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你才能真正读懂“鱼化龙”

 熙和茶趣 2017-10-14

搞艺术的人啊,

能功成名就当然是最好的;

如果不能,像梵高、卡夫卡、

曹雪芹那样死后有哀荣也不错;

就算都做不到呢,

最后被时代淹没,

被世人遗忘,那还不是要与

唐吉可德般骑着世上最终一只白马,

与风车大战。

      微信号:zishadashi07

交流学习紫砂文化,发扬工匠精神

             彑

-❶-

以下为图文

         夂                 







鱼化龙壶,传统名器,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寓意金榜题名、吉庆高升、飞黄腾达,充满吉祥富贵。鲤鱼逆流跃龙门,化作巨龙骋天地,它的创造演变历经三位大师,耸立三座艺术的高峰。




传说黄河的鲤鱼只要跳过龙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就能化身为龙,而跳不过去的,从天上摔下来磕到额头都落个黑疤, 所以现在黄河的鲤鱼头上都有个黑疤。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李白


鱼化龙,也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图腾崇拜。


一、邵大亨


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人们认为是鱼化龙壶的雏形。直到清代道光、咸丰时期,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壶型。




大亨鱼化龙壶身由几块规则的波浪组成,一面波浪中伸出凶猛的龙头 , 另一面鲤鱼跃出波涛。 壶盖呈波涛涌起状 , 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 , 作为壶钮。

 

龙头可伸缩 , 倾茶时 , 龙头伸出 , 同时龙头里又伸出一根细的舌头。 倾茶毕 , 壶持平 , 龙头缩回 , 舌头也隐入龙头不见。整器沉静中透出活泼 , 令人叹为观止。


大亨鱼化龙传世有两件,一件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另一件由南京王一羽先生收藏。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



▲王一羽先生藏品


二、黄玉麟


黄玉麟清末制壶名家,原名玉林,因其所制鱼化龙壶圆润似玉,有人赞誉他为“玉麒麟出世”,所以改名为玉麟。 


玉麟在邵湘甫处学习时, 随师傅去朋友汪胖子家串门。 汪家藏有一把邵大亨做的鱼化龙壶。黄玉麟对这把鱼化龙壶喜欢的不得了,一有空就往汪家跑,盯着鱼化龙壶不放。 

一天,他趁汪胖子不注意时偷偷摸了下日思夜想的壶,正好被汪胖子逮个正着,于是黄玉麟就向汪胖子表达了想学习制作 鱼化龙壶的愿望。 汪胖子被玉麟的真诚所感动,允许他照自己收藏邵大亨的鱼化龙壶画图案,黄玉麟与鱼化龙便缘结于此。



黄玉麟师古而不泥古,龙、鱼图案的雕琢为其一绝,并对邵大亨的壶钮作了重要改进,把“活动龙头”上的水波,转换成“云头”,云头下仍是“活动的龙头”。“水波”变“云头”,云头壶钮便于提拿,也不易损坏。


“云头壶钮”,被人们接受并延续至今,为鱼化龙的经典式样。




三、朱可心


朱可心和鱼化龙壶是有缘的。他父亲有一把黄玉麟制作的鱼化龙壶。朱可心的父亲不让他用,连摸一摸都不让。后来,壶不慎摔烂了,朱可心哭了一场,也病了一次,也由此促使他走上了紫砂之路,还促使他拜了汪胖子的孙子汪昇义为师。



他不仅鱼化龙壶做得好,1932年还创作过著名的“云龙鼎”,并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荣获大奖。更是在鱼化龙的基础上创作了云龙壶,没有鱼的形象,只有“龙”在云间翱翔。


在上百年的传承演变过程中,至今流行于世的壶式一是黄玉麟有“云头”的壶,一是朱可心的“龙游云间”壶。


鱼化龙壶不但符合严谨的实用性,而且成为视觉美、文化美和精神美三者的高度统一。

何觅全手工作品云龙壶


它通过视觉的美感感染我们,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将龙的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与魂灵,以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撑起坚强的脊背,战胜艰难困苦,昂首新的曙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