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姬松茸栽培技术

 老刻刀 2014-04-23

问:对姬松茸来说应当将发酵料进行两次发酵,下面请您再介绍一下在堆置过程中的第二次发酵应当怎么做?

姬松茸的再次堆置可以比双孢蘑菇的二次发酵来得简单。即可以不进菇房而在野外堆置场上进行。但有两点必须要求做到。一是培养料要求有两次过细翻堆,即粪草混匀。二是要在最后一次堆置时有8小时将堆温升至65℃

具体做法是将长形的堆置改为小山形堆置,料重新拌匀,水份重新调好,使含水量达65%左右。调水后用大塑料膜盖紧,第一次闷闭48—72小时,然后再次翻堆,再盖膜闷闭,观察温度上升最高点往下回落时,将气管通入堆中心,使温度上升65℃,维持6—8小时。即可掀膜调水到至手捏草料,指缝间有水渍而无水滴出为适。然后便应立即上架培养,不可久置,以防污染。

问:在堆制的全过程中,在时间方面应怎么安排更为科学呢?

下面我将堆制过程的时间表讲述一下:

堆制程序时间表

堆制程序 时间间隔 添料程序

预堆 1—2天 将稻草、石灰粉,牛粪、饼粉分别加入

建堆 3—4天 将尿素加入

一翻 2—3天 将过磷酸钙、碳铵分别加入

二翻 2—3天 将石膏粉加入

三翻 1—2天 将碳酸粉、石灰粉分别加入最后将料进房

问:请您将二次发酵工序全过程介绍一下

1、菇房的消毒:每230M2栽培面积的菇房用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密封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气排除毒气,即可进料。

2、进料:把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迅速搬进菇房,堆放于菇房的中间三层床架上,厚度自上而下递增,它们分别是30CM33CM36CM

3、发酵:培养料进房后,关闭门窗,让其自热升温,视料温上升情况启闭门窗,调节吐纳气量,促其自热达到48—52℃,升温培养1—2天后,再进行蒸气巴氏消毒,每座菇房可采用四个汽油桶改装成的蒸气发生炉灶,但炉灶必须离菇房2M,以防火灾,使料室温达60℃保持6—10小时,而料中心温度则应达到62℃。在炉火保持48—52℃时继续培养3—5天,菇房每天小通风1—2次,每次通风数分钟。如培养料仍有氨味,须继续升温培养至氨味消失。测温时,人不得入室,在室外制一竹竿温度计,竹竿长2M,直径2.5CM,在前端挖槽装入酒精温度计,捆紧即可,侧温时插入至料中心测温。经过两次堆置发酵后培养料的标准是:

料色为褐棕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秸秆类轻轻可以拉断,含水量为65%左右,pH7.5—7.8之间,料无臭味异味,并具有浓厚的料香味,料内及床架上长满棉絮状的嗜热性微生物菌落。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严防后发酵期间或发酵结束后立即进入菇房,为保证人安全,应先开窗通风后进入。

 

(一)

(二)

3、二次发酵期间,任何人不得进入菇房,以防中毒。菇房内必需的工作应该在二次发酵前完成;

4、二次发酵用的炉灶呓离菇房不得少于2M,靠炉灶一侧的草帘需泼水,防止着火,整个栽培期间禁止在菇房四周抽烟,以防引起火灾。

6、不得使用红壤土作覆土材料;

7、不得用脏水喷洒菇床面,鲜菇不得用脏水漂洗。

(二)培养料堆制方面

、若遇雨天,料堆必须及时加盖草帘,不可用塑料薄膜遮盖,防止厌气发酵;

3、堆料的场地不得积水;

4、堆料的进度必须与菇房的建造进度相一致,保证料堆好立即进菇房。

5、培养料进菇房前一天,要在料堆表面及四周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

(三)二次发酵方面

1、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

2、二次发酵前必须全面检查菇房,不得漏气;

3、测温必须按时、并及时做好记录;

4、巴氏灭菌温度60—62℃,时间至少6小时以上,培养温度4852℃维持35天。

(四)播种方面

1、整床时必须把料铺均匀,抖松。整床的同时在菇房中间通道屋顶安装拔风筒,每座菇房45个;

2、播种前必须测量培养料的温度,料温不得超过28℃,同时培养料不得有氨味。

3、播种后三天,逐渐加大通风量。

(五)覆土方面

1、选择当年栽培过姬松茸的田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

2土打碎,直径在1—1.5CM,取用量为230250M2,用土量9000KG

3、用石灰100—150KG/250M2与土粒均匀混合,测定pH值,控制pH=7.5

4、土粒处理时用5%甲醛溶液80KG/230M2均匀喷洒土粒,并覆盖薄膜闷闭24小时,备用。

5、将处理过的土粒调水,控制含水量在75%(手捏成团,掉地即散)。

6、播种后15—20天左右,待菌丝基本走满后覆土时,约2/3的使用。粗细土层总厚以3.—4.cm为宜。

7、覆土后3天内用400g/250M2蘑菇高效杀菌剂,加水160KG,均匀喷洒在覆土层上。覆土后采取轻喷勤喷的办法逐步调至所需湿度。

8、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三天后适当加大通风量,有利于菌丝爬土。

(六)喷水与通风方面

严格按温度、空气中的湿度与菌丝生长情况视情进行。

(七)采收方面

要适时采收,不得留大菇,采收时,手按住菇体,略向下压,旋转提起。不可直接拔起,防止松动周围小菇造成死菇,鲜菇不得泡水,应马上烘烤或晒干。

(八)集约化栽培方面

一定要在掌握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时,应列出每批每座菇房的进度表,特别注意有交叉用料、用工的地方,保证进度的落实。

(九)季节安排方面:

各地安排栽培生产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情况进行。走菌时,气温2327℃为宜,结菇时,2228℃均可。尽量不要让走菌在低于20℃的气温下进行,防止结菇时气温超过32℃。勉强提前栽培时间或推迟栽培时间均可能影响姬松茸的产量和质量。

 

 

 

 

 2.培养料的堆制。将稻草等浸透水后,分层堆放,石灰分层加入,发酵15天,中间翻堆3次,第2次翻堆时把牛粪、碳酸钙、尿素、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加入,并调节料草含水量为70%左右。堆制时料堆中心温度可达7075。为了使培养料发酵均匀,翻堆时应把中间的培养料翻到外面,把四周的培养料翻到中间。发酵好的培养料标准是:培养料为棕褐色,手拉纤维易断,培养料含水量58%~60%。这是第1次发酵,也称前发酵。为了获得高产应进行第2次发酵(即后发酵)。具体方法是:把堆料搬放屋内床架上,紧闭门窗,使温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待料温降至25时方可播种。
  
  如在低温季节,第2次发酵时,为了提高温度,可在进料后趁热通入蒸气,使室内温度上升并稳定在60,保持2天,然后可降到55

 

  ()熟料袋栽技术 
    1
、培养料配方:棉籽壳70%、统糠10%、麦麸5%、干牛粪粉10%、石灰2%、过磷酸钙1%、尿素05%、碳酸钙粉15%;棉籽壳47%、稻草40(20--30厘米长),菜饼粉5%、石膏1%、石灰2%;菌渣50%、稻草30%、麦麸5%、统糠5%、菜饼粉7%、石膏1%、石灰2%。 
    2
、装袋。按配方将各种原料调水拌匀,建成宽15--16米,高15米的长形堆,翻堆3--4次。(菌渣可不建堆,装袋时加入拌匀即可)。原料含水量为65%左右。选用宽23--24厘米、长40--44厘米、厚002--0025厘米的聚乙烯筒料装袋。装袋时应将原料装满,松紧适度,两端用纤维绳扎活结。 
    3
、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达到100保持10--12小时。 
    4
、接种。将灭菌的袋子取出放入接种室,冷却到30以下后,即可用气雾消毒盒熏蒸杀菌。每立方米空间用量2克,熏蒸3--6小时即可接种。接种时2--3人一组,二人专门打开和扎口,一人专扒菌种于袋口表面。一般一袋栽培种接10--15袋。 
    5
、培养发菌。接种后的菌袋可放入房间或大棚内培养,控制温度在15--30范围内,培菌期间要检查菌袋生长情况,如发现霉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出。 
    6
、脱袋埋土。选室外田地荫棚,整地作畦、畦宽12--15米。将菌袋脱去,菌料切成二段,直立放入畦中。菌料上端平整以利覆土。其余管理均同堆料发酵床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