三五角钱不等。一个人力车夫从早到晚, 弄好了赚个块儿八角钱, 赶上不顺当,也许一天也拉不出车份子钱来。

车口是车夫们等座聊天的地方:

 老北京的人力车(四)(这是旧社会的车单)

人力车是老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 所以一般十字路口、大小胡同口, 都有三五辆车在等座。戏园子、饭馆子、澡堂子、东安市场、西单商场、舞厅、旅店、火车站、天桥、公园、八大胡同停的车更多。像戏园子、舞厅、旅馆、八大胡同, 到深夜还有等座的车辆, 后半夜, 人力车则多半是拉赌博的人和接送医生等。拉车的人,时常在车口等座的当儿,或是晚间坐茶馆休息的时候, 凑在一起闲聊天。哥儿几个谈论的范围无拘无束,一般多是为自己的遭遇鸣冤诉苦; 有时也对时事发表一番自己的意见,把一肚子委屈倾泄出来。

敲诈勒索的恶警察:

在那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时代,各行各业人员的生活全无保障。那些失业的人员迫于生活大多加入了当时所说的"胶皮团", 成了洋车夫。这些人为了挣几个钱养家糊口, 不仅受车主的盘剥, 还时常遭到军、警、宪兵的打骂和敲诈勒索。

过去, 前门大街、大栅栏和鲜鱼口等处, 总是车水马龙, 又没停车的"口儿"。人力车夫为了找座儿, 拉好买卖,只好在马路上游荡。有个出名的警官叫"祝一块",他是内一区署长。此人专会找茬儿罚车夫钱。夏天, 遇到车夫如果是"赤臂",他就罚五角, 再若不穿号衣, 又罚五角。加起来总共一块, 因此人们叫他"祝一块"。不交钱就扣车, 再关上一宿派出所。因此,车夫无论是借是当, 总得把钱交给他。要不误了事, 车厂子再罚一下,那就更不值了。内二区有个巡查队员侯某, 人称"净街侯",大栅栏还有个外号叫"瘟神"的交通警, 他们两个要是碰上空车, 总是赶来赶去,赶不动, 就抢扣车垫子。西四丁字街的"酒鬼恶太岁", 更是一名专找便宜酒的恶警察。车夫要是应酬不到,就寸步难行。反之,如果请他喝四两烧酒,那就什么都好办了, 车横在路上, 他都能替你看车。

车夫们的贫苦生活:

老北京的人力车(四) 

车夫之中, 有的来自失业的工匠,有的是本钱赔光的小商小贩, 还有些是被撤了差的警察、校役、小职员。有极少数公职人员,家里人口多, 负担重,指望每天晚上拉个块儿八角钱贴补生活,也在每天下班后租辆车去拉座, 这就是所谓"拉晚儿"。他们要等到戏园子散戏,拉完座, 十一二点钟才能回家。有些年岁大的车夫虽然从小就拉车, 但老了, 身上没力气,腿脚不利落, 跑不动, 只能租旧车、破车,每天到菜市、果市拉货物。干这些活赚钱虽少, 但无须快跑。

拉人力车不用拜师学艺, 但其中的一些窍门, 也不是轻易就能掌握得了的。没经验的车夫最初撑不住车把, 拿不稳劲儿, 跑起来深一脚浅一脚,跑上一两天, 脚脖子发青, 发紫, 肿得老粗, 两条腿显得沉沉的, 周身疲倦,要等休息三五天后再练。直到两只脚消了肿,两手能抓住车把, 逐渐掌握了车的惯性, 才敢出去揽座讲生意。至于北京内城、外城、关厢、大小胡同的所在, 以及讨价还价的窍门, 那得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熟悉。

1937 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京城。宪兵队驱使汉奸和伪军到处乱抓人, 人力车夫不知被日寇抓走了多少, 一去便没有下落, 侥幸留下的, 连"混合面"都吃不饱。有一个人力车夫, 就是因为体力顶不住, 拉着车跑到西长安街六部口, 一个跟斗摔倒在地, 再没有起来。

有三个有外号的"棒"拉车的,他们是:"一溜烟儿"、"花裤腰"和"伊犁马"。

"一溜烟儿", 身材很高, 腿长,脚大。跑起来, 一会儿就不见了, 所以人称"一溜烟儿"。他给京戏青衣、花衫演员姚佩秋拉自用人力车。姚家住前门外大安澜营路东。每天从家上珠市口第一舞台演出,演毕回家吃点心, 再赴各堂会演戏, 坐人力车从没误过事。"一溜烟儿"在短歇的时候, 总爱喝碗酒。因为他爱大口喝酒, 喝得太急,后来得了酒嗝, 就再也"烟儿"不起来了。

"花裤腰"是个短腿车夫。他无论春冬, 总穿花裤腰的裤子。其裤腰的花色为鱼白色地子, 上印粉红三彩花纹。花裤腰外系宽腰宽皮带。因为在拉车快跑时, 他的花裤腰很显眼, 所以得名"花裤腰"。"花裤腰"曾给说单口相声《戏迷传》的名演员华子元拉自用车。华子元家住前外五斗斋。每天上城南游艺园及各杂耍园子演艺,还经常加演宅门的堂会。由于华子元抽鸦片烟, 人很懒散, 弄不好就误场, 但"花裤腰"从未给华子元误过事。后来"花裤腰"在上蟠桃宫庙会时,因喝凉水炸了肺, 就再也拉不动了。

"伊犁马", 此人常为前门外妓院的名妓拉自用漂亮车, 跑得又快又显眼,故有此号。那时, 被妓院雇佣的车夫工钱不多,或根本不拿工资, 专靠拿车饭钱生活。不过, 拉上红姑娘, 挣的比月工还多。"伊犁马"积攒了不少钱, 后来他又吃上了"洋饭", 拉上了使馆界的英国买办。后来,他由东交民巷至永定门外的跑马场拉来回,因为跑得太快, 道途又远, 累得吐血, 不治而亡。

看来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还真的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