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龙壶赏析

 傅氏藏书 2014-04-23
“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出的一种虚拟动物,被尊为万兽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说文》中认为: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多种动物之所长的神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真实的,唯有龙是虚拟的。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龙的影子几乎随处可见,紫砂艺术品就是其中之一。    紫砂是我国江苏省宜兴市一带的特产,是极其珍贵的矿物材料,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土一丸”之说。在宜兴紫砂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壶,紫砂茶壶所泡香茗“盛暑越宿不馊”“不夺茶味”,很受人们喜爱。在宜兴紫砂壶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龙元素的相关连接不少,且龙元素在紫砂上的形象多与瓷器、玉器等艺术品上的不同,另有一些趣味。
    
与龙有关的紫砂壶型
    
龙的形象引入紫砂壶艺创作始自明代的陈仲美。创作于1644年农历四月之后,周高起于1645年被杀害之前写作的《阳羡茗壶系》,在《神品》一节的开端就明确地记载: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甆于景德镇,以业之者多,不足成其名,弃之而来,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心思殚竭,以夭天年”。(见韩其楼《紫砂古籍今译》之6页)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巨龙在大海的波涛中戏舞,伸爪怒目,大显神威。此处因仅有文字记述,没有实物佐证,故之引来两说,一说这即是鱼化龙的形象,鱼化龙壶的首创者是陈仲美,不是邵大亨。一说这不是鱼化龙形象,因为鱼跃龙门的故事是人人皆知的,若是鱼化成龙,不会只记龙戏,不说鱼跃。若进一步说鱼跃龙门的鱼化成龙神韵,也不是龙戏海涛的味道。但不论哪种说法对,但有一点是清晰地,那就是是陈仲美第一个把龙的形象引入了紫砂壶艺的创作。从现有实物看,第一款“鱼化龙壶”确是清代邵大亨创作的。从邵大亨的鱼化龙壶式流传至今,已成为紫砂壶具的经典器型之一。传承中有所创新的有清末黄玉麟,还有得到翻身解放的朱可心,从鱼化龙壶向前一步,创作了“云龙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大师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话:“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邵大亨是清代嘉庆年间的紫砂艺人,作为紫砂史上毋庸置疑的制壶大师,其制壶功力非凡,虽英年早逝,所出作品却无不经典。他首创过一款名为“鱼化龙”的紫砂茶壶,雕以龙头鱼身,将“龙鱼互变”的意思完美地融入壶中,寓意中魁高升、飞黄腾达,创意极佳。圆形的壶体通作海水波浪图案,大开大合,虽简单几刀刻划,却将翻涌海水刻划出来。立体雕出的龙首探出,将壶柄巧妙地设计为龙尾,壶腹为龙身,似蛟龙腾海,神气活现。因为鱼化龙壶构思得极为巧妙,后来清末紫砂艺人黄玉麟也模仿邵大亨制作了鱼化龙壶,仅对壶形作了些许改动。后来他的鱼化龙壶逐渐取代邵大亨,成为这种壶型的标准样式。黄玉麟所制的鱼化龙壶,砂质温润细腻,紫里透红。壶面浮雕鱼、龙、云、水与壶身浑然一体,刻划精细,生动流畅。此外,黄氏还在壶肩部前后双穿耳孔环,再装配铜质软提梁,以方便提取携带。黄玉麟之后,清末民初的紫砂艺人俞国良也擅制鱼化龙壶,几与黄玉麟的相同,只是因为那时的泥料开采淘洗工艺有所提升,所以俞氏所制的鱼化龙壶壶面更为精致。继邵大亨、黄玉麟、俞国良后,近代紫砂名家范大生,以及现当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等人都制作过形制精美的鱼化龙壶,使之逐渐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并得以延续和发展,最终成为紫砂壶中的代表之作。
    
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一层一层,立体感强,波涛中龙仅露出头部而不见爪,表现了鱼化成龙的那一瞬间的自豪;壶钮的形态堆塑成“波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壶钮和装在盖里的龙头,都与“鱼化成龙”一瞬间的神韵相呼应。而黄玉麟所制鱼化龙,波涛中的龙伸出半身,龙爪清晰可见,似是在展示“鱼化成龙”之龙的神采,壶钮也不作堆塑波浪状而作卷云形,也是在以形抒意,描述成鱼化成龙后欲“翔于云天”之上的期盼。如果说邵大亨表现了“鱼化成龙”那一瞬间的自豪,黄玉麟抒说“成龙”后欲“翔于云天”的期盼,那么朱可心则表达了“鱼化成龙”后,龙搏击九天、开创新业的磅礴气势,此正是中国人翻身道情的真实写照。 
    
除了最为经典的鱼化龙壶外,紫砂壶的其他壶型中也多有涉及龙题材的。如龙头一捆竹壶,亦是清人邵大亨所创。该壶胎泥材质细腻,通体呈紫褐色,砂色紫润可爱。壶身造型是以64根细竹围成,象征着众经之首《周易》所演绎的八八六十四卦象。壶底四周由4个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作足,上下一体,显得分外协调。壶盖微凸,为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式。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此壶含意深邃,堪称紫砂壶艺术中的极品之作。在1994年邮电部发行的《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4枚中,有一枚便是这件龙头一捆竹壶。可以说只此一把壶就足以将邵大亨送入紫砂的庙堂之中,永受万民香火朝拜了。
    
三兽壶是紫砂壶中另一个经典壶型,今天可见的传世品中有陈绶馥和邵赦大所做的三兽壶。陈绶馥是雍正年间人,邵赦大是道光至同治年间人。陈绶馥所做三兽壶,壶嘴和壶把统筹设计,虽然有明接关系,但给人的感觉相当连贯,浑然一体。壶腹扁圆看上去是左右两边的张力拉伸出来,壶嘴、壶把上的兽均为手工雕刻,稍有功力不济,就易使其没了神态。紫砂制作讲究“三点一线”,即壶嘴、壶把、壶钮最高的3个点要在同一线上,该三兽壶在设计壶型时巧妙地运用了此原则,在壶嘴、壶把、壶钮三处分别设计了三种瑞兽。尤其是将壶嘴设计为龙口,饮者喝茶时水自龙口流出,既意境超然,又分外吉祥,满足了中国人纳吉的心理需要。
    
此外,朱可心等近代紫砂艺人在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创作环境大大改善,也进行了不少与龙相关题材的创作,烧制了如云龙壶等一些与龙相关的紫砂题材作品。
    
挂釉紫砂上的龙图案
    
紫砂壶的装饰不同于以丰富的强烈冲击感为特征的其他工艺品,它是充分利用紫砂泥料固有的肌理质感、造型变化和泥色魅力来表现其装饰效果,不轻易附加装饰,多以素朴雅致为主。但清代早期因为宫廷炫耀“康乾盛世”而开始盛行紫砂彩釉壶。这类紫砂彩釉壶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紫砂装饰艺术,制作时不惜工时,精工细作。用各种色彩的釉料,在本色紫砂器上绘以人物、山水、花卉以及书法等各种图案,再进行二次烧制。此类壶显得雍容华贵,艳丽多彩。一些皇室贵族们也纷纷仿效,不惜花费重金订购紫砂彩釉壶。后来在陈曼生等人的致力矫正下,这样的繁缛之风才逐渐在紫砂壶制作中消逝。
    
虽然今天看来这样的创新使紫砂大大地违背了它本该具备的古拙、淡雅之风,但在这一时间内,因为挂釉的出现也使得龙跃紫砂上成为可能。传统的紫砂“光货”因为是紫砂原矿泥料烧制,就有了很多优缺点,比如壶表面常会存有一些大小不同的沙粒等。所以要想将身有鳞片的龙很好地表现在壶身上并非易事,于是今之所见清乾隆以前的紫砂壶型中,多是在壶把、壶嘴处采用仿生做法,壶身只是用刻写诗文来增加文化含量的。至乾隆时期有了如此光滑的釉面,就使很多题材的表达成了可能。
    
这一时期的挂釉紫砂壶,题材开始多种多样,牡丹花卉、风景山水、民俗人居等等题材蜂拥而出,而壶型则多为提梁或汉方式。在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挂釉紫砂壶中,龙的形象多是呈飞腾之状,坦言之,比起清三代官窑瓷器上的龙纹,挂釉紫砂壶上的龙纹明显随意潇洒许多,力度与张力却显得不足,与官窑瓷器上的龙纹不能比美。但要说明的是,一把紫砂壶的成功烧制从打身筒的第一步开始到入窑最后烧制结束,都是由一人完成的,而瓷器上是分不同步骤,由不同的艺人完成。瓷器中有专门负责绘画龙纹的艺人,画龙成百上千,精益求精,自然不在话下。而紫砂艺人涉及题材广泛,龙纹只是其中的一种,有所不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正因为那样的不拘泥而随意,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却另有几分可爱。

    云龙壶是朱可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他突破前人“鱼化龙”的传统而做出云龙壶。品读朱可心的“云龙壶”,不少人都以为也是“鱼化龙壶”,那是误读。朱可心因喜爱“鱼化龙壶”而走上陶艺之路,也成为民国时期制作“鱼化龙壶”的高手,但他并不停步,继续前行,于1932年左右创作了“云龙宝鼎”,又于1952年创作了“云龙壶”。“云龙壶”没有鱼,只有龙,它是从“鱼化龙壶”走出来,表现龙翔云天的形象。 
    云龙壶基于鱼化龙造型,嵌盖化为压盖,龙尾把改为飞把,原有旋转云水纹变为云彩纹,注以壶艺新的境界。壶身浮雕流动的彩云,塑作两条巨龙在云层间翻腾,体态矫健,变幻无穷。其中一龙钻出了壶盖,龙头能伸能缩,犹如穿行在云海之间,真是活龙活现。一条巨龙戏珠,从云端下垂的龙尾形成了完整的壶把。云龙壶设计精美,做工精细,搭配协调,轮廓清晰,线条简洁,比例匀称,把、钮,清秀细雅,古朴生辉,趣味耐寻。云龙雕塑生动、自然、清秀。冲茶时龙头、舌头可自然活动,精妙绝伦,是手工壶之珍品。  
图片
朱可心 云龙壶 高:9.1厘米 宽:12.4厘米
    1951年前后的作品。朱可心一生做过许多鱼化龙壶,技艺早已娴熟老到。新中国给民间艺人带来诸多的好处,使他铭记不忘,认为是“鲤鱼跳过了龙门”。朱氏寄情于壶,做成一把壶配巨龙,搏击九天,努力突破前人“鱼化龙”成就的就是云龙壶。云龙壶基于鱼化龙壶造型,由嵌盖化为压盖,龙尾把改为飞把,原有旋转云水纹变为云彩纹,注以壶艺新的境界。壶呈紫红色,壶身浮雕流动的彩云,塑作两条巨龙在云层间翻腾,神态矫健,变幻无穷,其中有一龙钻出了壶盖,龙头能伸能缩,犹如穿行在云海之中。从云端下垂的龙尾构成了完整的壶把。此壶以打身筒法制作,捏塑浮雕,布局匀衡,是气韵贯通、形象生动的成功之作,既有新意,又实用美观。 
图片
朱可心 朱泥云龙壶 容量:450ml
印鉴:『可心』
图片 朱可心 云龙壶(紫泥) 高:8.5cm 长:11.5cm
款识:『可心』『朱可心』
    云龙壶基于鱼化龙壶造型,壶呈紫红色,壶身绘有夏日流动云彩的浮雕,并塑有两条巨龙在云间翻腾,其中一条龙钻出壶盖,龙头伸缩自如,从云端下垂出龙尾,构成完整的壶把,真是活灵活现;壶身所塑另外一条龙自云端向下气韵贯通,形象生动,此壶胎体轻盈、灵秀,为朱可心神品佳作之一。 
图片
朱可心制 墨绿紫砂云龙壶
图片
朱可心 云龙壶
    1951年前后的作品。此壶以打身筒法制作,捏塑浮雕,布局匀衡,是气韵贯通、形象生动的成功之作,既有新意,又实用美观,台北故宫名壶展原件。
图片
五十年代早期 
朱可心 云龙壶(黑料泥)高:8.5cm 长:16.5cm 
钤印:『朱可心』
图片
朱可心 云龙紫砂壶 高:10cm
底款:『朱可心』 盖款:『可心』
图片
朱可心 云龙茶具 杯高:4.3cm 壶高:10cm 杯托直径:12cm
盖款:『可心』 底款:『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图片
朱可心制 绿泥云龙套组 宽:18cm 宽:8.2cm 
图片
冯利军 云龙壶 长:25.5cm 高:14cm 容积:1500cc
盖款:『冯利军制』 把款:『冯』 底款:『冯氏陶艺』
    云龙壶创意来源于传统鱼化龙壶式,此壶为朱泥云龙壶佳作,壶呈赭红色,壶身以浮雕手法装饰以流动的彩云、翻飞舞动的双龙,活灵活现。从云端下垂出龙尾,构成略呈耳形的壶鋬,龙尾为飞把略呈耳形,便于提拿;壶身所塑另外一条龙自云端向下气韵贯通,形象生动。壶盖为压盖式,壶盖上云气线条与壶体延伸相合,使壶上变幻的线条富有动感,自然天成。壶盖上的龙头伸缩自如,犹如穿行在云海之中。祥云壶纽形似元宝,手指揭盖捉拿自如。一弯流上装饰以曲线,与云水纹相连,此壶胎体轻盈、灵秀,布局匀衡,气韵贯通、形象生动,赏用皆宜。
图片
徐元明 
云龙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