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元蘑栽培法 发表时间:2011-06-23 4.2 出菇管理 4.2.1 菇棚的建立 原则是坐北朝南、通风保湿、不积水,面积在666.66平方米左右,一般为10×60m,太大则不利于管理,太小增加建棚成本。这种棚不同于华北地区的冬暖棚,保温的功能不要太完善,具有保湿、遮阳的功能即可。 4.2.2 第1潮菇的管理发好菌的菌袋入棚后沿南北方向排垛菌墙,垛高4~5层,菌墙间留60~80cm的人行道,做好遮阳,增加棚内湿度,10~15天菌袋两端产生原基,这时用刀片将覆盖原基的菌袋割去,使其完全裸露(切不可将菌袋两端完全裸露,那样不利于保持菌袋内水分),随着原基的不断增大,逐渐加大湿度,5~7天,待子实体即将弹射孢子前采摘。 4.2.3 第1潮以后出菇的管理先整地建畦,在棚内按南北方向做120cm宽、40~45cm深、自然长的畦。畦与畦间留20~30cm的人行道(还具有产生边际效应的功能,但不要太宽,否则浪费棚内有效面积),畦的四壁及底部用5%的生石灰消毒,喷洒敌敌畏杀虫。然后将畦灌满水,待水被畦完全吸收后,马上将出过头潮菇的菌袋脱袋立摆于畦内,袋与袋之间用泥土封实,覆土2~3cm。按料量的0.2%撒复合肥,喷1次重水,早、晚各通风1次,15天左右现蕾。逐渐加大湿度,待子实体即将弹射孢子时及时采摘。采摘后清除菇脚,打扫畦面,降低棚内湿度,开始养菌。1周以后进行下潮菇的管理,如此可出菇3~4潮,生物学效率(商品化)100~150%。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及防治 5.1.1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俗称绿霉。菌丝在8~33℃均可生长,其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在潮湿的培养料上形成菌落。蔓延较快,在受害的病区,元蘑的菌丝或子实体生长不良,严重时毫无收成。防治方法:①用700倍40%多菌灵稀释液拌料,效果好。②一旦发生绿霉,应将培养料彻底清除。 5.1.2 褶霉病菌(Cephalosporium sp.)在元蘑栽培中,主要危害培养料。严重时整个培养料表面布满一层栗褐色小点,湿度大时在培养料表面清楚可见,在较为干燥的条件下,孢子成雾状散开。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防止蔓延。②发病时用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或700倍多菌灵喷洒。③发现感病的培养料及时清除。 5.1.3 生理病害 ①子实体珊瑚状 原基发生后,由群体松散的、不正常的菌柄组成参差不齐的子实体,形似珊瑚。主要原因:供养不足,光线不足。 ②子实体长柄状 子实体分化形成柄长、盖小、生长比例失调的高脚菇。主要原因:供养不足,光照量小,温度偏高。 ③菇体萎缩状 菇体正常分化后,逐渐停止生长,有的萎缩枯死,有的发生腐烂。原因:通风不好,湿度控制不当。 5.2 虫害及防治 5.2.1 菇蚊菇蚊是元蘑的主要害虫。幼虫喜欢危害子实体原基及菇蕾,也常在菌褶内危害。先危害子实体基部,将菌柄吃成海绵状,也吃菌丝。大量发生时,将菇房内全部菌丝吃光。防治方法:菇房通气孔及入口处安装纱窗;菇房内发现成虫应及时消灭,避免蔓延。应在采摘后喷药,以喷洒1000倍敌百虫液效果较好。 5.2.2 线虫 体长1mm左右,繁殖很快,,元蘑的培养料被危害后,菌丝变为松散状态,被害的子实体变色,子实体表面呈皱缩状态。防治方法:①选用无虫害的元蘑作菌;②用热水浸料,线虫在50℃热水中,10分钟即可被杀死。 5.2,3 跳虫 是一种弹尾目的昆虫,密集时形似烟灰,又称烟灰虫。跳虫多发生在培养料上,常密集在菇床表面上或阴暗潮湿处,咬食元蘑子实体,造成小洞,并携带、传播杂菌。此虫繁殖很快。防治方法:床面撒烟草灰;诱杀或出菇前喷1000倍敌敌畏水溶液。 5.2.4 蛞蝓 蛞蝓为软体动物,白天潜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取食元蘑子实体。防治方法:蛞蝓危害的地方,可以用1%的食盐水喷雾驱除,晚上可进行人工捕捉,也可以用米糠加入 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诱饵诱杀。 元蘑的塑料大棚栽培,只要选择优质菌种、合理的培养料及配方,再结合后期出菇管理,尤其是出过头潮菇以后的管理工作,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采收,就会获得丰收。相信此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会加速元蘑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 |
|